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炎汉十军-《三国:我刘谌,三十天拯救炎汉》

  陈仓县城墙上,刘谌看着北方的群山,幽幽的说道:“当年,丞相就是在这里围攻郝昭二十余日,最后不得不撤军,现在我们总算拿下了陈仓。”

  “王上英明神武,才有今日的胜利。”

  诸葛冲毫不犹豫的说道,言语之中多有敬佩之意。

  他想到昨天晚上城门口大战,眼前的年轻人凭借一柄长枪,连续击杀十余重装步兵,将刘弘的防线撕开一道缝隙,使得大军能轻松占据陈仓。

  “都是将士用命。”刘谌摆手说道:“此战结束之后,大汉可以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了。”

  “王上圣明。”

  诸葛冲和邓北两人顿时松了一口气,连续作战一个月,转战千里,将士们早就疲惫不堪。

  “长茂,你记一下。”

  “命姜维为左卫大将军,孟奇为左卫军副将,统领大军一万五,坐镇沓中;命邓艾为右卫大将军,统领大军五千,坐镇永安;命廖化为左骁卫大将军,领军五千,坐镇汉中,命罗宪为右骁卫大将军,领军五千,坐镇武都,命霍弋为左武卫大将军,领军五千,坐镇南中;命张翼为左威卫大将军,领军五千,坐镇涪陵。阎宇为右威卫大将军,领军三千,坐镇绵竹。命诸葛瞻为左屯卫大将军,领军一万五千,坐镇大散关、陈仓。”

  “命邓忠为天策左将军,长茂为右将军,诸葛尚为中护军;领军一万五千,坐镇成都。”

  “另外,上奏天子,请封孤为天策上将军,统领全部汉军。董厥为天策府长史,樊建为天策府司马,黄崇为天策府从事中郎。”

  “再写一封信给钟会,我已夺取陈仓。”

  “诺。”诸葛冲听了额头上流出冷汗。

  这上面的每个命令都是大逆不道的言语,姜维等众将会听话吗?成都的天子会听话吗?

  “放心吧!姜维等人会听命的,他们需要北伐,需要战功,唯有我,才能带领他们北伐,建功立业。”

  “皇帝也会答应的,因为,这些将军们都会听从孤的命令。”

  刘谌丝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他的天策府就是一个小朝廷,一个将刘禅等人架空的权力机构。

  “王上圣明。”

  诸葛尚吞了口吐沫,心情激荡,他是降将,想要在蜀汉混的好,只能跟随刘谌身后,刘谌权力越大,他得到的好处就越多。

  汉中城头,秋风卷着枯叶扫过青石路面。钟会立于城楼之上,手中那封来自陈仓的书信已被他捏出了褶皱。

  "刘谌!"他低声念出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杜预从后方走来,脚步轻得几乎无声,询问道:"大都督,可是北地王的消息?"

  “他已经占据了陈仓。”钟会幽幽的说道:“或许这个时候,已经回转阳平关了。现在来信告知。这哪里是通报,分明是示威。”

  "他准备以陈仓为跳板,蚕食关中。"杜预接过话头,眼中精光闪烁,感叹道:"刘谌比我想象的还要大胆,还要可怕。"

  钟会点头:"陈仓乃关中咽喉,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始终未能攻克此地。如今刘谌一举拿下,其志不小。"

  他转身望向城下正在休整的魏军,沉默片刻后问道:“元凯以为,我军当如何应对?"

  杜预沉思道:”刘谌新胜,士气正盛。我军长途跋涉,将士疲惫。不如暂避锋芒,先稳固汉中防线,待其锐气稍减,再图良策。"

  现在大军主力已经退守汉中,依靠汉中的粮草根本养活不了十万大军,撤离汉中,前往西城是迟早的事情。

  钟会摇头说道:"刘谌若整合蜀汉军力,比十个姜维还要危险。此人用兵如神,又野心勃勃,我们要回去禀报晋公,早做打算。"

  他决定尽快放弃汉中,返回西城,转道返回长安,和刘谌长期对峙。

  “也只能如此了。”

  杜预点点头。

  葭萌关下。

  姜维的军帐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众将凝重的面容。

  廖化捋着花白的胡须,沉声道:“北地王此举,无异于另立朝廷。天策府统辖三军,置陛下于何地?”

  张翼冷哼一声:“他刘谌虽是皇子,但终究是臣子。如今未得圣旨,便擅自封赏诸将,调遣兵马,这是要效司马昭之事吗?”

  董厥眉头紧锁,缓缓道:“可如今蜀汉疲敝,唯有北地王能凝聚军心,若我等抗命,内乱一起,魏军必趁虚而入。”

  帐内一时沉默。姜维闭目沉思,指节轻轻敲击案几,半晌才睁开眼,目光如炬:“诸位,北地王虽僭越,但他北伐之心与我等一致。眼下蜀汉需要强主,陛下……已难撑大局。”

  廖化猛地抬头:“伯约,你这是要?不要忘记了,以前你才是大将军,现在大将军可是有八位,甚至更多啊!”

  刘谌一道命令,瞬间分了姜维的权力。

  “我这个大将军又能算什么呢?”姜维苦笑道。

  朝堂之上,反对姜维的不少,就是眼前的董厥对姜维的一些做法,也持不同的意见。若非如此,他又怎么可能缩在沓中呢?

  刘谌虽然分了自己的兵权,但让他看到了希望,完成恩师诸葛亮北伐的梦想。

  众人一阵迟疑。

  姜维抬手止住他的话,坚定道:“我等所求,无非兴复汉室。北地王能战、敢战,若他真能带领蜀汉走出困局,我等何必拘泥于虚礼?”

  张翼拍案而起,不满道:“可这是大逆不道!”

  姜维目光灼灼:“逆不逆道,不在名分,而在结果。若北地王能克复中原,还于旧都,谁还会说他僭越?”

  众将面面相觑,董厥长叹一声道:“罢了,既然大将军已有决断,我等自当遵从。”

  姜维点头,提笔在军令上郑重盖下印信,沉声道:“传令三军,即日起,遵北地王调遣!全军打左卫大军旗号;廖将军,你也要组建左骁卫大军了。”

  “遵大将军之命。”

  众将轰然而应。

  而汉军动静也被庞会告知钟会,他已经意识到汉军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