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俱寂。
唯有云破天晴阳光洒落,温暖而耀眼,驱散了连日来的阴霾,也仿佛驱散了众人心头部分沉重。
那覆盖全城的厚重乌云,竟被新王举手投足间轻易拂散,这是何等修为?何等对天地伟力的掌控?
大修行者!
这等人物哪怕不知兵,也可一人抵挡百万军。
短暂的极致寂静之后,人群中不知是谁率先倒吸了一口冷气。
一片哗然而开。
王府长史陈玄策眼之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他整了整衣冠,推金山倒玉柱般,第一个深深拜下,声音微微发颤,比之前多了数分底气:
“臣,北境长史陈玄策,拜见王爷!!”
这一拜,心悦诚服。
紧接着,无数声音跟随。
“末将赵长缨,拜见王爷!”
女都督的声音清越坚定,笔直的腰杆深深弓下,眼中疑虑尽消,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找到主心骨的振奋。
“末将柳晟元,拜见王爷!”骑军都督声如洪钟。
“末将刘煜,拜见王爷!”步军都督紧随其后。
一声声拜谒如同潮水般响起,从城门处的核心文武迅速蔓延至后方更多的官员。
城头戍守的将士,无数甲士纷纷单膝跪地,刀枪顿地之声如同雷鸣,汇成一片铿锵的忠诚之音。
“拜见王爷!”
声浪震天,冲散了天边最后一丝乌云。
阳光普照之下,林渊负手而立,衮龙袍上的金线在日光下流转生辉,坦然接受北境的臣服,目光平静扫过众人。
“众卿平身。”
他的声音清晰传入每一人耳中,沉稳有力。
“非常之时,不必拘泥虚礼,父王虽去,北境犹在,诸将各归其位,安抚士卒,清点战损,加固城防,防备妖族反扑。”
“陈长史,即刻召集所有三品以上文武官员,王府决策堂议事。”
“臣等遵命!”众人轰然应诺,迅速起身。
林渊不再多言,转身,迈步走向象征着北境最高权柄的王府大门。
陈玄策、赵长缨、柳晟元、刘煜、高枭等核心人物立刻快步跟上,簇拥着新王入城。
……
王府决策堂。
气氛肃穆,巨大的沙盘勾勒出北境数千里疆域与敌我态势。
隆庆关大捷的余威尚在,但空气中仍弥漫着战后的隐忧。
林渊坐于上首檀木大椅,目光扫过分列两侧的十余名北境核心重臣。
“陈长史,说说眼下具体战况。”林渊开口,直接切入正题。
陈玄策手持最新军报,条理清晰地禀报:“回王爷,镇南府主力虽退,但东穆本部伤亡约仅三成,其已收拢残兵,退守至东苍原深处的擎天山脉尾部,凭借地利构筑防线,显然是想拥兵自重,据险固守,等待千星城方向的变化。”
“擎天山脉……”林渊手指轻叩扶手。
“本王记得此地平均高度至少在五百丈以上,山高雾深,悬空楼炮船都难以展开。”
“王爷明鉴。”
赵长缨接口,“据密谍探报,此战妖国的确损失重大,但具体是战是和,尚未可知。”
“神火大将重伤,兰溟王等亦被重创,短期内妖族高端战力吃紧,但其底蕴犹在,十大妖藩王,还有数位仍在。”
“我军需紧紧把握时机,趁敌骚乱疲惫多多建功。”
女都督站了出来,神色陈恳沉重。
步军都督刘煜沉声道:“我军虽胜,亦是惨胜,岳江将军力战脱力闭关,若是以我北境硬抗整座成契怕是……”
骑军都督柳晟元反驳道:“王爷,末将以为,赵都督说的是!正当乘胜追击!东穆老狗新败,士气低落,当一鼓作气,踏过擎天山脉啊!”
