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王家二三事,并蒂花开-《人在知否:执掌天下》

  转眼年关将至,寒风呼啸。

  王安石已于两月前在顾千帆及一众属官的协助下,正式开启京畿路隐田清丈的事宜。

  赵晗特下旨,各州知府通判若有包庇豪强、拖延清丈、收受贿赂者。

  一律先革职锁拿,后交由皇城司亲自查办。

  若能主动揭发隐田内情、协助清丈有功者,可从轻考量其往日失察之责,仍留任原职。

  大周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髻小儿,无人不知皇城司是什么样的地方。

  一旦进入皇城司诏狱,就算是清白之身,受人诬陷,出来时也得脱层皮。

  此旨一下,京畿各州官吏原本敷衍的态度顿时好转不少。

  翰林巷,王府。

  后院厢房内。

  银骨炭烧的噼啪作响,暖意融融,香炉中还燃着檀香,丝丝缕缕,萦绕在四周。

  王老太太斜倚在靠窗的软榻上,身着墨绿色锦缎长袍,腿上盖着一块上好的狐皮褥子。

  此时的她眉头紧锁,脸色有些不大好。

  王舅母坐在一侧的软凳上,低垂着眼帘,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开口。

  王家孙媳康元儿眼珠子滴溜一转。

  上前为老太太斟了杯茶水,轻声道:“这通汴京城,藏匿田产的勋爵官宦人家不计其数。”

  “祖母不必担忧,左右清丈的事情才刚起头,且先瞧瞧旁人家是如何处置的。”

  老太太接过茶水,看她一眼,“话虽如此,可咱家这些年来花费颇多,哪是旁人家可比的。”

  “府里上上下下几十口人的用度,还有你母亲那边也需要帮衬。”

  “若真将隐田主动上缴,往后的日子,怕是要紧巴不少了”

  王世平能回京任职,光是上下打点就花费了不少银子,府里账目到现在都没缓过来。

  如今荫补改制,王佑想入朝为官,还得再掏一笔。

  王若与又时常跑回来诉苦,也不能让她空着手回去。

  家中明面上的田产和铺面,缴完税银后剩下的,也就刚够撑着场面。

  真正能贴补家用的,还得是那八九处瞒着没报的隐田。

  康元儿听着此话,眉头不由蹙了蹙。

  “我记得五妹妹出嫁时,盛家给的那些嫁妆,全都是实打实的好东西,没一箱是虚抬的。”

  “祖母不如去盛家问问,我就不信,他家能把藏匿的私产都交出来。”

  “若他们有应对的法子,咱们也能跟着学。”

  康元儿的性子和王若与如出一辙。

  事事都想别人顺着自己,但凡有一点不合心意,就开始在背后使坏。

  对家中庶出的姐妹们非打即骂,往日一到盛家,就挑唆如兰去对付墨兰和明兰。

  得知墨兰嫁入伯爵府,她气的在家中狠狠打砸了一顿。

  看到如兰出嫁时那丰厚的嫁妆,心里更是别提有多嫉妒。

  毕竟她嫁来王家时,嫁妆明面上是六十四抬,实则一多半都是些不值钱玩意儿充数的。

  不过康元儿话音刚落,就见王世平掀开厚重的门帘,迈步来到众人身前坐下。

  “没用,今日下朝时,我明里暗里试探过妹夫,他家没有半分瞒报的田产。”

  “还嘱咐我定要老老实实将隐田上缴,可别去惹人笑话了!”

  先前一直沉默不语的王舅母开口道:“官人说的是,盛家有荣昌伯府处处帮衬,哪里需要干这些事情贴补家用。”

  “依我看咱家按章程来办便可,再遣散些多余的仆人,用度也缩减些,总好过将来提心吊胆的过日子。”

  康元儿轻哼一声,“婆母说的轻巧,这般节衣缩食,将来旁人背地里还不知要怎么笑话咱们王家。”

  “难不成,也要祖母跟着咱们一块受委屈?”

  王舅母听到此话,忍不住攥紧手帕,深吸一口气,咬牙道:“那你想出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来,我自然也愿意听。”

  “就是将管家之事全部交给你,也是使得。”

  康元儿张了张嘴,顿时哑口无言。

  想当初王若与哄她嫁来王家,将王家夸的天花乱坠,还说舅母是个锯了嘴的葫芦,根本不用将她放在眼里。

  若她敢呈婆母威风,只管告到外祖母和舅父面前,自有她好果子吃。

  可哪曾想进门还没两年,就赶上朝廷清丈隐田的事,还要她跟着节衣缩食!

