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筚路蓝缕-《和女友穿越到东晋》

  “今晚咱们接着画图纸!”

  有了杨行秋的吩咐,王贤不敢怠慢。

  简单擦了下嘴,就开始了准备工作。

  “夏荷,你跟春桃也来学些医术好了!”

  “是,姐姐!”

  蓝图压在木板上。

  各种作图要用到的工具排列整齐。

  “尊师,请!”

  看着恭敬的王贤递上木炭,杨行秋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王贤,这次我来讲,你来画!”

  “尊师,这……”

  对只接触过几次工程制图的王贤来说,这个任务他根本就没有信心完成。

  在他看来,绘制图纸要比木工图样复杂得多。

  中途还离不开巨量的计算。

  杨行秋心里也清楚。

  王贤没有系统学习过数学、物理和化学。

  设计会用到的微积分、线性代数、微分方程更是一无所知。

  他能理解一些基础的概念和技术要点。

  在这个时代可以说已经是万中无一的人才了。

  让他上手制图,的确有些难度。

  但其实工程学是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

  理论部分要学起来非常艰难。

  杨行秋学习的化学工程专业就要比其他理学专业多出近一倍的课时。需要上很多有关物理,化学和数学的课,所以加起来上的课就会多很多。

  而动手实践也是工程学的一部分。

  工程学里的经验公式通常不是根据基本物理定律严格推导出来的。

  工程学更注重的是公式的实用性,在发展过程中,工程学是先进行实验,之后通过实验的结果总结出经验公式。

  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

  “王贤,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咱们先从冷却器开始。”

  王贤接过木炭,在图纸上画下了第一笔。

  “绘制冷凝器,要用到剖视图。

  剖视图是为了反映零件内部的孔的结构和形状,假想用剖切面在适当位置剖开零件,把处在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将剩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剖视图。

  这是一个假想的作图过程,采用剖视图的方法画出来的是零件的一部分,而零件实际上是完整的。因此画出剖视图后必须进行标注。”

  指导着王贤画图纸,杨行秋想起了自己上大学的时光。

  那时候,他是抱着建设国家的理想,怀着极大的热情,学习着艰深繁复的知识。

  可是出了校门以后,面对着现实的压力。

  最终还是选择向生活低头。

  在觥筹交错、推杯换盏间,为生活奔波起来。

  闲暇之余,杨行秋经常看一本书。

  《筚路蓝缕》

  讲的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

  从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到“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工业强国。

  热火朝天的工业建设让杨行秋心潮澎湃。

  或许这次穿越,就是让他实现理想的机会。

  情绪的亢奋之下,杨行秋点燃了油灯。

  “自己不注意眼睛,还要害别人近视吗?”

  叶阳鹤埋怨着男友,又把一盏灯放到了案上。

  杨行秋推辞道。

  “你不也要用灯吗?你留着吧!”

  “光线这么暗,画图很累眼睛,我在旁边讲,刚刚好。”

  叶阳鹤带着春桃和夏荷坐到了一旁。

  “之前,我们讲到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今天继续讲解望诊。”

  “望舌,观察舌苔和舌质的变化叫望舌,人舌上有薄薄的一层白苔。生病后舌苔的变化表现为舌苔增多增厚和颜色变化。”

  “舌苔增多而且看上去有粘糊的感觉,这叫做腻苔,多是有湿。白腻是寒湿,黄腻是湿热。”

  “人舌质淡红色,湿润,转动灵活,能自由伸出口外。”

  “舌质的颜色淡,是虚证,多见于血虚和阳虚。”

  “舌质的颜色红,是热证或阴虚。”

  春桃继续认真的听着她的讲解。

  夏荷有些心不在焉。

  “学这些医术,又有何益处?”

  “袁萝,想什么呢?”

  在叶阳鹤的提醒下,夏荷回过神来。

  “姐姐,我……”

  看着夏荷咬着嘴唇,将脸转到一旁,叶阳鹤突然受到了启发。

  “吡喹酮是节松萝的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