第677章 无量道劫-《一介刀仙》

  “佛道半祖,姚真人,吴某今日便要斩断因果,成道了!”吴界双目迸射出森冷如寒渊的杀机,那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的壁垒,直抵虚无深处的法则本源。

  他缓缓坐起,脊梁挺直如擎天之柱,每一个关节的舒展都带着挣脱宿命桎梏的沉重声响,似有亿万年的枷锁在体内寸寸崩裂。

  抬首之际,脖颈处的青筋微微凸起,仿佛承载着三世轮回的重量,目光如炬,灼灼地望向光芒之外那片混沌未开的虚无。

  那里没有光明,也没有黑暗,只有尚未被定义的“道”的雏形。

  吴界抬手握刀,动作缓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封魔神刀自虚空凝结,刀身流转着混沌与秩序交织的纹路,似能斩断时间的脉络、空间的经纬。

  就在刀柄入手的瞬间,三世人生的烙印骤然交汇。吴浩眼中那抹为守护而燃烧的执念,如星火般跃动。

  火云子心中积压半生的恨意,化作刀刃上凝而不散的寒霜。李小雨指尖曾触碰过的悟道之光,又似流水般缠绕在刀柄之上。

  吴界身后的虚空中,吴浩、火云子、李小雨的身影虚影交叠,他们与吴界一同握紧刀柄,一同迈出那一步!

  这一刀,斩的不只是雨水,更是三世轮回里那些纠缠不清的因果丝线,是命运刻下的枷锁,是天地间早已预设好的宿命轨迹。

  刀光乍起,无光无影,却比世间最锐利的锋芒更甚。

  这一刀,并非斩向天地的形体,而是斩向所有雨水的“因”,斩向与这红尘万有的“果”。

  只一瞬间,无比宏大且锐利的刀气横扫人间,仿佛一道无形的法则之刃划过寰宇。内外两界的所有雨水,无论是落在山川的、汇入江河的、飘在云端的,都在这一刻失去了源头。

  不是雨停了,而是“雨”这个现象的“因果”被彻底斩断。

  雨丝悬停在半空,像被定格的时光碎片,而后悄然消散,如同从未存在过。

  吴界能清晰地感知到,体内每一根因果线都在崩断的瞬间发出细微的“嗡鸣”,那是与天地相连的纽带断裂的声音。

  束缚感如潮水般退去,天空的禁锢、大地的桎梏,皆在刀光下化为虚无。

  他不再是“人”这个范畴里的存在,不再是被因果左右的凡俗生命,而是彻彻底底的“仙”,是立于红尘烟火之中,却超脱于红尘规则之外的“神”!

  混沌气海在体内翻涌,每一颗星核都骤然点亮,如同宇宙初生时的星辰,彼此之间隐隐形成某种玄妙的轨迹,仿佛他体内自成一片正在孕育的宇宙。

  一种属于“寂”的空灵、属于“空”的超然,自他体内向外扩散,让他的身形变得模糊。

  似存非存,似灭非灭,仿佛下一秒就会融入虚无,却又牢牢地立在“存在”的边界上,成为连接“有”与“无”的桥梁。

  “混沌未凿,道胎未凝,仙藏于无,万法归空。此道,称无!”他开口低喝,声音虽轻,却带着法则的重量,在虚无中回荡,连空间的涟漪都为之停滞。

  劫云仿佛被这道宣言激怒,轰隆隆翻滚着,将无尽的闪电与残存的雨丝扭曲缠绕。

  转眼之间,所有的雷霆之力凝聚成一道贯穿天地的道劫神雷,裹挟着毁灭与创世的双重气息,透过时空的缝隙,直劈九层青铜塔的第一层!

  吴界双目中雷光闪动,有万千雷霆在瞳孔深处孕育。他运转神雷入窍真经,张口一吞,竟将那万里劫雷尽数纳入腹中。

  体内瞬间如熔炉般沸腾,噼里啪啦的轰鸣声不断传出,仿佛有亿万道雷霆在骨骼与经脉中奔腾,体表雷光跳跃如狂舞的银蛇,七窍之中雷芒喷涌,将周围的空间都灼烧得微微扭曲。

  他并非被动承受,而是在以肉身炼化雷霆,将毁灭之力转化为滋养道基的养分。

  但这还远远不够。当最后一缕劫雷被炼化,他张口吐出第二句宣言,声震寰宇:“乾坤显化,万道成形,仙灵在世,万法归流。此道,称初!”

  话音落下的刹那,太初神树自他身后拔地而起,树干粗壮如支撑天地的巨柱,枝叶舒展间,七彩圣光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将第一层青铜塔内的所有黑暗之光尽数湮灭。

  原本阴暗的空间,瞬间变得富丽堂皇,圣洁而高雅,仿佛从地狱一跃升入天界。

  圣光所及之处,连空气都变得纯净,带着草木初生的清香与道韵流转的玄妙。

  紧接着,无尽火海凭空浮现,并非寻常火焰的炽热,而是“色”的极致体现。世间的每一种颜色都化作一种火焰,赤红如焚心之火,靛蓝如焚魂之焰,金黄如焚道之炎……万色归一,最终凝成一簇“万色实火”。

