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正在调查的‘半夜猫叫声’的异常现象,暂时陷入了瓶颈。”
坐在吧台前,李霁插上公司配发的有线耳机,打开了录音笔。
最新一条录音的内容,背景音和咖啡馆的音乐逐渐重合,一个有些口音的女声缓缓传出。
“因为公司守则要求,一天只能工作八小时,因此遇到这种半夜里的调查,最早也只能从下午开始。”
“前两天晚上蹲在原博主住处附近,别说猫了,连人都没看到一个。”
“原本今天打算继续去蹲守的,可联系了原博主,却始终没有人接电话。”
“凭借着之前在小区里混了个脸熟,才从邻居家打听出情况,博主一家人已经搬走了。”
“当时搬家的动静很大,还吵醒了老太太正在午睡的孙子。”
“就是说,连博主一家人都放弃了对这件事情的调查,我这边继续调查还有意义吗?不如回去重新选择一个新的题材,加紧调查,还能赶得上下一次发稿。”
“嗯,一会儿回去就和唐哥说。”
跟调查的事件相关的内容就这么一段,之后就听见咖啡馆的店员来询问是否要续杯的问话,也没有持续多久,录音笔就被关上了。
李霁思考着刚才录音中的内容。
这位记者调查的案件是“半夜猫叫”,从标题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奇怪,流浪猫经常会在晚上发情交配,普遍都会发出如同婴儿啼哭一样的叫声。
但既然这能成为一个事件,而且她在录音笔中提到了,蹲守了两天都没有看到猫影,如果不是她去的不巧,那便是这“猫叫”并非是真正的猫叫。
以前自己也听说过一些都市怪谈,什么人贩子会在门外播放婴儿哭声诱使目标开门查看,随后迅速袭击目标之类的。
如果真的怀疑猫叫有古怪,原博主是否报过警调查过?
而且后面原博主在知道有人来帮ta调查此事的情况下,也不曾和记者知会一下,就自己搬走了,在这个时机,很难让人相信ta是正好置换到了新的房子。
那么原博主是发生了什么吗?
李霁问了一下手中的“周刊”本刊,并没有刊载过这个事件相关的报道。
这位记者或许就是在录下这段内容之后,突然失踪的。
不然她不会不来寻找这只录音笔的。
毕竟办公用品必须要好好保存也是很重要的规则。
那么可能跟她的失踪有关的线索就大致上有两个。
其一是她正在调查的事件。
其二就是……提出放弃调查事件。
她反复提到了“博主”,也就是说这个失踪案件是发生在周刊社开始使用论坛网站来收集题材之后,也就是说她并不是第一个失踪的记者。
可她的语气上也没有对于“放弃调查事件”有任何害怕或者犹豫的感觉,可见她并不认为更换调查是什么危险的行为。
当然也不排除她也是新入职的员工,压根不知道有记者失踪这件事。
只可惜自己并不知道这位记者的具体情况,录音笔中丝毫没有提及相关的信息,就算有员工信息登记,一时间也没办法和人对上号。
除非从事件本身入手,或许在那个帖子里能找到这位记者的回帖。
这么想着李霁拿出了周刊社发的工作手机。
之前杨经理提到过,不能私自安装其他软件,那么即便是周刊社为了收集题材的论坛客户端,只要是没有预安装的应该都属于其他软件。
那就只能上网页版的论坛去找寻相关信息了。
她倒不担心后台能找到她浏览的痕迹,毕竟规则中提到,未经许可不能查看他人的设备,就算是远程监控,应该这一条也是适用的。
熟悉的红黑界面被打开,随着她的滑动,她注意到比起之前在办公室里时,被标记为【调查中】的帖子多了三条。
除去自己的这一条外,另外两条或许是黄家梁和莫雨晴他们标记的。
但李霁此时并不关注他们的调查题材,很快就忽略了,直接在搜索框里输入了关键词“半夜猫叫”。
画面闪烁了两下,很快搜索结果出来了,但是帖子此时已被标记为了【坟贴,请勿回复】。
这个记录是记者自己标记的嘛?
