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军杀了这么多宗室自然得到了超乎想象的缴获,粮食布匹还有食盐都堆成山了,很多缴获根本带不走,义军将这些带不走的都散给了开封府的百姓,以后早晚要打下开封,就当提前结个人缘了。
开封这里有一些的山脉丘陵,还有密集水网阻隔,以后坐下来之后开封府是个好地方得拿下来,但现在这里不适合义军流动。
“快,装船加紧装船,趁着官军还没来我们赶紧走。”
不少义军军官正在指挥物资、粮饷、牲畜上船,已经忙碌近两天了总算忙的差不多了,这次缴获让义军直接发了一笔,冬天的过冬物资也算齐全了。
很快流寇劫掠开封府杀戮宗亲数千,抢夺财物无数的事传到了玄默那里,他得知消息后惊的冷汗直流直接跪伏在地不知所措,良久后他缓缓站起身,知道自己这个巡抚位置也不长久了,但陛下一天没有下旨,自己就要尽一天的责任,很快他抽调了怀庆府驻扎的官军,从卫辉南下去收拾烂摊子了。
官军大举南下开封府,怀庆的防御力量就十分薄弱了,义军来回数次道路也熟悉了,很快刘处直指挥义军从鸭子口进入了山西泽州境内,到达沁水县城。
山西巡抚衙门内,戴君恩来回踱步,手中的军报已被捏得皱巴巴。 “克贼刘处直带了四万多流寇又流窜回山西,本院刚刚上任可不能让流寇再次祸乱山西,必须剿灭他们。”
山西总兵张应昌却面露犹豫:“抚院,贼众有四五万,他们一路上还能裹挟刁民,大同兵马已经回镇,陕西官兵也去了河南,我山西官军虽精,然兵力如此悬殊要想灭掉贼寇实为不易啊。”
戴君恩摆手打断:“本院已决意发兵。泽州营参将张道浚领本部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张总镇率镇标三千为中军,颇希牧、苟伏威各领本部为两翼,共八千官军即刻整军南下!”
诸将领命而去,唯有张应昌步履迟缓,心中忐忑。
一眨眼张道浚和义军交战都快三年了,这三年时间泽州营战力提升十分快,张道浚这几个月一直想报仇,王贼自用死了,克贼还在此次他们回来就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
原本泽州营有张家的财力支持兵精粮足装备精良,但是自从窦庄被攻陷后就再也没了,四千多人的泽州营只靠朝廷拨的粮饷也不足用,张道浚只能裁掉了一千多人,靠着身边的浮财维持着,他现在想的便是干掉这些贼寇,为张家百年基业和死去的族亲报仇雪恨。
沁水县被义军来回打下许多次了,义军这次前来还是没有其它事情发生,沁水县里面的人看到大量流寇到了县城外面,还是按老方法打开城门投降了到现在也没官员敢上任一直都是县城里面德高望重的人在管理城内事务。
义军暂时有了个落脚点,转战了近一个月还没怎么休息过,所有人就在沁水县城休整了。
夜幕低垂,各处义军大营中火光点点, 刘处直召集各部掌盘来县衙议事。
县衙内,闯塌天刘国能、老回回马守应、蝎子块、李晋王等十余人围坐一堂。
“探马来报,官军八千余人已分路南下。”刘处直指着一张精致的山西地图,“山西总兵张应昌为主将,这人是咱们老乡不过感觉胆子不怎么大对和我们打仗心存畏惧,行军迟缓。
我们的老朋友张道浚倒是着急,带着队伍快速南下,今天午时过后已经过沁源了,离了张应昌部三十里远。
刘国能哈哈大笑:“这张道浚莫不是疯了?二千多人就敢打头阵!” 马守应捋着胡须:“此人不可小觑喔,他的部队是团练转的官军,从义军入山西后就和我们交战了,打了这么多年战力早就练出来了,不会比九边的精锐差。”
“老马说的对,不过他终究就两千多人,既然张应昌如此怂,那我们便逐个击破。”
“闯塌天、老回回、花关索三兄弟率部阻击张应昌大军,只需拖延,不必死战,蝎子块、李晋王和剩余掌盘迎击颇希牧苟伏威两人,同样不必死战,我亲率本部,围歼张道浚!”
