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蔓青睡得本就不沉,连日的身心俱疲让她处于一种浅眠状态。
婆婆那些充满担忧和焦虑的话语,一字不落地飘进了她的耳朵里。
起初是诧异,甚至有一丝荒谬感。
郭邵宁?她从未往那方面想过半分。
在她心里,郭邵宁是雪中送炭的恩人。
是生意伙伴的儿子,是一个谈吐得体、值得尊敬的同志。
她对他的所有热情和感激,都源于这次天大的恩情。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她满心满眼,都是女儿的病情和这个家的安稳。
哪里分得出半点心思,去想那些风花雪月?
听到婆婆竟然如此担忧,甚至劝诫丈夫要防备自己。
她心里涌起一阵委屈和哭笑不得。
自己日夜操劳,心力交瘁,竟还被如此揣测?
本来是有些心灰意冷的,可沈麦冬那些话,又给了她无限温暖。
所有细微的委屈,瞬间被这股强大暖流冲散,化作眼底一丝不易察觉的湿意。
他没有丝毫犹豫,没有半分怀疑。
始终毫无保留地站在她这边,信任她。
这份信任,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让她觉得珍贵和安心。
其实,她也能理解婆婆的担忧。
站在婆婆的角度,郭邵宁的条件确实出众,出现的时机又如此巧妙,会产生这样的顾虑,似乎也是人之常情。
婆婆并非恶意中伤,只是太过害怕失去这个来之不易的和睦家庭。
于是,她继续闭着眼睛,假装仍在熟睡,没有将这场对话挑明。
不过她还是觉得日后与郭邵宁接触,一定要更加注意分寸,保持距离,不能再让老人家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感激归感激,答谢归答谢,但界限必须清晰明朗。
这个家,经不起任何猜忌和风波。
她比任何人都珍惜现在的安宁和幸福。
夜色深沉,病房里重新恢复了宁静。
可第二天,郭邵宁又如期出现。
他依旧穿着得体,面带温和笑容,手里提着东西。
只是这一次,当看到病房内不仅乔蔓青在。
她那位身着军装、气质硬朗的丈夫沈麦冬也赫然在座时,郭邵宁的笑容微不可查顿了下。
但随即恢复自然,显得更加客气了几分。
“乔同志,沈同志。”他笑着打招呼,“小满,今天感觉怎么样?”
“郭叔叔好。”小满乖巧地叫了一声。
“好多了,谢谢郭同志惦记。”乔蔓青连忙起身。
笑容依旧带着感激,但下意识比之前更显客气了一些,目光飞快瞥了眼旁边的丈夫。
沈麦冬也站了起来。
身为军人,他身姿挺拔,气场不自觉带上了几分审视。
他伸出手与郭邵宁交握,语气沉稳:“郭同志,又麻烦你跑一趟。孩子好多了,多亏你们之前的帮忙。”
“举手之劳,沈同志太客气了。”郭邵宁笑着回应,然后将手里的东西放下。
除了惯例的水果,他还特意拿出了一个精致的纸盒,包装颇为讲究。
“乔同志,那天看你气色不太好差点儿晕倒,想必是这些天累坏了。这是东阿阿胶,最是补气血,你吃点调理一下身体。”
阿胶?