如果是的话,既然已经放弃调查了,那么事件的幕后者应该就没有理由让她“失踪”了才对。
除非她在无意间调查到了什么?
不,也不一定,就算她什么都没调查出来,那个幕后者也未必知道她放弃调查这件事。
因为事件而失踪这个可能性不能排除。
她点开了链接,开始浏览了起来。
“最近家门外经常会在半夜十二点的时候传来很凄厉的猫叫声。”
“一开始我和家里人都认为是猫猫在繁育后代发出的声音,但时间长了就发现猫叫的时间是固定的,每晚十二点整准时开始,会持续一个小时,即便是下雨或者下雹子都不会延误一秒钟。”
“家里人就有些担心是不是有人在虐猫,也报过了警,但是警察来后说并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现象。”
“而且那个声音似乎只有我们一家能听见,我们家隔壁住了一个事挺多的老太太,晚上过了八点,如果我们家还大声放电视,她就会找上门来,说打扰她大孙子睡觉了。”
“可晚上的猫叫声那么响,她们家却像是完全听不到一样。”
“更恐怖的是,我感觉那个猫叫声似乎正在靠近……”
“最开始时在窗外楼下,这几天感觉那个声音已经转到楼道里了,也许有一天,那声音会出现在我们家门口……”
“家里人都已经被整得有些精神衰弱了,看到猫或者听到猫叫声都会吓一跳。”
“万能的网友们能不能帮忙支点招?”
下面回帖子的内容很多,当然其中也有李霁听说过的人贩子都市传说。
“23F:下次你再听到那个声音的时候直接录音,拿着证据去报警应该不至于不受理吧?”
“楼主回复:我试过了,但录音里压根没有猫叫声。我甚至在猫叫声响起时了警,接线员那边也说没有听到,虽然还是派了值班警员过来,他们也说没有听见。”
“35F:摸摸楼主,有试过家里人睡觉带耳塞吗,宿舍里那种隔音耳塞?晚上休息不好很影响白天工作状态的。”
“楼主回复:试过了,没有用,那声音很有穿透性。”
“59F:楼主最近出门的时候有没有闻到附近哪里传来血腥味或者腐烂味?没准真的有人在虐猫呢?”
“楼主回复:没有,我们小区算是老小区,楼道很狭窄,如果真有人在这里杀猫流血,味道在密封的楼道里扩散的会很快,而且很难散,如果有味道的话,进进出出的居民不至于发现不了的。”
“122F:我猜,凶手是隔壁老太太!她说她小孙子容易被吵醒,但是楼主你们亲眼见过那个孙子嘛?
再一个,既然是个容易被吵醒的,还需要奶奶来帮忙让邻居小些声的小孩,那应该年龄不大,这种年纪的小孩没理由被惊醒了还能控制住不哭的。
可是在这之前隔音这么不好的屋子里,你们平时听到过小孩哭声吗?如果没有的话那凭什么你们的电视声能吵到他,他的哭声却传不过来呢?”