计议已定,掌盘回营各自准备,刘处直独自走出大帐,望着满天星斗,他个人也挺佩服张道浚的,想来泽州营也没给自己造成过太大的伤亡,这次全歼他之后还是放了他,刘处直想要看看没了宋统殷照顾他,若是兵败了,朝廷会怎么处置他。
张道浚率部疾行,全军上下弥漫着复仇的火焰 。
泽州营的塘兵前来报信说道:“将爷,张总镇来信说碰到了流寇阻拦暂时无法赶来,他让你停止行军,等待大军支援。”
“这蠢笨的张应昌,这都是流寇虚张声势,我猜的不错,克贼应该就在前面了,传令下去列阵迎敌。”
二千五百名官兵迅速布阵,刀枪如林,在阳光下闪着寒光,这支部队虽非正规边军,这些年的征战下来,也是一支百战之师了,同时也打了不少胜仗,士气非常高涨。
如张道浚所说刘处直确实来了,远处,烟尘滚滚,义军如潮水般涌来,刘处直亲自指挥本营一万人,由各个营官率领分成数股,从三面包抄而来。
“弓箭手准备鸟铳手准备!”张道浚高声下令,“让这些流寇见识见识咱们的实力,今天不打垮他们我绝对不撤退。”
流寇进入射程后,箭雨倾泻而下铅子也射向前面冲锋的义军,后排一些无甲的士卒顿时人仰马翻,但义军人数众多,前排着厚甲的老本兵拿着盾牌顶着箭雨铅子冲锋,很快便冲近了官军阵线。
战斗瞬间白热化,义军步卒同官军直接展开近身厮杀,双方兵器互砍,一道道血喷洒出来,在河南除了曹文诏和左良玉部根本没有这么硬的官军,一时打的也比较艰难。
为了防止流寇骑兵冲击,张道浚让官军长枪兵前进在前列蹲下,长枪斜指,组成一道钢铁丛林,同时也能支援前方的人。
张道浚亲临前线,挥刀亲自作战并且血染战袍,“将士们为了大明,为了窦庄死难的乡亲们报仇啊。”
张道浚很聪明,如果他只说为了大明和张家,那就提升不了太多士气,但他说了窦庄死难的乡亲就不一样了,这支队伍底子还是窦庄的佃户和张家家生子组成,上次义军攻破窦庄确实造成了不少伤亡,这些军士的家人都在其中。
克营虽人数占优,但面对官军的高涨的士气和严密阵型,一时竟难以突破,战斗从清晨持续到正午,双方死伤惨重。
刘处直在高处观战,眉头越皱越紧,“这张道浚成精了啊,倒是没想到这么能打了。”
“传令,调骑兵营绕到后方突击!”刘处直下令,“让老孔的炮队集中射击他们的右翼!”
义军改变战术,骑兵如利剑般直插官军后方,同时,密集的箭雨还有铅子铁弹覆盖了官军右翼,军阵开始出现松动。
张道浚察觉危机,急调堂兄张道法率军补防,但为时已晚, 义军一波接一波的冲击,终于撕裂了官军右翼的防线,如同堤坝溃决,一旦有了缺口,洪水便汹涌而入。
“大哥,右翼垮了!”游击张瓒满脸是血,急报张道浚。
“顶住!给我顶住今天谁都不许撤,跟流寇拼了!”张道浚目眦欲裂,亲率家丁前往救援。
但义军已经大量涌入阵中,将官军分割包围,战场陷入混战,官军阵型优势尽失,只能各自为战。
张道浚奋力拼杀,身边的家丁一个个倒下,他的战马被刺倒,自己也负伤多处,仍挥刀不止。
“刘处直别当缩头乌龟!可敢出来与我一战!”他嘶声怒吼。
就在这时,一队义军骑兵冲破防线,直扑而来,张道浚举刀迎敌,却被马撞翻在地,顿时昏迷过去。
当张道浚醒来时,发现自己被缚双手,押在义军大营中, 帐帘掀起,刘处直走了进来,两人对视良久,帐内鸦雀无声。
“要杀便杀!”张道浚咬牙道,刘处直却令人松绑:“我与你也没啥大仇,你是官军我是反贼,交战是应该的,我不杀你你走吧。”
张道浚愕然:“为何不杀我?” “听闻你治军严谨,不扰百姓,也不像其它官军那样喜欢杀投降的义军。”刘处直淡淡道,“你走吧。”
张道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放我回去,他日必再来剿你!” 刘处直微微一笑:“那是后话。今日留你一命,只因敬你是条好汉。”
张应昌大军得知张道浚全军覆没,也不敢再往前走了。
“总镇咱们还打吗?”参将颇希牧问道。 张应昌摇头:“张道浚那两千多人比咱们现在的官兵能打多了,他都败了咱们去也是送死,撤军吧!”
