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秋分,日光倾斜的角度-《藏在草稿纸里的秘密》

  时间悄然滑入秋分。昼夜均而寒暑平,自这一天起,白昼将一步步缩短,夜晚会一寸寸延长。日光不再像夏日那般垂直泼洒,带着蛮横的力道,而是变得倾斜、绵长,像稀释过的蜂蜜,流淌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温柔又略带伤感的金色滤镜。

  叶宁熙敏感地察觉到了这种变化。早晨起床时,天光不再亮得刺眼;放学时分,夕阳的位置也明显低垂了许多。光线斜斜地穿过教室的窗户,能照到更靠里的位置,在她摊开的练习册上投下长长的窗棂影子。

  这种光线的偏移,微妙地影响着她注视沈时宴的角度。

  之前,阳光猛烈时,他仿佛总是置身于光晕中心,耀眼得令人不敢直视。而现在,斜射的阳光让他侧脸的轮廓更加清晰,睫毛在下眼睑投下细密的阴影,偶尔皱眉思考时,额角会浮现出淡淡的青色血管。他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的、符号化的“发光体”,而是多了几分真实的、触手可及的细节。

  这种变化让叶宁熙的窥探变得更加贪婪和大胆。她像收集标本一样,收集着这些日光倾斜后显露出的、关于他的碎片。

  语文课上,老师讲解着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念到“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时,叶宁熙的目光却不自觉地飘向窗外。斜阳正好落在沈时宴的课桌上,他微微侧着头,看着窗外被秋风吹得旋转飘落的银杏叶片,眼神有些放空,不知道在想什么。那一瞬间,他身上那种惯常的松弛和自信似乎褪去了一些,流露出一种罕见的、近乎温柔的沉静。

  叶宁熙的心像是被羽毛轻轻搔了一下。她慌忙收回目光,指尖无意识地蜷缩起来。原来,他也会有这样安静的时刻。这个发现让她感到一种莫名的窃喜,仿佛共享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下午的第一节是物理课。物理是沈时宴的强项,却是叶宁熙另一个需要艰苦跋涉的沼泽。老师是个思维跳跃的小老头,正在黑板上画着复杂的受力分析图,讲得唾沫横飞。

  叶宁熙努力地想跟上节奏,笔尖在笔记本上艰难地移动,试图记下那些她似懂非懂的公式和推论。讲到一道关于斜面摩擦力的难题时,她彻底卡壳了,眉头拧成了一个结。

  就在这时,她感觉到旁边的人动了一下。沈时宴似乎轻轻叹了口气,很轻微,几乎被老师的讲课声淹没。然后,他把他摊开的物理笔记本,朝着她的方向,不动声色地挪过来一点点。

  他的字迹算不上特别工整,有些潦草,但条理清晰,重点分明。那道难题的解题步骤,清晰地展现在她眼前。

  叶宁熙的心脏猛地一跳,脸颊瞬间升温。她不敢抬头,也不敢有太大的动作,只能用眼角的余光飞快地扫视着他的笔记。一股混合着洗衣液和阳光味道的淡淡气息,从他那边隐隐传来,让她更加心神不宁。

  她依葫芦画瓢,磕磕绊绊地把步骤抄到自己的本子上。思路似乎通畅了一些,但心跳却彻底乱了节拍。他注意到了她的困境?他是在……帮她?

  这个认知让她既惶恐又雀跃。她偷偷地、极其快速地瞥了他一眼。他依旧看着黑板,表情平淡,仿佛刚才那个小小的举动只是无心之举,或者是对同桌一种纯粹的、不掺杂任何情绪的“人道主义援助”。

  但无论如何,这对叶宁熙来说,不啻于一种无声的恩赐。那本摊开的笔记本,像一座小小的桥梁,在晦涩难懂的物理世界里,为她搭建了一条通往理解的捷径。尽管这座桥梁,可能随时都会被他收回。

  下课铃响,沈时宴合上笔记本,随手塞进桌肚,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叶宁熙却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笔记本收好,那页纸上,仿佛还残留着他笔迹的温度。

  秋分之后,学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校园里一下子热闹起来,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躁动不安的兴奋。体育委员拿着报名表在教室里上蹿下跳,吆喝着大家踊跃报名。

  叶宁熙体育成绩平平,毫无悬念地再次成为了看台上忠实的啦啦队员和后勤人员。而沈时宴,毫无意外地成了班级的主力,报了一百米、四百米和4x100米接力。

  运动会那天,天空湛蓝,秋高气爽。操场上彩旗招展,广播里循环播放着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和各个班级送来的加油稿。看台上人头攒动,喧哗声浪一阵高过一阵。

