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何以改变世界?-《且隋》

  “对了,老胡,你说你们工作现在这么忙碌繁重,是不是在现有算筹、算盘、算尺等计算手段和技术基础上,尝试发明创造一些些更加便捷、快速的东西?”

  阿布忽然想到关于这个时代算力的问题。

  于是灵机一动,带着诱惑的口气,对胡粲一说。

  “更加便捷、快速的东西?”

  “现在自从采用了主公你提出的珠算盘、身毒数字,已经让计算速度快捷了不少。”

  “还有什么比这些,更能提高算力?”

  胡粲一皱着眉头,疑惑地问道。

  “这个,这得你和在粟末地的同仁们,多深入到一线工程技术单位。”

  阿布很清楚一线的力量和能力。

  “说不定,他们那些一线人员,会给你们不一样的灵感或惊喜!”

  “嗯,主公说得对,您放心吧。”

  “我也发现了,他们一线的有些技术人员,为了便捷计算,发明了许多小工具,像算板、卡尺、还有一种游标算尺,的确让我叹为观止,大开眼界!”

  老胡点头认可。

  “这就对了,你们是研究数学的,也在应用数学,但许多数学方面的智慧,也存在于一线使用者的手中。”

  “他们哪怕是进行一点点的看似笨拙、不起眼的发明和改动,说不定就是你们数学界大发展的一把金钥匙!”

  前世记忆中,一线人员,往往创造出惊人的科技发明,也最能发展不一样的东西。

  “金钥匙?!”

  胡粲一被阿布说动了,眼神中是对自己理想王国的无限期待和向往!

  这是个美好的科学时代,也是个漆黑的科学时代!

  每走一步,都在创造历史!

  现在,粟末地除了继承和发扬华夏区域历史中的各种算法理论和工具,其它中古时代世界国家的计算文明也被陆续引入粟末地。

  如罗马人的算盘,古希腊人的算板,身毒人的沙盘,不列颠人的刻齿本片等。

  这些计算工具的原理,大体原理是相同的。

  都是通过某一种具体实物来代表抽向的数,再利用对实物的规则物理操作,来进行运算。

  还有,还引入了古今中外现存的一些数学计算理论。

  密昔儿(古埃及)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方法,以及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及一些立体的体积的算法。

  两河流域(巴比伦)的初级代数,如开平方、开立方,并有平方、平方根、立方和立方根表,以及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等。

  身毒人的数字记录法和进位算法、负数理论。

  古希腊的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阿波罗尼奥斯等几何学,特别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等等。

  这些知识成果,对于粟末地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基本满足需要。

  但是,随着个别技术领域,特别是动力机械、化学工业、热处理工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基础数学,已经有点制约研究和前进的步伐。

  现在,粟末地的工业发展,已经由于对机械运动探索和研究的加深,对数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学家们,开始对研究对象的微观逻辑关系控制,越来越感兴趣。

  精度,速度,能量,效率,消耗……

  各种变化过程,与各种同样变化着的量之间,究竟相互存在什么样的内在逻辑关系?

  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也是粟末地乃至世界数学史、科学史上,发生的重大变化和进步!

  世界数学史中,终于产生了变量和函数的概念。

  数学研究的对象,从此进行了跨越式的根本扩展。

  静态到动态,平面到立体……

  变量数学,悄悄走进这个时代!

  数学中,专门研究函数的领域,叫做数学分析。

  胡粲一等人,则称之为变量数学。

  第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一个二十五岁的数学天才刘能,在研究了《几何原本》之后,又提出了自己的《几何脉络》。

  这个青年,自称是魏晋时期着名数学家刘徽的六世孙,是个彻头彻尾的数学狂人、天才。

  他竟然鼓捣出了解析几何的基础学说!

  他是工程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

  他研究的方向,就是解决动力机械的变量控制和计算。

  所以,他的成果,比笛卡儿的着作《几何学》早了整整一千年,一举奠定了解析几何的基础。

  他,从变量关系角度研究机械运动,让运动从此进入了数学!

  这是粟末地在科学研究方面,在近几年最具轰动性的科学研究成果,也是最有价值的科学成果。

  因为,现在的粟末地发展,已经完全离不开数学这一门科学。

  凡事,皆有计算。

  与此同时,对于算力——计算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阿布之所以给胡粲一说这话,就是看看,有没有可能推动机械计算技术的进步。

  什么比例规、格子算法、计算筹、计算尺、对数计算尺、圆形计算尺、游标计算尺……

  这些,一定会被粟末地那些服务于工业大发展的科学工作者们,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们发明出来!