消息传回太原,山西巡抚戴君恩大怒,却也无计可施,只好等着流寇自己离开,而张道浚此战把老本都丢完了,带着几十个人回来了,战败的事戴君恩也发往京师了,就等着看崇祯怎么处理他了。
开封这里有一些的山脉丘陵,还有密集水网阻隔,以后坐下来之后开封府是个好地方得拿下来,但现在这里不适合义军流动。
“快,装船加紧装船,趁着官军还没来我们赶紧走。”
不少义军军官正在指挥物资、粮饷、牲畜上船,已经忙碌近两天了总算忙的差不多了,这次缴获让义军直接发了一笔,冬天的过冬物资也算齐全了。
很快流寇劫掠开封府杀戮宗亲数千,抢夺财物无数的事传到了玄默那里,他得知消息后惊的冷汗直流直接跪伏在地不知所措,良久后他缓缓站起身,知道自己这个巡抚位置也不长久了,但陛下一天没有下旨,自己就要尽一天的责任,很快他抽调了怀庆府驻扎的官军,从卫辉南下去收拾烂摊子了。
官军大举南下开封府,怀庆的防御力量就十分薄弱了,义军来回数次道路也熟悉了,很快刘处直指挥义军从鸭子口进入了山西泽州境内,到达沁水县城。
山西巡抚衙门内,戴君恩来回踱步,手中的军报已被捏得皱巴巴。 “克贼刘处直带了四万多流寇又流窜回山西,本院刚刚上任可不能让流寇再次祸乱山西,必须剿灭他们。”
山西总兵张应昌却面露犹豫:“抚院,贼众有四五万,他们一路上还能裹挟刁民,大同兵马已经回镇,陕西官兵也去了河南,我山西官军虽精,然兵力如此悬殊要想灭掉贼寇实为不易啊。”
戴君恩摆手打断:“本院已决意发兵。泽州营参将张道浚领本部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张总镇率镇标三千为中军,颇希牧、苟伏威各领本部为两翼,共八千官军即刻整军南下!”
诸将领命而去,唯有张应昌步履迟缓,心中忐忑。
一眨眼张道浚和义军交战都快三年了,这三年时间泽州营战力提升十分快,张道浚这几个月一直想报仇,王贼自用死了,克贼还在此次他们回来就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了。
原本泽州营有张家的财力支持兵精粮足装备精良,但是自从窦庄被攻陷后就再也没了,四千多人的泽州营只靠朝廷拨的粮饷也不足用,张道浚只能裁掉了一千多人,靠着身边的浮财维持着,他现在想的便是干掉这些贼寇,为张家百年基业和死去的族亲报仇雪恨。
沁水县被义军来回打下许多次了,义军这次前来还是没有其它事情发生,沁水县里面的人看到大量流寇到了县城外面,还是按老方法打开城门投降了到现在也没官员敢上任一直都是县城里面德高望重的人在管理城内事务。
义军暂时有了个落脚点,转战了近一个月还没怎么休息过,所有人就在沁水县城休整了。
夜幕低垂,各处义军大营中火光点点, 刘处直召集各部掌盘来县衙议事。
县衙内,闯塌天刘国能、老回回马守应、蝎子块、李晋王等十余人围坐一堂。
“探马来报,官军八千余人已分路南下。”刘处直指着一张精致的山西地图,“山西总兵张应昌为主将,这人是咱们老乡不过感觉胆子不怎么大对和我们打仗心存畏惧,行军迟缓。
我们的老朋友张道浚倒是着急,带着队伍快速南下,今天午时过后已经过沁源了,离了张应昌部三十里远。
刘国能哈哈大笑:“这张道浚莫不是疯了?二千多人就敢打头阵!” 马守应捋着胡须:“此人不可小觑喔,他的部队是团练转的官军,从义军入山西后就和我们交战了,打了这么多年战力早就练出来了,不会比九边的精锐差。”
“老马说的对,不过他终究就两千多人,既然张应昌如此怂,那我们便逐个击破。”
“闯塌天、老回回、花关索三兄弟率部阻击张应昌大军,只需拖延,不必死战,蝎子块、李晋王和剩余掌盘迎击颇希牧苟伏威两人,同样不必死战,我亲率本部,围歼张道浚!”
