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喝声响起,抽中的第一组武者上台,两名武者各持兵刃在高台上对决,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而拼搏,在战斗中几乎拼尽全力。
当一名武者的长枪枪尖,抵在另一名武者的咽喉处时,第一场比试已然分出了胜负。
此时的刘禅从大殿中走出,来到高台比试区观看武试。
战斗,逐渐进行到白热化阶段。
在此期间,不断有武者被击倒或者被逼出高台,被淘汰的人也越来越多。
旁边观战的蜀军将士,也难掩心中的澎湃,那颗好战激动的心,逐渐被点燃至高潮。
“怎么样,有没有比较强的?”刘禅来到张翼身边,轻声问道。
张翼是武试的监考官,在场所有武者的名单都在他的手中。
“有!”张翼指向不远处的少年。
只见那少年斜倚在栏杆旁,一只脚屈起踩着红砖,怀中懒洋洋地抱着那柄青霜剑。
他身着白色粗布袖衫,琥珀色的眸子微微眯起,嘴角间噙着漫不经心的笑,整个人像是一柄未出鞘的剑刃,透着难以掩饰的冷芒。
“他叫王濬,实力极强,虽然看起来年轻,但刚才与之对战的武者,在他手中连三招都没有走出!”
王濬?
这名字...似乎有点熟悉。
“还有一人。”
张翼指向站在角落处的中年男子,约莫三十左右的年纪,脸颊的左侧一道箭疤自眉骨斜划至颌下,眯着眼睛似乎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那把沧桑古朴的弯刀别在腰间,刀鞘不知何故,已经生了锈。
刘禅眉头微蹙,战场的经验告诉他,这人不简单!
“此人叫什么名字?”刘禅问道。
张翼翻看着名单,不多时两个大字映入刘禅的眼帘。
文钦。
刘禅当然知道这个人,曹魏后期的名将,以骁勇善战着称,受曹爽提拔后登上历史舞台。
后来司马氏夺得曹魏政权,文钦心怀不满,联合毋丘俭、诸葛诞发动淮南叛乱,企图推翻司马氏,最终兵败后逃亡东吴。
提到文钦,不得不提他的儿子,文鸯。
如果说文钦是员猛将,那么他的儿子文鸯,则是猛将当中的虎将。
文鸯,小名阿鸯,三国大后期乃至西晋初期的顶级猛将,被后世誉为“三国最后的战神”,也是三国最后的战力天花板!
其骁勇程度,堪比吕布、赵云!
十八岁的他,曾率两千死士,突袭司马师的中军大营,吓得司马师眼珠爆裂。
后在黎明时分,文鸯独率十余铁骑反复冲杀,先后冲入敌阵七进七出,斩杀百余精锐,单骑退雄兵!
这般战绩,放眼整个三国时代,也是屈指可数的存在。
如果非要给文鸯一个定位的话,他应该是那种擅长奔袭战、闪电战的将领。
“这人你多盯着点,想办法让他留在西川。”刘禅紧盯着文钦,目光火热道。
“还有那人!”刘禅指向先前那名散漫的少年,“朕一并要了!”
“是。”张嶷抱拳道。
很快,第一轮的比试结束,能够在第一轮晋级的武者,或多或少都有些过人之处。
旁边的小吏将这些晋级者的名字分别登记在册,交给刘禅审核。
刘禅简单扫过之后,除了文钦和王濬这俩人的名字比较耳熟外,还看到了另一个名字。
陶璜。
这个人在历史上名气不显,但在刘禅的记忆中,他似乎跟交州有关,应当是三国大后期交州那边的将领。
“文钦,王濬,陶璜...”
很好,这次科举武试没有白举行!
约莫一个时辰后,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的比试结束,武试终于来到了四强的巅峰对决。
文钦手握弯刀,目光深邃;王濬依旧抱着长剑,嘴角噙着笑意;陶璜则是手握一杆银色长枪,面色凝重。
至于四强的最后一位,身材比较瘦小,看起来有些营养不良的样子。
但刘禅心里清楚,这小个子迷惑的外表下,究竟有着多么可怕的爆发力。
决战开启之前,张翼来到高台上,对着众人高声道:“武试最后一场,四强决战,两两对决,最终能站在高台上者,便为此次武试的武状元!”
“其余落败的考生,也勿须灰心,陛下喜结人才,科举考试结束后,但凡愿意留在西川,为大汉效力的考生,皆可领取百贯赏钱,依照排名赏赐官职,待遇从优!”
“另外,陛下说了,留在成都的考生,会派人将其家眷接到成都安排住处,建功立业者,可按功名赏赐宅院,以保证其家人安享晚年!”
此言一出,在场的考生再次沸腾起来。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只要你留在成都,官家会给你安排工作,提供住宿,并护送远在千里的家眷来成都安享晚年。
而你只需要干一件事,忠心大汉,以报君恩!
正所谓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决战开始,文钦对陶璜,王濬对沈忠!”
陶璜率先出手,一柄长枪对着文钦舞去,文钦面不改色,两人相战十余回合后,陶璜被文钦击败。
王濬与沈忠的交战也没有拖太长时间,不到十个回合,小个子沈忠落败。
此时的高台上,只剩王濬和文钦两人。
文钦手执弯刀,看向王濬认真道:“我识得你,小娃子可是出身弘农王氏?”
王濬手握长剑,收起玩世不恭的神情,对着文钦道:“正是,家父王叡。”
文钦点点头,轻声道:“我与你父亲有过一面之缘……”
“……出招吧!”