  无他,应用和需求才是一切科学产生的最大动力。

  到那一天,更为先进的机械计算机,手摇计算机,必将出现!

  如果那时候关于电的理论空前发展,那电子计算机还会远吗?

  未来可期!

  电,呵呵,对于它研究,已经开始了!

  关于电,阿布虽然知道如何在这个时代,利用天然的磁石,做一个摩擦生电的装置。

  这样,可以简单粗暴地将粟末地的电学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

  但是,阿布却不想这样做。

  他希望,粟末地的物理科学家们,从一开始,接过大中国、外国古代先贤,对于电和磁的认识,慢慢揭开电的真相。

  比如,从司南的记载开始;从丝绸摩擦铁棒开始,从翻阅古人的杂记和史册开始……

  经过阿布的刻意引导,专门搞冶金研究的申徒石团队,渐渐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先人们关于电和磁的记录、研究。

  什么事,特别是科学上的事,最怕认真和专门。

  电,磁,也是如此。

  古人,关于磁学的知识和认识已经相当丰富,特别是从冶铁业、炼丹术中最多。

  古籍中,不仅记载了大量关于磁学的知识,而且已经开始判定,磁与电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如摩擦起电、地光与极光的电磁现象、司南和其指南的特性等。

  中国人的祖先,先发现了闪电,然后创造出文字“电”来表示闪电。

  《管子?地教篇》中有“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

  《鬼谷子》、《吕氏春秋》,都描述了天然磁石及其吸铁现象。

  《三辅黄图》记载,秦始皇阿房宫北阙门,“累磁石为之”而成“磁石门”,是世界最早利用“磁石召铁”的原理建造的安检系统。

  方士奕大,以磁石作棋子,使其相互碰击。认为“石,铁之母也。以有慈石,故能引其子;石之不慈者,亦不能引也”。

  《说文解字》说:“电,阴阳激燿也”。

  汉代王《论衡》中,写道“司南之杓,投之以地,其祗指南” 。

  《淮南子.坠形训》认为:“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

  《晋书·马隆传》记载:“隆依八阵图作偏箱车,出敌不意。或夹道累磁石,贼负铁锤,行不得前,隆卒悉被犀甲,无所留碍,贼咸以为神。”

  汉代初期,已有玳瑁、琥珀经摩擦吸引轻小物体的记载,晋朝有“今人梳头、解着衣,有随梳解者,有光者,也有喧声”的记叙。

  《三国志·吴书》记载:“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针。”

  《南齐书》中有对雷击的记述:“雷震会稽山阴恒山保林寺,刹上四破,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也”。

  晋代张华,记录了用梳子梳理头发和解脱丝绸毛制衣服时的起电现象,他看到静电火花,听到放电的噼啪声。

  ……

  至于地磁和极光,在以往的史书、特别是历朝的天文部门的记载中,那就更多了!

  ……

  但是,很可惜,对于这些现象之后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太少了!

  华夏的先人们,似乎总是徘徊在电学的大门口,未能真正登堂入室!

  那世界各国的人,对电的认识呢?

  希腊七贤中的泰勒斯,观察到了人们通过摩擦琥珀吸引羽毛、用磁铁矿石吸引铁片的现象,对其原因进行过一番思考。

  他的解释,是“万物皆有灵。磁吸铁,故磁有灵。”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一时期,华夏对于电和磁的认识、积累和利用,无疑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于是,在一个很合适的时间里,阿布让一个对电很感兴趣的小伙子——黄沾雷,一个狂热的求仙者,做了两个实验。

  一个,是用带铁线的风筝,证明雷电不仅也是电,还是可以流动的。

  感官认识的雷电,会让人会感到瞬间麻木,头发还会炸起,衣服还会碎裂,面目还会变黑。

  另一个,就是让大难不死的黄沾雷,用实验证明电是可以存储。

  摩擦过的玻璃棒,插进装水的玻璃瓶中,然后用手触碰玻璃瓶,让他感受到同样的麻木。

  对,阿布借用的,就是富兰克林和雷顿大学缪森布鲁克的那两个着名实验。

  然后,就是普遍的科学验证。

  用群举试错的方法,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进行电性实验和记录。

  证明哪些东西在摩擦之后电性强;哪些东西在摩擦之后电性弱。

  于是,所有物质中,金属脱颖而出,并且强弱不同,有了具体的排列。

  同时终于以用实验证明,原来老祖宗在高大的建筑上竖立铁棒,并用铁线导入地下,原来是为了避雷!