这话一出,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
这礼物......太私人,太贵重了。
阿胶在当下可是稀罕物,是名贵的补品。
通常只有关系极其亲近的亲友之间才会赠送,尤其是送给女性调养身体。
虽然沈家也买得起,但郭邵宁这个举动,其关切之意已然超出了普通朋友和合作伙伴的界限。
沈麦冬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眉峰几不可查地蹙起。
他是个男人,更是一个丈夫。
亲眼看到另一个条件优越的男人,如此细致关切地惦记着自己妻子的身体状况。
还送上这般名贵且寓意特殊的礼物,一股强烈的不适感和醋意瞬间涌上心头。
那是一种说不出的,被侵犯的感觉。
但他毕竟是受过严格训练的军人,极好的涵养让他压下了瞬间翻涌的情绪。
他不能失态,更不能在孩子和父母面前表现出猜忌和狭隘。
人家毕竟帮了大忙。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语气保持平静和礼貌,“郭同志,你真是太费心了。这份心意我们领了,但这阿胶太贵重了,我们不能收。”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坚决,“这样,这阿胶多少钱?我们把钱给你。你帮了我们这么大忙,不能再让你破费。”
说着,他就伸手要去掏口袋拿钱。
郭邵宁显然没料到沈麦冬如此直接,连忙伸手阻拦。
笑容有些尴尬:“沈同志,你这是做什么?一点小心意,谈不上破费。”
“乔同志身体虚弱,需要补一补,这跟我父亲和乔同志的合作无关,纯粹是我个人的一点关心。”
“正是因为是你个人的关心,我们才更不能白收。”沈麦冬的态度异常坚决,他的手已经摸到了钱包,“郭同志,请你务必收下钱。否则,这东西我们绝对不能要。”
他的目光锐利,带着军人特有的执拗。
那眼神分明在说:我妻子的身体,自有我来关心,不劳外人如此破费。
两个男人之间,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微妙地僵持起来。
一个执意要给钱,一个执意不肯收。
就在这时,乔蔓青开口了。
她的声音清晰而温和,“郭同志,麦冬说得对。您这次帮了我们天大的忙,我们感激不尽,正不知道该如何报答,怎么能再收您这么贵重的礼物呢?”
“这阿胶您还是拿回去吧,或者告诉我们多少钱,我们一定要付的。不然,我们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她的话,巧妙地站在了丈夫这一边。
既表达了感谢,又坚决地拒绝了这份过于“贴心”的礼物。
同时将关系拉回到了清晰的“受助与帮助”的界限之内。
委婉地撇清了那份,可能引起误会的“个人关心”。
沈麦冬听到妻子这番话,尤其是她毫不犹豫站在自己这边。
心里那股翻涌的醋意和闷气,瞬间如同被阳光穿透的乌云,消散了大半。
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滚烫的感动和暖流。
她就这么信任他,维护他,和他共同面对外界的任何情况。
这种夫妻一体的感觉,比任何东西都更能安抚他不安的心。
郭邵宁看出沈麦冬眼底隐藏着的敌意和疏离,他轻笑了声,“沈同志是不是想太多了?”
喜欢穿成恶毒小姑后,我惊艳了家属大院儿
婆婆那些充满担忧和焦虑的话语,一字不落地飘进了她的耳朵里。
起初是诧异,甚至有一丝荒谬感。
郭邵宁?她从未往那方面想过半分。
在她心里,郭邵宁是雪中送炭的恩人。
是生意伙伴的儿子,是一个谈吐得体、值得尊敬的同志。
她对他的所有热情和感激,都源于这次天大的恩情。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她满心满眼,都是女儿的病情和这个家的安稳。
哪里分得出半点心思,去想那些风花雪月?
听到婆婆竟然如此担忧,甚至劝诫丈夫要防备自己。
她心里涌起一阵委屈和哭笑不得。
自己日夜操劳,心力交瘁,竟还被如此揣测?
本来是有些心灰意冷的,可沈麦冬那些话,又给了她无限温暖。
所有细微的委屈,瞬间被这股强大暖流冲散,化作眼底一丝不易察觉的湿意。
他没有丝毫犹豫,没有半分怀疑。
始终毫无保留地站在她这边,信任她。
这份信任,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让她觉得珍贵和安心。
其实,她也能理解婆婆的担忧。
站在婆婆的角度,郭邵宁的条件确实出众,出现的时机又如此巧妙,会产生这样的顾虑,似乎也是人之常情。
婆婆并非恶意中伤,只是太过害怕失去这个来之不易的和睦家庭。
于是,她继续闭着眼睛,假装仍在熟睡,没有将这场对话挑明。
不过她还是觉得日后与郭邵宁接触,一定要更加注意分寸,保持距离,不能再让老人家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感激归感激,答谢归答谢,但界限必须清晰明朗。
这个家,经不起任何猜忌和风波。
她比任何人都珍惜现在的安宁和幸福。
夜色深沉,病房里重新恢复了宁静。
可第二天,郭邵宁又如期出现。
他依旧穿着得体,面带温和笑容,手里提着东西。
只是这一次,当看到病房内不仅乔蔓青在。
她那位身着军装、气质硬朗的丈夫沈麦冬也赫然在座时,郭邵宁的笑容微不可查顿了下。
但随即恢复自然,显得更加客气了几分。
“乔同志,沈同志。”他笑着打招呼,“小满,今天感觉怎么样?”