“楼主回复:卧槽?你这么一说,好像确实没见过她家小孩,也没听到过哭声……一直是那个老太太说她孙子怎么怎么样了,又要给孙子买什么炖汤之类的。
如果她孙子真的是不存在的……有点细思极恐了,我这就去去调查看看。”
后续还跟了一条回复,日期是好几天之后的了。
“楼主回复:……唉,她家是真的有个孙子,我假装没带钥匙,想借个地方上厕所,顺便等爸妈下班回来,然后成功进了老太太的家,在她家的时候,我看到了她的孙子。
那是个身体有畸形的小孩,他的脊椎是扭曲的,就是胸口在侧面,脸正对的是胳膊……因为身体畸形他一直是蛮痛苦的,所以觉浅,很容易被吵醒。
他被吵醒了也的确会哭,可是因为畸形,就算是哭了声音,也如同蚊子叫一样,别说隔壁能不能听见了,就算开着门隔一个屋也听不到。
这小孩是她儿子在外面胡搞生下来的,孩子妈妈整个孕期都没有去做过产检,结果生下来一看是个畸形,就丢给了老太太儿子。
他儿子也不是什么正经人,要带一个小孩的话还怎么继续去勾三搭四,更别说这个孩子还是个畸形,只会拖累他。
要不是老太太说,她来带这个小孩,恐怕这个小孩不是被弄死了,就是被扔到福利院去了。”
“网友回复:……好吧,帮我替老太太道个歉,我本来还以为她是坏人,是我狭隘了。”
……
后面跟了好多层,大都是在帮楼主讨论分析的内容。
但李霁注意到,其中夹杂着一个红色的字母与数字混杂的Id:“楼主,看一下私信,我可以帮你调查一下这个怪声的事。”
就是这个!
办公室里每个人的Id都不同,系统一定有记录,哪个Id对应的是谁。
只要找到这个Id的主人就能确定她的身份了!
李霁心里有些雀跃,她继续往下翻着,但很快久看到楼主的最后一条信息。
“我们一家已经搬走了,住进新家后,周围超安静的。
果然还是原来的地方有问题,要是早知道搬离那里就能解决问题,也不至于浪费那么多时间。
好啦,谢谢各位帮我支招,我们有缘再见!”
录音笔里提到,这一家搬走的时候并没有和她联系,她压根不知道搬家的事,也就是这条信息可能是记者失踪之后才发的。
那这楼主知道记者失踪的事吗?
而且如果决定好要搬家解决事情了,为什么不和来帮忙调查的人员提前说一声?
这家搬的似乎是有点仓促了吧?
李霁满心疑惑,还准备继续看下去,视线余光瞟到玻璃橱窗外面,猛然发现几个熟悉的身影正结伴而出。
周刊社里的编辑和杨经理他们已经下班了。
反正帖子已经浏览完了,该回去找点东西了。
李霁付了钱,就站起身往外面走去。
坐在吧台前,李霁插上公司配发的有线耳机,打开了录音笔。
最新一条录音的内容,背景音和咖啡馆的音乐逐渐重合,一个有些口音的女声缓缓传出。
“因为公司守则要求,一天只能工作八小时,因此遇到这种半夜里的调查,最早也只能从下午开始。”
“前两天晚上蹲在原博主住处附近,别说猫了,连人都没看到一个。”
“原本今天打算继续去蹲守的,可联系了原博主,却始终没有人接电话。”
“凭借着之前在小区里混了个脸熟,才从邻居家打听出情况,博主一家人已经搬走了。”
“当时搬家的动静很大,还吵醒了老太太正在午睡的孙子。”
“就是说,连博主一家人都放弃了对这件事情的调查,我这边继续调查还有意义吗?不如回去重新选择一个新的题材,加紧调查,还能赶得上下一次发稿。”
“嗯,一会儿回去就和唐哥说。”
跟调查的事件相关的内容就这么一段,之后就听见咖啡馆的店员来询问是否要续杯的问话,也没有持续多久,录音笔就被关上了。
李霁思考着刚才录音中的内容。
这位记者调查的案件是“半夜猫叫”,从标题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奇怪,流浪猫经常会在晚上发情交配,普遍都会发出如同婴儿啼哭一样的叫声。
但既然这能成为一个事件,而且她在录音笔中提到了,蹲守了两天都没有看到猫影,如果不是她去的不巧,那便是这“猫叫”并非是真正的猫叫。
以前自己也听说过一些都市怪谈,什么人贩子会在门外播放婴儿哭声诱使目标开门查看,随后迅速袭击目标之类的。
如果真的怀疑猫叫有古怪,原博主是否报过警调查过?
而且后面原博主在知道有人来帮ta调查此事的情况下,也不曾和记者知会一下,就自己搬走了,在这个时机,很难让人相信ta是正好置换到了新的房子。
那么原博主是发生了什么吗?