  她可是康家嫡长女!

  就算父亲不成器,可祖父也是当年仅次于王老太师的人物。

  王老太太见状,搁下茶盏,“元儿还是个孩子,说话没个把门的,你何苦她和计较。”

  “就按你说的办,不过佑哥儿和元儿的那份不能省。”

  王舅母看向王世平。

  见他根本没有帮自己说话的意思,强压下心头的不悦,站起身道:“是,儿媳明白。”

  待从王老太太的住处离开。

  王舅母阴沉脸走在廊下,“康家真是会教养姑娘,亏我先前还想与她好好相处。”

  “这小贱人和她母亲简直一个德行!”

  “偏佑哥儿也是个没主意的,娶了这么祸害回来,还事事都顺着她,半点不知为我分担!”

  当年陪嫁进王家的林妈妈拧着眉头,轻声道:“大娘子息怒,再熬上几年,等老太太……咱们不愁没机会收拾她。”

  “熬什么熬!”

  “自打嫁进王家,熬了三五年才把王若与熬出嫁,现下又来个康元儿!”

  “我上辈子究竟是造了什么孽!”

  王舅母心口不停起伏着,早知今日,她当初无论如何也不会嫁来王家。

  林妈妈忍不住叹息一声。

  这些年王若与虽然人在康家,但仍旧见不得王舅母过的舒服,动不动就回来挑唆是非。

  王老太太竟也对这个女儿的话深信不疑。

  “若她将来诞下嫡孙,这王家还能有我说话的地方吗?”王舅母自顾自说着,眼下闪过一抹痛苦。

  王老太太身子骨硬朗的很,没个十年八年哪可能撒手人寰。

  何况还会有王若与插手搅合,就算她想熬,也不知熬到什么时候是个头。

  官人和儿子,没一个是顶用的。

  “大娘子,老奴倒有个法子,只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得您来拿主意。”

  王舅母闻言,立马明白林妈妈所说的是什么法子,她停下脚步,脑中不停权衡着。

  让康元儿此生无法有孕,虽说有损王家子嗣,可将来等老太太百年之后,未必没有机会让王佑休妻另娶。

  王世平再心疼妹妹,也不会眼睁睁看着他王家没有嫡子继承家业。

  片刻后,王舅母深吸一口气,“是她们母女不仁在先,一步步逼我生出害人的心思。”

  “去做吧,别留下任何痕迹。”

  林妈妈神色凝重的点点头,“大娘子放心,无论何时何地,此事都不会牵扯到您的身上。”

  与此同时,王老太太的厢房内,此处只有她和康元儿二人。

  “祖母,婆母她现在真是越来越过分的,知道咱家现在难,还守着她的嫁妆不让动。”

  “跟防贼似的防着我,连看都不让看一眼。”

  “也不知从娘家拿些银两来贴补,光知道让我们节衣缩食,哪家媳妇像她这样不知好歹。”

  “难怪母亲先前说舅母嫁过来这么多年,根本不知道为咱家着想。”

  “我看就是祖母您太过仁慈,没给她立过什么规矩。”康元儿一边替王老太太揉捏肩膀,一边开口说着。

  王老太太轻轻阖上眼帘,“动她的嫁妆,有损咱家的声誉。”

  “放心吧,我自有分寸,断不会委屈了你和你母亲。”

  “祖母~”康元儿故作娇嗔的唤了一声。

  她心里清楚老太太最喜欢自己母亲,因此,只要一到老太太跟前,一举一动都在刻意的模仿着王若与。

  王老太太拍了拍她的手背,示意她别再多言。

  ——

  皇宫,福宁殿内。

  庆云迈步而来,恭谨道:“顾侯托奴婢给官家捎个话。”

  “他说眼下尚在孝期,不便亲自入宫叩谢,待年后出了孝期,定带着哥儿进宫当面谢恩。”

  按礼制,兄长顾廷煜离世,顾廷烨需在家中守孝一年。

  三日前,袁文缨为顾家诞下嫡长子。

  今日正值洗三礼,用艾草、槐枝煮水为婴孩沐浴,寓意洗去污秽,祈福消灾。

  还在孝期原因,洗三礼办得格外低调,只请了族中几位长辈和分娩当日接生的稳婆。

  赵晗特意遣庆云送去璎珞圈、金锁等物件,一为贺喜,二为体恤功臣。

  他看着庆云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顾廷烨只是瞧着不拘小节,行事狂妄,实则心细如发,当守的规矩一样没漏过。

  “官家,顾侯还和奴婢说。”

  “为给哥儿取个好名字,他把自己关在书房整整两夜,翻了四五本古籍,当初科举上考场都没这般认真过。”

  赵晗眉梢微挑,有兴致的追问,“那他可有取出什么好名字来?”

