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后营大战泽州营(1)-《流贼也可以燎原》

  全营的练兵因为李狗才带回来的一个消息停下了。

  这个消息非常重要,陕西官兵又再次入晋了,并且在阳城大败王大元帅,大元帅带着人躲进了王屋山,看到这个消息刘处直就脑壳痛。

  好不容易在山西体验过战神的感觉,这老乡们又追了过来。

  他很不想同陕西官军交战的,这战力就不是一个等级。

  同样是兵备道直属的队伍,榆林道的绥德营兵,也就两千人的规模,居然拥有骑兵四百。

  自己还是以逸待劳的埋伏,居然和他们参将卜应第杀的难解难分,最后官军从容撤走,自己损失和官军差不多。

  到这里,河东兵备道的平阳府城营兵,刘处直略施小计就能打赢。

  上次虽然是许国福主动投降了,但如果继续打下去,刘处直有信心用五百人左右的伤亡吃掉三千平阳营兵,这就是差距。

  但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来了,再不想迎战也没有法子了。

  在艾万年和张道浚出动前,全营军官经过商议,决定不将部队全部安置在赵村。潞安府是个典型的盆地地区,长子县、屯留县、再到现在驻扎的潞城县和平顺县一带都是平原,而进入这个盆地的入口是大峪岭。

  要是全军扎堆一起,官军突进来要撤退就会很麻烦。

  官军没来,潞安营兵和潞州卫、沈阳中护卫(沈王的护卫)这一万多人不敢来找麻烦,但如果官军来了,他们立马就有胆了。

  经过商议后,全营决定进行分兵驻守。史大成率领后营驻扎大峪口,重整队伍以来,刘处直有意让后营多历练历练,见见血一样会成为一支能战之师,所以才让他驻扎大峪岭。

  李茂率中营驻扎已经废弃的旧上党县,盯着潞安府。

  刘处直自己便率领亲兵营、前营和骑兵营驻扎赵村。

  山西这种两山夹一川的地形,要找一个适合骑兵训练的地方并不容易,刘处直也不想被人诟病见到硬骨头就跑。

  后营在大峪岭附近扎营,史大成也是第一次单独领军行动,他比较珍惜这次机会。

  能证明后营的战力,证明他史大成的能力,后营以后也能和其它营伍一样得到发展,自己也不用只当一个冲锋陷阵的斗将。

  去年蒲州一战,他先登被官军击退,纵身一跃跳到泥沟里面。

  虽然没有摔死,但养伤都养了很久,到现在都偶尔还会钻心的疼。

  史大成自己也是第一批上高柏山的老人了,他不想混的比高栎、李茂、郭世征他们差。

  目前后营驻扎在大峪岭旁魏村,史大成每天都会往外面安排哨骑。

  分兵后再想找李狗才问消息就会很麻烦,几个正兵营陆续组建了自己的探马队。

  他自己就在魏村指挥训练队伍,在潞安府打的粮食吃都吃不完,索性他就每天都出操训练,这个频率比亲兵营还要快。

  崇祯四年四月初二,艾万年、张道浚两人率军进入了潞安府的范围。

  两人从进入西火镇后就分兵了,艾万年走了百尺镇绕行一圈往壶关县进发,张道浚则从大峪岭往壶关县走。

  大明这个卡bug不止适用打东虏,打流寇也这样。

  从阳平北上后,一路上经过的两个县城都不给他们补充粮食,哪怕艾万年拿出了自己的参将大印和洪承畴的文书出来,都没感动到知县。

  张道浚这个大富豪拿出银子,想问知县买官仓的粮食,没想到知县也不买账。

  两人就带了两天的粮食,在大明自己的地盘上濒临断粮,没办法,他只能和艾万年分兵先去打粮。

  打粮就是去抢了,反正这里已经不属于沁水县了,在张道浚眼里属于可以抢劫的人群,至于陕西来的艾万年更不会客气了。

  两人一路上各自扫荡了十几个村子,抢够了才停手。

  张道浚好歹是山西人,没有闹出人命,而艾万年除了父亲被杀的那段日子没控制住,平常军纪也还算不错,不像曹文诏那样动辄图个村子助助兴。

  后营的探马很快探知了张道浚带着泽州营一千五百人往大峪岭进发。

  以当前情况来看,史大成有两个选择:一是直接带着队伍回去找大部队支援,但就算后续打赢了也算不上啥功劳;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直接上和张道浚打一仗拖住他,然后回去报信请掌盘子率军来合围泽州营。

  思考过后,史大成觉得第二个办法可行。于是快马回去报信,自己则做开战准备。

  营帐内,后营两个千总、四个把总都在,个个摩拳擦掌想要把张道浚摁在地上摩擦。

  “兄弟们,掌盘子信任我们,以后我们就不是专门给前营、中营提供兵源的地方了,这仗好好打!”

  这时候探马队回来了,告知了官军的情况。

  张道浚和艾万年部分兵后,艾万年部去向不明,三十里的范围内没有发现他人,探马队人手不足就没有再往远处走。

  “张道浚的队伍有一千五百人,民壮夫子六百,看样子新兵居多,但是手里家伙比咱们好不少,他们的马车上有不少火器,铠甲看着也不少。”

  后营现在有马骡一千四百,铠甲八百副,能战的老本兵是四百多人,普通营兵一千。

  新兵占比很大,有五百多人都是平顺县刚募的。

  大峪岭外十里地,张道浚命令停止行动开始扎营,手下的哨骑也探知了前方敌情了。

  张道浚此时正坐在一个小马扎上面,探马汇报前面有贼寇聚集,看样子是克贼,就是人不多像是别部。

  听到是克贼,张道浚一下子来劲了,召集了张道澄和右营新的营官张葱来商议军情。

  “两位千总,对面便是杀我张家子弟的克贼,他们看着人数不多,也没骑兵,正是我们报仇的好机会。

  待会我们直接杀将上去,斩下对面贼渠首级,宋抚院会重重犒赏我们的。”

  “告诉弟兄们,打赢对面克贼后,缴获的军资我分文不取,全部你们自己分。”

  现在我命令:先架炮轰对面流寇,然后一鼓作气攻进对面那个村子,将里面的贼寇给我一个不留的全部杀干净!

  说这话的时候,张道浚脸色呈现出病态般的红润。可想而知他现在该有多亢奋。

  很快,十几门虎蹲炮、佛郎机和两门八百斤的将军炮开始轰击魏村外的箭塔和了望塔。

  直到将炮管打的通红,将外面看得到的一切箭塔了望台摧毁后,张道浚才停止。

  泽州营已经按部列好了四个方阵,张道浚的家丁则在后面压阵,随时准备支援。张道澄走上来询问道:“将爷,咱们什么时候进攻?”

  “不着急。《左传》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们现在杀上去,正是贼寇士气最高涨的时候。待火炮降温后再打一轮。”

  张道澄心里吐槽着:左丘明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可没有火炮呢,这不趁着贼人被轰的灰头土脸冲上去,还给人家调整时间,兵书是这样运用的吗?

  但是现在张道澄已经畏惧张道浚到一定程度了。

  他只是张家族人,和张道浚隔了几层的亲戚关系,这人连自己堂弟死了都不在意,自己何必触霉头呢?

  反正老张家有钱,只要窦庄不失,再拉一支队伍出来也行。

  史大成那边和张道澄想的一样,他正在召集部下布置作战计划准备出战了,这轮炮击摧毁的最多的便是箭塔、帐篷啥的,但是杀伤人数不多。

  后营总共就死了七个人,这几个倒霉蛋当时偷懒待在帐篷内没出来,被一发铁弹直接一锅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