一个略显低沉的声音响起,出自一位面容儒雅、身着三品文官服饰的中年男子,他是北境经略副使,掌粮草辎重调度,来自北境十大高门前三的孙邈。
“王爷,柳都督之言虽壮,但下官以为不妥。”
孙邈拱手,语气谨慎,“我军先退后进,将士茫然,粮草转运也艰难,擎天山脉险恶,易守难攻。若倾力强攻,一旦受挫,或被妖族援军抄了后路,则隆庆胜果恐将尽丧,乃至动摇北境根本。下官愚见,当下应立即向朝廷上奏增派大军合围,待兵精粮足,再图进取不迟。”
这话一出,堂内微微骚动。
孙邈点出了实实在在的风险,不少官员暗自点头,觉得此言老成持重。
柳晟元眉头一拧,刚要反驳,却见林渊抬手止住了他。
林渊目光转向孙邈:“孙副使所虑,乃是老成谋国之言,刘都督所言,也是要紧,北境不能以一地抗一国。”
他话锋一转,又并未采纳完全稳守的建议,而是看向一直沉默的陈玄策。
“陈相执掌北境军政多年,父王常赞您‘庙算无遗策’,依您之见,当下该如何应对?是该即刻打,还是缓图之?”
这一声“陈相”和虚心请教,让陈玄策心中熨帖,也更觉责任重大。
他沉吟片刻,缓缓道:“王爷,孙副使之言有理,柳都督之心亦可用,东穆烈威新败,如惊弓之鸟,若任其安稳喘息,整合残部,联络千星城,日后必再成大患,然强攻硬打,确非上策。”
他手指点向沙盘上擎天山脉侧后方的几个点:
“东穆烈威主力龟缩,其后方粮草囤积之地必然空虚。王爷可遣一支精锐劲旅,不必多,但需快、需狠,绕过擎天山脉正面,直插其腹地,焚其粮草,毁其军械,动摇其军心。同时,以骑军不断袭扰其前沿,疲敌扰敌,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再以大军佯动,做出强攻态势,令其不敢妄动。如此至少,能极大削弱其持久之力,为我军后续行动创造良机。”
“其军帐亦是新立。”
林渊眼中露出赞赏之色,陈玄策之谋更为老辣周全。
“陈相之策甚善,”他目光扫向众将,“赵都督!”
“末将在!”
“着你率‘锦绣’精锐及军中好手,组成尖刀,三日之内,给本王端掉秃鹫谷粮草大营与黑水城军械库!”
赵长缨眼中锐光一闪,毫不迟疑:“末将领命!三日之内,必见烽火!”
“柳都督!”
“末将在!”
“着你率领重骑轻骑共二十万,配五艘悬空楼炮船,昼夜不停袭扰擎天山脉外围,疲敌扰敌,但不许陷入苦战,可能办到?”
“遵命!必让其不得安生!”柳晟元大声应诺。
“刘都督!”
“末将在!”
“步军加紧休整,轮换防务,加固隆庆关至大梁一线防御。”
“是!”
“高都督!”
“属下在。”
“……”
“必不辱命!”
一道道指令清晰明确,既采纳了陈玄策的谋划,又融入了林渊自己的决断,众将领命,再无异议,连代表各高门暗暗反对的孙邈都静静倾听。
接下来的数日,北境这台战争机器高效运转起。
赵长缨不愧“锦绣”之名,率精锐如鬼魅般穿透妖族防线,如期奇袭成功,带来奇效。
柳晟元的骑军如同飓风过境,搅得擎天山脉后尾天翻地覆。
捷报传回大梁,王府决策堂内的气氛明显为之一松。
诸文武再看这位年轻的新王,眼神彻底不同。
不仅有滔天伟力,更能决策果决精准,这绝非庸主之象。
林渊却深知这只是开始。
几乎住进了决策堂旁边的偏殿,日夜不停地翻阅卷宗,召见各州刺史、重要将领、本地大族代表。
详细了解北境二十二州的民生、赋税、兵力分布、官员能力性情;
听取陈玄策、高枭关于各级官员对新王态度的密报。
唯有云破天晴阳光洒落,温暖而耀眼,驱散了连日来的阴霾,也仿佛驱散了众人心头部分沉重。
那覆盖全城的厚重乌云,竟被新王举手投足间轻易拂散,这是何等修为?何等对天地伟力的掌控?