“郭叔叔好。”小满乖巧地叫了一声。
“好多了,谢谢郭同志惦记。”乔蔓青连忙起身。
笑容依旧带着感激,但下意识比之前更显客气了一些,目光飞快瞥了眼旁边的丈夫。
沈麦冬也站了起来。
身为军人,他身姿挺拔,气场不自觉带上了几分审视。
他伸出手与郭邵宁交握,语气沉稳:“郭同志,又麻烦你跑一趟。孩子好多了,多亏你们之前的帮忙。”
“举手之劳,沈同志太客气了。”郭邵宁笑着回应,然后将手里的东西放下。
除了惯例的水果,他还特意拿出了一个精致的纸盒,包装颇为讲究。
“乔同志,那天看你气色不太好差点儿晕倒,想必是这些天累坏了。这是东阿阿胶,最是补气血,你吃点调理一下身体。”
阿胶?
这话一出,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
这礼物......太私人,太贵重了。
阿胶在当下可是稀罕物,是名贵的补品。
通常只有关系极其亲近的亲友之间才会赠送,尤其是送给女性调养身体。
虽然沈家也买得起,但郭邵宁这个举动,其关切之意已然超出了普通朋友和合作伙伴的界限。
沈麦冬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眉峰几不可查地蹙起。
他是个男人,更是一个丈夫。
亲眼看到另一个条件优越的男人,如此细致关切地惦记着自己妻子的身体状况。
还送上这般名贵且寓意特殊的礼物,一股强烈的不适感和醋意瞬间涌上心头。
那是一种说不出的,被侵犯的感觉。
但他毕竟是受过严格训练的军人,极好的涵养让他压下了瞬间翻涌的情绪。
他不能失态,更不能在孩子和父母面前表现出猜忌和狭隘。
人家毕竟帮了大忙。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语气保持平静和礼貌,“郭同志,你真是太费心了。这份心意我们领了,但这阿胶太贵重了,我们不能收。”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坚决,“这样,这阿胶多少钱?我们把钱给你。你帮了我们这么大忙,不能再让你破费。”
说着,他就伸手要去掏口袋拿钱。
郭邵宁显然没料到沈麦冬如此直接,连忙伸手阻拦。
笑容有些尴尬:“沈同志,你这是做什么?一点小心意,谈不上破费。”
“乔同志身体虚弱,需要补一补,这跟我父亲和乔同志的合作无关,纯粹是我个人的一点关心。”
“正是因为是你个人的关心,我们才更不能白收。”沈麦冬的态度异常坚决,他的手已经摸到了钱包,“郭同志,请你务必收下钱。否则,这东西我们绝对不能要。”
他的目光锐利,带着军人特有的执拗。
那眼神分明在说:我妻子的身体,自有我来关心,不劳外人如此破费。
两个男人之间,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微妙地僵持起来。
一个执意要给钱,一个执意不肯收。
就在这时,乔蔓青开口了。
她的声音清晰而温和,“郭同志,麦冬说得对。您这次帮了我们天大的忙,我们感激不尽,正不知道该如何报答,怎么能再收您这么贵重的礼物呢?”
“这阿胶您还是拿回去吧,或者告诉我们多少钱,我们一定要付的。不然,我们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她的话,巧妙地站在了丈夫这一边。
既表达了感谢,又坚决地拒绝了这份过于“贴心”的礼物。
同时将关系拉回到了清晰的“受助与帮助”的界限之内。
委婉地撇清了那份,可能引起误会的“个人关心”。
沈麦冬听到妻子这番话,尤其是她毫不犹豫站在自己这边。
心里那股翻涌的醋意和闷气,瞬间如同被阳光穿透的乌云,消散了大半。
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滚烫的感动和暖流。
她就这么信任他,维护他,和他共同面对外界的任何情况。
这种夫妻一体的感觉,比任何东西都更能安抚他不安的心。
郭邵宁看出沈麦冬眼底隐藏着的敌意和疏离,他轻笑了声,“沈同志是不是想太多了?”
喜欢穿成恶毒小姑后,我惊艳了家属大院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