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无脑的傻柱子-《四合院:重生的快乐生活》

  离年底也没剩多少日子了,天气是一天比一天冷。

  刮风天气,穿着棉衣也顶不住长时间骑车,寒风就往袖口领子里钻。

  降薪的事情还是执行了下来,自行车厂是有小部分不是很满意。

  这其中就包括阎解成,干活的时候还在嘴碎。

  和他一起干活的人中,就有不喜欢阎解成这样的。

  不是人人都想占公家便宜,就有人去举报了阎解成。

  幸好阎解成只是一个杂工,在厂里也没什么影响,厂里都在忙着生产任务,暂时也没人来处理他。

  另一边的街道办,易中海可是社会性死亡了。

  对他这个顽固分子,街道办可不会给他留面子。

  他和贾东旭都被拉了典型,要告诫其他人,不要大半夜不睡觉,跑去鬼市混。

  面对别人的指指点点,瘦瘦的贾东旭,抖个不停。

  易中海倒是忍得住,只知道点头认错。

  “师傅!你还好吧?”贾东旭看到易中海走神,连忙关心道。虽然他也不好受,但他更担心易中海倒下去。

  易中海回过神来,摇了摇头。如今他在这南锣鼓巷也成了名人。

  语言攻击早就伤不到他了,倒是挨得那顿毒打,让他现在想想都后怕。这家伙比谁都怕死。

  伤筋动骨一百天,伤势都没好利索,就回去厂里上班了已经。

  这师徒两人可不敢请长假,就他们这种情况,没了工资,日子更加难了。

  “师傅,都怪我不好!”贾东旭呲牙咧嘴的说道。

  他现在想想还觉得身上疼呢,可他也是自认倒霉了。

  当晚打他和易中海的人,指定是抓不到了,都过了不少日子了。

  这顿打白挨了,那些东西还被抢了。幸好当时出钱的大头是易中海。

  而到了轧钢厂,易中海还想当做没事人一样。

  可惜躲是躲不过去的,厂里还是公布对他们的处罚。

  反正易中海师徒两人很短时间就成了厂里工友茶余饭后的笑料。

  扣工资,外加通报批评教育。全厂职工都要引以为戒。

  易中海一倒霉,刘海中就暗喜,他是乐见易中海倒大霉。

  刘海中这种没脑子的人,斗又斗不过易中海,偏偏还对易中海更不服气。

  这易中海以前也没少耍刘海中,把他骗的团团转。

  “一大爷,这是我特意给你和贾哥的!”神神秘秘的傻柱,把一小包油炸花生塞给了易中海。

  这傻柱厨艺还是不错,都这么作妖了,厂里还是让他在后厨上班。

  前几次的处罚,似乎对傻柱而言,完全不痛不痒。

  还是变着法的讨好易中海,贾东旭两人。

  谁也搞不清楚这傻柱是在图啥,人家像他这个年纪,都在着急该娶妻成家了。

  上次傻柱心血来潮要相亲,结果被破坏了,他也就没有下文。

  看着傻柱这大大咧咧的样子,易中海心里的意极了。

  傻柱越无脑,就越容易被易中海控制,哪怕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傻柱也没有长点脑子。

  若是聋老太那次的事件扩大,傻柱这呆子,肯定是要倒大霉。

  他倒好,转眼就忘记了。也没有怀疑过易中海目的不纯。

  一点教训都没有记住,真是不愧有傻柱的称呼。

  “柱子,我就知道,你是院里最有良心的人,一大爷真应该好好谢谢你!”易中海由衷的说道,若不是有傻柱给他顶着,贾家可不得把他拖垮。

  想到自己这些年投入的时间,金钱,如此大的代价,易中海心中都有一股无名之火。

  在易中海的洗脑下,傻柱就是打饭,也会打多一些给贾东旭。

  傻柱不但没有觉得不对,反而认为他是应该的,他得到了一大爷的认可。

  邻居之间,就应该这样。一大爷对他有恩,他要报答。

  那易中海担心还是多余了,一个易中海,一个秦淮茹,算是把傻柱这头血牛牢牢拴住了。

  在最开始的计划中,易中海可是打算拉全院的人下水。

  不仅要替他分担压力,将来还得给他养老。

  可惜可惜,易中海的谋划已经成空。

  刘海中和阎埠贵,已经和易中海有了矛盾。

  易中海也扯不了街道办的大旗,更没有金身来供他道德绑架的合理运用。

  对跨院,易中海的心中还是有恨得,不过这老小子从来不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来。

  “甭客气,一大爷,也就现在厨房也没啥好东西,不然我肯定给你搞点来!”傻柱大大咧咧的说道。

  易中海听完这话,更加满意了。以他的情况,肯定是不缺油水的。

  他的老底绝对不简单,虽然没有分到聋老太留下的遗产,但他这么多年也没少积累。

  “柱子,我去找你贾哥去了,你赶紧回后厨吧,别让人看到在厂里闲逛!”易中海点着头说道。

  傻柱觉得也对,于是急冲冲的走了。

  他后厨还有不少活呢,反正东西也给到了。

  现在只是六级工的易中海,在车间也没有啥值得骄傲的。

  以前那些徒弟也不和他来往,他以前也没认真教人家。

  名声臭了,也没几个人愿意来碰他的臭脚,除了实在是没水平的贾东旭。

  眼看年底了,天气冷,消耗得也快。

  冬天能买的的食物就更少了,有时候去晚了还不一定买得到。

  这一年有些难熬,不少人就盼着过年,厂里能多发点福利。

  刘卫国家里也是多少受了影响,粗粮吃得多了。

  成年人倒是还好,就是两个弟弟妹妹吃不惯。

  刘卫国听说有同事有岁小米要换,他赶紧找到这位同事。

  这自行车厂的工人,好多人本身就住在农村。

  家里肯定是有留下粮食,既然刘卫国有心要换,对方也同意了。

  免得他自己再跑城里一趟。

  “刘技术,麻烦你骑车带我一程,到我家里去取如何?”

  说话的是组装车间的韩大勇,他家还要往东一些。

  往东沿着河堤,走上个把小时就到韩大勇他家。

  “行,韩同志,上车坐稳!”刘卫国点头说道。

  助力车载着两人,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韩大勇他家。

  回程路上,快一点,应该能在彻底天黑前到家。

  韩大勇他们村子,河流好几条,地势也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