大修行者!
这等人物哪怕不知兵,也可一人抵挡百万军。
短暂的极致寂静之后,人群中不知是谁率先倒吸了一口冷气。
一片哗然而开。
王府长史陈玄策眼之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他整了整衣冠,推金山倒玉柱般,第一个深深拜下,声音微微发颤,比之前多了数分底气:
“臣,北境长史陈玄策,拜见王爷!!”
这一拜,心悦诚服。
紧接着,无数声音跟随。
“末将赵长缨,拜见王爷!”
女都督的声音清越坚定,笔直的腰杆深深弓下,眼中疑虑尽消,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找到主心骨的振奋。
“末将柳晟元,拜见王爷!”骑军都督声如洪钟。
“末将刘煜,拜见王爷!”步军都督紧随其后。
一声声拜谒如同潮水般响起,从城门处的核心文武迅速蔓延至后方更多的官员。
城头戍守的将士,无数甲士纷纷单膝跪地,刀枪顿地之声如同雷鸣,汇成一片铿锵的忠诚之音。
“拜见王爷!”
声浪震天,冲散了天边最后一丝乌云。
阳光普照之下,林渊负手而立,衮龙袍上的金线在日光下流转生辉,坦然接受北境的臣服,目光平静扫过众人。
“众卿平身。”
他的声音清晰传入每一人耳中,沉稳有力。
“非常之时,不必拘泥虚礼,父王虽去,北境犹在,诸将各归其位,安抚士卒,清点战损,加固城防,防备妖族反扑。”
“陈长史,即刻召集所有三品以上文武官员,王府决策堂议事。”
“臣等遵命!”众人轰然应诺,迅速起身。
林渊不再多言,转身,迈步走向象征着北境最高权柄的王府大门。
陈玄策、赵长缨、柳晟元、刘煜、高枭等核心人物立刻快步跟上,簇拥着新王入城。
……
王府决策堂。
气氛肃穆,巨大的沙盘勾勒出北境数千里疆域与敌我态势。
隆庆关大捷的余威尚在,但空气中仍弥漫着战后的隐忧。
林渊坐于上首檀木大椅,目光扫过分列两侧的十余名北境核心重臣。
“陈长史,说说眼下具体战况。”林渊开口,直接切入正题。
陈玄策手持最新军报,条理清晰地禀报:“回王爷,镇南府主力虽退,但东穆本部伤亡约仅三成,其已收拢残兵,退守至东苍原深处的擎天山脉尾部,凭借地利构筑防线,显然是想拥兵自重,据险固守,等待千星城方向的变化。”
“擎天山脉……”林渊手指轻叩扶手。
“本王记得此地平均高度至少在五百丈以上,山高雾深,悬空楼炮船都难以展开。”
“王爷明鉴。”
赵长缨接口,“据密谍探报,此战妖国的确损失重大,但具体是战是和,尚未可知。”
“神火大将重伤,兰溟王等亦被重创,短期内妖族高端战力吃紧,但其底蕴犹在,十大妖藩王,还有数位仍在。”
“我军需紧紧把握时机,趁敌骚乱疲惫多多建功。”
女都督站了出来,神色陈恳沉重。
步军都督刘煜沉声道:“我军虽胜,亦是惨胜,岳江将军力战脱力闭关,若是以我北境硬抗整座成契怕是……”
骑军都督柳晟元反驳道:“王爷,末将以为,赵都督说的是!正当乘胜追击!东穆老狗新败,士气低落,当一鼓作气,踏过擎天山脉啊!”
