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会试3-《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更看好哪个?

  当然是更看好我自己!

  沈淮嘴角勾,“我出资五百两,押注沈淮夺得魁首!”

  话一出,谢云琅三人都愣住了。

  “善!”谢云莱率先拍手称绝,“单凭这气魄便值万金,我押五百两,赌沈淮夺魁。”

  说罢,谢云莱将一张面额五百两的银票拍在桌子上。

  与此同时,还对谢云琅和谢云渺说,“你们两个跟不跟。”

  “跟。”区区五百两,谢云渺眼睛都不眨一下,“沈兄,你尽管冲,不要因为我们的押注有心理负担。”

  谢云琅也拿出银票,“我相信七叔的眼光。”

  沈淮没想到,三人这般爽快,立即举杯,“此战必胜!”

  “必胜!”

  散场之时,沈淮已经微醺。

  并非黄酒醉人,而是谢云琅三人的押注过于醉人。

  都说君子论迹不论心。

  无论三人出于什么动机,对沈淮而言,都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当晚,沈淮睡的很香。

  一夜无梦。

  醒来时,天色刚蒙蒙亮,沈淮起身去了练武场,同谢云莱和谢云渺切磋。

  意外的是,世子爷谢云礼也在。

  “世子!”

  沈淮过去打招呼。

  谢云礼挥着手中的长枪,走了两式才开始收势。

  “怎么不多睡会?”语气很是随意,眼里却多了一丝意外。

  没想到都会试了,沈淮还这么自律。

  “若是贪睡,又怎么有机会看见世子?”沈淮笑,“说实话,我来国公府这么久,还是第一次在演武场看见世子呢?”

  不等谢云礼开口,旁边的谢云渺就说,“是你来的少了,要是你天天来,肯定能见到大哥。”

  谢云礼也经常来,只是他的时间,跟沈淮完美避开了。

  寒暄几句后,几人去了暖房用早膳。

  聊到会试时,世子有意无意提到天启帝,说他老毛病犯了,御医十二时辰伺候着。

  沈淮听出了言外之意。

  皇帝卧病在床,太子监国,殿试很有可能委派大臣主持。

  殿试的核心,是为了体现‘天子门生’这层关系,象征皇权对人才的直接选拔。

  皇帝不方便出面,八成会指定亲信重臣代为主持,但最终的名次,需要皇帝审定,以确保制度和皇权的稳定。

  太子可以监国,但不会主持殿试,主要是为了避免权利敏感问题。

  那么能被天启帝信任,且有能力主持殿试,又能服众之人并不多。

  沈淮觉得,周相、翰林大学士、礼部尚书这三人被委任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会试的名次很重要。

  若是不能冲第一,到了殿试,很容易被挤到后面。

  老师作为主考官,需要避嫌,更不能推举他的卷子,所以会试必须拿第一。

  只有第一,才会被人关注,才不会轻易被潜规则。

  沈淮回到听风斋,什么也不做,躺在软椅上放空自己。

  会试第二场,试论一道,判语五条,诏、诰、表各一道。

  论是义论文,题目从四书五经摘取,答题格式相对宽松

  诏、诰、表是公文形式,需要根据官方统一的格式去写,注重权威性和专业性。

  “判语”是对下级递呈来文的批语,需要熟悉法律条文。

  沈淮审题之后,先答诏、诰、表三题。

  仅一个上午,他就答完了。

  对沈淮而言,第二场更容易。

  第一场的经义题更侧重积累,只要熟读四书五经,擅长破题套路,不会觉得很难,但有字数和格式上的限制,加上每篇都有字数要求,答题起来更耗时间和精力。

  第二场更侧重综合应用,像判语、诏诰表这种公文,沈淮历事之时有真实接触过,能做到灵活运用并结合政务写出具有实用性的公文。

  而“论”的考题方向,一般围绕儒家经典、历史兴衰、治国理政等问题去考。

  而且只有一题。

  沈淮吃完午饭,花一个时辰便写完一篇议论文。

  见时间还早,继续写判语题。

  其中有一道判语题是这样的:【某县豪强占民田千亩,伪造契券,县令受赇枉断】

  意思是,某个县的豪强霸占了民田,还伪造契书,县令受贿后枉法断案。

  题目要求考生根据《大夏律典》,论述案情,如何惩治主犯、还百姓公道,并罗列出官员的罪状。

  不愧是大理寺卿出的题目,就是这么贴合现实。

  天色渐渐暗下来。

  考棚里,烛光摇曳。

  沈淮一边啃着冷硬难吃的馒头,一边思考案情所涉及的律法。

  顾不得迎面吹来的冷风,提笔就是干,因为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

  今晚必须写完,明天上午的时间,留着查缺补漏。

  就这样,沈淮奋笔疾书到后半夜。

  停下来之时,他才发现手臂冷到发麻,就连脚指头都冷到发疼。

  赶紧起来舒展手脚。

  过了许久,沈淮才感觉四肢的血液在流通,身体也渐渐暖和起来。

  “哈啾!哈啾!”

  沈淮猛的打了两个响亮的喷嚏,下意识,他赶紧捂住鼻口。

  鼻子痒痒的,没忍住,又一阵‘哈啾’声响起。

  连接几个喷嚏下来,生理泪水不受控制的溢出眼眶。

  沈淮顾不上形象,赶紧灌两碗姜汤下去,又吃了两颗药丸加强防御。

  考场内,不止沈淮因为天气原因而打喷嚏。

  有些缺乏锻炼,抵抗力偏弱的考生,已经出现脑袋发热的症状,只是还要咬牙坚持。

  远的不说,许仪章已经得了风寒,脑袋昏沉,两眼犯困,注意力也集中不起来。

  林致远和方启贤情况正常,可却因为手指冻疮,写得非常痛苦。

  严重的考生,已经被差役抬出去了,只是大家专注答题,没注意到罢了。

  沈淮喝完姜汤,便裹着被子睡觉了,等明天起来继续检查。

  结果第二天,他感冒了。

  好在只是有点鼻塞外加喉咙痛,并不严重。

  早餐依旧是馒头。

  沈淮逼自己吃完一个馒头,喝碗姜汤,这才开始检查答卷。

  仔细检查两遍,确定无误后,开始整理报告。

  时间一到,沈淮头也不回的离开考场。

  回到听风斋,立即让谢不二去请府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