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参观,公社消息-《四合院:回到54年,还好带系统》

  在王家村,似乎一切都已经走入正轨,大家都按照固定的生活节奏过着每日生活。

  王泽只是偶尔去机械厂加工一些王先超他们做不出来的零件。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他的工作量也在慢慢减少。

  王先超他们有着王泽的无私指导,进步还是很快的。

  在王泽看来,王先超他们去城里工厂,评个五级工都没什么问题。

  而村里的学校,虽说新学校只起了个地基便荒废在那里,可本身的五间房也够用了。

  至少现在小学这些人是够了。

  徐校长也顾不得初中的事情,就三个老师,天天教小学都累得不轻。

  她怎么都想不到,王家村小学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课外辅导书籍。

  甚至每周必有一张卷子让学生去做。

  这教育别说农村,城市都比不上。

  而他们三个老师,也经常被王泽叫到一起培训。

  徐校长明显感觉到,自己经过这些时日学习,教学能力明显提升了。

  她直感叹,可惜王泽不愿意来给孩子们天天上课,不然这些孩子肯定能学的更好。

  自从村里印刷作坊开始运行后,就一直没闲着。

  村委那边图书室的书全都印刷了好多套,如今施今墨那边自己屋里就有全套的中医书籍。

  至于手写原本,则被王泽收起来了,这以后有了孩子,他也能拿着手写的书籍告诉孩子,他爹以前是多么努力。

  这可是几百本手写书啊,任谁知道了不得真心实意的赞叹一番?

  在书籍印刷完后,这个印刷作坊便天天给学校印卷子。

  王家村小学的孩子,还以为回来村里,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了。

  可是,回来之后却只有做不完的作业,看不完的书,写不完的试卷。

  更关键是,在王家村小学,他们还不敢和在城里一样调皮。

  徐校长动不动就找家长,恨得孩子们牙痒痒。

  而变化比较大的就是养鱼场了,不但有鱼,在边上村里还养了些鸭子。

  因为人手的关系,都是放养,虽说这样量起不来,但也能有一些收入。

  王家村也变的经常分红,每个人都可以分三十多,再加上上班的收入,壮劳力一个月收入都在七十元左右。

  而一个家庭,如果人多一些,甚至月收入可以达到数百元。

  虽然现在已经开始使用,粮票,肉票,布票等等。

  但是工业品这个时期还不需要票。

  只要有钱就能购买。

  王家村经过几次分红,如今是家家都有自行车,缝纫机。

  有的家庭还买了收音机等工业产品。

  就因为这个,王家村还上了一次报纸,这可是农村集体经济带来的成果展示。

  不过这一出名,带来的烦心事也不少。

  这些日子,潘洋和王宜荣总要不时接待来学习的人,而王泽和王先一几人则躲得远远的。

  支书村长两人很烦,却不得不做好接待工作。

  这是上级的指示,要求他们将经验传给各地。

  为此还特地补贴了些粮食让王家村招待来人。

  镇上也派了几个人每天跑来王家村,一起接待参观的人。

  他们当然不会有任何隐瞒,但来参观的人很有自知之明,目光基本都集中在水库,菌房,养猪场这些地方。

  在他们看来,这种技术要求较低的产业他们才有可能发展。

  机械厂,瓷砖窑这种东西,他们只是顺道看了看,压根没有学习的想法。

  先不说学不学的会,就这前期巨大的投资他们就不可能拿得出来。

  每个来王家村参观的人,都不禁诧异,这里还是农村么?

  也就是他们提前知道一些这里的情况,不然绝对会认为这里是京城弄出来的面子农村。

  村里面道路都是沥青路,最少也是水泥路。

  道路两旁还种植着树木花草。

  而且这些年常年的绿化,让王家村在周围异常显眼。

  其他地方都是荒山土屋,王家村这里山上树虽不高,但也能看到绿意。

  这种环境让他们羡慕,却只能看看,学不来,学不来啊。

  王家村村委,手里分红实在太烫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为了赶紧用出去,也让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

  甚至还特地让机械厂改装了一辆加长汽车,由村委出钱买下。

  吉普车后面拉着一节车厢,免费送村民去镇上。

  还包括住房,水电,甚至是猪肉,都是村里掏钱,全部免费。

  为此,东山上的房子一直都没有停止修建,虽然现在因为人手问题建的速度比较慢,但却在一点点增加。

  哪怕这几年又分出去几套,村里还有十多套建好的空房在东山上面。

  王家村的富裕在附近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镇上甚至是城里面很多人都知道。

  但这种出名,也带来一些好处,至少注视的人多了,一些有心人才放弃对王家村下手的想法。

  但这事情也不是一定的,王泽坐在村委,这里正在进行一场村委会议。

  潘洋说道:“我有消息,咱们这边也要开始组建公社。”

  “之前合作社不是都没算我们吗?这次公社能不能和上面说说,我们自己发展就行。”王泽皱眉道。

  合作社一出,上面就有了直接管理的人了。

  对王家村而言,可不算好消息。

  “难,咱们村发展快,经济好,还原本就成立了村集体企业,考虑这些上面才没有让我们去组建合作社,但是公社不一样。”潘洋摇摇头,他也想过这个问题。

  但是询问了一些人后,都表示没办法,帮不了。

  “尽量争取,如果不行,公社的领导,咱们村当仁不让,要尽量多争取职务。”王泽坚定道。

  “嗯,这个没问题,我相信其他村子合作社会支持我们的。”王先一点头说道。

  在场的人纷纷露出会心微笑。

  附近的村很多人可都是在王家村干过活的,他们对于王家村的好可是有直接体会。

  这种公社大部分职务都是选举,王家村的情况肯定能占据大量岗位。

  “王副村长,你现在也是组织成员,要不要争取一下。”潘洋出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