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中了圈套。
老高是隆庆帝的正牌老师。他提出严惩胡应嘉,又有理有据。隆庆帝自然听了他的话。
早朝便有口谕:胡应嘉降两级,贬谪出京。
其实徐阶身为首辅,完全可以保胡应嘉。毕竟口谕不是正式的圣旨。
要知道,自嘉靖帝殡天后,内阁首辅的权力便水涨船高。徐阶甚至多次封还隆庆帝的圣旨。
保胡应嘉,徐阶有这个能力。
然而徐阶并没有这么做。事出反常必有妖。
散朝时,高拱洋洋自得,自认为既保了杨博,又胜了徐阶一筹。赢了,赢麻了。
他忽略了一件事。
胡应嘉弹劾杨博,是在替被京察整得灰头土脸的京官们说话。
你高阁老建议皇帝严惩胡应嘉,不等于得罪了满京城的官员?
好歹一个老官僚,一时得意忘形,忘了古今为官者既要有上层建筑,又要有群众基础,官位才坐得稳。
三日之后,御史陈联芳、给事中欧阳一敬、辛自修首先联名上奏,参劾高拱进谗言、怂恿隆庆帝贬谪忠臣。
又三日,都察院言官联名上奏,参劾高拱。
再五日,六部文官陆续上奏,参劾高拱。
参劾高拱的奏疏雪片一般飞向乾清宫。
京官的矛头本来对准的是杨博。现在参劾奏疏上完全不提杨博,矛头转向了高拱。
高拱从嘉靖二十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以来的所有烂事儿,全都被京官们扒了出来,写到了奏疏里。自然,少不了要添油加醋。
陈联芳的奏疏中还有这样一句话“自古明君不护罪师”。
仿佛隆庆帝不严惩高拱,就成了天字第一号的昏君。
做官嘛,花花轿子众人抬。一旦犯了众怒,那就等着被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吧。
不及半月,京城官场似乎形成了一种风潮。谁不上奏疏骂两句高拱,谁就是不合群,谁就是与整个官场为敌。
连晋党不少在京察中受益的官员,都被逼无奈背刺老高,上了参劾老高的奏疏。
高拱这一遭.玩完了。
隆庆帝是大明帝国的大领导。大领导不能为了一个关系好的下属,跟全单位的下属闹翻。
何况这个大领导还是新官上任。性格孱弱敦厚,完全没有前任领导的手腕与魄力。
隆庆帝踟蹰再三,做出了帝王的决断——舍弃老师高拱。
勒令致仕!
林十三是开海派的打手之一。开海派最大的首领失势,他自然担忧。
不过他在官场混了十几年,深知朝廷政潮如海潮一般,来了去,去了来,永远不会停歇。
故而,这场政潮完全没有影响王小串和赵家公子的婚礼。
林家该嫁女还得嫁女。
赵知县在京城没有宅邸,故狗瘠薄胡同的林家老宅成了喜宅。
王小串成婚当日,林、赵两家一个官场同僚没请。
喜宴上有官职在身的,就只有林十三、赵知县,还有林十三的两个徒弟孙越、李高。
两家只请了一些亲戚。
王小串跟赵家公子进了洞房。众人在院中饮酒闲聊。
赵知县敏锐的察觉林十三面露愁容。
赵知县不动声色的说:“还是做地方上的芝麻官好啊。京城里到处都是是非。”
林十三附和:“是啊。京城不仅是个是非窝,还是个断头台嘞。多少人稀里糊涂丢了官职,掉了脑袋。”
林有牛还是以前那样,时而清醒,时而糊涂。
这老爷子接话:“京城遍地是黄金。我当年凭着小小的两桶冰起家,养活了十三,把他送进了锦衣卫,置办下了这偌大家业。”
似乎是话说多了,林老爷子开始止不住的咳嗽。
孝顺的儿媳碧云连忙走过来,给他捋后背,用手帕接痰。
就在此时,林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来的人是那位虽为布衣,却广交官员的邵大侠。
林十三惊讶:“你怎么来了?”
邵大侠道:“来讨杯喜酒喝。”
来的都是客,林十三自然不能怠慢。
三杯酒下肚,邵大侠压低声音:“十三爷可知,狗瘠薄胡同旁边有个驴尿泡胡同,东头有一间破败了的四合院?”
林十三答:“怎么不知,我自小在这一片儿长大。对附近的胡同、街巷了若指掌。”
邵大侠道:“今夜有人在那四合院中等十三爷一叙。”
林十三问:“谁?”
