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赵建红-《四合院:我在火红年代挣外汇》

  开完会议,一众领导们直接就回去了,对于陈长安所说的留下来吃饭,也是笑着拒绝了。

  陈长安倒是无所谓,可惜南易却很失落,准备了不少食材。

  领导们也来了,可惜没能尝一尝他的手艺。

  陈长安却笑的很开心,这些食材大部分都会进了陈长安的肚子里。

  领导们是走了,但是制药厂里的工作还不能停,甚至还需要加快速度。

  没过多久,中医学院的建设也进入到了收尾阶段。

  而在四九城附近的第一批学员们,也已经完成了公社的推荐,就等待着上级领导确认时间了。

  赵书庆,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的成份是中农。

  早年间,赵书庆的爷爷辈,家里只有几亩薄田。

  有一天在田里干活的时候,偶然遇到了一个雏鸟。

  按理说,还不会飞的鸟,身边都应该有大鸟保护。

  赵书庆的爷爷等到天黑要回家了,看着卧在地上嘎嘎叫的鸟,最终还是把他带回家了。

  在付出了几两酒和两袋烟叶子,才从村里的老人那里知道。

  这不是普通的鸟,而是鹰。

  而鹰都是桀骜不驯的,想要驯服鹰,必须从小养。

  有些鹰即便是从小养了,也不一定就会听你的话。还需要熬鹰。

  熬鹰很简单,就是在一个房间里。不给鹰吃的,你也不吃。

  然后你和鹰对视着。直到鹰再不敢和你对视。才算是驯服。

  赵书庆的爷爷和鹰就这么大眼瞪小眼的,持续了三天。

  熬的双眼通红,总算是成功了。

  之后的日子,赵书庆爷爷就带着这只鹰,两只狗,专门从事抓兔子的工作。

  仅仅只用了五年的时间,靠着每天抓兔子,卖肉。家里就有了二十亩的土地。

  赵书庆的爷爷去世了,他的父亲继承了这只鹰,继续从事这抓兔子。

  可惜赵书庆的父亲,在外出抓兔子的时候,被小日本杀害了。

  只有养了几十年的鹰,独自飞回了家。而此时赵书庆家里,在当地已经有了上百亩的土地。

  按道理,在华北地区,家里有上百亩的土地,不说给你一个地主的成份,一个富农怕是跑不掉的。

  好就好在赵书庆的父亲是被日本人杀的,他在心里痛恨日本人。

  只要是愿意打鬼子的队伍,他只要能帮的,都会帮。

  不仅仅是救了很多八路军,还借过八路军几千斤粮食,好几千块大洋。

  解放后更是积极分子。再加上整个村子都是姓赵。

  赵书庆的成份不仅是中农,而且还是村长。

  赵书庆看着自家刚刚成年的儿子,想着土地没有了也不怕,毕竟他们家的鹰,还有好多年的寿命。

  到时候让儿子继续带着鹰去抓兔子,实在不行就在去找一只鹰。

  可惜三年自然灾害,人都没吃的,更不要说鹰了。

  村里人都得过赵书庆家的恩惠,也都是沾亲带故的,家里有一只鸡死了。

  就送到了赵书庆家里,觉得鹰必须要保住。

  可惜鹰吃完鸡肉之后第二天就死了。

  这一下子,赵书庆慌了。家里唯一能翻身的机会,就这么没了。

  这经历过了三年自然灾害,在想找鹰,继续抓兔子,怕是很难了。

  毕竟树皮都能给你扒光了,哪还能有兔子呢。

  就在赵书庆一筹莫展的时候,却得到了上级的消息。

  每个公社都要选出来一个至少高小毕业的年轻人,去四九城培训几个月,然后回来就是公社的医生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赵书庆,第一反应就是看向了自己的小儿子。

  早年间,毕竟是拥有过百亩土地的家庭。又没有被抄过家。怎么可能没点家底呢。

  赵书庆听听名字就知道了,他可是有文化的。

  不仅如此,他的几个儿子,都是有文化的。

  小儿子虽然淘气一些,但也是初中毕业。

  本想着以后靠着传了三代人的鹰,继续传承给小儿子。

  可惜了那只鹰了,就是不知道送鸡的那家人是不是故意的。

  既然没有了鹰,那就需要给小儿子在去谋一个前程。

  在赵书庆看来,这个公社医生,就很不错。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

  而全公社的病人都会去找公社医生看病。

  干不干活的先不说,就这地位,怕不是比公社书记还要高了。

  谁家孩子不是个宝贝?生了病治不好那是你家孩子命不好。

  治好了,那就是医生的水平高。

  所以在得到消息的当天,身为村长的赵书庆直接就去了公社。

  在赵书庆的软磨硬泡之下,公社书记终于决定,将名额给了赵书庆的小儿子,赵建红。

  没过多久,就出来了消息。

  四九城那边一切准备就绪,而赵建红也是第一批进京的学员。

  临行前,赵书庆不仅偷偷的给了自己小儿子十元钱。

  还语重心长的说道“儿啊,去了四九城,要好好学啊。

  你们这是赶上好时候了,当初你爸我年轻那会,兵荒马乱的,你爷爷也是死在小日本的手里。

  那个时候,想要学一门手艺,可不比现在。

  那个时候三年学徒,能让你吃饱,就是好师父了。

  现在国家不仅教你们手艺,还能给你们安排工作。

  这学手艺啊,全在你个人。有道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你学了多少,以后就都是你自己的本事了。

  本事大你就能吃饱,本事小你就饿肚子。

  所以去了四九城,别贪玩。学成了你想怎么玩,我都不说你。

  你不是想娶隔壁村的翠花吗?爹之前不想答应你。觉得他们家太穷了。

  我这点家底,还有你几个哥哥的。毕竟你大哥给我养老,就算是分家也要给你哥哥们分一些。

  现在不一样了,只要你能从四九城学成归来,这婚事我答应了。”

  赵书庆前面说了那么多,赵建红都是心不在焉的,直到说同意婚事的时候,赵建红这才开始激动了起来。

  “真的?爹你不会骗我吧?你放心,不就是学医吗?你儿子我天赋异禀,学什么都厉害。

  你看我上树套鸟,下河抓鱼,泥塘里抓泥鳅,那一样不是一学就会?”

  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学不会就算了,只要守在自己身边,也不会少他一口吃的。

  赵建红先是独自一个人坐着远房二舅驾驶的驴车,来到了公社,又坐着公社的牛车一路来到了县里。

  集合了一起去四九城培训的学员,就浩浩荡荡的一起坐上了火车,朝着四九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