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自作聪明的赵王迁-《大秦之迎娶诸子百家》

  赵国*邯郸。

  龙台宫内,大殿之上。

  赵王迁目光扫过群臣,缓缓言道:

  “秦使顿弱已至殿外,诸位爱卿以为,秦王此刻遣顿弱前来,其中真正的目的为何?

  不妨先各抒己见,以便我等有所准备。”

  春平君赵佾挺身而出,拱手道:

  “大王,顿弱此人,原乃魏国寒门子弟,自幼家境贫寒,常混迹于市井之间。

  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与独到之见解,深得秦王嬴政赏识,更在秦国朝堂之上享有不跪之尊荣,臣以为,秦王遣其前来,意在和好。”

  赵王迁闻言,心中暗自窃喜,连忙追问:

  “秦国,果真有意与我赵国修好?”

  春平君赵佾笃定道:

  “臣以为,必是如此。”

  赵王迁转而望向丞相郭开,问道:

  “丞相以为如何?”

  郭开沉吟片刻,道:“大王,此事尚难定论,不如先请顿弱入殿,再观其言行?”

  赵王迁颔首应允:

  “好,那便宣秦使上殿。”

  须臾,秦使顿弱手持节杖,步入大殿,朝赵王施礼道:“顿弱,拜见赵王。”

  赵王迁故作姿态,冷笑道:

  “想不到,那偏居一隅的秦国,竟也懂得礼数,真是令孤大感意外。”

  顿弱不卑不亢,针锋相对:

  “赵王言重了,顿弱斗胆指正两句。

  其一,我大秦非但非蛮荒之地。

  且已坐拥天下的半壁江山。

  其二,秦赵两国,同宗同源。

  赵王此言,岂不有自轻自贱之嫌?”

  赵王迁愤慨陈词:“既是同宗同源。

  秦国为何对我赵国紧追不舍?

  你可曾知晓,我父王是如何含恨而终的?

  他日夜忧虑秦国的铁蹄,焦虑如焚,最终暴病而亡,再看那长平之战,秦国竟坑杀我赵国四十余万将士,令我赵国元气大伤。

  这岂是同祖同宗之道?”

  顿弱闻言,微微叹息:

  “对于赵王偃的逝去,我深感遗憾。

  但赵王此言,未免有些片面了。”

  赵王迁怒目而视:“孤何曾片面?”

  顿弱从容不迫:“首先,赵王偃乃因病而终。

  与秦国并无干系。

  再者,长平之战之祸根。

  实则源自赵国自身。

  韩国欲献上党于秦,却临时变卦,转赠于赵,意在挑拨两国相争。

  而赵国却为蝇头小利所蒙蔽,未能识破韩国之计,贸然挑起与秦之战端,导致四十万将士命丧疆场,此实乃自食恶果,作茧自缚之举。”

  赵王迁眼神如刀,冷声道:

  “顿弱,你未免太过嚣张!

  睁大你的双眼,这里是龙台宫。

  不是你秦国的章台宫!

  你就不怕命丧于此,身首异处?”

  顿弱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我身为秦国使节,手持节杖,代表着秦国的威严。

  你若杀我,不过是成全了我的忠义之名。

  而赵国杀害使臣,必将为天下所不齿。

  再者,你若杀我,难道就不怕我大秦铁骑再次踏平你赵国邯郸?

  我倒要看看。

  赵国是否还能抵挡得住我大秦的锋芒!”

  顿弱言罢,朝堂之上顿时陷入一片死寂。

  大秦的威名,早已令他们闻风丧胆。

  赵王迁一听秦军可能卷土重来,心中顿时一紧,连忙向丞相郭开求助:

  “丞相,你对此有何看法?”

  郭开老练地一笑,道:“大王,顿弱既然来到赵国,便是我们的客人。

  大王方才所言。

  不过是玩笑之语,切莫当真。”

  春平君赵佾也附和道:“丞相所言极是,大王不过是与顿弱开个玩笑罢了。”

  说着,郭开向赵王迁使了个眼色。

  赵王迁心领神会,连忙调整神色,笑道:

  “秦使勿怪,孤方才所言。

  不过是玩笑而已,切莫往心里去。”

  顿弱从容言道:“我自然不会将此事放在心上,此番前来,乃是为了传达我们王上的旨意,他有意考虑与赵国重修旧好。”

  赵王迁一听此言,心中顿时涌起一阵兴奋,但随即又察觉到一丝异样,不禁疑惑地问道:

  “何谓考虑与我们修好?”

  顿弱微微一笑,解释道:“我们王上欲观赵王之态度,察赵王之诚意。

  若两国能够重修旧好。

  秦军自是不会再踏足赵国疆土。

  毕竟,如今赵国已非秦王唯一之选。”

  赵王迁闻言,心中暗自揣摩:“非唯一之选?

  莫非秦王意在魏楚?”

  于是试探性地问道:

  “秦王心中是否已有对魏楚下手之意?”

  顿弱故作神秘,淡淡回应:“我们王上英明神武,心思岂是我等所能揣测?”

  得知秦王暂无对赵国动手之意,赵王迁心中稍安,连忙热情款待:“秦使远道而来。

  一路辛苦了。

  不妨先在赵国住下,至于诚意之事。

  日后再议如何?”

  顿弱点头应允:

  “也好,住处便听从赵王安排了。”

  正当赵王迁欲再言之际,春平君赵佾突然插话:“秦使不如暂居我府邸吧?”

  赵王迁闻言,心中警铃大作,连忙婉拒:

  “春平君平日里政务繁忙,秦使住在你那里多有不便,还是住在大使府邸更为妥当。”

  赵王迁对春平君始终心存戒备,深知此人若生异心,必将成为自己最大的威胁。

  春平君赵佾缓缓言道:

  “大使府本是款待各国使者的场所,然秦国非同小可,岂能让使者屈居简陋府邸之中?”

  赵王迁闻言,微微颔首:

  “那依卿之见,秦使入住丞相府如何?”

  丞相郭开亦附和道:“臣亦觉此议甚妥。

  秦使暂居臣府,也未尝不可。”

  顿弱淡然回应:

  “一切听从大王与丞相安排。”

  赵王迁闻言大笑:

  “甚好甚好,秦使且先退下歇息吧。”

  顿弱恭敬行礼:“赵王,我告退了。”

  待顿弱身影消失于殿门之外,赵王迁环视群臣,满面春风:“哈哈,看来秦王亦知进退。

  知晓我赵国邯郸坚如磐石。

  难以攻克,故而不敢轻举妄动。”

  春平君赵佾心生疑惑:

  “大王何以如此笃定?”

  赵王迁笑道:

  “若秦王仍欲图我赵国,又何须遣使前来?

  更不会初来乍到便对寡人行下马威之举。

  秦王此人,精明强干,此番作为,不过是欲掩其即将对魏国动手之真相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