李霁问了一下手中的“周刊”本刊,并没有刊载过这个事件相关的报道。
这位记者或许就是在录下这段内容之后,突然失踪的。
不然她不会不来寻找这只录音笔的。
毕竟办公用品必须要好好保存也是很重要的规则。
那么可能跟她的失踪有关的线索就大致上有两个。
其一是她正在调查的事件。
其二就是……提出放弃调查事件。
她反复提到了“博主”,也就是说这个失踪案件是发生在周刊社开始使用论坛网站来收集题材之后,也就是说她并不是第一个失踪的记者。
可她的语气上也没有对于“放弃调查事件”有任何害怕或者犹豫的感觉,可见她并不认为更换调查是什么危险的行为。
当然也不排除她也是新入职的员工,压根不知道有记者失踪这件事。
只可惜自己并不知道这位记者的具体情况,录音笔中丝毫没有提及相关的信息,就算有员工信息登记,一时间也没办法和人对上号。
除非从事件本身入手,或许在那个帖子里能找到这位记者的回帖。
这么想着李霁拿出了周刊社发的工作手机。
之前杨经理提到过,不能私自安装其他软件,那么即便是周刊社为了收集题材的论坛客户端,只要是没有预安装的应该都属于其他软件。
那就只能上网页版的论坛去找寻相关信息了。
她倒不担心后台能找到她浏览的痕迹,毕竟规则中提到,未经许可不能查看他人的设备,就算是远程监控,应该这一条也是适用的。
熟悉的红黑界面被打开,随着她的滑动,她注意到比起之前在办公室里时,被标记为【调查中】的帖子多了三条。
除去自己的这一条外,另外两条或许是黄家梁和莫雨晴他们标记的。
但李霁此时并不关注他们的调查题材,很快就忽略了,直接在搜索框里输入了关键词“半夜猫叫”。
画面闪烁了两下,很快搜索结果出来了,但是帖子此时已被标记为了【坟贴,请勿回复】。
这个记录是记者自己标记的嘛?
如果是的话,既然已经放弃调查了,那么事件的幕后者应该就没有理由让她“失踪”了才对。
除非她在无意间调查到了什么?
不,也不一定,就算她什么都没调查出来,那个幕后者也未必知道她放弃调查这件事。
因为事件而失踪这个可能性不能排除。
她点开了链接,开始浏览了起来。
“最近家门外经常会在半夜十二点的时候传来很凄厉的猫叫声。”
“一开始我和家里人都认为是猫猫在繁育后代发出的声音,但时间长了就发现猫叫的时间是固定的,每晚十二点整准时开始,会持续一个小时,即便是下雨或者下雹子都不会延误一秒钟。”
“家里人就有些担心是不是有人在虐猫,也报过了警,但是警察来后说并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现象。”
“而且那个声音似乎只有我们一家能听见,我们家隔壁住了一个事挺多的老太太,晚上过了八点,如果我们家还大声放电视,她就会找上门来,说打扰她大孙子睡觉了。”
“可晚上的猫叫声那么响,她们家却像是完全听不到一样。”
“更恐怖的是,我感觉那个猫叫声似乎正在靠近……”
“最开始时在窗外楼下,这几天感觉那个声音已经转到楼道里了,也许有一天,那声音会出现在我们家门口……”
“家里人都已经被整得有些精神衰弱了,看到猫或者听到猫叫声都会吓一跳。”
“万能的网友们能不能帮忙支点招?”
下面回帖子的内容很多,当然其中也有李霁听说过的人贩子都市传说。
“23F:下次你再听到那个声音的时候直接录音,拿着证据去报警应该不至于不受理吧?”
