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保守和创新-《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

  爷爷发现电动剥皮机的那天,雷雨交加。

  柳青本想等个好时机再拿出来,没想到送货的小伙子直接送到了家,还大声嚷嚷着“柳小姐订的机器到了”。

  爷爷从工具棚出来,雨水顺着他的斗笠滴落。他盯着那个纸箱,脸色比乌云还沉。

  “这是什么?”声音不大,却让送货小伙缩了缩脖子。

  柳青硬着头皮上前:“剥皮机,能提高效率...”

  “退回去。”爷爷转身就走。

  “爷爷!“柳青追上去,“王婶她们剥皮跟不上进度。这批订单要得急...“

  爷爷猛地转身,柳青差点撞上他。老人眼中是她从未见过的怒火:“又是进度?给你说过多少次,不要把柳编当成流水线上的玩具!”

  “我只是想提高效率...”柳青的声音在雷声中显得微弱。

  “效率?”爷爷冷笑一声,从怀里掏出个东西摔在桌上——那是柳青设计的可拆卸杯垫套样品,“那这又是什么?把老祖宗的手艺当换季衣服?”

  柳青捡起那个沾了泥水的样品,心如刀绞。这是她熬了两个通宵设计的,布料用的是奶奶生前最爱的青花瓷纹样。

  “这是创新...”她试图解释。

  “糟蹋!”爷爷打断她,“柳编之所以能传几百年,就是因为它的纯粹!你加块布,我省道工,这还是柳编吗?”

  一道闪电划过,照亮祖孙二人对峙的身影。柳青的眼泪混着雨水流下,但她倔强地仰着头:“那您说怎么办?把接到的订单都推了,做不守信用的人吗?“

  爷爷的胸膛剧烈起伏,最终什么也没说,大步走向雨中。

  柳青站在原地,手中的布料样品被攥得皱成一团。她知道,这不只是一台机器的争执,而是两代人对于传承方式的根本分歧。

  ---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清晨,那台电动剥皮机依然放在堂屋里,没有被退回去。爷爷像往常一样在院子里处理柳条,对机器只字不提。

  柳青也不敢再提,只是悄悄把机器搬到了西屋。

  一周后,晚上清点材料时,柳青在西屋发现——那台电动剥皮机被擦得锃亮,旁边整齐地码放着一捆处理好的柳条。而爷爷的老柳刀,静静地躺在机器上,像是一种无言的妥协。

  月底,柳青的淘宝店“清河柳编“悄然上线。

  简陋的页面上只有五款产品:传统龟背纹杯垫、柳草混编杯垫套组、简易小篮子和两款基础纹样餐垫。

  照片是在院子里用手机拍的,背景还能看到爷爷的工具棚。

  王婶问:“青丫头,下个月活还有这么多不?我侄女也想过来学。”

  柳青看着后台不断增加的收藏量,信心满满:“只多不少!谁想学的都可以来。林设计师那边还要追加订单,而且淘宝店也开始有散客了,后期咱们会更忙。”

  李婶和赵嫂子眼睛发光“那太好了!”

  唯一让柳青担心的是爷爷。每当看到女人们热火朝天地讨论“订单”、“销量”时,他会默默走开,背影透着说不出的落寞。

  柳青满心惭愧。当初信誓旦旦说要做爷爷的传人,传承这门柳编手艺,可《柳编百样图》才学了两种,就被订单缠住了脚步,没有时间继续学。不仅如此,还给做了改动。

  这天夜里,柳青发现爷爷独自坐在堂屋,就着昏黄的灯光擦拭奶奶的柳刀。她鼓起勇气走过去,坐在对面。

  “爷爷,您是不是...还在生我的气?”

  爷爷的动作停顿了一下,又继续擦拭:“手艺有创新,是好事。”

  柳青想说些什么,手机突然响了。是林森发来的,询问能否将龟背纹应用在一系列家居用品上。

  她看了看手机,又看了看爷爷,第一个创新的气都没消,接二连三的提出创意,爷爷非把她赶走不可。

  私信里还有一条留言,是订购过杯垫的一位客户发的。

  说想要订30个收纳筐,特意询问有没有好看又耐用的样品。

  柳青盯着这条留言,脑海里瞬间闪过让爷爷心情变好的主意。

  “爷爷,咱们家还有没有收纳筐?需要一个样品。”

  爷爷起身去楼上拿着一个造型奇特的老式筐子下来——椭圆形筐身,足有半米高,侧面带着优美的弧度,最奇特的是筐体内部有类似肋骨的支撑结构,让整个筐子既轻便又结实。

  “这叫'立骨编法'。”爷爷轻抚着筐子解释道,”你太爷爷那会儿,清河柳编的衣箱行销三省。后来塑料制品多了,就没人要了。”

  柳青接过筐子,惊讶地发现这么大体量的编织物竟然十分轻盈。她试着按压筐壁,那些“肋骨”立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筐体纹丝不动。

  “这太完美了!”柳青眼睛发亮,“如果能缩小一点,做成系列收纳篮...”

  爷爷哼了一声:“现在的柳条不行,得用老河滩上的红皮柳,韧性强。”

  “红皮柳?“柳青第一次听说这个品种。

  “镇东头老河滩还剩几棵,明天咱们去砍。”爷爷的语气里透着难得的兴奋,“立骨编法得从头教,李婶她们够呛能学会。”

  柳青知道,这是爷爷委婉地表示要亲自出马了。

  她暗暗下决心,以后再忙也要每天抽出时间,学习柳编百样图里的编法。

  第二天清晨,李婶正带着大伙整理柳条,见柳青拿着个大筐子,忙围上来。

  “青丫头,今天这个有点难度啊!”

  柳青笑着把筐子放下,清了清嗓子:“爷爷说,要教咱们‘立骨编法’,但得用老河滩的红皮柳,韧性够强才行。”

  这话一出,大伙瞬间来了精神,李婶眼睛发亮,忙追问:“红皮柳?”柳青点点头:“你们先把准备工作做足,等回来好直接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