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小魏夫子的厚望-《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望湖居和常来酒楼的两位掌柜,看着沈淮、许仪章等人兴奋的面孔,也跟着激动起来。

  二人常年迎来送往,见过形形色色的人。

  可这般意气风发、热血澎湃的一面,却是少见。

  在这群少年郎身上,他们似乎看到了无数可能和希望。

  “年轻真好啊。”

  魏舅舅笑着感慨,“要是时光能够倒流,说不定我也像他们一样,走科举一途,而不是与铜臭为伍。”

  “别闹了,你压根不是这块料。”王地主摸着下巴的胡渣,“不过你们魏家儿郎,大部分还是有读书天份的,可惜呀,你的两个崽都随你。”

  不然魏家早就一门六秀才了。

  如今四个秀才,在龙溪镇已是响当当。

  若是再过几年,魏渠有幸考中举人,那就更不得了了。

  王地主的视线,锁定人群中的傻大儿,有点恨铁不成钢。

  要不是这傻小子,在上次院试的时候,不小心把墨汁滴到考卷上,早就升到县学去了,哪还用得着窝在龙溪镇?

  可惜,这世上没有后悔药。

  江掌柜和李掌柜的心态,跟王地主截然不同。

  他们看到沈淮,还愿意鼓励江铭和李景舟,心里颇为感激。

  毕竟,沈淮已高中举人,身份地位不同以往,他愿意照顾小时候的同窗,是他顾念昔日情分。

  沈大姑看得津津有味。

  林二爷则是看出了沈淮的不同。

  于是对沈大姑说,“我们这个侄子非池中之物,致远和女婿以后,怕是少不了要他帮衬。”

  “致远和三郎是血亲,少不了相互帮衬,女婿亦是可造之才,日后若是能一起进京赶考,也是一段佳话。”

  “姑奶奶说的极是。”旁边的许夫人轻摇蒲扇,高兴道,“今日来的儿郎都是可造之才,又有三公子作为榜样激励他们前行,相信过不了几年,他们定会传来好消息的。”

  “哎呀,说来还是你家大郎眼光好,早早就跟我们家月儿定下了。”许家这门姻亲,沈大姑也是很满意的。

  毕竟,许仪章已是举人功名。

  沈月嫁过去,妥妥的举人娘子。

  而且许家田产颇丰,公爹又是镇长,婆母和善,家中兄弟又少,是难得的良缘。

  “能做沈家的女婿,是我家大郎的福气。”

  两人都是能说会道的。

  没一会便聊到了一块。

  “沈老哥,你家三郎出息了,以后你们就跟着享清福了,要是三郎日后考中进士,谋得一官半职,说不定还能给家里挣诰命呢。”

  沈七刀被一堆人恭维着。

  谦虚的话,说都不说完。

  沈继业更是脸都笑僵了。

  林氏被一堆‘老姐妹’拉住,根本脱不开身。

  黄氏也被一堆‘亲戚’围着介绍‘大丫’‘大妞’这些未来‘儿媳妇’。

  吓得黄氏赶紧放话:“别别别,我家三郎还要考进士呢,大字不识的姑娘就不要给我介绍了。”

  一招不成,她们就将主意打到沈杏身上。

  黄氏烦了,朝那位说得最厉害的‘亲戚’说,“你认识的后生,也像许家大公子和方家大少爷这般优秀么?

  我们家杏丫头,能写会算,未来夫婿可不能比她姐姐低,高低得配个举人。”

  ‘亲戚’们不说话了。

  讪笑了一下,很快就散去了。

  沈月和沈杏在堂屋收拾酒瓶,刚好躲过一劫。

  “今日与诸君共勉。”沈淮高举酒杯,敬向身边的一众读书郎,“愿诸君笔锋如刃,破云见月,前程似锦,直抵青云,他日你我顶峰相见。”

  “与沈郎共勉。”许仪章率先举杯。

  旁边的林致远、魏渠、陶行简等人纷纷举杯,大喊:“诸君共勉,他日顶峰相见。”

  “顶峰相见!”

  “顶峰相见!”

  大家相互碰杯,口中喊着“顶峰相见!”

  烈酒入喉,壮志飞扬。

  杯酒饮尽,相约未来。

  一辆辆马车、驴车朝青萍县的方向驶去。

  诸生回去了。

  村道上,沈淮、许仪章、林致远、陶行简、王宇川、江铭、沈杨、沈林八人,十几双眼睛齐齐望着前方。

  直到最后一辆车看不见,他们才收回目光。

  “快日落了,大家进屋吃晚饭吧。”沈淮对几人说,“之前只顾着喝酒,都没吃东西,现在停下来才感觉到饿,你们想必也饿了吧?”

  “我也饿了。”王宇川摸着肚子。

  “那进去用饭吧。”

  几人刚进去,便见小魏夫子带着家属出来。

  沈淮赶忙叫人,“夫子,我还没敬你酒呢。”

  小魏夫子笑道,“日后有的是机会。”

  “不一样的。”沈淮赶紧拿来酒壶,倒上三杯,分别递给两位夫子和魏思齐。

  “沈淮,你是老夫执教三十余载中,见过最特别的学生。”小魏夫子举杯相碰,“从前你是班里的榜样,后来县试府试院试连中三元,成为全县标杆。

  如今你又高中亚元,成为全郡读书人的榜样。

  但老夫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你能成为这大夏王朝的榜样。

  让天下人知道,寒门子弟亦可执金笔、点龙鳞,让更多人因为你而多看寒门子弟一眼。”

  沈淮看着小魏夫子。

  见他两鬓夹着明显的白丝,脸上亦留有岁月痕迹。

  心间忽然怅然起来。

  初进学堂时,夫子风华正茂。

  喜欢穿着素色的广袖长袍,尽显魏晋风流。

  如今他长大了,夫子却已两鬓斑白。

  “夫子厚望,沈淮必定全力以赴。”

  目送夫子一家离开后,沈淮不禁感叹:岁月是把杀猪刀。

  饭桌上,王宇川说,“沈淮,夫子对你真好,你去县学了,还对你念念不忘,对我们则是恨铁不成钢。”

  “我觉得,这次回去之后,我们的日子肯定比之前的煎熬。”李景舟想想,就有点绝望,“沈淮,教教我,怎样才能拥有像你这样的脑子。”

  “别想啦,还是吃饭吧。”江铭夹肉给他。

  林致远和许仪章见了,忍不住想笑。

  倒是陶行简,心情跟沈淮差不多。

  有点不愿接受小魏夫子逐渐老去的事实。

  两人觉得,小魏夫子应该永远风华正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