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你的名字-《主角与作者厮杀,世界树笑的分叉》

  十几天后的一个清晨,阳光穿透窗帘缝隙,将一束光斜斜地洒在床沿。

  李响睁开眼,熟悉又陌生的天花板映入眼帘。

  他已经能自己下床走动,金属与骨肉交融的双腿在微微收缩时,发出一声极轻的“哒”响。

  那是膝关节中的液压稳定装置在调整角度。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臂,皮肤之下有淡淡的银纹线路若隐若现,就像某种不愿显露的秘密。

  ——现代生物机械融合技术,已经将他从濒死的边缘拉了回来,但也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他。

  “这就算是复活了吗?”

  他站起来,脚掌踏实落地,动作比记忆中迟缓些,但依然协调。

  他很快适应了这些变化,因为在梦境里,他承受过更痛苦、更扭曲的重生。

  那一夜,他的母亲站在床边,静静地看着他说:

  “你醒过来了,就好。”

  第二天,她就为他办理了出院手续,没有告诉任何亲戚、朋友,也没有在病房外多做停留。

  仿佛是早已安排好的一场撤退。

  他们坐了一辆老旧的黑色出租车,一路驶出城区。

  窗外高楼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早已被时代遗忘的街巷。

  最后,车子停在一处铁锈斑斑的院门前。

  李响一下车,就嗅到一股潮湿木屑与青草味混合的气息。

  铁门“嘎吱”一声被推开,眼前的,是一处二十年前他童年时住过的小院。

  石灰墙斑驳,青砖小屋歪斜着屋檐,后院还种着几棵柿子树,枝头结着没熟的小果。

  “你爸生前最喜欢这地方。”

  母亲轻声说。

  李响点点头。

  他知道母亲为什么带他回来。

  这个地方安静、偏僻,没有人来打扰——也许也是为了躲避什么。

  或者说,是为了躲避“记忆的碰撞”。

  屋内陈设极简。

  母亲在灶房烧水做饭,而他坐在堂屋旧木椅上,手指缓缓抚过桌角的刻痕。

  那是他七岁时,用钥匙一刀刀刻下的“想”字。

  他还在。

  他回来了。

  但他心里却空了一块。

  回来的这段时间,李响始终没有告诉母亲梦境中的事,也没有问她关于“房间里那位病人”的下落。

  母亲也从不提起医院的任何事,就仿佛那是一场被强行按下暂停键的梦。

  而他知道,那并不是梦。

  他仍能感受到体内某种微微震颤的“异动”。

  ——那是“万象铸心诀”的余痕,在他心中时隐时现。

  他曾在那个世界里战斗、哭泣、拯救、杀戮、奔逃、重塑,现在,

  他却只能平静地站在水缸边,看着母亲舀水洗米、驱赶围绕脚边打转的小猫。

  但心中的疑问越压越深。

  槐音真的死了吗?

  老猫为何要引导他进入梦境?

  那棵撑起整个镜像世界的古榕。

  ——如今还存在吗?又或者,它从未离开,只是换了一种形态,沉睡于他的意识深处?

  夜深,月色洒进屋中。

  他站在窗边,望着那棵老柿子树,眼神有些出神。

  突然,一道微光从树影中一闪而逝。

  他猛然转头,走出屋门。

  却只见树下空无一人,唯有夜风吹动落叶,簌簌而响。

  可他却在风中听见了一句话。

  “归来的人,仍未脱身。”

  他怔住了。

  那句熟悉的残句,居然出现在现实里?

  他的心,开始急促跳动。

  机械结构与血肉交错的胸膛里,传来一种熟悉的、属于“战斗状态”的振频。

  他意识到,梦境还未结束。

  或许,它只是进入了另一个的“梦境”。

  “儿子,你在想什么呢?”

  李响回过头,神情平静,却带着一丝游离:

  “没想什么,只是在想……这个桌子上为什么会刻着一个‘想’字。”

  母亲“嗤”地笑了一声,似乎有点无奈:

  “那是你的名字啊,怎么着,躺了那么久,把自己的名字都忘记了?”

  “我的名字?”

  李响眉头微皱,眼神迷茫地望着那“想”字。

  “我不是叫做李响吗?”