“楼主回复:我试过了,但录音里压根没有猫叫声。我甚至在猫叫声响起时了警,接线员那边也说没有听到,虽然还是派了值班警员过来,他们也说没有听见。”
“35F:摸摸楼主,有试过家里人睡觉带耳塞吗,宿舍里那种隔音耳塞?晚上休息不好很影响白天工作状态的。”
“楼主回复:试过了,没有用,那声音很有穿透性。”
“59F:楼主最近出门的时候有没有闻到附近哪里传来血腥味或者腐烂味?没准真的有人在虐猫呢?”
“楼主回复:没有,我们小区算是老小区,楼道很狭窄,如果真有人在这里杀猫流血,味道在密封的楼道里扩散的会很快,而且很难散,如果有味道的话,进进出出的居民不至于发现不了的。”
“122F:我猜,凶手是隔壁老太太!她说她小孙子容易被吵醒,但是楼主你们亲眼见过那个孙子嘛?
再一个,既然是个容易被吵醒的,还需要奶奶来帮忙让邻居小些声的小孩,那应该年龄不大,这种年纪的小孩没理由被惊醒了还能控制住不哭的。
可是在这之前隔音这么不好的屋子里,你们平时听到过小孩哭声吗?如果没有的话那凭什么你们的电视声能吵到他,他的哭声却传不过来呢?”
“楼主回复:卧槽?你这么一说,好像确实没见过她家小孩,也没听到过哭声……一直是那个老太太说她孙子怎么怎么样了,又要给孙子买什么炖汤之类的。
如果她孙子真的是不存在的……有点细思极恐了,我这就去去调查看看。”
后续还跟了一条回复,日期是好几天之后的了。
“楼主回复:……唉,她家是真的有个孙子,我假装没带钥匙,想借个地方上厕所,顺便等爸妈下班回来,然后成功进了老太太的家,在她家的时候,我看到了她的孙子。
那是个身体有畸形的小孩,他的脊椎是扭曲的,就是胸口在侧面,脸正对的是胳膊……因为身体畸形他一直是蛮痛苦的,所以觉浅,很容易被吵醒。
他被吵醒了也的确会哭,可是因为畸形,就算是哭了声音,也如同蚊子叫一样,别说隔壁能不能听见了,就算开着门隔一个屋也听不到。
这小孩是她儿子在外面胡搞生下来的,孩子妈妈整个孕期都没有去做过产检,结果生下来一看是个畸形,就丢给了老太太儿子。
他儿子也不是什么正经人,要带一个小孩的话还怎么继续去勾三搭四,更别说这个孩子还是个畸形,只会拖累他。
要不是老太太说,她来带这个小孩,恐怕这个小孩不是被弄死了,就是被扔到福利院去了。”
“网友回复:……好吧,帮我替老太太道个歉,我本来还以为她是坏人,是我狭隘了。”
……
后面跟了好多层,大都是在帮楼主讨论分析的内容。
但李霁注意到,其中夹杂着一个红色的字母与数字混杂的Id:“楼主,看一下私信,我可以帮你调查一下这个怪声的事。”
就是这个!
办公室里每个人的Id都不同,系统一定有记录,哪个Id对应的是谁。
只要找到这个Id的主人就能确定她的身份了!
李霁心里有些雀跃,她继续往下翻着,但很快久看到楼主的最后一条信息。
“我们一家已经搬走了,住进新家后,周围超安静的。
果然还是原来的地方有问题,要是早知道搬离那里就能解决问题,也不至于浪费那么多时间。
好啦,谢谢各位帮我支招,我们有缘再见!”
录音笔里提到,这一家搬走的时候并没有和她联系,她压根不知道搬家的事,也就是这条信息可能是记者失踪之后才发的。
那这楼主知道记者失踪的事吗?
而且如果决定好要搬家解决事情了,为什么不和来帮忙调查的人员提前说一声?
这家搬的似乎是有点仓促了吧?
李霁满心疑惑,还准备继续看下去,视线余光瞟到玻璃橱窗外面,猛然发现几个熟悉的身影正结伴而出。
周刊社里的编辑和杨经理他们已经下班了。
反正帖子已经浏览完了,该回去找点东西了。
李霁付了钱,就站起身往外面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