邵大侠笑而不言。
林十三心中暗想:北司耳目早有禀报,高拱明日一早离京。离京的前夜他不去密会张居正,不去密会杨博,却来找我?
子夜时分,林家的客人们散尽,林十三来到了驴尿泡胡同的头一泡,哦不,头一座四合院内。
四合院的堂屋里烛火摇曳。林十三推门进去,果然是高拱。
林十三拱手:“高阁老。”
高拱摆摆手:“已经不是了。”迟疑片刻后他又道:“但迟早还会是。”
林十三愕然。高拱显然十分自信自己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高拱道:“我这人不喜欢闲聊,长话短说。”
“开海之争,表面看是国策之争。但国策之争的关键,在于人。”
“你若真心支持开海,就把海禁派的首领搞下台。到时开海之事自然水到渠成。”
林十三皱眉:“您说徐阁老?您太看得起我了。他是当朝首辅。且有一堆文官支持他。”
“说句不中听的话,连您都拿他没有办法。如今落得个”
说到此,林十三的话戛然而止。人家高拱刚丢了官帽,现在说这些话太扎人心窝子。
高拱道:“虎豹旗玩过嘛?连老虎都怕大象。但老鼠却能吃大象。”
“你可以做那只扳倒大象的老鼠,只要你想!”
林十三道:“倒要高阁老赐教,我这只老鼠如何才能扳倒大象?”
高拱答曰:“人都是有软肋的。徐阶的软肋是他的长子徐璠。他太宠溺自己的长子。”
“而徐璠那人,才智与之前那位小阁老相差甚远。”
“至于如何捏住徐璠这个首辅家的软肋,就需你想法子了。”
“栽赃陷害也好,绑票打闷棍也罢,都是你们锦衣卫的本行。”
“邵大侠会在京城帮你。”
林十三试探着问:“如今徐家权势正盛。不知高阁老为何笃定十三不会和光同尘、随波逐流。在官场讨一口安逸饭食?”
“高阁老又为何笃定,我会冒着风险与天字第一号的权臣为敌?”
高拱笑道:“就凭我知你还存有良心。不多,但够用。”
老高是隆庆帝的正牌老师。他提出严惩胡应嘉,又有理有据。隆庆帝自然听了他的话。
早朝便有口谕:胡应嘉降两级,贬谪出京。
其实徐阶身为首辅,完全可以保胡应嘉。毕竟口谕不是正式的圣旨。
要知道,自嘉靖帝殡天后,内阁首辅的权力便水涨船高。徐阶甚至多次封还隆庆帝的圣旨。
保胡应嘉,徐阶有这个能力。
然而徐阶并没有这么做。事出反常必有妖。
散朝时,高拱洋洋自得,自认为既保了杨博,又胜了徐阶一筹。赢了,赢麻了。
他忽略了一件事。
胡应嘉弹劾杨博,是在替被京察整得灰头土脸的京官们说话。
你高阁老建议皇帝严惩胡应嘉,不等于得罪了满京城的官员?
好歹一个老官僚,一时得意忘形,忘了古今为官者既要有上层建筑,又要有群众基础,官位才坐得稳。
三日之后,御史陈联芳、给事中欧阳一敬、辛自修首先联名上奏,参劾高拱进谗言、怂恿隆庆帝贬谪忠臣。
又三日,都察院言官联名上奏,参劾高拱。
再五日,六部文官陆续上奏,参劾高拱。
参劾高拱的奏疏雪片一般飞向乾清宫。
京官的矛头本来对准的是杨博。现在参劾奏疏上完全不提杨博,矛头转向了高拱。
高拱从嘉靖二十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以来的所有烂事儿,全都被京官们扒了出来,写到了奏疏里。自然,少不了要添油加醋。
陈联芳的奏疏中还有这样一句话“自古明君不护罪师”。
仿佛隆庆帝不严惩高拱,就成了天字第一号的昏君。
做官嘛,花花轿子众人抬。一旦犯了众怒,那就等着被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吧。
不及半月,京城官场似乎形成了一种风潮。谁不上奏疏骂两句高拱,谁就是不合群,谁就是与整个官场为敌。
连晋党不少在京察中受益的官员,都被逼无奈背刺老高,上了参劾老高的奏疏。
高拱这一遭.玩完了。
隆庆帝是大明帝国的大领导。大领导不能为了一个关系好的下属,跟全单位的下属闹翻。
何况这个大领导还是新官上任。性格孱弱敦厚,完全没有前任领导的手腕与魄力。
隆庆帝踟蹰再三,做出了帝王的决断——舍弃老师高拱。
勒令致仕!
