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皇宫内,刘禅端坐于龙椅之上,手中捧着刘谌的奏报,眉头紧锁。殿内气氛凝重,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目光皆聚焦在皇帝身上。
”陛下,北地王擅自封赏将领,扩充军队,此乃僭越之举啊!臣请陛下即刻下诏,收回北地王兵权"侍中张绍率先出列,声音尖锐。
光禄大夫谯周颤巍巍地拄着拐杖上前,弹劾道:“老臣以为,北地王此举恐有不臣之心。先帝创业艰难,岂能容他人染指兵权?"
黄皓站在刘禅身侧,俯身低语道:”陛下,北地王向来桀骜不驯,此次大胜后更是目中无人。若不加以约束,只怕..."
太子刘璿见势也上前一步:"父皇,五弟虽立战功,但擅自封官许愿,实有违祖制。儿臣请派前往阳平关,接管军务。"
刘禅将奏报重重拍在案几上,殿内顿时鸦雀无声。他环视群臣,缓缓开口道:"谌儿击退魏军,保全蜀汉,尔等不思嘉奖,反倒在此诋毁,是何道理?"
张绍急忙辩解:”陛下明鉴!非是臣等嫉妒北地王之功,而是其行为确实逾越了臣子本分。军中将领任命,理应由朝廷决断..."
"够了!"刘禅突然提高声调,打断了张绍的话。他站起身来,肥胖的身躯微微颤抖,冷冷的望着众人,不屑的说道:"魏军压境时,尔等何在?如今谌儿浴血奋战,保我江山,尔等却在背后指手画脚!"
谯周见状,连忙跪下哭诉道:”陛下息怒!老臣一片忠心,只为社稷安稳..."
刘禅冷笑一声:"忠心?朕看尔等是怕谌儿立下大功,威胁到某些人的地位吧!"说着,目光扫过太子刘璿。
太子脸色煞白,慌忙跪倒:"父皇明鉴,儿臣绝无此意!"
“传旨,册封北地王刘谌为秦王,加封天策上将,为诸王之长,统领全部汉军,准其开牙建府。”
刘禅并没有理会众人,而是径自下了圣旨。
“陛下。”谯周等人听了神情大变,没想到,刘谌的行为不仅仅没有受到刘禅的责罚,反而还加封其为秦王,难道任由对方胡作非为不成?
刘禅目光如炬,环视殿内众臣,声音低沉而威严:"朕意已决,诸卿不必再言。"
黄皓见状,眼珠一转,连忙上前谄媚道:”陛下圣明!北地王...不,秦王殿下英勇善战,确实当得起此重任。只是..."
"只是什么?”刘禅斜睨了他一眼。
黄皓缩了缩脖子,小声道:“只是秦王远在阳平关,朝中军务还需有人打理。不如让太子..."
"住口!"刘禅猛地拍案,吓得黄皓扑通跪地。刘禅冷冷道:“你一个宦官,也敢妄议军国大事?"
这时,一直沉默的郤正突然出列:”陛下,臣有一言。"
刘禅面色稍霁:“爱卿请讲。"
郤正拱手道:”秦王之功,确实当赏。但朝廷制度也不可废弛。臣建议,可派御史中丞前往阳平关犒军,同时宣示朝廷恩威。"
刘禅沉吟片刻,点头道:"此言有理。就依卿所奏。"
退朝后,黄皓悄悄拉住张绍:"张大人,这可如何是好?秦王权势日盛,太子地位..."
张绍阴冷一笑:"急什么?阳平关离成都千里之遥,路上难保不会出什么意外..."
而刘禅径自回到后殿。
“陛下。郤正求见。”内侍走了进来。
刘禅听了叹了口气,让人将郤正请了进来。
“爱卿来见朕所为何事?”刘禅询问道。
“臣担心陛下加封秦王,恐引太子不满。”郤正连忙说道。
“不满?秦王会怕吗?”刘禅从一边取出一份竹简来,丢给郤正说道:“爱卿,你且看看。朕的大将军已经悬挂左卫旗帜了。”
郤正听了面色大变,赶紧结果竹简,打开一看,果然是来自绣衣使者的奏报,上面写着不仅仅是姜维,就是廖化等人都已经接受刘谌的整编。
“不久之后,霍弋、罗宪等人或许都会听候秦王的调遣。”刘禅叹息道。
郤正手捧竹简,指尖微微颤抖。他这才明白刘禅为何要加封刘谌为秦王,天策上将,统领蜀汉三军。对于刘谌的奏折无不准许。
不是他心甘情愿,实在是已成事实,刘禅无力阻止,不得不顺水退周。一时间他抬眼望向刘禅,只见皇帝肥胖的面容上竟浮现出一丝罕见的锐利。
”陛下,此事..."郤正声音发紧。
刘禅缓缓踱步到窗前,望着宫墙外飘摇的旌旗,缓缓的说道:"绣衣使者密奏,说刘谌在军中推行‘三军改制’,将士们无不心悦诚服。"
郤正突然跪倒在地道:"臣斗胆直言!秦王手握重兵,又得诸将拥戴,若生异心..."