  这话一出口,空气仿佛沉了一下。

  母亲站在原地,一只手还握着锅铲,呆了片刻,才轻轻摇头:

  “李响?你爸要是知道了,估计能气得从墓地里蹦出来。”

  她缓步走进屋内,指了指墙上的一张泛黄照片,那是他们一家三口的合照。

  男人留着寸头,坐得笔直,一双手搭在膝上,威严却慈祥;

  女人抱着一个小男孩,小男孩咧着嘴笑得灿烂无比。

  “你姓倪,单名一个‘想’字。你现在倒好,连自己名字都搞混了。”

  倪想愣在原地,喉结上下滚动,眼神在照片与桌面之间来回扫动。

  倪想。李响。

  他脑海里两组音节不停碰撞,像两股潮水在神经深处撕扯。

  “李响”是谁?我是李响?还是……倪想?

  或者——我一直都是倪想,但在某个世界,被叫做了李响?

  他走到墙边,盯着那张合照看了很久。

  “妈……”

  他开口,嗓音低哑,“你有没有发现我变了?”

  母亲一怔,随即点点头。

  “变了啊,当然变了。你从车祸醒过来之后,眼神不一样了。

  以前你浑身是刺,像个炸毛的刺猬。现在……”

  她轻轻叹气,

  “醒来的你变了许多,好像变得……不属于这个家了。”

  倪想的指节轻轻敲击桌面,那“想”字又泛起旧日斑痕。

  他忽然笑了笑,低声道:

  “倪想,李响……这两个名字,确实很接近。”

  但他知道,仅仅只是接近,不代表一样。

  就像——镜像世界中的自己,与现实世界的自己。

  也许只是“接近”,而不是“相等”。

  那天之后,倪想开始变得沉默寡言。

  他白天陪母亲做饭种菜,和街坊寒暄;

  但一到夜里,他便开始悄悄翻找屋子里的每一个角落。

  这栋老宅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天花板的裂缝和木门的掉漆都透露着被岁月遗忘的气息。

  他熟悉又陌生地走过每一间房,仿佛在追寻另一个不属于“倪想”的记忆。

  某天深夜,他搬开了储物间墙角的木柜,忽然发现地砖颜色略显不同。

  他蹲下身,敲了敲那一块,传来空洞的声音。

  他取来铁锤,小心翼翼将那块砖撬开。

  一阵尘土扑面而来,底下竟是一个被尘封的小型地下室入口。

  他顺着木梯子缓缓而下,光线昏暗,空气混着霉味,但并非荒废至不可进入的程度。

  最里面的铁架上,布满了密封的纸箱、旧式计算机设备,还有一个被油布盖住的金属壳录像装置。

  倪想抖掉油布,接上电源,惊讶地发现它居然还能运作。

  录像设备自动跳转至一个标题页:

  [镜像计划:机密档案]

  指尖轻触启动按钮,屏幕闪动,雪花点闪烁几秒,画面开始播放。

  画面中,是一个身穿白大褂的中年男人,站在巨大的半球型装置前,身后是一排排列整齐的培养仓。

  他的语气沉稳,却带着一种不安的抑制:

  “我们无法决定神明是否存在,但我们能造出‘接近神明的思维构造’。

  镜像计划,原本是为了疗愈精神碎裂者构建的替代人格容器,但它在‘第十七例体’身上,进化了。”

  他顿了顿,镜头拉近。

  “该体编号:L-x。代称:李响。”

  倪想的心陡然一跳。

  “他是唯一一个在梦境映射中保留完整‘自我意识’的实验体……也是第一个在镜像世界‘反向唤醒’现实意志的人。”

  画面切换,播放起诸多实验记录:

  李响在梦境迷宫中战斗、与虚构人格交流、抵达禁区深层……以及最后,他曾经对着槐音说出的那句:

  “我们不属于这里。”

  “啪——”

  录像忽然自动停止。

  倪想猛地站起身,呼吸急促,头颅阵阵发胀。

  他终于明白,自己不是倪想,也不完全是李响。

  他是一个记忆的容器,是现实中的身体与镜像中的意志——纠缠融合的产物。

  他终于想起,在镜像世界被老猫所说的那句话:

  “你是例外,也是变量。你若走出来,就会带着‘镜像的种子’……感染这个世界。”

  而他现在——已经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