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时代16-《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国语》(5)

  2、勾践栖会稽(3)

  注释:

  1、栖:息。鸟类止息叫栖,引申用于人或其他动物,也叫栖息。

  这里意谓勾践暂栖会稽作根据地,艰苦奋斗,发奋图强。

  2、号:乎。号令:传告。

  古时用传呼的办法传令于大众,所以叫号令。

  3、昆:兄。昆弟:兄弟。

  国子姓:与王同姓的宗族。

  4、知:管理,参与。

  共知越国之政:共同治理越国的政事。意谓叫他居卿相之位。

  5、大夫种:文种,楚国人,曾为楚国的宛令(宛:今河南南阳市),后为越国大夫,和范蠡同助勾践灭吴。功成后,文种为勾践所忌,赐剑自杀。

  6、贾人:商人。资:蓄积。

  这句说:商人夏天就要准备冬天用的皮货。

  7、絺(chi痴音):细葛布,夏布。

  8、待乏:准备缺乏的时候可以应用。

  从“贾人夏则资皮”起五句,都是说要早作准备的意思。

  9、四方之忧:指四邻入侵的忧患。

  10、爪牙之士:勇敢的将士。

  11、无乃:意思是“只怕”。推测性的问句前面,常用“无乃”这个词。

  后:迟,晚。乎:表示疑问的语气,这里相当于“吧”。

  这句说:恐怕太迟了吧?

  12、子大夫:指文种。这是双重称呼。子:你的敬称。大夫:文种的官职。

  13、行成:要求停战议和。成:和。

  14、乏无所使:缺乏人材,没有别人可以派遣。

  15、彻声:高声直达。彻:达。

  天王:指吴王。

  这句说:不敢高声讲话直达于吴王。

  16、这句说:低声私语于你手下执事的人。

  以上两句都是表示卑谦的语气。

  17、师徒:指军队。

  18、辱:谦词,有屈辱尊驾的意思。

  这句说:不足以屈辱您亲来讨伐了。

  19、赂君之辱:奉献给国君,酬谢国君的辱临。

  20、女于王:在吴王那里作女奴。

  这句说请允许把勾践的女儿作吴王的婢妾。

  21、毕从:全部带来。

  22、这句说:听凭您使用调遣(他们)。

  23、这句说:如果以为越国的罪行是不可宽恕的话。

  这以下各句是越方从反面表示强硬态度。意谓吴如不许越求和,那么越将同吴作殊死的斗争。

  24、系:同“系”。孥(nu奴音):女儿。

  这句说:把妻子儿女都拘囚起来,(以求生死同命,不为吴所擒虏)。

  25、沈:同“沉”。

  26、致死:拼命死。

  27、偶:一对,加倍。

  这句意思是:战士拚命战斗,一人可当两人之用。所以下句说“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

  28、事君:伺候君王。这是委婉语,实在是说同你夫差作战。

  29、伤君王之所爱:恭维吴王的话。

  这句意思是,吴王若能推恩于越,则越国的人民、财物都属吴王所有(所钟爱)。

  如果进行决战,必然遭到损失,就不免伤吴王之所爱。

  30、宁其:有“宁可”、“不如”的意思。

  “与其……宁……”,表示二者之中有所选择的时候,放弃前者,取其后者。

  这两句说:与其杀这些人(带甲万人),不如得越国。

  31、孰利:(和与战)哪一种有利。

  第一段提要:写越王勾践战败,使文种求和于吴,指出许和、不许和两方面的利害,任吴国选择。语气卑谦,意志坚决。

  32、子胥:五员(yun云音),字子胥,楚国人,其父兄都为楚平王谗言所杀死,因而被迫投奔吴国。吴王阖闾用他为“行人”,主管朝觐(jin近音)聘问等事,共谋国事。

  33、仇雠(chou酬音):仇敌。雠:与“仇”同义。

  34、这两句说:长江、吴淞江和钱塘江把吴越两国环抱在中间,两国的人只能在这个环境里生活,无法外移。

  35、这句说:这种势不两立的局势是不能改变的了。

  36、上党:原为地名。春秋时属晋国,战国时属韩国,今山西太原一带地方。

  上:高;党:毗邻。意谓地高与天相邻,故名上党。这里的上党,泛指中原地势较高陆多水少的国家,如晋、郑等国。

  37、已:同“矣”。

  38、纳:致送,与现代语“交纳”相近。

  太宰:官名,名嚭(pi匹音)