  这火焰不伤一草一木,不焚一尘一埃,唯独灼烧吴界之身,这是天地法则和大道意志对“超脱者”的考验。

  然而,火海并未落下,反而以吴界为中心,如潮水般倒卷而来,将他层层包裹。

  一股至高无上的意志在火焰中苏醒,仿佛是“火”之法则的本源意识,带着审判与重塑的威严。

  这火焰早已超越了天地间任何一种实火、仙火的范畴,成为“道火”,成为法则本身的具象化。

  道火滔滔之下,万色实火疯狂凝聚,化作一缕由无数细微火苗组成的火焰图腾。

  那图腾似有实质,能看到火苗跳动的轮廓,可仔细望去,却又虚幻不定,边缘模糊,仿佛是由无数大道的碎片交织而成,气息缭绕间,让空间都出现细微的扭曲。

  从其上散出的高温,足以让道君级别的强者瞬间化为灰烬,可这火焰却始终与吴界保持着微妙的距离,既在灼烧,又似在膜拜。

  “天地万道之火,没有资格伤我!”吴界声音冷漠,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太初神树显化出莫大的浩荡洪流,枝叶轻摇间,无量威能如潮水般扩散开来。那股气息仿佛来自宇宙的源头,能惊退鬼神,震慑万古。

  在这股威压之下,万色实火所化的火焰图腾竟微微震颤,如臣子面对君主般,缓缓向后退去。

  不是火焰的力量弱了,而是吴界所立太初之道,本身就凌驾于“火”之法则之上,让这天地间最炽烈的火焰,也不得不俯首退避!

  东荒之雨刚被斩尽,外界战墟的时空裂隙尚未来得及弥合,一股难以言喻的道劫之气已如撕裂天穹的洪流,疯狂钻了出来,瞬间裹挟住整个天地。

  这劫气极致可怖,带着湮灭万物的威压,仿佛不是劫,而是一尊沉睡万古的混沌凶兽苏醒后的吐息。

  凡沾染者,都有一种被利刃穿身的错觉,好似若处劫中,将身化齑粉,元神会被碾作虚无,连轮回的痕迹都难留下。

  斗兽场中,何思杀静坐如石,忽感劫气临身,眉头微蹙,身形前倾,披散的长发垂落遮面,掩去神色,唯余一道冷峻轮廓,在风中凝如刀锋。

  杀戮之道,本就逆天而行,极难证道。当年他渡杀劫时,苍茫界无人不叹其难,九成修者断言他必陨于劫中。

  可他以杀证道,硬生生从血海尸山中杀出一条通天之路,每每登临一重天,便为同境无敌。

  然而此刻所感之劫气,竟远胜昔日自身杀劫,不止强了一线半点,而是天壤之别,仿佛凡俗仰望神明时的渺小与绝望。

  那劫气中裹挟的规则之力,似能直接碾碎他毕生修成的杀道根基。

  何思杀眸光微沉,心中惊涛翻涌,如此道劫,究竟需何等存在,方能镇守第四杀?莫非是古之君王复生,或有陨落的混沌魔神残念复苏?

  更远处,佛道半祖与姚真人对视一眼,眼中皆浮现出凝重之色。此劫之威,已超常理,撼动道心。连姚真人周身萦绕的阵法道韵,都被劫气逼得微微震颤。

  然姚真人阵法已成,只待吴界入局,箭在弦上,不容退转。若吴界真能于这等劫难中逆伐成道,岂不正显至尊仙法之无上?

  如此机缘,谁肯轻弃?

  外界人心浮动,却大致明悟:能引动此等道劫者,唯七绝至尊之传人方有此能。

  因众人皆知,纵是东荒仙君之首海无涯,亦不配承受此等大道之罚,那劫气中透出的威压,连高阶道君都要心神摇曳。

  就在此际,归墟台光之世界的苍穹之上,无尽光芒深处,忽传来一声似存万古的轰鸣,悠悠而至。

  初时遥在天外,转瞬却已响彻心神,如钟震魂,更似天地初开时的第一声雷,震得所有吴界道韵紊乱,险些口吐鲜血。

  那声音裹挟着无尽沧桑,更蕴含一股令吴界面色骤变的惊世威压,仿佛有一双跨越万古的眸子,正透过时空,锁定他的存在。

  只见煌煌大日与皎皎明月,各自占据星空半壁,于轰鸣中骤然降临,悬照此界。

  这两颗大星非实非虚,乃大道显化之影。其形之巨,不可丈量,修士立其下,纵言微尘,亦是高估。

  九层青铜塔似亦不愿被此劫波及,骤然激荡出一股玄奇之力,将吴界整个人猛然抛出,直掷于日月之下!

  雷火虽盛,却难伤吴界分毫,此乃天地规则所禁,大道意志不容。

  故他甫一现身,太阳之水与太阴之火便已交缠而至,化作一股混沌洪流,裹挟无量威势,轰然冲刷其全身!

  那太阳之水炽烈如熔金,每一滴都似蕴含一颗恒星的毁灭之力。太阴之火幽冷如寒渊,每一缕都能焚烧时空的流动。

  二者交织,既非单纯的灼热,也非纯粹的冰寒,而是阴阳互噬、规则互磨的极致。

  吴界只觉每一寸血肉都在被撕裂,每一缕元神都在被灼烧,连体内流淌的道韵,都被强行拉扯着,朝着“阴阳归墟”的方向扭曲。

  若缔书生在此,必一眼认出,此乃阴阳无量道劫!

  此劫如无间地狱,不灭不止,修士不死,劫气不熄,直至道陨魂消,连存在的痕迹都会被阴阳之力彻底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