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之前,匈奴·石国。
匈奴的头曼单于端坐于王廷之中。
面容尽显颓废之色,沉声问道:“东胡的兵马,是否已经追上来了?”
右贤王恭敬地回应:
“大单于,左贤王正率领兵马奋力抵挡。”
头曼单于眉头紧锁,又关切地问道:
“我的爱姬,胡姬她此刻何在?”
右贤王乌榈神色黯然地禀报:
“在溃退之时,她不幸走散了。”
闻言,头曼单于怒不可遏:
“派人寻找,这东胡王实在可恶!
往昔他不敢与我匈奴开战,
如今见我匈奴被秦军所败,竟胆敢侵占我的领土,此举实属过分!”
乌榈沉稳地分析道:“大单于,此刻并非我们议论东胡人卑劣行径之时。
想当年,大单于尚未一统匈奴之时。
我们匈奴的诸多部落皆臣服于月氏,那时东胡自然不敢与月氏为敌。
而后,秦国崛起,月氏衰败。
大单于也不再将东胡放在眼中。
他们被欺压了上百年,心中怨念深重,但如今,我们实在不宜与东胡单独对抗。”
头曼单于疑惑地问道:
“你这话是何意?”
乌榈继续阐述:“大单于,以臣之见。
我们此刻不宜与东胡单独为敌。
万一秦军再度北上,我们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然而,东胡之仇又不得不报。
因此,我们不妨寻找一个强大的外援……”
提及秦国,头曼单于一脸无奈,追问道:
“外援?
你且详细道来,说说你的看法。”
乌榈缓缓说道:“我们可表面上臣服于秦国,这位秦王——不,如今他已自称始皇帝,嬴政正威风八面,自信满满。
我们若佯装臣服,借秦国之力对抗东胡,以秦军的勇猛,东胡王又岂是对手?”
在单于犹豫不决之际。
乌榈继续说道:“我们与帝国联手歼灭了东胡,既报了仇,又缓和了与帝国的关系。
接着,我们向西拓展,西域三十六国个个势单力薄,兵力最强的国家也不过两三万人,弱的更是一两千人而已。
听说月氏也已经向西迁徙了。”
头曼单于闻言站起:
“可那始皇帝本就对我们匈奴心怀不满,他又怎会轻易相信我们的诚意呢?”
右贤王乌榈从容答道:
“中原诸国之间亦是缺乏信任,但他们通过交换质子,便逐渐建立了信任。”
头曼单于疑惑道:
“你……你的意思是……”
乌榈微微点头:“正是,大单于不是一直对太子冒顿颇有微词吗?”
头曼单于沉吟片刻:“倒也说不上很讨厌,只是这孩子的母亲早逝,无人教导。
自小便散漫不羁。
实在不适合担当草原的大单于之重任。”
乌榈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眼下便有一个绝佳的机会,将太子送往帝国作为人质。
将来我们若与帝国反目。
还怕冒顿能活命吗?
当然,我们也要帝国派公主前来和亲。
以稳住他们的心。”
头曼单于思索一番,却摇了摇头:
“不,让帝国公主嫁予我,这并无不可。
但关于太子之事,孤以为你的想法欠妥,不可将太子送往帝国。”
他犹豫片刻后说道:
“还是将太子送往东胡吧。
至于帝国,为了彰显我们的诚意,东胡的地盘我们不要,全部割让给帝国。
并且,孤将亲自前往咸阳。
觐见始皇帝。”
乌榈心中一动,问道:
“大单于如此安排,是想……”
头曼单于朗声笑道:“东胡人对我们的仇恨,远胜于那庞大的帝国,想当年,帝国尚为大秦之时,我们与之并无仇怨。”
言罢,他神色渐敛,沉声问道:“只是,那始皇帝该不会将孤扣留于咸阳吧?
他们可是有前科的。
昔年楚怀王便是被他的先祖扣留。
万一孤被扣留,匈奴岂不是要大乱?”
乌榈闻言,踟蹰道:
“应当不至于如此吧?”
头曼单于思索片刻,决然道:“这样,便定在休屠泽,只要那帝国始皇帝胆敢前来,孤便让匈奴暂臣服于帝国。”
乌榈又问道:
“倘若始皇帝不敢前来,又当如何?”
头曼单于大笑,声震屋瓦:
“若嬴政小儿真不敢来,那便说明他这所谓的始皇帝能一统六国,不过是时运使然。
根本不足为惧。
我们又何必臣服于他?
虽说一时之间难以报仇雪恨,但至少能证明,那大秦帝国,并无太大威胁。”
乌榈颔首道:
“是,属下即刻派人通知秦帝国。
不过,太子那边,还需有人前去劝说,最好是大单于您亲自前去。”
头曼单于点了点头:
“我自会去劝说他。”
午后,头曼单于在王廷之外寻到了自己的长子冒顿,不禁叹了口气:“孩子,你觉得我们匈奴如今可算强大?”