一个略显低沉的声音响起,出自一位面容儒雅、身着三品文官服饰的中年男子,他是北境经略副使,掌粮草辎重调度,来自北境十大高门前三的孙邈。
“王爷,柳都督之言虽壮,但下官以为不妥。”
孙邈拱手,语气谨慎,“我军先退后进,将士茫然,粮草转运也艰难,擎天山脉险恶,易守难攻。若倾力强攻,一旦受挫,或被妖族援军抄了后路,则隆庆胜果恐将尽丧,乃至动摇北境根本。下官愚见,当下应立即向朝廷上奏增派大军合围,待兵精粮足,再图进取不迟。”
这话一出,堂内微微骚动。
孙邈点出了实实在在的风险,不少官员暗自点头,觉得此言老成持重。
柳晟元眉头一拧,刚要反驳,却见林渊抬手止住了他。
林渊目光转向孙邈:“孙副使所虑,乃是老成谋国之言,刘都督所言,也是要紧,北境不能以一地抗一国。”
他话锋一转,又并未采纳完全稳守的建议,而是看向一直沉默的陈玄策。
“陈相执掌北境军政多年,父王常赞您‘庙算无遗策’,依您之见,当下该如何应对?是该即刻打,还是缓图之?”
这一声“陈相”和虚心请教,让陈玄策心中熨帖,也更觉责任重大。
他沉吟片刻,缓缓道:“王爷,孙副使之言有理,柳都督之心亦可用,东穆烈威新败,如惊弓之鸟,若任其安稳喘息,整合残部,联络千星城,日后必再成大患,然强攻硬打,确非上策。”
他手指点向沙盘上擎天山脉侧后方的几个点:
“东穆烈威主力龟缩,其后方粮草囤积之地必然空虚。王爷可遣一支精锐劲旅,不必多,但需快、需狠,绕过擎天山脉正面,直插其腹地,焚其粮草,毁其军械,动摇其军心。同时,以骑军不断袭扰其前沿,疲敌扰敌,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再以大军佯动,做出强攻态势,令其不敢妄动。如此至少,能极大削弱其持久之力,为我军后续行动创造良机。”
“其军帐亦是新立。”
林渊眼中露出赞赏之色,陈玄策之谋更为老辣周全。
“陈相之策甚善,”他目光扫向众将,“赵都督!”
“末将在!”
“着你率‘锦绣’精锐及军中好手,组成尖刀,三日之内,给本王端掉秃鹫谷粮草大营与黑水城军械库!”
赵长缨眼中锐光一闪,毫不迟疑:“末将领命!三日之内,必见烽火!”
“柳都督!”
“末将在!”
“着你率领重骑轻骑共二十万,配五艘悬空楼炮船,昼夜不停袭扰擎天山脉外围,疲敌扰敌,但不许陷入苦战,可能办到?”
“遵命!必让其不得安生!”柳晟元大声应诺。
“刘都督!”
“末将在!”
“步军加紧休整,轮换防务,加固隆庆关至大梁一线防御。”
“是!”
“高都督!”
“属下在。”
“……”
“必不辱命!”
一道道指令清晰明确,既采纳了陈玄策的谋划,又融入了林渊自己的决断,众将领命,再无异议,连代表各高门暗暗反对的孙邈都静静倾听。
接下来的数日,北境这台战争机器高效运转起。
赵长缨不愧“锦绣”之名,率精锐如鬼魅般穿透妖族防线,如期奇袭成功,带来奇效。
柳晟元的骑军如同飓风过境,搅得擎天山脉后尾天翻地覆。
捷报传回大梁,王府决策堂内的气氛明显为之一松。
诸文武再看这位年轻的新王,眼神彻底不同。
不仅有滔天伟力,更能决策果决精准,这绝非庸主之象。
林渊却深知这只是开始。
几乎住进了决策堂旁边的偏殿,日夜不停地翻阅卷宗,召见各州刺史、重要将领、本地大族代表。
详细了解北境二十二州的民生、赋税、兵力分布、官员能力性情;
听取陈玄策、高枭关于各级官员对新王态度的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