  这就是要将天空中巨大的电流,引导进入大地。

  其目的,当然是为了防止房屋受到雷电的轰击而引起大火。

  这时候,一个更有趣的实验,在偶然中产生了。

  还是那个大胆狂徒黄沾雷!

  为了抵抗无比难受、但威力巨大的云层电流,他竟然想出了一个惊人办法。

  就是实验时,身穿一套从头到脚用铜线编制的盔甲网衣。

  为什么呢?

  因为很不幸,自从有了他那个着名的侥幸成功实验,已经有不少雷电爱好者,已经被雷电“带走”了!

  然而,这一次呢?

  强大的闪烁着刺目光芒的电束,顺着风筝下的铁线,一路而下,然后……钻入地中,不见了!

  黄沾雷毫发无伤!

  他成功了!

  很快,黄沾雷衣演化出无数种,人们再也不怕在雷鸣闪电中被雷劈了!

  黄沾雷关于雷电的实验和收集,越来越成熟!

  天啦,阿布前世电学历史上,着名的法拉第笼,就这样被传奇的提前发明了!

  静电平衡,等位体,内部电势差,电场,电荷分布,呵呵,误打误撞,就被用了!

  现在,粟末地科学院名之为,黄沾雷防雷衣!

  电,是一种力量!

  但雷电,却很不稳定。

  经过反复测试,粟末地的科学家们发现,雷电的性质很不稳定。

  一会儿是阳性,一会儿是阴性。

  于是,黄沾雷的团队大胆推测,雷电也是一种摩擦产生的电流。

  因为这和玻璃棒用毛皮摩擦之后,对于悬吊在旁边的琥珀产生的旋转方向一模一样。

  那么,能制造出持续不断的这种电流吗?

  从阳极流向阴极,就像天空中阳极的雷电,通过铁线流入大地上的阴机?

  呵呵,复杂的正电荷向负电荷流动的原理,竟然被这个时代的人,就这么理解了!

  对不对先不说,但至少也是一种解释。

  至于现在,人们对于静电和流电的认识,还不清楚。

  而直流电和交流电这样高等级的认知区别,对于所有人,更是一种天方夜谭。

  想都没想过呢!

  电的科技树,还得需要更具天马行空和视死如归的科技狂人,继续探索!

  阿布给他们的下一步任务,就是如何想办法制造出电!

  持续不断的、能用的电!

  阿布很期待。

  他给黄沾雷的团队,批了很多钱!

  并且,继续广招天下对雷公电母感兴趣的奇人异士,搞电,玩电,用电!

  伴随着朝廷新的剿抚政策以及流民实边疏散政策实施,再加上匪患区、天灾区开仓放粮赈济,天下稍安。

  人口密度,也急剧下降。

  好多股乱匪,最终被压缩成较大的三股,分布在中原、山东、江南。

  第一股,是盘踞在瓦岗寨的翟让。

  第二股,是占据了乐寿县的窦建德。

  第三股,是活跃在江南的杜伏威、辅公祏。

  至于最早的反王王薄,则刚刚被河南道“讨捕大使”张须陀彻底诛灭。

  根据兵部的规划,现在朝廷围剿大军的布局是这样的。

  河南道“讨捕大使”张须陀、左武卫将军周法尚,合围河南的瓦岗叛匪。

  右御卫大将军薛世雄,率领江都通守王世充等围剿山东的窦建德叛匪。

  原剿匪部队左屯卫大将军吐万绪、权作将军鱼俱罗军,回师洛阳休整。

  左屯尉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张镇周,围剿活跃于江南的杜伏威、辅公祏,将其压缩在丹阳一带。

  原本历史上,因为剿匪不力而问罪致死的吐万绪、鱼俱罗,在这个时空因为广皇帝突然的大撒把而得以幸免。

  这也为大隋生命的延续,留下一口关键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