  庆云躬身道:“侯府按字辈为书,顾侯为哥儿定了个昌字。”

  “顾书昌,倒是个好名字!”赵晗朗声一笑。

  待批阅完奏章,天色已经开始发暗。

  赵晗站起身在窗前驻足片刻,扭头吩咐道:“告诉盛昭容和贤妃,让她们一同来陪朕用晚膳。”

  “奴婢遵命。”内侍应声后,不敢耽搁,当即前去传旨。

  另有几名宫女内侍手脚麻利的摆好桌椅,御膳房那边亦开始忙碌起来。

  柔仪殿,芬芳缭绕,暖如春日一般。

  恰好明兰也在这里,她与嫣然手中皆拿着针线,时不时相视一笑,探讨着纹绣样式。

  小桃和丹橘及侍书几个近身伺候的宫女,因在宫外时关系就好。

  这会儿正坐在屏风后头,小声说着些趣事,银铃般的笑声萦绕在耳边。

  自打嫣然进宫,得闲就为赵晗缝制里衣。

  经她手的针线活,无论外观还是舒适程度,都远超宫里经验老道的绣娘。

  明兰则在细细缝制着鞋面,她依照往日给盛纮和盛长柏做鞋子时的办法。

  前几日特意将赵晗穿过的鞋子找来细细比对。

  “等你做完官家的,可别把我那份给忘了。”嫣然抬眸看她一眼,柔声说着。

  明兰灿然一笑,“放心吧,给我十个胆子也不敢忘!”

  就在这时,侍书领着一名红衣内侍步入殿中。

  明兰见状,眼下闪过一抹不着痕迹的羡慕,内侍这个时辰来,多半是传官家旨意,召嫣然侍寝。

  女子嫁人后的乐趣,她现下是领略到了。

  如今只恨不能夜夜侍寝……

  “官家有旨,让二位娘娘一同前往福宁殿,陪侍晚膳。”

  “还请二位娘娘快些准备。”

  此话一出,嫣然和明兰不不约而同的相视一眼,原来只是陪用晚膳。

  “有劳公公传话,我们稍后就去。”嫣然抿唇一笑。

  约摸一炷香时辰后,福宁殿内。

  赵晗看着她二人并肩走来时的身影,不禁眼前一亮。

  只见明兰一身绛紫色锦裙,发髻高高挽起,几支精致低调的钗环点缀其中。

  自打褪去待字闺中时额前细碎的刘海,眉眼间的灵气显露无疑。

  嫣然则身着浅碧色织锦长裙,脸上薄薄施着一层粉黛,虽不似明兰那般明艳,却自有一种温润娴静的气质。

  一个玲珑小巧,体态娇憨,一个纤长高挑,身姿如柳。

  可谓各有各的风姿。

  “臣妾拜见官家。”二人盈盈一拜。

  赵晗迈步上前,握着二人柔软细腻的小手,温声道:“无需多礼,朕可有几日没见你们了。”

  嫣然眸光轻动,嘴角带着温婉的笑意。

  “后宫姐妹众多,官家本就该雨露均沾,官家心里能时常记挂着臣妾和明兰妹妹就可以了。”

  “朕的贤妃果然是善解人意。”赵晗夸赞一句后,顺势拉着二人坐在桌前的软凳上。

  侍立在一旁的庆云见赵晗落座,当即招招手示意宫女传菜。

  明兰刚坐稳,就看到桌角的玉碟中,正摆放着几枚白白圆圆,雪团子一般的点心,眼下不由精光一闪。

  “这是软酪?”她惊呼一声,刚想伸手戳一戳,猛的想起此处不是自己的寝殿。

  手僵在半空,讪讪的收了回来,脸颊微微泛红,小声道:“是臣妾失态了,看见爱吃的,就忘了分寸。”

  小桃则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好奇不已的看了一眼。

  赵晗亲自将玉牒往她身前移了移,“无妨,最近樊楼的菜式在京城内很是风靡,朕猜到你必定喜欢。”

  “庆云出宫办差时,朕特意命他绕道去樊楼一趟,将软酪的方子讨了过来。”

  “快尝尝吧。”

  明兰笑着点头,扯了扯嫣然的袖子,“嫣然姐姐,我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