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龙嘴唇动了动,叹气道:\"先皇说得对,小僧读佛法这么多年,却总是看不透表象。\"
\"但这说不通——你从哪里知道这佛偈的?又从哪里知道小僧拿红莲赤珠的事?\"
李正峰说:\"拜见你的人那么多,你这么招摇,被人记下有什么奇怪的?\"
辰龙摇头:\"小僧并非一直这样。只有到生命最后时刻,才会知道来世的身份。\"
众人闻言脸色大变。
生命尽头?来世?
杨武涛急忙问:\"你修炼的是......\"
吴永抢着说:\"你的师父是谁?\"
辰龙不理他们,自顾自说道:\"当时小僧得知来生将继承辰龙传承,高兴得不得了。\"
\"因为那一世小僧虽然能知道各种如意事宜,却没什么真本事。\"
\"而辰龙是十二地支之一,天生就有战斗神通。一兴奋,就随口编了那佛偈。\"
\"没想到,\"他苦笑,\"小僧一时兴起,竟然埋下这么大祸根。可你到底是怎么知道这一切的?\"
李正峰同情地看着他:\"你肯定不信:有一个在你最后日子里见过你的人,活到了现在。她还得了一种怪病,能牢牢记住某一年的所有事。\"
\"很巧,她正是在那一年见了你。\"
他说的自然是马婆婆。当初在安北县和马婆婆夜谈后,他就把那些话牢牢记在心里。
回来后他仔细查了十二地支的资料,最终有了这番猜测。
前些日子他来北门寺查案时,特意打听了那位\"海外高僧\"的长相。
得知对方白发童颜、身材像小孩,而且额头有三眼般的皱纹时,他就大致猜出了对方身份。
而刚才张世平带他藏在屋顶时,辰龙正好出门。
他见辰龙和朱阳在一起,朱阳来广大府又把帅帐设在北门寺,这一连串巧合让他心生猜测:辰龙和朱阳有关。
况且朱阳之前提起前朝余孽时,一直用\"大越\"这个称呼,而杨家等人则用\"余孽\"。
这点细微差别,也很耐人寻味。
不过事实上他们有没有关系并不重要,只要朱阳和辰龙和平共处就不行。
朱阳说他学会扣帽子,其实不对——他是会扣屎盆子。
这方面他得感谢林胡的言传身教。
有些人在某些方面就是有天赋,林胡的天赋比较杂,骂人话、妇孺之友、装模作样、扣屎盆子等等,他都表现得很出色。
听完这番话,辰龙呆呆地站了很久,最后抬头看向佛祖金身,喃喃道:
\"天意,不是打仗的过错,是老天要亡我啊!\"
话音未落,他突然冲向李正峰!
身法快如鬼魅,只留下一道道残影!
众人急忙施展本事,李正峰运转《金钟罩》护体,同时大喝:\"剑出!\"
木桃剑应声而来——
却没有滚雷轰鸣,它竟然直接刺入辰龙胸膛!
辰龙苦笑一声,利刃穿身,脚步顿时停住。他右手大拇指掐中指,结了个道家手印,庄严肃穆地念道:\"虚化神,神化气,气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复化为虚!\"
张世平从殿外飞身而入,终究晚了一步。
他只扶住辰龙,没能救下他的命。
辰龙坚持念完这句话,软软倒地。
西方白虎之第五宿,就这样陨落了。
李正峰却没有喜悦,惊骇道:\"我没想到他会自杀!唉!\"
吴永说:\"不用自责。这是我和武阳大人的责任,我们应该料到他会自尽。落在玄镜司手里,等待他的只有无尽的折磨。\"
武阳沉声道:\"我没料到他这么决绝!\"
这点李正峰倒能理解。辰龙不知活了多久,至少上百年了。活到这个岁数,决断的勇气还是有的。
他来不及多想,急忙问:\"不能抽魂拷问吗?\"
吴永摇头:\"能,但没用。除非有大机缘,否则外力抽出的魂魄浑浑噩噩,就像那郑风婷姑娘的冤魂。\"
李正峰心中一沉。
他无法再制裁朱阳了。
但他小看了高层的斗争经验和能量。
没了辰龙碍事,杨八封也不用护着儿子了。
杨武涛也有了勇气,他立刻跳出来指着朱阳喝道:
\"朱大人!你竟敢勾结大越余孽!本官一定要禀告圣上!有玄镜司各位大人作证,看你还怎么抵赖!\"
吴永和武阳一左一右盯住朱阳,这次他们愿意出手了。
朱阳以圣上意志行事,即使违法,他们也无可奈何。
但勾结大越余孽意图谋反,可不是圣上意志——恰恰相反,这是圣上最忌讳的!
