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馆里热气腾腾,白色的雾气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到温暖而舒适。我端起一碗热汤,缓缓地喝进嘴里,那股暖意顺着喉咙滑入胃中,然后像一股暖流一样,顺着血管迅速蔓延开来,逐渐渗透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老胡坐在我对面,正捧着一只大海碗,呼噜呼噜地吃着面。他的吃相有些豪放,酱肘子的油汁溅得下巴上都是,但他毫不在意,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还是这热乎饭实在啊,比在虚境里啃那冷干粮可强太多了!”
我看着他,不禁笑了笑。突然,他抬起头,瞥见我正盯着自己的手背发呆,便用胳膊肘撞了撞我,问道:“想啥呢?星痕还疼不?”
我回过神来,缓缓地收回目光,然后轻轻地用指尖拂过手背。那道白色的痕迹已经变得很淡了,就像一层薄薄的霜,若隐若现。只有当我用指尖轻轻按压时,才能感觉到一丝微弱的灼热,仿佛那是一团沉睡的火种,虽然看似已经熄灭,但其实并未彻底消失。
“不疼了,”我摇了摇头,轻声说道,“就是觉得……这一切都好像是一场梦一样。”
我转头看向窗外,村口的那棵老槐树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高大,它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一直延伸到远处。那根红绳依然垂着,铃铛却一动不动,再也没有了之前那种沉闷的“叮铃”声。
“你说,咱们真的走出来了吗?”我喃喃地问道,目光有些迷茫地落在老槐树上。
老胡嘴里嚼着最后一块肘子,发出“嗤”的一声,似乎对我的质疑有些不以为然。他一边把油腻的手拍在桌上,一边嘟囔着:“咋没走出来?这面是真的,肘子是真的,外面的太阳也是真的!难不成咱还在虚境里?”说着,他还指了指街上路过的村民,其中一个老太太正挎着菜篮子,和面馆老板愉快地打着招呼。
“你看王大娘,上周还跟我爷唠嗑呢,虚境能变出这么真的人?”老胡的话虽然有几分道理,但我心中的疑云却始终无法消散。我想起在残境里看到的那些奇怪现象,比如反影、反烟,还有叶小孤最后站在山口的样子。他没有和我们一起下来,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宛如一个局外人,又仿佛是一个送行人。
尤其是那柄失而复得的工兵铲,更是让我心生疑虑。明明它应该掉落在王陵暗河里,怎么会莫名其妙地出现在青石板旁呢?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像一根根细刺,深深地扎在我的心里,让我感到隐隐作痛。
吃完饭,老胡跟我说他要去村里找他远房的亲戚,说是要把太爷爷的事跟亲戚念叨念叨。我想了想,觉得自己对这件事也帮不上什么忙,就没跟他一起去。
我一个人坐在面馆门口的石阶上,百无聊赖地看着夕阳慢慢沉下山头。夕阳的余晖洒在秦岭的山峰上,给它们染上了一层金红色的光辉,使得秦岭的轮廓在这一刻变得格外清晰。
山风吹过,带来了田野里泥土的气息,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松脂香。这股味道让我想起了秦岭深处的森林,那里的空气也是这样清新,带着淡淡的松脂香气。
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手背,突然感觉到手背上传来一阵轻微的灼热感。我低头一看,发现手背上的白痕似乎比之前更明显了一些,而且还在微微发烫。
我有些惊讶地抬起头,望向秦岭的方向。在金红色的山影中,我似乎看到了一道微弱的白光一闪而过,快得就像我的错觉一样。我眨了眨眼,再定睛看去,却发现那道白光已经消失不见了,只剩下连绵的山峦和渐渐暗下来的天色。
“小伙子,你也是来爬山的?”旁边坐着的老汉突然开口,声音略带沙哑,仿佛历经了岁月的沧桑。他便是村口晒太阳的其中一人,此刻正悠闲地抽着旱烟,手中的烟袋锅子闪烁着微弱的火星,时而明亮,时而暗淡。
我心头微微一动,连忙凑上前去,好奇地问道:“大爷,您知道这后坡的林子吗?”老汉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然后磕了磕烟锅,烟灰如雪花般飘落在地上,瞬间被风吹散。
“咋不知道?”老汉缓缓说道,“我年轻的时候,还跟着采药人去过那片林子呢。”他的目光似乎穿越了时光,回到了过去,“那林子里啊,有高大的老槐树,有清脆的青铜铃,还有刻着一道道奇怪符号的石头。”
老汉顿了顿,像是在回忆着什么,然后接着说:“采药人告诉我,那片林子是守陵人的地界,不能随便乱闯。我当时还见到一个身穿道袍的年轻人,年纪跟你差不多大,在那棵老槐树下撒着银粉,说是可以镇压煞气。”
“穿道袍的年轻人?”我心里猛地一紧,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了一般,“您啥时候见的?”
老汉眯起眼睛,努力回忆着,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说道:“得有十几年了吧。”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岁月的沧桑。
我心中愈发不安起来,十几年前?那时候我和叶小孤还都是孩子呢!这个神秘的年轻人为何会在这里等我们?而且一等就是十几年?
