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无剧情古代(三)-《快穿之改写命运》

  是钦差身边一个高大的汉子,见钦差不知道发现了什么,直直抽刀劈砍下来。

  却见钦差早已有了防备,拔刀对上,几招之间,又有人支应,转瞬间便拿下那幕后黑手收买的内应,又多添一个人证。

  原主当时跟着他们,见到那汉子绝境之下的求饶和怒吼,世家子弟见识不少,因此三言两语,就知道了为何河堤垮塌,不过是那些常见的朝堂争斗,贪污受贿,却让百姓受罪。

  后来钦差带着证据和人犯回京,罪魁祸首伏诛,他听到这消息才平息了忧国忧民的愤怒。

  但是记忆中原本安顿下来的灾民被冲走,却永远烙印成一幅地狱图景。

  快穿者也不是铁石心肠,打定主意要尽力救下更多人。

  只是不必再救原主的父亲。

  初来乍到,即使时间紧迫,背地里悄咪咪动手的时候,武毕安面上还是很乖巧的,只是坚决不加班,不学原主心疼父亲就揽过来许多没必要还不长见识的琐碎活计,做得又多又累人,还不会领情,何苦来哉。

  ……

  安置灾民是苦活累活,更何况雨水淅沥沥地下,水虽然不涨了,但是却远不到退去的地步,临水一观浩浩汤汤,诗人看了喜爱这份辽阔又嫌弃积水浑浊,灾民看了只落泪。

  今天熬的又是稷粥,黄澄澄的稷被面容温润的少年公子亲自解开粮袋,哗啦啦倒进大锅,等到香气溢出时,一旁早已烧好的清水也不再滚烫,粥碗里插筷不倒的一碗小米粥,还有倒入水囊或竹筒的半瓢清水,就是灾民们一天的饭,晚上还有一顿野菜汤,是在周围几乎踩尽了的野菜煮的,这个时节的野菜已经老得不好咬动,勉强算是添个味,凑足一日两餐。

  灾民们长吁短叹,看不到未来。

  谁知天还没黑,他们就口耳相传得知了一件大事:公子落水了!

  那个比刺史还殷勤,温润如玉又平易近人,每天给他们盛粥熬粥的公子落水了!

  然而等有心的灾民赶到落水的地方后,人早就被家丁救了上来,只剩下蒙蒙细雨里时不时泛起涟漪的水面,平静一如往昔。

  驿站里一通忙乱,只不过忙的是家丁和武竣的小厮,武季却还在忙公务。

  草药是一点也没有,连老姜都在之前煮汤分给灾民了,如今落了水之后,武竣没有药,就顺理成章地按照医匠的说辞,卧床修养,不到外面去参与事务。

  灾区这边一片汪洋,还能住人的地方只有官府的驿站和灾民的窝棚,窝棚不仅已经住满了人,还因着武竣体恤百姓的心,在雨势变小后就已经搬到了林子里去,狂风骤雨时树林子是不抵用的,但是微风细雨时,却很适合遮挡着风雨,官府的差役住不下本地简陋的驿站,有些也在那边安营扎寨了,换地方也跟着一起换。

  昏昏沉沉一日余,好险没有发烧,快穿者对这具身体的体质还是很满意的,只是劳累过度免疫力下降,就自己找出来儿童钙片和维生素吃了,好增强免疫力、促进发育。

  当然,花了一个积分,把空间里囤货的保健品蛋白粉每天一罐(分两次)洒到了灾民吃的小米粥里,算是添点营养品。

  青松和青竹是忠心的,即使没看出来他其实醒着,也精心照顾,甚至在醒来后委婉地暗示刺史并未来过,而不是大咧咧地议论一个忙于公务的父亲有没有来看过儿子。

  也没有躺上多久,不过三两天,便在天光微熹时听得隆隆如雷声作响,片刻便歇。

  武季向来是很有派头的,为着体现上官威仪,虽然只是打雷声,他却命人点齐人手,准备去外头巡视一番。

  待得看过周边无有异样,又见天边泛起了鱼肚白,武季就慢悠悠踱步到了他这几日处理公务的一间简陋木棚中,让属官呈上来公务,再准备早膳和稷米粥。

  却不想才在那没有四壁只有个顶的棚子里坐下,远处传来声响,少顷便迅疾如电,武季才刚推开胡床站起来,便被河水卷走了。

  青松与青竹出去帮着救灾,只剩一个精神头不太好的武竣在驿站,其余人但凡是能站起来的,无一不是被喊出去帮忙。

  【宿主,武季被冲走的路线真的和原主一模一样欸!】0231正在兴致勃勃地追踪观察这位严格来说道德没有明显瑕疵,但确实不算好父亲的本朝名臣,时不时啧啧惊叹,【真的路过了那样机缘的所在地,幸好宿主你落水时就偷跑了,不然就错失大机缘了。】

  武竣精神头不大好,也是因为原主缺觉劳累的缘故,见0231说得开心,他也没怎么关注这件事,仍然是一副还在昏睡的模样,闭着眼半梦半醒。

  他早就计划好了一切,因此这当头一件事不用过多担心。

  及至到了半晌午的时候,青松和青竹才回来,门外已经人声鼎沸,不像前些天那样因为岸上还算宽裕,所以驿站这边格外清静。

  两人便拣着那些能说的说了,只说不知怎的又发了一阵大水,浪涛搞过人头,等待平静之后,水位也涨了一人多深。

  “公子不知,恰是因为公子一片仁心,才救下了这些灾民!”

  “那树林子里最细的都有碗口粗,林子又密,先前只觉得歇着虽然遮风避雨,却有些拥挤,谁知那大浪恶狠狠一扑——竟然被挡住了!”

  “可惜就是早上做粥的米粮柴火给冲走了,那几个锅太沉,倒还留着……”

  两个小厮一个沉稳一个机灵,你一句我一句就把眼下的情况说了,又说起最遭罪的差吏,那些差吏还好,被冲走了就自己游回来,只有刺史比较狼狈,被冲出去十里路,才终于被找回来。

  他们一字一句都极其小心,推敲揣摩了好几遍才说出口,生怕主子太孝顺,自己还没好呢就想去主君那里伺候,先前病倒的时候主君不曾过问,但是父亲出事儿子却得尽孝。

  主君落水后还神情清明呢,怎么能让卧床休息的人过去请安侍奉?

  喜欢快穿之改写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