“那又如何?难道他真的想篡位不成?”刘禅笑呵呵的说道:“你看看上面的名单,邓艾、诸葛绪都已经归顺他了。”
郤正闻言,顿时默然不语。
他想到刘谌奏折上的所说的信息,心中更是一阵骇然。
现在的郤正才知道刘禅的无奈,不仅是当初驻守成都的羽林卫,现在连姜维的五万大军都落入刘谌之手。
现在的刘禅手中已经没有任何兵权,这让他想到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军国大事都掌握在诸葛亮之手。
郤正跪伏在地,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殿内烛火摇曳,将君臣二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陛下..."郤正声音发颤,"难道就任由秦王..."
“不如此,又如何?”刘禅看着郤正一眼,幽幽的说道:“郤爱卿,这或许是我大汉最后的机会,这不是很好嘛!”
郤正听了默然不语。
他现在越来越看不透眼前的刘禅了,朦朦胧胧,让人察觉不了对方的心思。
刘禅摆了摆手,让郤正退了下去。
而此刻,太子宫中。
谯周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来到太子宫。太子刘璿早已在殿内来回踱步多时,见谯周到来,连忙迎上前去。
"老大人,您可算来了!“刘璿一把扶住谯周的手臂,声音里透着焦急,急忙询问道:”父皇今日在朝堂上的态度,您也看到了..."
谯周轻拍太子的手背,低声道:“殿下莫急,老臣正是为此事而来。”他环顾四周一眼。
刘璿会意,连忙引谯周进入内室,又命心腹侍卫把守门外。
”陛下,北地王擅自封赏将领,扩充军队,此乃僭越之举啊!臣请陛下即刻下诏,收回北地王兵权"侍中张绍率先出列,声音尖锐。
光禄大夫谯周颤巍巍地拄着拐杖上前,弹劾道:“老臣以为,北地王此举恐有不臣之心。先帝创业艰难,岂能容他人染指兵权?"
黄皓站在刘禅身侧,俯身低语道:”陛下,北地王向来桀骜不驯,此次大胜后更是目中无人。若不加以约束,只怕..."
太子刘璿见势也上前一步:"父皇,五弟虽立战功,但擅自封官许愿,实有违祖制。儿臣请派前往阳平关,接管军务。"
刘禅将奏报重重拍在案几上,殿内顿时鸦雀无声。他环视群臣,缓缓开口道:"谌儿击退魏军,保全蜀汉,尔等不思嘉奖,反倒在此诋毁,是何道理?"
张绍急忙辩解:”陛下明鉴!非是臣等嫉妒北地王之功,而是其行为确实逾越了臣子本分。军中将领任命,理应由朝廷决断..."
"够了!"刘禅突然提高声调,打断了张绍的话。他站起身来,肥胖的身躯微微颤抖,冷冷的望着众人,不屑的说道:"魏军压境时,尔等何在?如今谌儿浴血奋战,保我江山,尔等却在背后指手画脚!"
谯周见状,连忙跪下哭诉道:”陛下息怒!老臣一片忠心,只为社稷安稳..."
刘禅冷笑一声:"忠心?朕看尔等是怕谌儿立下大功,威胁到某些人的地位吧!"说着,目光扫过太子刘璿。
太子脸色煞白,慌忙跪倒:"父皇明鉴,儿臣绝无此意!"
“传旨,册封北地王刘谌为秦王,加封天策上将,为诸王之长,统领全部汉军,准其开牙建府。”
刘禅并没有理会众人,而是径自下了圣旨。
“陛下。”谯周等人听了神情大变,没想到,刘谌的行为不仅仅没有受到刘禅的责罚,反而还加封其为秦王,难道任由对方胡作非为不成?
