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南伤-《且隋》

  他,能圆滑地处理好朝堂各方关系。

  他,能不着痕迹地对人下了死手。

  他,能不知不觉之间搞出各种稀古怪、却又震古烁今的新物!

  他,还是叔叔杨爽,现在仅剩的唯一出息的后代!

  他,即使不姓杨,自己也已经将他姓了杨,归了宗!

  ……

  最可喜的是,自己的小皇孙和这家伙,关系莫逆、如同父子!

  现在,可是小皇孙名副其实的少保,师生关系啊!

  而且,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关键,就是自己的小女儿,和这个家伙的暧昧感情!

  这,也是自己有意无意,一直不让长大的公主找下家的根本原因!

  现在,为了拴住这臭小子的心,绝对不能嫁人。

  至于将来到底怎么办?

  呵呵,到时候,他自有妙计!

  杨广自然为对杨子灿的心性,掌握得比较透彻。

  这不是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而是自动把杨子灿放到和自己等同的水平上,观察很亮的结果!

  这个结果,来自于自己的直觉,来自于自己的分析和占卜,来自于白鹭寺的秘查,来自于和他的过往对话……

  杨子灿,是一个重情的人!

  但他,绝对不是一个重义的人!

  这样的人,不是个忠臣,但却绝对是一个有益于皇权社稷的一等奸臣!

  天赐啊!

  大隋,需要这样的奸臣。

  皇太孙杨侑,需要这样的重情之臣。

  小女儿杨吉儿,需要这样洒脱风流的夫婿。

  他老婆萧氏,需要这样的一位养老的姑爷!

  他老杨家的子子孙孙,需要这样一位人情达练杨姓亲戚。

  他杨广,更需要这样一位能力超凡的托孤佞臣!

  所以,他杨广,在将死之前,万分欣慰!

  这一生,值了!

  可以放心的离去啦!

  但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他还要和杨子灿联合演出最后一场戏!

  “皇上,裴矩、来护儿、陈棱、张镇周等人,来了!”

  江都行宫光汾宫内寝殿,内侍近宦官萧干静悄悄走进来,禀道。

  “嗯,让他们在文华殿东偏殿稍候。”

  萧皇后替广吩咐道。

  萧干行礼,有悄不声息地退了出去。

  “为皇上更衣!”

  萧皇后招呼身后的陈妃和王妃,一起来为杨广出上常服。

  以前雄伟的身体,现在已经干瘪得不像样子,华丽的衣服就像挂在上面毫无风采。

  萧皇后等人看着皇帝虚弱不堪的样子,不由得潸然泪下。

  “哭什么?”

  “生老病死,人之常理!”

  “再说了,我这还不是好好的吗?”

  “我还要参加我的侑儿传位大殿呢,可不会就这么松后而去。至于你们,都要下心来,我早有安排!”

  “呵呵……”

  杨广被众人扶着穿衣,一边出言安慰众人。

  不一会儿,等穿戴停当,内侍们抬来一架銮轿,将皇帝抬了上去。

  在鼓乐奏鸣声中,广皇帝摆驾光汾宫文华殿东偏殿。

  为了就近照顾服侍皇帝,萧皇后紧随其后,等坐上特制的龙椅,她还需要在旁边扶着他。

  “臣裴矩、来护儿、程棱、张镇周等,拜见皇上!”

  几位武臣,行了大礼。

  “起来吧,坐下说话。”

  广皇帝点头示意,让宦官给每个人递上一个小凳子。

  因为既不是大朝,也不是中朝,皇帝尽量让大家随意一些。

  来护儿等,看着皇帝憔悴的样子,不由露出戚戚的样子,满是担忧。

  “爱卿等不必担忧,我的身体我知道,一时半会儿还不会怎样!”

  “对了,杨子灿送来的八千匹战马收到了?”

  广皇帝问道。

  “谢皇上体恤,卫王送来的八千匹战马,皆是上等突厥马和河西马,可算是解决了大军燃眉之急。”

  “等上适应月余,便可上阵参加剿匪。”

  宇文述去世后,来护儿升任左卫大将军,算是帝国军事上除皇帝之外,最高的权力者。

  他见皇帝问起战马的事情,便禀报道。

  “嗯,北边侑儿和子灿那儿,也不容易。”

  “原本马牧之中,就已经没有多少好马了!”

  “难得他们能筹拨这么多的战马,虽然不多,你们好要好生使用!”