  叶宁熙和几个女生坐在班级指定区域,怀里抱着好几瓶水和一些巧克力、创可贴之类的后勤物资。她的目光却像被磁石吸引,牢牢锁在百米起点处那个穿着白色短袖运动服、号码布别在背后的身影上。

  他正在做热身活动,压腿、拉伸、活动脚踝,动作专业而流畅。阳光落在他裸露的手臂和小腿上,勾勒出紧实而富有力量的肌肉线条。他的表情是罕见的专注和认真,和平时课堂上那种懒散的聪明截然不同。

  “各就各位——预备——”发令枪响!如同离弦之箭,几道身影猛地冲了出去。沈时宴的起跑反应极快,步伐迅猛而富有节奏。风声鼓荡着他的运动服,他的身影在跑道上化成一道白色的闪电。

  “沈时宴!加油!沈时宴!加油!”看台上,尤其是女生区域,爆发出热烈的尖叫声和呐喊声。叶宁熙的心脏也提到了嗓子眼,她紧紧地攥着手里的矿泉水瓶,指甲掐进了塑料瓶壁。她想跟着大家一起喊,声音却卡在喉咙里,只能发出微弱的气音。所有的呐喊和激动都憋在了心里,化作擂鼓般的心跳,震得她耳膜嗡嗡作响。

  他毫无悬念地第一个冲过了终点线!班级区域爆发出欢呼声。叶宁熙也跟着猛地站起来,脸上因为激动和兴奋染上了红晕。她看到他冲过终点后,放缓速度,双手撑着膝盖,大口地喘着气,额发被汗水湿透,脸上却带着畅快而自信的笑容。很快,他被其他男生围住,捶打着肩膀庆祝。

  叶宁熙拿起一瓶水和一条毛巾,犹豫着,脚下像生了根。她看到班上几个性格开朗的女生已经笑着跑下看台,去给他送水了。他接过其中一瓶,仰头灌了几口,水珠顺着下颌线滚落,划过起伏的喉结。

  她默默地坐了回去,把水和毛巾紧紧抱在怀里。那瓶水被她捂得温热,就像她此刻的心情,滚烫却无法传递。

  下午的重头戏是4x100米接力,沈时宴跑最后一棒。比赛过程惊心动魄,前三棒过后,他们班稍微落后。接力棒传到沈时宴手里时,看台上的气氛几乎沸腾了。他像一头被激怒的猎豹,眼神锐利,拼尽全力开始追赶。距离在一点点缩短,逼近,最终,在接近终点线的那一刻,他实现了反超!

  巨大的欢呼声几乎要掀翻看台。叶宁熙也激动得跳了起来,手掌拍得通红。她看着他在终点处被同学们团团围住,笑得无比灿烂,那是一种毫无保留的、散发着强烈生命力的光芒,几乎要灼伤她的眼睛。

  运动会结束后,班级群里都在传着他冲刺和夺冠的照片、视频。叶宁熙偷偷地把那些照片一张张保存下来,放大,仔细地看着他奔跑时狰狞又专注的表情,冲线后释然又兴奋的笑容,还有被众人簇拥时那略带羞涩却意气风发的模样。

  这些,都是日光倾斜后,她捕捉到的、不同于平日课堂上的他。更真实,更鲜活,也更遥远。

  晚上回到家,她摊开日记本。台灯的光线也是倾斜的,柔和地照亮纸页。她写下日期:秋分。然后,她画了一条斜线,在斜线的一端,轻轻点了一个点,写上“我”。在斜线另一端,很高很远的地方,又点了一个点,写上“他”。日光倾斜,拉长了影子,却似乎并没有缩短他们之间的实际距离。她看着他奔跑夺冠的照片,心里充满了为他高兴的微甜,但更多的,是一种无法言说的酸涩和茫然。

  他在他的赛道上疾驰,万众瞩目。她在她的看台上仰望,悄无声息。

  秋分之后,日光会越发倾斜,白昼会越来越短。她不知道,属于她的这场无声的暗恋,是否也会随着这逐渐缩短的日光,一步步走向必然漫长的黑夜。她只是在那个斜阳倾照的傍晚,在日记本上那条绝望的斜线下,默默地写下一行字:“他奔跑的样子,像一道划破秋日天空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