此时的冒顿尚显憨厚老实,闻言便道:
“自是强大无比。
我们匈奴之所以能复兴,除了昆仑神的庇护之外,全靠大单于将匈奴各部团结一心,这才得以摆脱月氏的控制。
如今,我匈奴已有近四十万勇士。”
头曼单于沉吟道:“然而,如今大秦已然崛起,连横扫六国的壮举都已实现,灭魏、楚、齐三国,几乎未费吹灰之力。
更有传言,经昌平君提议,原韩、燕、赵、楚、魏、齐六国之兵力,皆已打散。
融入秦军之中。
如今,大秦麾下兵马,约有两百万之众,对我匈奴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威胁。”
冒顿自信满满地回应:“我草原儿女,即便战事不利,亦可策马奔腾,远遁千里,
秦军又如何能擒住我们?
无需过分忧虑。”
头曼单于轻轻摇头,
语重心长地对冒顿言道:
“儿啊!
眼下我匈奴之境况,实则堪忧。
东面受东胡侵扰,南面与西南两面,皆是虎视眈眈的秦军,三面皆敌,
仅余西面,却是茫茫雪域,严寒难耐。
倘若战事爆发,秦军封锁西面通道,我匈奴一族,或将面临灭顶之灾,因此,我意与东胡议和,以求得盟友之助,共抗强秦。
此番决定,或许会让你受些委屈,但你不必过分担忧,为父不久便会设法迎你归来。
你瞧,即便是强大如斯的帝国。
这次,也需派遣公主与我匈奴联姻。”
冒顿聪慧过人,深明大义,
闻父言,便已心领神会:
“父亲之意,是欲让我前往为质?”
“正是。”头曼单于颔首。
“若能使我匈奴强盛,为质又何妨?
况且,身为质子,亦非绝境,只需给予我匈奴些许时日,待其发展壮大。
自可摆脱此等困境。
不过,我听闻大秦有位公主。
叫嬴阴嫚,乃是绝世美人,世所罕见,如同神女,希望将来可以要来给孩儿。”
冒顿坦然言道。
“不愧是我的儿子,既有胆识,又有气魄,更兼眼光独到,好,我答应你。”
头曼单于赞许地点头,望着冒顿的目光中满是欣慰,心中更是暗自窃喜——这小子,已然中计,这女子若真如此貌美。
岂会给你这将死之人?
匈奴的头曼单于端坐于王廷之中。
面容尽显颓废之色,沉声问道:“东胡的兵马,是否已经追上来了?”
右贤王恭敬地回应:
“大单于,左贤王正率领兵马奋力抵挡。”
头曼单于眉头紧锁,又关切地问道:
“我的爱姬,胡姬她此刻何在?”
右贤王乌榈神色黯然地禀报:
“在溃退之时,她不幸走散了。”
闻言,头曼单于怒不可遏:
“派人寻找,这东胡王实在可恶!
往昔他不敢与我匈奴开战,
如今见我匈奴被秦军所败,竟胆敢侵占我的领土,此举实属过分!”
乌榈沉稳地分析道:“大单于,此刻并非我们议论东胡人卑劣行径之时。
想当年,大单于尚未一统匈奴之时。
我们匈奴的诸多部落皆臣服于月氏,那时东胡自然不敢与月氏为敌。
而后,秦国崛起,月氏衰败。
大单于也不再将东胡放在眼中。
他们被欺压了上百年,心中怨念深重,但如今,我们实在不宜与东胡单独对抗。”
头曼单于疑惑地问道:
“你这话是何意?”
乌榈继续阐述:“大单于,以臣之见。
我们此刻不宜与东胡单独为敌。
万一秦军再度北上,我们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然而,东胡之仇又不得不报。
因此,我们不妨寻找一个强大的外援……”
提及秦国,头曼单于一脸无奈,追问道:
“外援?
你且详细道来,说说你的看法。”
乌榈缓缓说道:“我们可表面上臣服于秦国,这位秦王——不,如今他已自称始皇帝,嬴政正威风八面,自信满满。
我们若佯装臣服,借秦国之力对抗东胡,以秦军的勇猛,东胡王又岂是对手?”
在单于犹豫不决之际。
乌榈继续说道:“我们与帝国联手歼灭了东胡,既报了仇,又缓和了与帝国的关系。
接着,我们向西拓展,西域三十六国个个势单力薄,兵力最强的国家也不过两三万人,弱的更是一两千人而已。
听说月氏也已经向西迁徙了。”
头曼单于闻言站起:
“可那始皇帝本就对我们匈奴心怀不满,他又怎会轻易相信我们的诚意呢?”