  看来,对于陇右牧的情况,皇帝还是清楚的。

  他连续的征战,透支了帝国马政的基本实力,现在太需要时间去恢复了。

  可惜,尽管敌国周边基本上还算平稳,可是国内的叛乱,实在是有点太多。

  剿匪的部队,想要保持强大的战斗力,可不仅仅是粮食、武器、铠甲,还得有保持机动性和冲击力的战马!

  “皇上且清安心,我等自是知道这些战马来之不易,一定会仔细驱用,让他发挥应有的价值。”

  陈棱,做为南方剿匪大总管,连忙起身叉手说道。

  “嗯,陈爱卿办事,我是放心的。”

  “还有兵部杨子灿发来的关于遍用马掌事宜,你们落实得怎样了?”

  广皇帝,看来现在对军队装备的事情,非常关心。

  也是,江南剿匪这么久,虽然很有斩获,但总不如杨子灿那般取得一战定乾坤的重大战果。

  “皇上放心,军中战马,已经全部配备了马掌。”

  “而北方随船送来的这些战马,卫王业已全部打了马掌,此外还送来好多铸件用以更换。”

  “兵部派出的马掌工役,业已悉数送到各营,按照兵部的要册,会将各营马倌教习,让其熟练掌握启发。”

  “皇上宽心,届时这装备了马掌的战马,折损自会急遽下降!”

  陈棱挺直腰身,信心十足地侃侃而谈。

  “善!”

  “古语有云,子华使于齐,好钢也要用在刀刃上。”

  “历阳那边,现在怎样了?”

  皇帝说了半天话,有点乏力。

  萧皇后忙递上参汤,让其小口啜饮了一点。

  这,是杨子灿着人专程送来的粟末地千年人参熬制,据说能提神补气。

  人参这玩意,在秦、两汉时期,人们才开始认识到他的医学作用。

  真正大行其道,按照阿布前世的历史,还要到唐朝中期以后。

  现在,萧皇后已经通过给广长期服用,感受到了这东西的金贵和重要。

  所以,常常根据阿布送来的方子,给广皇帝和自己、嫔妃们熬服一些。

  广皇帝的那方子,其实也就是孙思邈根据杨广的情况,开出的系列药方之一。

  可是,带有家族遗传疾病的广皇帝,怎么可能是一两副药方能挽救的?

  “杜贼据守历阳,自称总管,任辅公祏为长史。”

  现在专干情报工作的裴矩,肃然道。

  “此贼也甚是了得,盘踞此地后,吸取上次受挫差点覆灭的教训,进用士人,选拔豪勇,势力也有大增。”

  “根据白鹭寺的情报,如今此贼,纠合左才相、李子通,人数逾十八万八千人。”

  “新近,那杜贼新推了上募之策!”

  “上募?”

  广皇帝有点疑惑,这个词儿还是第一次听说。

  但其他人,如来护儿、陈棱、张镇周邓然,并不显诧异。

  显然,他们对此情况也是了解的。

  “杜贼伏威,吸取前时教训,从乱贼之中精挑锐士,组成五千亲卫之士,是为上募!”

  “嗯,这很像子灿儿那骁果卫中的特种骑之制!还有那突厥人中的狼骑!”

  广皇帝想了想,说道。

  “正是,但据白鹭寺外候官秘查,这上募比之卫王骁果卫特种骑在制度、训练、装备等方面,颇有不足。”

  “杜贼,将上募视为子弟,颇有认之为干儿之嫌疑,平时过于骄宠,战时却非常严酷。”

  “这一点,却是明显不同于骁果卫特种骑,倒是与突厥人的狼骑近似。”

  “咱们骁果卫的特种骑,要求很高,不管在平时还是战时,都是统一管理标准,而骄宠和严酷,按照杨子布的说法,都是军中大忌!“

  裴矩仔细说道。

  “嗯,子布讲过,特种骑乃万兵之王,千军表率,一言一行皆是代表我大隋皇皇君威、军威、国威,几无闲时与战时!“

  “骄宠,则滋生腐败帮派;严酷,则丧失人性!此皆非善因善果,不美!”

  “骁果卫特种骑,甚合吾意!”