“那年轻人话少,眼神冷,跟山里的冰似的。”老汉继续说道,“他说他在等两个人,一个手背上有星星印,一个姓胡,扛着工兵铲。”
听到这里,我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手背上的星痕像是被火烤过一样,烫得厉害。我下意识地抬起手,发现那道白痕在夕阳的余晖下竟然隐约亮了起来,勺柄直直地指向秦岭深处,仿佛是在回应老汉的话。
“后来呢?”我迫不及待地追问,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发颤。
……
老胡坐在我对面,正捧着一只大海碗,呼噜呼噜地吃着面。他的吃相有些豪放,酱肘子的油汁溅得下巴上都是,但他毫不在意,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还是这热乎饭实在啊,比在虚境里啃那冷干粮可强太多了!”
我看着他,不禁笑了笑。突然,他抬起头,瞥见我正盯着自己的手背发呆,便用胳膊肘撞了撞我,问道:“想啥呢?星痕还疼不?”
我回过神来,缓缓地收回目光,然后轻轻地用指尖拂过手背。那道白色的痕迹已经变得很淡了,就像一层薄薄的霜,若隐若现。只有当我用指尖轻轻按压时,才能感觉到一丝微弱的灼热,仿佛那是一团沉睡的火种,虽然看似已经熄灭,但其实并未彻底消失。
“不疼了,”我摇了摇头,轻声说道,“就是觉得……这一切都好像是一场梦一样。”
我转头看向窗外,村口的那棵老槐树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高大,它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一直延伸到远处。那根红绳依然垂着,铃铛却一动不动,再也没有了之前那种沉闷的“叮铃”声。
“你说,咱们真的走出来了吗?”我喃喃地问道,目光有些迷茫地落在老槐树上。
老胡嘴里嚼着最后一块肘子,发出“嗤”的一声,似乎对我的质疑有些不以为然。他一边把油腻的手拍在桌上,一边嘟囔着:“咋没走出来?这面是真的,肘子是真的,外面的太阳也是真的!难不成咱还在虚境里?”说着,他还指了指街上路过的村民,其中一个老太太正挎着菜篮子,和面馆老板愉快地打着招呼。
“你看王大娘,上周还跟我爷唠嗑呢,虚境能变出这么真的人?”老胡的话虽然有几分道理,但我心中的疑云却始终无法消散。我想起在残境里看到的那些奇怪现象,比如反影、反烟,还有叶小孤最后站在山口的样子。他没有和我们一起下来,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宛如一个局外人,又仿佛是一个送行人。
尤其是那柄失而复得的工兵铲,更是让我心生疑虑。明明它应该掉落在王陵暗河里,怎么会莫名其妙地出现在青石板旁呢?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像一根根细刺,深深地扎在我的心里,让我感到隐隐作痛。
吃完饭,老胡跟我说他要去村里找他远房的亲戚,说是要把太爷爷的事跟亲戚念叨念叨。我想了想,觉得自己对这件事也帮不上什么忙,就没跟他一起去。
我一个人坐在面馆门口的石阶上,百无聊赖地看着夕阳慢慢沉下山头。夕阳的余晖洒在秦岭的山峰上,给它们染上了一层金红色的光辉,使得秦岭的轮廓在这一刻变得格外清晰。
山风吹过,带来了田野里泥土的气息,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松脂香。这股味道让我想起了秦岭深处的森林,那里的空气也是这样清新,带着淡淡的松脂香气。
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手背,突然感觉到手背上传来一阵轻微的灼热感。我低头一看,发现手背上的白痕似乎比之前更明显了一些,而且还在微微发烫。
我有些惊讶地抬起头,望向秦岭的方向。在金红色的山影中,我似乎看到了一道微弱的白光一闪而过,快得就像我的错觉一样。我眨了眨眼,再定睛看去,却发现那道白光已经消失不见了,只剩下连绵的山峦和渐渐暗下来的天色。
“小伙子,你也是来爬山的?”旁边坐着的老汉突然开口,声音略带沙哑,仿佛历经了岁月的沧桑。他便是村口晒太阳的其中一人,此刻正悠闲地抽着旱烟,手中的烟袋锅子闪烁着微弱的火星,时而明亮,时而暗淡。
我心头微微一动,连忙凑上前去,好奇地问道:“大爷,您知道这后坡的林子吗?”老汉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然后磕了磕烟锅,烟灰如雪花般飘落在地上,瞬间被风吹散。
“咋不知道?”老汉缓缓说道,“我年轻的时候,还跟着采药人去过那片林子呢。”他的目光似乎穿越了时光,回到了过去,“那林子里啊,有高大的老槐树,有清脆的青铜铃,还有刻着一道道奇怪符号的石头。”
老汉顿了顿,像是在回忆着什么,然后接着说:“采药人告诉我,那片林子是守陵人的地界,不能随便乱闯。我当时还见到一个身穿道袍的年轻人,年纪跟你差不多大,在那棵老槐树下撒着银粉,说是可以镇压煞气。”
“穿道袍的年轻人?”我心里猛地一紧,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了一般,“您啥时候见的?”
老汉眯起眼睛,努力回忆着,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说道:“得有十几年了吧。”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岁月的沧桑。
我心中愈发不安起来,十几年前?那时候我和叶小孤还都是孩子呢!这个神秘的年轻人为何会在这里等我们?而且一等就是十几年?
“那年轻人话少,眼神冷,跟山里的冰似的。”老汉继续说道,“他说他在等两个人,一个手背上有星星印,一个姓胡,扛着工兵铲。”
听到这里,我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手背上的星痕像是被火烤过一样,烫得厉害。我下意识地抬起手,发现那道白痕在夕阳的余晖下竟然隐约亮了起来,勺柄直直地指向秦岭深处,仿佛是在回应老汉的话。
“后来呢?”我迫不及待地追问,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发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