计议已定,掌盘回营各自准备,刘处直独自走出大帐,望着满天星斗,他个人也挺佩服张道浚的,想来泽州营也没给自己造成过太大的伤亡,这次全歼他之后还是放了他,刘处直想要看看没了宋统殷照顾他,若是兵败了,朝廷会怎么处置他。
张道浚率部疾行,全军上下弥漫着复仇的火焰 。
泽州营的塘兵前来报信说道:“将爷,张总镇来信说碰到了流寇阻拦暂时无法赶来,他让你停止行军,等待大军支援。”
“这蠢笨的张应昌,这都是流寇虚张声势,我猜的不错,克贼应该就在前面了,传令下去列阵迎敌。”
二千五百名官兵迅速布阵,刀枪如林,在阳光下闪着寒光,这支部队虽非正规边军,这些年的征战下来,也是一支百战之师了,同时也打了不少胜仗,士气非常高涨。
如张道浚所说刘处直确实来了,远处,烟尘滚滚,义军如潮水般涌来,刘处直亲自指挥本营一万人,由各个营官率领分成数股,从三面包抄而来。
“弓箭手准备鸟铳手准备!”张道浚高声下令,“让这些流寇见识见识咱们的实力,今天不打垮他们我绝对不撤退。”
流寇进入射程后,箭雨倾泻而下铅子也射向前面冲锋的义军,后排一些无甲的士卒顿时人仰马翻,但义军人数众多,前排着厚甲的老本兵拿着盾牌顶着箭雨铅子冲锋,很快便冲近了官军阵线。
战斗瞬间白热化,义军步卒同官军直接展开近身厮杀,双方兵器互砍,一道道血喷洒出来,在河南除了曹文诏和左良玉部根本没有这么硬的官军,一时打的也比较艰难。
为了防止流寇骑兵冲击,张道浚让官军长枪兵前进在前列蹲下,长枪斜指,组成一道钢铁丛林,同时也能支援前方的人。
张道浚亲临前线,挥刀亲自作战并且血染战袍,“将士们为了大明,为了窦庄死难的乡亲们报仇啊。”
张道浚很聪明,如果他只说为了大明和张家,那就提升不了太多士气,但他说了窦庄死难的乡亲就不一样了,这支队伍底子还是窦庄的佃户和张家家生子组成,上次义军攻破窦庄确实造成了不少伤亡,这些军士的家人都在其中。
克营虽人数占优,但面对官军的高涨的士气和严密阵型,一时竟难以突破,战斗从清晨持续到正午,双方死伤惨重。
刘处直在高处观战,眉头越皱越紧,“这张道浚成精了啊,倒是没想到这么能打了。”
“传令,调骑兵营绕到后方突击!”刘处直下令,“让老孔的炮队集中射击他们的右翼!”
义军改变战术,骑兵如利剑般直插官军后方,同时,密集的箭雨还有铅子铁弹覆盖了官军右翼,军阵开始出现松动。
张道浚察觉危机,急调堂兄张道法率军补防,但为时已晚, 义军一波接一波的冲击,终于撕裂了官军右翼的防线,如同堤坝溃决,一旦有了缺口,洪水便汹涌而入。
“大哥,右翼垮了!”游击张瓒满脸是血,急报张道浚。
“顶住!给我顶住今天谁都不许撤,跟流寇拼了!”张道浚目眦欲裂,亲率家丁前往救援。
但义军已经大量涌入阵中,将官军分割包围,战场陷入混战,官军阵型优势尽失,只能各自为战。
张道浚奋力拼杀,身边的家丁一个个倒下,他的战马被刺倒,自己也负伤多处,仍挥刀不止。
“刘处直别当缩头乌龟!可敢出来与我一战!”他嘶声怒吼。
就在这时,一队义军骑兵冲破防线,直扑而来,张道浚举刀迎敌,却被马撞翻在地,顿时昏迷过去。
当张道浚醒来时,发现自己被缚双手,押在义军大营中, 帐帘掀起,刘处直走了进来,两人对视良久,帐内鸦雀无声。
“要杀便杀!”张道浚咬牙道,刘处直却令人松绑:“我与你也没啥大仇,你是官军我是反贼,交战是应该的,我不杀你你走吧。”
张道浚愕然:“为何不杀我?” “听闻你治军严谨,不扰百姓,也不像其它官军那样喜欢杀投降的义军。”刘处直淡淡道,“你走吧。”
张道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放我回去,他日必再来剿你!” 刘处直微微一笑:“那是后话。今日留你一命,只因敬你是条好汉。”
张应昌大军得知张道浚全军覆没,也不敢再往前走了。
“总镇咱们还打吗?”参将颇希牧问道。 张应昌摇头:“张道浚那两千多人比咱们现在的官兵能打多了,他都败了咱们去也是送死,撤军吧!”
消息传回太原,山西巡抚戴君恩大怒,却也无计可施,只好等着流寇自己离开,而张道浚此战把老本都丢完了,带着几十个人回来了,战败的事戴君恩也发往京师了,就等着看崇祯怎么处理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