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兵发典州-《临危受命,血战沙场》

  就在此刻,老王山上下已经乱成了一团,仿佛一锅沸腾的粥一般。

  赵炎率领的军队犹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他们一路厮杀,已经斩杀了将近一千名敌人。

  然而,赵炎和他的部下们也已经到了极限。尽管赵炎自己已经亲手斩杀了九十多人,但长时间的战斗让他们疲惫不堪,体力逐渐不支。

  与此同时,玄军大营也陷入了混乱之中。由于赵炎的猛烈攻击,整个玄军的防线都被打乱,士兵们惊慌失措,失去了组织和纪律。

  在这种情况下,赵阳抓住机会,果断下令强攻马蹄坡。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他们终于冲破了马蹄坡的防线,打开了通往老王山的道路。

  赵阳看着眼前的战局,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他轻声说道:“哥,再坚持一下,我马上就来接应你。”

  终于,阙军成功地登上了老王山。随着阙军的进攻,玄军的防线彻底崩溃,周明攸意识到大势已去,自己已经没有胜算可言。

  在手下的护送下,周明攸不得不狼狈地撤离老王山。他心中明白,如今只能退守典州,希望能够守住这座城池,抵挡住阙军的进攻。

  然而,周明攸心里也很清楚,典州一旦被攻破,就相当于给阙军打开了一扇大门,国都庆阳将直接面临威胁。

  尽管他已经撤退,但他的思绪却一刻也没有停止。他苦思冥想着应对之策,突然想到:“如果典州城被攻破,那么唯一能够抵御阙军的城池就只剩下列康了。可是,问题在于列康城是可以被绕过的……”

  想到这里,周明攸不禁感到一阵绝望。面对阙军的强大攻势,他似乎已经束手无策,根本无法抵挡阙军的脚步。

  过了两个时辰阙军彻底攻占了老王山。

  赵炎占领老王山之后开始考虑兵发典州了。

  只不过战线被他拉得有点儿长了,供给有些跟不上。

  但是只要攻下典州就可以得到补给。

  赵炎下令手下人马休整不日兵发典州。

  老王山失守的消息如同一道晴天霹雳,迅速传遍了玄朝国都庆阳的每一个角落。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让整个朝野都陷入了巨大的震动之中,无论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都被这一消息打得措手不及。

  主战派的人们原本坚信赵炎不可能攻破典州,但现在老王山的失守却让他们的信心瞬间崩塌,老王山的兵马皆来源于典州,如今典州兵力空虚被攻破是迟早的事。

  他们意识到,如果赵炎真的攻破了典州,那么和谈的可能性将微乎其微。

  与此同时,主和派的人们也同样感到惊愕和无助。

  他们一直寄希望于通过和谈来解决与阙军的争端,但现在局势的发展却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就在朝野上下一片混乱之际,一个新的派别悄然崛起——主降派。

  这个派别主要由世家豪绅组成,他们的想法其实非常简单。

  阙军一路猛攻,却对士绅百姓秋毫无犯,这让他们觉得如果选择投降,不过是对另一个政权下跪磕头而已,自己的家族并不会受到太大的牵连。

  然而,如果他们选择拼死一战,那么很有可能会被阙军清算家族。至于求和,虽然可能会让他们的家族出钱出粮,但相比于家族被灭,这似乎还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选择只不过还是有被清算的可能,投降更保险一点儿,甚至还有立功的可能。

  于是,主降派开始在暗中活动,他们并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立场,而是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试图让皇帝做出选择。

  面对主降派的暗中施压,主和派此时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阙军的攻势如狂风骤雨般迅猛,眼看就要打到国都庆阳了,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求和谈何容易。

  玄朝皇帝此时心急如焚,他的额头不断渗出汗水,双手微微颤抖着,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他万万没有想到局势会如此危急,甚至已经开始考虑迁都以保全自身。

  “黄俄呢?黄俄去哪儿了?”皇帝的声音在宫殿中回荡,带着一丝绝望和恐慌。

  大臣们面面相觑,无人敢轻易回答。终于,一个大臣鼓起勇气,结结巴巴地说道:“皇上,大将军在……在……在黎空山。”

  “黎空山?他还真去游玩儿了?”皇帝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至极,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那个大臣。

  就在这时,另一个将领站出来说道:“皇上,如今形势危急,大将军黄俄乃是我朝名将,若能将那支军队交给他统领,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皇帝听后,猛地一怔,他的眉头紧紧皱起,心中权衡着利弊。然而,片刻之后,他突然怒吼道:“不可能!当年朕将黄俄关押,二十万玄渊军竟然跪在庆阳城外为他求情,他们当时若攻城,这玄朝恐怕早就改姓黄俄了!”

  “皇上,现在是关键时刻若是阙军杀入庆阳皇上就会成阙朝的阶下囚,皇上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了。”

  过了许久皇帝下令道:“传旨将白旬、于康、残平三地劳作的玄渊军释放交给大将军黄俄……黄渊统领。”

  “遵旨!”

  黄俄这边他得到命令之后笑道:“赵炎咱们好好耍耍,银龙卫是我精锐中的精锐而玄渊军就是我的精锐。”

  赵炎这边,他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粮草辎重,心中却并未感到丝毫喜悦。

  这些粮草中,不仅有大量的粮食,还有不少肉食和瓜果蔬菜,足够支撑他们很长一段时间的行军作战。

  然而,赵炎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笑容,反而显得忧心忡忡。

  这时,赵阳走了过来,看到兄长一脸愁容,不禁好奇地问道:“哥,咱们有了这么多粮草,你怎么还不高兴呢?”

  赵炎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你知道萧洛吗?”

  赵阳点点头,回答道:“知道啊,他可是大清官呢,名声在外。”

  赵炎接着问道:“那你知道我们为什么突然有这么多粮草吗?”

  赵阳摇了摇头,茫然地说:“不知道啊。”

  赵炎沉默片刻,然后又问:“那你知道萧洛主张的变法吗?”

  赵阳再次摇头,苦笑着说:“哥,你也知道的,我对政治一窍不通,我很少在朝堂上,所以根本不知道什么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