尤其涉案人是皇族,更会严惩不贷!
堡垒总是从内部最易攻破。不管朝廷还是地方造反,都容易对付;
但要是牵涉到武帝的造反才难办,神武司背后代表的是武帝。
对百姓和官员而言,武帝如果要搞事,那必然涉及这些天上人的争斗,不是未到这个境界的人能插手的。
朱阳冲李正峰无奈一笑:\"当初本官同意你做广大府千户,还以为你年轻热血,是个愣头青,会在广大府闹出风波为难杨家。\"
\"没想到啊没想到,本官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最终竟然是你毁了本官所有布局。\"
杨武涛立马出门,对精骑营厉声道:
\"所有将士听令!岭南郡守朱阳勾结大越余孽、意图谋反!你们赶快退出北门寺,否则以谋反同党论处,满门抄斩!\"
精骑营一阵骚动。
执掌全军的屯骑校尉策马而出,喝道:\"杨大人请郡守大人出来说话!卑职等有军令在身,恕难偏信大人一句话!\"
朱阳倒是很洒脱,走出来说:
\"郑校尉,带你的人回南王府军营。近日没有圣上军令,不得出营。\"
一听这话,屯骑校尉请了军令,掉头就跑。
他能坐到这个位置,自然有眼力见。
刚才杨武涛的话他将信将疑,现在见朱阳服软,就知道大事不妙。
这种浑水可不能蹚,否则家里那十个儿子怕是要改姓,倒霉的话,脑袋都得搬家。
吴永看向朱阳:\"朱大人,看来往后日子咱们得做伴了。先回郡府,您交代一下,然后去京城,怎么样?\"
朱阳依然风度翩翩,不见抓狂愤怒,甚至毫无萎靡,依旧面带微笑:
\"好,日后就仰仗吴永兄多多关照了。\"
\"但这说不通——你从哪里知道这佛偈的?又从哪里知道小僧拿红莲赤珠的事?\"
李正峰说:\"拜见你的人那么多,你这么招摇,被人记下有什么奇怪的?\"
辰龙摇头:\"小僧并非一直这样。只有到生命最后时刻,才会知道来世的身份。\"
众人闻言脸色大变。
生命尽头?来世?
杨武涛急忙问:\"你修炼的是......\"
吴永抢着说:\"你的师父是谁?\"
辰龙不理他们,自顾自说道:\"当时小僧得知来生将继承辰龙传承,高兴得不得了。\"
\"因为那一世小僧虽然能知道各种如意事宜,却没什么真本事。\"
\"而辰龙是十二地支之一,天生就有战斗神通。一兴奋,就随口编了那佛偈。\"
\"没想到,\"他苦笑,\"小僧一时兴起,竟然埋下这么大祸根。可你到底是怎么知道这一切的?\"
李正峰同情地看着他:\"你肯定不信:有一个在你最后日子里见过你的人,活到了现在。她还得了一种怪病,能牢牢记住某一年的所有事。\"
\"很巧,她正是在那一年见了你。\"
他说的自然是马婆婆。当初在安北县和马婆婆夜谈后,他就把那些话牢牢记在心里。
回来后他仔细查了十二地支的资料,最终有了这番猜测。
前些日子他来北门寺查案时,特意打听了那位\"海外高僧\"的长相。
得知对方白发童颜、身材像小孩,而且额头有三眼般的皱纹时,他就大致猜出了对方身份。
而刚才张世平带他藏在屋顶时,辰龙正好出门。
他见辰龙和朱阳在一起,朱阳来广大府又把帅帐设在北门寺,这一连串巧合让他心生猜测:辰龙和朱阳有关。
况且朱阳之前提起前朝余孽时,一直用\"大越\"这个称呼,而杨家等人则用\"余孽\"。
这点细微差别,也很耐人寻味。
不过事实上他们有没有关系并不重要,只要朱阳和辰龙和平共处就不行。
朱阳说他学会扣帽子,其实不对——他是会扣屎盆子。
这方面他得感谢林胡的言传身教。
有些人在某些方面就是有天赋,林胡的天赋比较杂,骂人话、妇孺之友、装模作样、扣屎盆子等等,他都表现得很出色。
听完这番话,辰龙呆呆地站了很久,最后抬头看向佛祖金身,喃喃道:
\"天意,不是打仗的过错,是老天要亡我啊!\"
话音未落,他突然冲向李正峰!
