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妃雪向秦-《大秦之迎娶诸子百家》

  赵国*邯郸城。

  第二日一早,龙台宫中。

  赵王迁缓缓言道:“丞相郭开,你经过一夜深思,今日该给寡人一个明确的答复了吧?”

  郭开挺身而出,恭敬回道:“大王,臣以为,若武安君李牧尚在,他必是不二人选。

  然武安君并不在,臣以为。

  派司马尚前去最为妥当,司马尚乃我国沙场骁勇之将,对付区区燕国,自是易如反掌。”

  颜聚与赵葱等人,闻听丞相并未举荐自己,心中不免生出几分疑惑。

  司马尚瞥了郭开一眼。

  心中暗自思量,这郭开与自己素来不和,怎会轻易将这份功劳拱手相让?

  赵王迁听后,龙颜大悦,朗声笑道:

  “哈哈哈,说得好!

  朝堂之上,早有流言蜚语。

  说你与司马尚、李牧不和。

  如今看来,皆是空穴来风之谈。”

  郭开挤出几滴眼泪,悲戚回道:“臣一心为国,鞠躬尽瘁,想不到竟有人如此恶意中伤。

  臣,实在冤枉啊!”

  赵王迁微微一笑,宽慰道:“爱卿无需挂怀,那些不过是些无稽之谈罢了,孤从未轻信。

  想当年,父王在世时。

  便常赞爱卿乃国之栋梁。”

  郭开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躬身行礼:

  “臣,感激大王和先王信任。

  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王迁目光凝重,转而问道:

  “爱卿,对于此次出征,兵马该作何调配?”

  郭开略一思索,谦逊道:“大王,此事臣实乃门外汉,还需请教司马尚将军。”

  赵王迁微微颔首,转而望向司马尚:“司马尚将军,依你之见,需多少兵马方能打下燕国?”

  司马尚沉吟片刻,坚定道:“大王,燕国虽小,然我军乃攻方,彼军为守,若无三十万大军,臣恐无把握。”

  赵王迁闻言,心中不禁一紧。

  三十万大军,非小数也。

  他对司马尚的信任,尚存疑虑。

  司马尚见状,再次陈词:

  “大王,燕国虽小,却不可小觑。

  唯有兵力充沛,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此时,丞相郭开竟一反常态,挺身而出:

  “大王,兵马虽众。

  但凭司马尚将军之神勇,定能所向披靡。”

  赵王迁眉头微皱,转而询问春平君:

  “春平君,你以为如何?”

  春平君赵佾回应道:“微臣认为。

  至少需三十万大军,方能攻克燕国。

  毕竟,唯有舍得孩子,方能套得狼。”

  赵王迁沉吟片刻,道:“不可,三十万大军数目实在过于庞大,并非寡人不信任司马尚将军。

  而是我赵国目前,没有这么多。”

  司马尚闻言,追问道:

  “那么,大王愿赐予微臣多少兵马?”

  赵王迁缓缓回答:“仅可拨予十万。”

  司马尚闻言一惊,连忙推辞:

  “啊,大王,十万兵马如何能够攻下燕国?

  臣才疏学浅,恳请大王另择贤能。”

  赵王迁面色一沉,道:

  “此乃寡人之命,你敢不从?”

  听闻仅十万兵马便要攻打燕国。

  赵葱与颜聚几欲失笑。

  郭开则道:

  “司马尚将军,您未免过于自谦了吧?

  在我赵国武将之中,自廉颇离去后,便以您与武安君领兵作战最为出色。”

  春平君赵佾亦道:“微臣以为,此举不妥。

  十万兵马委实太少。

  而燕国亦有三十万大军。”

  赵王迁却摇了摇头:“在寡人看来,司马尚将军英勇无比,天下诸国何人不知?

  故而,十万兵马已足够。

  尔等无需多言,寡人主意已定。”

  言罢,赵王迁不再理会众人。

  拂袖而去,离开了朝堂。

  司马尚一脸错愕,面对仅以十万兵马攻取拥有三十万大军的燕国的任务,他心中满是疑虑。

  即便是把武安君李牧调来,恐怕也难以完成此等壮举,更何况是他?

  丞相郭开却在这时,假意祝贺道:

  “本相在此提前恭贺将军凯旋。”

  司马尚冷哼一声,目光如炬:“丞相,这一切,恐怕都是你精心安排的吧?

  十万兵马,让我去打燕国?”

  郭开轻笑一声,回应道:“将军勿要胡思乱想,还是多想想如何以少胜多,攻克燕国吧。”

  言罢,他甩袖而去,留下司马尚一人沉思。

  春平君赵佾悄然靠近,低声说道:

  “这一定是郭开的诡计,将军,你若无法攻下燕国,归来便是死罪难逃。”

  司马尚闻言,眉头紧锁:

  “春平君,你的意思……”

  赵佾肯定道:“我觉得,大王与郭开狼狈为奸,他们早已暗中勾结,这一切都是他们的阴谋,将军你要小心防备呀。”

  司马尚疑惑地反问:“大王为何如此待我?

  我向来对赵国忠心不贰。”

  春平君环顾四周,低声提议:“此处非言谈之地,不如移步至我府邸,我们再细细详谈?”

  司马尚点头应允:

  “也好,那便有劳春平君了,请。”

  此时,妃雪阁内。

  “阁主,顿弱大人已至。”

  侍女轻声禀报后,悄然退下。

  秦使顿弱目光锐利:

  “阁主突然相邀,不知所为何事?”

  姬如雪轻轻摆手,示意顿弱落座:

  “秦使大人,请。”

  待顿弱坐定,姬如雪亲自为其斟上一杯香茗,缓缓开口:“此番冒昧相邀,实乃有事相求。”

  顿弱好奇地挑眉:“哦?

  何事?”

  姬如雪神色凝重:

  “我妃雪阁向来只谈生意,不问政事。

  然而,赵国如今局势动荡,我心甚忧。

  昔日秦军屡次围困邯郸,我心忐忑难安。

  为姐妹们寻一安全之所,成了我日夜所思。”

  顿弱闻言,神色微动:

  “阁主所言的安全之地在何方?

  我又能如何相助?”

  姬如雪目光坚定:

  “我思索良久,始终难以抉择。

  直至听闻一则消息,韩国曾有一座名动天下的楼阁,与妃雪阁齐名,名曰紫兰轩。”

  顿弱恍然大悟:“你们有意迁居咸阳?”

  如雪轻轻颔首,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大秦,无疑是当今之世的翘楚,唯有身处咸阳,我们妃雪阁方能安然无恙。

  然而,若无秦使援手,我们难以离开邯郸。”

  顿弱微微一笑:“我听说,赵国当今太后。

  正是出自你们妃雪阁,你又何须担忧?”

  姬如雪轻叹一声,道:“秦使有所不知,我们妃雪阁与紫兰轩一般,卖艺不卖身。

  但那娼后,昔日不过是此处一名普通舞女,靠出卖身体攀附上当时的公子赵偃。

  如雪对她,唯有不屑。”

  顿弱闻言,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好,给我几日时间思量。

  我定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

  姬如雪盈盈一拜:“多谢大人。”

  顿弱淡然一笑:“阁主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