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渡尽劫波兄弟在-《明日方舟:从零开始,走遍泰拉》

  1097年6月14日,玉门,9:38

  “够了,我对宣政司已经失去耐心了!乱局已经持续一个月了,宣政司还是做不到妥善处理吗?接下来的节气,天灾多发,若是城内依旧人心涣散……呵,说不定我的这颗脑袋,你们的这些乌纱帽,全都一起摘掉算了!”

  楼阁之内,左宣辽怒不可遏地训斥着行政官员。

  “平祟侯请息怒,这帮人丝毫不惧朝廷的威严,恐怕已经不是一般的逆民了。他们近日声势更为浩大,还叫嚣着要见您一面……我们只怕,这些人已经有作乱之心,宣政司、还有兵马司能采取的手段极为有限,恐怕少不得守军的干预……”

  “够了。就那么些闹事的人,玉门都摆不平、谈不妥,还要动用守军镇压,你让同僚怎么看待我们玉门?你让京城怎么看待我们玉门?你让百姓怎么看待我们玉门?不就是喊我出来吗,我去见一面又何妨?”

  肃政院的太合开口了:

  “平祟侯请三思。若失之以宽,必救之以猛。前段时日,司岁台收押了一个近期混入玉门的来路不明之人,他与代理人、与城内的武人多有勾结,纵凶归山后,他又惹起事端了……如不能当机立断,以雷霆之势剪除祸端,自然会遗祸无穷。”

  “嗯,我当然知道,当时我希望司岁台趁早放了这个人。到了京城,你也可以拿这件事来参我一本!”

  “平祟侯,眼下我无意指责您。但确如您所说,接下来天灾易发,内有山海众等贼寇,外有邻国虎视眈眈,必须明察于微澜之间、青萍之末,以免生事。我认为应当除掉祸端、驱散闹事者,您若是有更好的办法,不妨直说。”

  “兵刑之事,自当万分慎重。只要未下定论一日,那么我自然不能将他们视为仇雠。我们大炎的官员难道会心虚到不敢见别人一面吗?这点责任,我左某人难道会害怕承担吗?”

  “作为监察御史,能说的,我已经都说了。您的行为,我自然会如实禀报给肃政院。”

  1097年6月14日,玉门,10:22

  左宣辽如约登上了高楼。

  好吧,也不算如约。

  他没对任何人承诺。

  他也可以不来,也可以派出守军对群众重拳出击。

  宣政司让他站在显眼的地方,然后由其他官吏宣读早就草拟好的方案。

  是的,应对措施早就由各级官员草拟完毕了,还涵盖了各种情况。

  比如,最耻辱的,全盘接受工会提出的要求,让一个女性文员宣读。

  还有最强硬的,全盘批驳工会的要求,然后请一个健壮的军士大声念出。

  还有更强硬的,发一纸通知,宣告玉门擂台前的“谋逆者”已被肃清。

  如今采用的,很显然,肯定是最折中的方案。

  “那鸟官在念叨什么呢?我这边听不清……”

  “大致意思应该是说,会修改玉门律,约束企业的行为……然后,官府会商讨最低工资的涨幅,会考虑设置最长工作时间。”

  “啥意思?还没给个定论?”

  “估计就是糊弄糊弄……”

  “还可以,早点结束也好,我还等着回去复工呢。”

  “那个工会什么来头?为什么真能让左宣辽出来?”

  “不知道,听说组织者很神秘,而且据说缺胳膊少腿的……”

  “这我知道,我跟你们讲啊,据说那个工会头子,背后有宗师支持。这肯定是将军、宗师、宣政平章的三方博弈。”

  “原来是这样,感觉事情一下子就能说通了。”

  “啊?玉门宗师和玉门将军原来不是一条心吗?”

  “我怎么感觉像是宣政司和宗师一起给将军府做的局?这下子左宣辽不好向皇上交代了吧?”

  “你懂个什么……”

  台上的官员面无表情地宣读,台下的群众七嘴八舌地议论。

  整个擂台周围喧闹不堪。

  但是一声洪亮的声音,宛如破晓时的鸡鸣、刺破了令人窒息的蜚语:

  “左宣辽,我操你妈!”

  人群一时清净了,连高楼之上的官吏也读错了两个字。

  雄壮的军士手一抬,就连读通知的声音也沉默下来了

  军士扯着嗓门大喊:

  “是谁!谁敢对平祟侯大不敬!”

  “就是老子我!”

  来者嗓门中气十足,反倒盖过了威武的军士。

  “这人谁啊……”

  “是条汉子……”

  “这真没丢分,好样的。”

  “他好像喝醉了吧……”

  “这不是城南的那个打铁匠吗?”

  “孟老前辈!?”

  孟铁衣气势汹汹地走到了台前,怒目直视高楼上的左宣辽。

  “竟敢詈骂朝廷命官,来人,拿下,带走!”

  两边的士兵刚架起孟铁衣,就听到了左宣辽的声音:

  “且慢!”

  “哼……”

  “你对我有什么仇和怨,只管私下里来找我!但是今日,不要坏了公事!”

  “我谈的就是公事!”