身法快如鬼魅,只留下一道道残影!
众人急忙施展本事,李正峰运转《金钟罩》护体,同时大喝:\"剑出!\"
木桃剑应声而来——
却没有滚雷轰鸣,它竟然直接刺入辰龙胸膛!
辰龙苦笑一声,利刃穿身,脚步顿时停住。他右手大拇指掐中指,结了个道家手印,庄严肃穆地念道:\"虚化神,神化气,气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复化为虚!\"
张世平从殿外飞身而入,终究晚了一步。
他只扶住辰龙,没能救下他的命。
辰龙坚持念完这句话,软软倒地。
西方白虎之第五宿,就这样陨落了。
李正峰却没有喜悦,惊骇道:\"我没想到他会自杀!唉!\"
吴永说:\"不用自责。这是我和武阳大人的责任,我们应该料到他会自尽。落在玄镜司手里,等待他的只有无尽的折磨。\"
武阳沉声道:\"我没料到他这么决绝!\"
这点李正峰倒能理解。辰龙不知活了多久,至少上百年了。活到这个岁数,决断的勇气还是有的。
他来不及多想,急忙问:\"不能抽魂拷问吗?\"
吴永摇头:\"能,但没用。除非有大机缘,否则外力抽出的魂魄浑浑噩噩,就像那郑风婷姑娘的冤魂。\"
李正峰心中一沉。
他无法再制裁朱阳了。
但他小看了高层的斗争经验和能量。
没了辰龙碍事,杨八封也不用护着儿子了。
杨武涛也有了勇气,他立刻跳出来指着朱阳喝道:
\"朱大人!你竟敢勾结大越余孽!本官一定要禀告圣上!有玄镜司各位大人作证,看你还怎么抵赖!\"
吴永和武阳一左一右盯住朱阳,这次他们愿意出手了。
朱阳以圣上意志行事,即使违法,他们也无可奈何。
但勾结大越余孽意图谋反,可不是圣上意志——恰恰相反,这是圣上最忌讳的!
尤其涉案人是皇族,更会严惩不贷!
堡垒总是从内部最易攻破。不管朝廷还是地方造反,都容易对付;
但要是牵涉到武帝的造反才难办,神武司背后代表的是武帝。
对百姓和官员而言,武帝如果要搞事,那必然涉及这些天上人的争斗,不是未到这个境界的人能插手的。
朱阳冲李正峰无奈一笑:\"当初本官同意你做广大府千户,还以为你年轻热血,是个愣头青,会在广大府闹出风波为难杨家。\"
\"没想到啊没想到,本官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最终竟然是你毁了本官所有布局。\"
杨武涛立马出门,对精骑营厉声道:
\"所有将士听令!岭南郡守朱阳勾结大越余孽、意图谋反!你们赶快退出北门寺,否则以谋反同党论处,满门抄斩!\"
精骑营一阵骚动。
执掌全军的屯骑校尉策马而出,喝道:\"杨大人请郡守大人出来说话!卑职等有军令在身,恕难偏信大人一句话!\"
朱阳倒是很洒脱,走出来说:
\"郑校尉,带你的人回南王府军营。近日没有圣上军令,不得出营。\"
一听这话,屯骑校尉请了军令,掉头就跑。
他能坐到这个位置,自然有眼力见。
刚才杨武涛的话他将信将疑,现在见朱阳服软,就知道大事不妙。
这种浑水可不能蹚,否则家里那十个儿子怕是要改姓,倒霉的话,脑袋都得搬家。
吴永看向朱阳:\"朱大人,看来往后日子咱们得做伴了。先回郡府,您交代一下,然后去京城,怎么样?\"
朱阳依然风度翩翩,不见抓狂愤怒,甚至毫无萎靡,依旧面带微笑:
\"好,日后就仰仗吴永兄多多关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