右贤王乌榈从容答道:
“中原诸国之间亦是缺乏信任,但他们通过交换质子,便逐渐建立了信任。”
头曼单于疑惑道:
“你……你的意思是……”
乌榈微微点头:“正是,大单于不是一直对太子冒顿颇有微词吗?”
头曼单于沉吟片刻:“倒也说不上很讨厌,只是这孩子的母亲早逝,无人教导。
自小便散漫不羁。
实在不适合担当草原的大单于之重任。”
乌榈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眼下便有一个绝佳的机会,将太子送往帝国作为人质。
将来我们若与帝国反目。
还怕冒顿能活命吗?
当然,我们也要帝国派公主前来和亲。
以稳住他们的心。”
头曼单于思索一番,却摇了摇头:
“不,让帝国公主嫁予我,这并无不可。
但关于太子之事,孤以为你的想法欠妥,不可将太子送往帝国。”
他犹豫片刻后说道:
“还是将太子送往东胡吧。
至于帝国,为了彰显我们的诚意,东胡的地盘我们不要,全部割让给帝国。
并且,孤将亲自前往咸阳。
觐见始皇帝。”
乌榈心中一动,问道:
“大单于如此安排,是想……”
头曼单于朗声笑道:“东胡人对我们的仇恨,远胜于那庞大的帝国,想当年,帝国尚为大秦之时,我们与之并无仇怨。”
言罢,他神色渐敛,沉声问道:“只是,那始皇帝该不会将孤扣留于咸阳吧?
他们可是有前科的。
昔年楚怀王便是被他的先祖扣留。
万一孤被扣留,匈奴岂不是要大乱?”
乌榈闻言,踟蹰道:
“应当不至于如此吧?”
头曼单于思索片刻,决然道:“这样,便定在休屠泽,只要那帝国始皇帝胆敢前来,孤便让匈奴暂臣服于帝国。”
乌榈又问道:
“倘若始皇帝不敢前来,又当如何?”
头曼单于大笑,声震屋瓦:
“若嬴政小儿真不敢来,那便说明他这所谓的始皇帝能一统六国,不过是时运使然。
根本不足为惧。
我们又何必臣服于他?
虽说一时之间难以报仇雪恨,但至少能证明,那大秦帝国,并无太大威胁。”
乌榈颔首道:
“是,属下即刻派人通知秦帝国。
不过,太子那边,还需有人前去劝说,最好是大单于您亲自前去。”
头曼单于点了点头:
“我自会去劝说他。”
午后,头曼单于在王廷之外寻到了自己的长子冒顿,不禁叹了口气:“孩子,你觉得我们匈奴如今可算强大?”
此时的冒顿尚显憨厚老实,闻言便道:
“自是强大无比。
我们匈奴之所以能复兴,除了昆仑神的庇护之外,全靠大单于将匈奴各部团结一心,这才得以摆脱月氏的控制。
如今,我匈奴已有近四十万勇士。”
头曼单于沉吟道:“然而,如今大秦已然崛起,连横扫六国的壮举都已实现,灭魏、楚、齐三国,几乎未费吹灰之力。
更有传言,经昌平君提议,原韩、燕、赵、楚、魏、齐六国之兵力,皆已打散。
融入秦军之中。
如今,大秦麾下兵马,约有两百万之众,对我匈奴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威胁。”
冒顿自信满满地回应:“我草原儿女,即便战事不利,亦可策马奔腾,远遁千里,
秦军又如何能擒住我们?
无需过分忧虑。”
头曼单于轻轻摇头,
语重心长地对冒顿言道:
“儿啊!
眼下我匈奴之境况,实则堪忧。
东面受东胡侵扰,南面与西南两面,皆是虎视眈眈的秦军,三面皆敌,
仅余西面,却是茫茫雪域,严寒难耐。
倘若战事爆发,秦军封锁西面通道,我匈奴一族,或将面临灭顶之灾,因此,我意与东胡议和,以求得盟友之助,共抗强秦。
此番决定,或许会让你受些委屈,但你不必过分担忧,为父不久便会设法迎你归来。
你瞧,即便是强大如斯的帝国。
这次,也需派遣公主与我匈奴联姻。”
冒顿聪慧过人,深明大义,
闻父言,便已心领神会:
“父亲之意,是欲让我前往为质?”
“正是。”头曼单于颔首。
“若能使我匈奴强盛,为质又何妨?
况且,身为质子,亦非绝境,只需给予我匈奴些许时日,待其发展壮大。
自可摆脱此等困境。
不过,我听闻大秦有位公主。
叫嬴阴嫚,乃是绝世美人,世所罕见,如同神女,希望将来可以要来给孩儿。”
冒顿坦然言道。
“不愧是我的儿子,既有胆识,又有气魄,更兼眼光独到,好,我答应你。”
头曼单于赞许地点头,望着冒顿的目光中满是欣慰,心中更是暗自窃喜——这小子,已然中计,这女子若真如此貌美。
岂会给你这将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