  边上的官员担心平祟侯掉了价,窃窃私语道:

  “能看到这样的对决,哪怕被杀头都值了呀!”

  台上又震动了起来。

  孟铁衣摁着左宣辽的脑袋狠狠地往地板上砸。

  左宣辽还想扯住他的衣领,结果谁成想、这么一扯,居然让铁匠的衣服彻底不堪重负了,他那衬衣当即被扯下了半边。

  当然,左宣辽也没能扭转自己的命运,被狠狠地砸在了地上。

  孟铁衣毫不留情,骑在平祟侯的身上就打。

  左宣辽挨了几拳之后,将腿使劲一蹬,总算给自己腾出了一点生存空间。

  孟铁衣还想扑过来,但是被对方伸腿一绊,竟然直接扑倒在了地上。

  左宣辽赶紧照着他的脑袋来了一段紧锣密鼓的冲拳。孟铁衣吃着痛起身,将左宣辽狠狠撞倒。

  新的回合已经开始,但是云青萍已经不宣读结果了——要是平祟侯战绩不好看,他就不读,孟铁衣落了下风,他才大声宣布。

  炎国官袍以大红和黑色为主,这倒有个好处。

  上面溅了点血,也看不出来。

  玉门将军除了脸上有点难看之外,样子倒还好。

  反观孟铁衣,上衣已经被糟蹋得不成样了,浑身遍布淤青和血痕。

  这一回合没啥好看的,孟铁衣一个不留神,被左宣辽从背后锁了喉。

  一人在后面,想使劲勒晕对手;一人在前,拼命肘击对手的肝部,以求挣脱。

  不知不觉,拳脚功夫的比拼,已经毫无章法可言了。

  但是观众们的喝彩更加频繁了——只有这样的“比武”,所有人都能看得明白。

  远处,一队军士急匆匆地赶来:

  “快去让平祟侯停下,不能由着他的性子来了!”

  “不准停!我说了,不准停!”

  言毕,左宣辽就照着孟铁衣的面门狠狠来了一拳,打了他一个趔趄。

  “妈的,比拼王八拳也看不出真本领。”孟铁衣吐了一口血沫。

  “比什么!不论比什么,我都不怵你!”

  左宣辽的步伐不再有以往的稳健了,如今两人都仿佛是孤注一掷的醉汉!

  “比真功夫,就比源石技艺!”

  此言一出,在场的人们都不由得肃然起敬。

  擂台上筋疲力尽的两人也重整站姿。

  “取我军刀!”“我的铁锤!”

  孟铁衣接过了陪伴几十年的铁锤,无数件兵器都经过它的捶打。

  想当年,他响应朝廷号召,来玉门闯荡,凭借着铁匠的手艺在此落户。

  最初上场打擂台,完全是为了给铁匠铺打出名声——结果,他也发现自己确实足够能打。

  后来,他开始为左宣辽效力,那时候的朝廷不拘一格降人才,那时候的玉门人手急缺。五湖四海的好手都被征集去了玉门,去帮朝廷守住这边关。

  时代让孟铁锤成了孟铁衣,让左宣辽成了平祟侯。

  时代也让英雄回归了铁匠,让同甘共苦的将军坐回了办公室里。

  其实那个各路豪杰和玉门守将亲如一家的时代,本来就是一场梦不是吗?

  那个时代的其乐融融才是偶然,如今的形同陌路,才是必然。

  可是……

  人总要追求浪漫一点的生活,追求美好一点的梦想吧?

  为什么从前的日子就不能回来呢?

  曾经背靠背的战友,一人执铁匠的铁锤、一人执士官的军刀。

  如今,铁匠还是铁匠,将军还是将军。

  他本来就是一个普通人,完全是乘了时代的东风,才有机缘结识左宣辽的……

  他本来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军官,完全是得了众兄弟的助力,才成为战功赫赫的平祟侯的……

  但是谁又会承认呢?

  铁锤与军刀相抵,没有物理上的碰撞了。

  只有法术的比拼。

  他们没有选择更好的施术用具。

  只是选择了最习惯的施术用具。

  法术的对拼让擂台出现了一丝裂痕。

  好像让天上的乌云也露出了一线微明。

  然后雨落下来,拍打着不肯让步的双方。

  然后风拂过来。

  然后夜晚的灯光亮起。

  然后只剩最坚决的群众和官兵留作观众。

  然后被岁月摧残的身躯再也经受不起法术的输出。

  然后斑驳的头发提前变得花白。

  然后两人在释然的大笑中齐齐坐下。

  睡去。

  1097年6月15日,玉门,7:19

  “弄得真乱。”

  起床之后的仇白头发也变得乱糟糟的,她晃了晃脑袋、不让头发遮住了视线。

  “没事,退房之后,会有人收拾的……没想到会闹到这一步。”

  陈一鸣看了一眼床头的烟灰缸,里面堆积了些许烟灰和烟头,他还是第一次抽这么多烟。

  “现在走吗?”

  “我躺会,腰疼。”

  “你觉得这个结果怎么样?左宣辽和孟铁衣的事情。”

  “超乎想象。”

  “接下来呢?”

  “肯定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就是新篇章了。”

  信息录入……

  喜欢明日方舟:从零开始,走遍泰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