  39、去:离去,撤出。

  这句说:和越国讲和而撤离越国。

  第二段提要:写在许和的问题上,吴国内部有矛盾,吴王听从太宰嚭的话,允许越国议和。

  40、执雠:结仇。

  41、中原:原野之中。

  42、请更:请让我改过。

  43、这两句说:对人民有丧事的进行吊唁,对人民有喜事的致庆贺。

  44、这两句说:对人民有远出的欢送他,有回家的欢送他。

  45、宦:宫中小臣,太监。

  这句说:派遣三百名士人到吴国去当臣仆。

  46、前马:前驱,在马前开道的人。

  这句说:勾践亲自给夫差当马前卒。

  第三段提要:写越王勾践一面抚慰国人,一面卑事夫差,以图报复。

  47、句:同“勾”。句无:今浙江诸暨县南五十里有勾无亭,即其地。

  48、御儿:在今浙江嘉兴桐乡县。

  49、鄞(yin银音),县名,在今浙江。

  50、姑蔑:在今浙江衢县北。

  51、东西为“广”,南北为“运”。

  广运百里:指当时越国的面积。

  52、致:招集,招致。

  53、帅:同“率”。二三子:你们一群人。

  这句意思说:将率领你们夫妇休养生息繁殖人口。

  54、丈夫:男子。用“丈夫”这个词专指妇女的配偶是后来的用法。

  55、免:通“娩”,生育。

  56、这句说:公家派医生去守护孕妇生产。

  57、这两句说:一胎生下三个孩子,公家给她乳母。

  58、饩(xi细音):食物。

  这两句说:一胎生下两个孩子,公家供给其食物。

  59、死:死于国事。政:“征”,指赋税。

  这两句说:嫡子死了,就免去他家里三年的徭役。

  60、支子:庶子,妾所生的儿子。

  61、这句说:庶子死也一定哭泣埋葬如其嫡子。

  62、纳宦其子:把他们的儿子送到官府加以教养。

  63、达士:知名之士。

  64、絜:同“洁”。摩厉:同“磨砺”。

  这句意思是:以节义激励士人。

  65、这两句说:国外来越的士人,一定在朝廷庙堂之上接见他,以示尊重。

  66、这句说:勾践带了大米和肉类,乘船到各地巡视。

  67、孺子:小孩。游者:贵游子弟,在学而尚未做官的人。

  这里孺子之游者,是指在学习中的年青人。又指在外流浪的年轻人。

  68、餔(bu捕音):(给食物)吃。

  69、歠(chuo龊音):同“啜”,(给水)喝。

  70、这句说:一定询问他们的名字。(准备以后选拔)。

  71、这句说:不是勾践自己种植的谷物就不吃。下句“夫人”指他的夫人。

  72、这句说:十年不向人民收赋税。

  第四段提要:写勾践率领国人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的内政措施。也就是所谓“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73、耻:辱。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在各诸侯国的面前侮辱我们国君。

  74、节:克制。

  这句说:现在越国已经克制得够了。

  另一说,节:有节度。意谓越国也已经走上轨道了。

  75、这两句说:象我这样的人(这是勾践自谦的话),哪里懂得什么叫耻辱呢?

  76、庸:通“用”。这句意思说:我要求大家还是暂且不要同吴国作战吧。

  77、封:疆界。四封之内:意即全国(人民)。

  78、这句说:忧虑他的士卒的志趣行为缺乏知耻的精神。

  79、衣水犀之甲者:穿着用水犀的皮做成的甲。亿:十万,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亿”。

  有:又。亿有三千:十万三千人。

  80、灭:“威”。

  81、匹夫:平常人。匹夫之勇:个人逞能的庸人的勇气。

  82、旅:俱。旅进旅退:同进同退。意谓纪律严格。

  83、这句说:后退时先考虑到军法。

  84、常赏:合乎国家规定的赏赐。下面的“常刑”类推。

  85、这两句说:向前进时不服从军令,退后时不知耻(指临难苟免)。

  86、果行:果决地这样做。

  87、这句说:国人都互相劝勉。

  88、孰:谁。这两句意思是:谁像我们国君这样(好)啊,难道可以不为他效死吗?

  89、囿(you右音):笠泽,水名,今太湖一带。越败吴于囿,在公元前478年。

  90、没:吴国的地名。

  91、这句说:又在吴国都城(姑苏,即今江苏苏州市)的近郊打败吴军。事在公元前475年。

  第五段提要:写越国人养精蓄锐,一再请战,勾践才许战誓师,因而屡败吴国。

  92、达:遣送。甬、句(gou沟音)东:即甬东——舟山岛。又说,甬:甬江;句:勾章,在今慈溪县西南。

  这句说:我打算把你送到甬、句以东地方。

  93、这句说:(以后)我和你仍算是两个国君好不好?

  94、壹饭:小小恩惠,指会稽允许勾践求和的事。

  这句说:我对越王也曾有过一点小小的恩惠。

  95、不忘周室:吴国是周朝的同姓,希望越王看周王的面上,给吴国留些余地。

  96、弊:也作“敝”。宸:屋溜(liu溜音),檐下承接流水的东西。宇:屋边,檐下。

  为弊邑宸宇:给吴国留庇覆之地。意即让吴国作为附庸。

  这句意思是:越王如果看重吴国与周朝同姓的关系,以屋宇之余,庇覆吴国。

  97、次:舍,驻。

  这句说:越王就进驻吴国吧。

  第六段提要:写越王勾践终于完成灭吴雪耻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