  广皇帝少有地露出笑意。

  “皇上说的是,臣等治军、为政,自需掌握好张弛之度。”

  裴矩迎合皇帝的话语,说道。

  接着,他又说起江南巨寇杜伏威的情况。

  杜伏威,本名杜尧,字伏威,齐州章丘县人。

  小时候,家里很贫穷,过着及一顿饱一顿的游侠儿生活。

  因为不事经营谋生之业,穷空潦倒的杜伏威慢慢开始干起了穿壁翻墙的梁上事业。

  他有一个生死朋友,叫辅公祏。

  看自己兄弟日子过得实在恓惶,于是辅公祏多次偷姑姑家的羊,来接济杜伏威。

  不料这引起了辅公祏姑姑的怨恨,便到衙门告发了他们二人偷盗的事倩。

  见县尉开始带人四处追捕他们,杜伏威与辅公祏开始一起逃命,终于纠集了一帮游侠儿和山贼,组成强盗集团。

  这一年,杜伏威十六岁,辅公祏十五岁。

  杜伏威作战,十分勇猛,出则居前,入则殿后,很是得到大家的尊敬和信任。

  接下来,杜伏威开始联合、吞并整合附近的其他山贼、游侠儿。

  下邳的苗海潮、海陵的赵破阵……杜伏威军队的势力,开始逐渐强盛起来。

  终于,他们强大到了能够威胁到江南重镇——江都的地步。

  江都留守王世充派校尉宋颢,带兵前去镇压,结果被杜伏威用计将其引入芦苇荡中放火反杀。

  杜伏威声势大壮,屠安宜城,连克数县。

  大业十一年十月,东海李子通率所部万余,前来淮南投靠。

  李子通,原本是山东长白山左才相手下,后来能力太强因而而被左才相忌惮嫉恨,于是只得率领所部离开。

  李子通的加入,让淮南的杜伏威势力猛增,匪众达到了八万余人。

  不过这李子通,也是个胸有丘壑、不屈人下的枭雄,竟然突然兵变。

  杜伏威措手不及,身负重伤,全军大乱。

  关键时刻,杜伏威的养子兼大将王雄诞,背负他藏匿到芦苇丛中躲过了追杀。

  杜伏威的势力,经此一变,大为衰弱。

  这时,张镇周、来整等人,趁这杜伏威刚刚受挫,抓住时机全力猛攻,杜伏威残部大败。

  而这一次,背负重伤的杜伏威逃跑的,变成了部将西门君仪的妻子十三娘子!

  嘿嘿,这女人,不仅长得美,而且真的力大无穷。

  忠诚可靠的她,在其健康和生病期间,常伴左右伺候!

  唉,西门君仪的头顶,有草原啊!

  逃亡中,王雄诞、苗海潮、西门君仪等,领着敢死队拼命断后。

  然而,张镇周、来整的围攻,这一次组织得既严谨又猛烈。

  杜伏威和他的兄弟姐妹们,威在旦夕!

  关键时刻,一支突然飘忽出来的武装,彻底改变了战局!

  契丹流亡者古狸城野,和他的搭档胡大举,横空出世。

  他们带着近两万的胡汉混合的军队,杀入战团!

  这股明显胡化的野人,人高马大,战力惊人,悍不畏死,竟然生生扛住了已经架在杜伏威等人脑袋上的钢刀。

  北方流亡者们 打退了张镇周和来整的疯狂进攻……

  杜伏威死里逃生,躲过大劫!

  连续两次的死里逃生,让杜伏威部伤亡惨重,基本算是失去了称霸天下的实力。

  但是,在流亡胡汉贼首领古狸城野、胡大举等人的强力劝说下,恢复健康的杜伏威开始重整旗鼓,再举义旗……

  古狸城野,契丹人。

  因刺杀权贵而流亡江湖,汉姓刘,名城,字望野。

  曾经是契丹军队的一名军法官,接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胆识谋略,样样俱佳。

  而其副手,胡大举,名蒯,字大举,京兆长安县人。

  他参加过文帝第一次东征,后隋军败亡流落东北莽林。

  之前,也是一名下级行军参军。

  此人,好对弈,通周易,精于卜算,对军中司务、医、联络等事,异常通透。

  按照江湖传说和二人自述,原本他们活跃在东北一带。

  但是随着辽东杨子灿父子崛起,那里已经没有他们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于是,他们入关。

  且战且走,一路沿着海岸线南下……

  原本的近十万人马,混到现在,竟然只剩下了可怜的两万五千人。

  不过,这剩下的,可全是百战悍匪,以一当百!

  这不,听说江淮一带富庶安逸,便辗转来次,原是准备去彭蠡湖或洞庭湖去营生的。

  可是,当路过这六合县时,看见狗官军正在围杀同类好汉!

  于是义愤填膺,出手相救。

  结果,就有了杜伏威死里逃生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