林十三是开海派的打手之一。开海派最大的首领失势,他自然担忧。
不过他在官场混了十几年,深知朝廷政潮如海潮一般,来了去,去了来,永远不会停歇。
故而,这场政潮完全没有影响王小串和赵家公子的婚礼。
林家该嫁女还得嫁女。
赵知县在京城没有宅邸,故狗瘠薄胡同的林家老宅成了喜宅。
王小串成婚当日,林、赵两家一个官场同僚没请。
喜宴上有官职在身的,就只有林十三、赵知县,还有林十三的两个徒弟孙越、李高。
两家只请了一些亲戚。
王小串跟赵家公子进了洞房。众人在院中饮酒闲聊。
赵知县敏锐的察觉林十三面露愁容。
赵知县不动声色的说:“还是做地方上的芝麻官好啊。京城里到处都是是非。”
林十三附和:“是啊。京城不仅是个是非窝,还是个断头台嘞。多少人稀里糊涂丢了官职,掉了脑袋。”
林有牛还是以前那样,时而清醒,时而糊涂。
这老爷子接话:“京城遍地是黄金。我当年凭着小小的两桶冰起家,养活了十三,把他送进了锦衣卫,置办下了这偌大家业。”
似乎是话说多了,林老爷子开始止不住的咳嗽。
孝顺的儿媳碧云连忙走过来,给他捋后背,用手帕接痰。
就在此时,林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来的人是那位虽为布衣,却广交官员的邵大侠。
林十三惊讶:“你怎么来了?”
邵大侠道:“来讨杯喜酒喝。”
来的都是客,林十三自然不能怠慢。
三杯酒下肚,邵大侠压低声音:“十三爷可知,狗瘠薄胡同旁边有个驴尿泡胡同,东头有一间破败了的四合院?”
林十三答:“怎么不知,我自小在这一片儿长大。对附近的胡同、街巷了若指掌。”
邵大侠道:“今夜有人在那四合院中等十三爷一叙。”
林十三问:“谁?”
邵大侠笑而不言。
林十三心中暗想:北司耳目早有禀报,高拱明日一早离京。离京的前夜他不去密会张居正,不去密会杨博,却来找我?
子夜时分,林家的客人们散尽,林十三来到了驴尿泡胡同的头一泡,哦不,头一座四合院内。
四合院的堂屋里烛火摇曳。林十三推门进去,果然是高拱。
林十三拱手:“高阁老。”
高拱摆摆手:“已经不是了。”迟疑片刻后他又道:“但迟早还会是。”
林十三愕然。高拱显然十分自信自己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高拱道:“我这人不喜欢闲聊,长话短说。”
“开海之争,表面看是国策之争。但国策之争的关键,在于人。”
“你若真心支持开海,就把海禁派的首领搞下台。到时开海之事自然水到渠成。”
林十三皱眉:“您说徐阁老?您太看得起我了。他是当朝首辅。且有一堆文官支持他。”
“说句不中听的话,连您都拿他没有办法。如今落得个”
说到此,林十三的话戛然而止。人家高拱刚丢了官帽,现在说这些话太扎人心窝子。
高拱道:“虎豹旗玩过嘛?连老虎都怕大象。但老鼠却能吃大象。”
“你可以做那只扳倒大象的老鼠,只要你想!”
林十三道:“倒要高阁老赐教,我这只老鼠如何才能扳倒大象?”
高拱答曰:“人都是有软肋的。徐阶的软肋是他的长子徐璠。他太宠溺自己的长子。”
“而徐璠那人,才智与之前那位小阁老相差甚远。”
“至于如何捏住徐璠这个首辅家的软肋,就需你想法子了。”
“栽赃陷害也好,绑票打闷棍也罢,都是你们锦衣卫的本行。”
“邵大侠会在京城帮你。”
林十三试探着问:“如今徐家权势正盛。不知高阁老为何笃定十三不会和光同尘、随波逐流。在官场讨一口安逸饭食?”
“高阁老又为何笃定,我会冒着风险与天字第一号的权臣为敌?”
高拱笑道:“就凭我知你还存有良心。不多,但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