刘禅目光如炬,环视殿内众臣,声音低沉而威严:"朕意已决,诸卿不必再言。"
黄皓见状,眼珠一转,连忙上前谄媚道:”陛下圣明!北地王...不,秦王殿下英勇善战,确实当得起此重任。只是..."
"只是什么?”刘禅斜睨了他一眼。
黄皓缩了缩脖子,小声道:“只是秦王远在阳平关,朝中军务还需有人打理。不如让太子..."
"住口!"刘禅猛地拍案,吓得黄皓扑通跪地。刘禅冷冷道:“你一个宦官,也敢妄议军国大事?"
这时,一直沉默的郤正突然出列:”陛下,臣有一言。"
刘禅面色稍霁:“爱卿请讲。"
郤正拱手道:”秦王之功,确实当赏。但朝廷制度也不可废弛。臣建议,可派御史中丞前往阳平关犒军,同时宣示朝廷恩威。"
刘禅沉吟片刻,点头道:"此言有理。就依卿所奏。"
退朝后,黄皓悄悄拉住张绍:"张大人,这可如何是好?秦王权势日盛,太子地位..."
张绍阴冷一笑:"急什么?阳平关离成都千里之遥,路上难保不会出什么意外..."
而刘禅径自回到后殿。
“陛下。郤正求见。”内侍走了进来。
刘禅听了叹了口气,让人将郤正请了进来。
“爱卿来见朕所为何事?”刘禅询问道。
“臣担心陛下加封秦王,恐引太子不满。”郤正连忙说道。
“不满?秦王会怕吗?”刘禅从一边取出一份竹简来,丢给郤正说道:“爱卿,你且看看。朕的大将军已经悬挂左卫旗帜了。”
郤正听了面色大变,赶紧结果竹简,打开一看,果然是来自绣衣使者的奏报,上面写着不仅仅是姜维,就是廖化等人都已经接受刘谌的整编。
“不久之后,霍弋、罗宪等人或许都会听候秦王的调遣。”刘禅叹息道。
郤正手捧竹简,指尖微微颤抖。他这才明白刘禅为何要加封刘谌为秦王,天策上将,统领蜀汉三军。对于刘谌的奏折无不准许。
不是他心甘情愿,实在是已成事实,刘禅无力阻止,不得不顺水退周。一时间他抬眼望向刘禅,只见皇帝肥胖的面容上竟浮现出一丝罕见的锐利。
”陛下,此事..."郤正声音发紧。
刘禅缓缓踱步到窗前,望着宫墙外飘摇的旌旗,缓缓的说道:"绣衣使者密奏,说刘谌在军中推行‘三军改制’,将士们无不心悦诚服。"
郤正突然跪倒在地道:"臣斗胆直言!秦王手握重兵,又得诸将拥戴,若生异心..."
“那又如何?难道他真的想篡位不成?”刘禅笑呵呵的说道:“你看看上面的名单,邓艾、诸葛绪都已经归顺他了。”
郤正闻言,顿时默然不语。
他想到刘谌奏折上的所说的信息,心中更是一阵骇然。
现在的郤正才知道刘禅的无奈,不仅是当初驻守成都的羽林卫,现在连姜维的五万大军都落入刘谌之手。
现在的刘禅手中已经没有任何兵权,这让他想到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军国大事都掌握在诸葛亮之手。
郤正跪伏在地,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殿内烛火摇曳,将君臣二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陛下..."郤正声音发颤,"难道就任由秦王..."
“不如此,又如何?”刘禅看着郤正一眼,幽幽的说道:“郤爱卿,这或许是我大汉最后的机会,这不是很好嘛!”
郤正听了默然不语。
他现在越来越看不透眼前的刘禅了,朦朦胧胧,让人察觉不了对方的心思。
刘禅摆了摆手,让郤正退了下去。
而此刻,太子宫中。
谯周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来到太子宫。太子刘璿早已在殿内来回踱步多时,见谯周到来,连忙迎上前去。
"老大人,您可算来了!“刘璿一把扶住谯周的手臂,声音里透着焦急,急忙询问道:”父皇今日在朝堂上的态度,您也看到了..."
谯周轻拍太子的手背,低声道:“殿下莫急,老臣正是为此事而来。”他环顾四周一眼。
刘璿会意,连忙引谯周进入内室,又命心腹侍卫把守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