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甄嬛传——弘晖(35)打赏感谢章 谢谢哒~-《综穿之配角不按照剧情走》

  顺治放了颗白色的棋子,放在桌子,道:“来了?坐吧!”

  康熙坐下,尴尬地说:“皇阿玛,您来找儿臣有什么事吗?”

  “有事的!我们都时刻关注着你们的动向。老祖宗都觉得弘晖的提议很好。大清需要蒙古,也需要安抚蒙古。要是蒙古彻底归属于大清,我们便不再需要送公主抚蒙了。”

  顺治将自己的意思告知了康熙,那个意思是不听也得听。

  “要是我不听取弘晖的建议呢?”

  康熙心里升起不悦之意。

  他是天下之主,应当肆无忌惮,而不是像现在这般处处受限制。

  “嗯!也不是不行。”

  顺治放下了棋子,身形消失得干干净净。

  康熙:怎么有种不祥的预感?

  *

  【岚岚,我觉得康熙太长寿了,不如让他死死?】

  珠珠觉得唯有弘晖成为了皇帝,它才不用消耗能量来实行入梦之术。

  “他怎么又惹到了你?你怎么就要他死死?”

  弘晖倒在了床上,只觉得好累啊!

  他要好好睡一觉,明日起来继续学习。

  【哼!我就是单纯觉得他活得太长了。你看啊!太子都29岁了。】

  珠珠觉得这样多好,等太子当皇帝后,再死死,弘晖就能当皇帝了。

  “那你怎么不让康熙留下遗旨,直接让我继位?”

  说完这话,弘晖就睡着了,他实在没精神搞这事。

  珠珠眼睛都亮了,它觉得此事可行。

  弘晖继续在上书房学习,他坐在首位。

  其他阿哥围过来说起了今日骑射的事情。

  这时,李德全也来了上书房,他说:“皇上口谕,从即日起,公主格格,与众阿哥一起上书房和学骑射,钦此!”

  “臣遵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上书房的先生心中微惊,但表面上什么情绪都没有,乖乖地领命了。

  自此以后,格格与阿哥一样都在上书房学习。

  甚至为了方便学习,康熙还着人扩大了上书房。

  康熙四十五年,老八被封了郡王,还被派出去建设学院的事情。

  现在的大清处理了好几个贪官,国库丰盈,自是能从京城往四周开始建学院。

  十四被赐为抚远大将军,让其带领大清铁蹄,攻打倭人国。

  还让老三和礼部之人,前往倭人国教化民众。

  不仅如此,康熙还着人毁掉他们的历史,喂了凉汤。

  弘晖怕康熙消灭得不够彻底,还是让珠珠出手了。

  珠珠熟门熟路地做了此事,绝对永除后患。

  康熙四十五年,秋。

  康熙生病了,弘晖到了病榻前为其侍奉药汤。

  “弘晖,你已九岁了,是吗?”

  康熙看着眼前与太子越来相像的弘晖。

  有点恍惚起来,他怎么跟太子长得这般相像了?

  “是的。皇玛法乖乖地吃药,弘晖不会告状的。”

  弘晖轻轻地搅动着手中的汤碗,眼眸中尽是笑意,跟哄孩子一样。

  “你啊!真是淘气!”

  康熙想到了自己不喝药,他转头就告诉了保成。

  保成也是胆大包天,他居然敢说教自己。

  “孙儿怎么就是淘气了?明明就是皇玛法不乖,闹脾气,不愿吃药。”

  弘晖才不怕康熙呢!反而气呼呼地表示是康熙不听话。

  康熙哈哈大笑起来,看向弘晖的眼神温柔了许多。

  曾经他对弘晖有过嫉妒,自己渴望的东西,弘晖身上都有。

  也不对,至少胤禛对他没什么爱,但保成对他倒是很好。

  说到这里,他就嫉妒保成。

  凭什么皇阿玛就不打保成,还说自己亏待了他?

  “皇阿玛,您和弘晖在说什么?说来给儿臣也听听。”

  太子在军营历练过后,可谓是形如松,步步都是仪态。

  也因为他在军营中吃苦耐劳,硬是没吭声。

  让下面的弟弟和宗室子弟对他甚是服气。

  至于老大?他现在对皇位也没什么心思。

  主要还是怪该死的太子,训练都很累了。

  居然还来敲门,让他们看折子。

  只要是成年参政的阿哥都有份。

  平日训练他们本就累,休息的时候,还看折子。

  他看着就睡着了,以至于他被皇阿玛臭骂了一顿。

  不仅是他,不少人都被骂了。

  自此,看到太子来找他,他就觉得可怕。

  在十四去攻打倭人国后,他主动提出打高句骊的事情。

  太子怎会让他如意?

  他就站出来,说:“我大清乃礼仪之邦,自是要师出有名。”

  老大被太子这话堵得脸红脖子粗,于是连忙召集人,找高句骊的毛病。

  次日,老大上朝,上奏皇上,道:“高句骊狼子野心曾在隋唐两朝时期,不遵从诏令,不断扩张,阻塞朝鲜半岛其他政权入贡天国上朝。”

  “此子所图甚大,绝不能放任其成长。”

  太子:??????

  人言否,人家唐朝早就统一了整个高句骊了,还建立了唐朝安东都护府。

  众大臣:?????

  “皇阿玛,高句骊虽说早已臣服,但曾拒绝废除前朝年号,并依旧保持宗藩关系。”

  “若非太宗皇帝领兵攻打,他们绝不会臣服。”

  “儿臣认为在唐朝时期,他们便是我们的一个府。现在却建立了国家,简直是倒反天罡,胆大包天。”

  “儿臣提议收回大清的府州,在大清地盘上建立国家,有辱大清脸面。”

  齐郡王,也就是老九附议道,他觉得高句骊可打。

  “皇阿玛,儿臣曾到过高句骊的国土之中。”

  “他们的国中依旧有反清势力,甚至在民间依旧在使用前朝的年号记录。”

  “儿臣认为,高句骊不过是表面臣服,其实心中并不将大清放在心上。”

  “儿臣以为,大清该收回自己的国土。”

  敦郡王,也就是老十也成长了许多,不再是以前的草包老十了。

  对于老十的成长,康熙很欣慰,他也在思考攻打高句骊的事情。

  “儿臣认为高句骊有不臣之心,请皇阿玛派兵收回国之疆土。”

  太子跪下请命,其他大臣也附议!

  气氛都到了这里,康熙也站了起来,说:“着直郡王胤禔为征骊大将军,敦郡王胤?为前锋官及向导,带领红衣营,神机营和大清骑兵速战速决,拿下高句骊。”

  “着恒郡王胤祺准备书籍,儒生,粮食等物,准备去接管高骊府,从此百姓皆说汉话,学汉字,行汉规。”

  “皇上圣明!皇上圣明!”

  大臣们高呼道,反正他们也没反对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