当一名武者的长枪枪尖,抵在另一名武者的咽喉处时,第一场比试已然分出了胜负。
此时的刘禅从大殿中走出,来到高台比试区观看武试。
战斗,逐渐进行到白热化阶段。
在此期间,不断有武者被击倒或者被逼出高台,被淘汰的人也越来越多。
旁边观战的蜀军将士,也难掩心中的澎湃,那颗好战激动的心,逐渐被点燃至高潮。
“怎么样,有没有比较强的?”刘禅来到张翼身边,轻声问道。
张翼是武试的监考官,在场所有武者的名单都在他的手中。
“有!”张翼指向不远处的少年。
只见那少年斜倚在栏杆旁,一只脚屈起踩着红砖,怀中懒洋洋地抱着那柄青霜剑。
他身着白色粗布袖衫,琥珀色的眸子微微眯起,嘴角间噙着漫不经心的笑,整个人像是一柄未出鞘的剑刃,透着难以掩饰的冷芒。
“他叫王濬,实力极强,虽然看起来年轻,但刚才与之对战的武者,在他手中连三招都没有走出!”
王濬?
这名字...似乎有点熟悉。
“还有一人。”
张翼指向站在角落处的中年男子,约莫三十左右的年纪,脸颊的左侧一道箭疤自眉骨斜划至颌下,眯着眼睛似乎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那把沧桑古朴的弯刀别在腰间,刀鞘不知何故,已经生了锈。
刘禅眉头微蹙,战场的经验告诉他,这人不简单!
“此人叫什么名字?”刘禅问道。
张翼翻看着名单,不多时两个大字映入刘禅的眼帘。
文钦。
刘禅当然知道这个人,曹魏后期的名将,以骁勇善战着称,受曹爽提拔后登上历史舞台。
后来司马氏夺得曹魏政权,文钦心怀不满,联合毋丘俭、诸葛诞发动淮南叛乱,企图推翻司马氏,最终兵败后逃亡东吴。
提到文钦,不得不提他的儿子,文鸯。
如果说文钦是员猛将,那么他的儿子文鸯,则是猛将当中的虎将。
文鸯,小名阿鸯,三国大后期乃至西晋初期的顶级猛将,被后世誉为“三国最后的战神”,也是三国最后的战力天花板!
其骁勇程度,堪比吕布、赵云!
十八岁的他,曾率两千死士,突袭司马师的中军大营,吓得司马师眼珠爆裂。
后在黎明时分,文鸯独率十余铁骑反复冲杀,先后冲入敌阵七进七出,斩杀百余精锐,单骑退雄兵!
这般战绩,放眼整个三国时代,也是屈指可数的存在。
如果非要给文鸯一个定位的话,他应该是那种擅长奔袭战、闪电战的将领。
“这人你多盯着点,想办法让他留在西川。”刘禅紧盯着文钦,目光火热道。
“还有那人!”刘禅指向先前那名散漫的少年,“朕一并要了!”
“是。”张嶷抱拳道。
很快,第一轮的比试结束,能够在第一轮晋级的武者,或多或少都有些过人之处。
旁边的小吏将这些晋级者的名字分别登记在册,交给刘禅审核。
刘禅简单扫过之后,除了文钦和王濬这俩人的名字比较耳熟外,还看到了另一个名字。
陶璜。
这个人在历史上名气不显,但在刘禅的记忆中,他似乎跟交州有关,应当是三国大后期交州那边的将领。
“文钦,王濬,陶璜...”
很好,这次科举武试没有白举行!
约莫一个时辰后,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的比试结束,武试终于来到了四强的巅峰对决。
文钦手握弯刀,目光深邃;王濬依旧抱着长剑,嘴角噙着笑意;陶璜则是手握一杆银色长枪,面色凝重。
至于四强的最后一位,身材比较瘦小,看起来有些营养不良的样子。
但刘禅心里清楚,这小个子迷惑的外表下,究竟有着多么可怕的爆发力。
决战开启之前,张翼来到高台上,对着众人高声道:“武试最后一场,四强决战,两两对决,最终能站在高台上者,便为此次武试的武状元!”
“其余落败的考生,也勿须灰心,陛下喜结人才,科举考试结束后,但凡愿意留在西川,为大汉效力的考生,皆可领取百贯赏钱,依照排名赏赐官职,待遇从优!”
“另外,陛下说了,留在成都的考生,会派人将其家眷接到成都安排住处,建功立业者,可按功名赏赐宅院,以保证其家人安享晚年!”
此言一出,在场的考生再次沸腾起来。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只要你留在成都,官家会给你安排工作,提供住宿,并护送远在千里的家眷来成都安享晚年。
而你只需要干一件事,忠心大汉,以报君恩!
正所谓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决战开始,文钦对陶璜,王濬对沈忠!”
陶璜率先出手,一柄长枪对着文钦舞去,文钦面不改色,两人相战十余回合后,陶璜被文钦击败。
王濬与沈忠的交战也没有拖太长时间,不到十个回合,小个子沈忠落败。
此时的高台上,只剩王濬和文钦两人。
文钦手执弯刀,看向王濬认真道:“我识得你,小娃子可是出身弘农王氏?”
王濬手握长剑,收起玩世不恭的神情,对着文钦道:“正是,家父王叡。”
文钦点点头,轻声道:“我与你父亲有过一面之缘……”
“……出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