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金刀之谶-《和女友穿越到东晋》

  “这童谣,俺儿时还唱过嘞!”

  听杨行秋说起小时候的事,牛尚笑了起来。

  曹羽有些疑惑。

  “跟刘裕又有何相干?”

  杨行秋又解释道。

  “童谣起,天下定。此乃谶纬之说。”

  “谶纬之说?”

  牛尚和曹羽看向杨行秋。

  这个时代除了牛继马后,还有另一个影响力更加巨大的谶言。

  金刀之谶!

  从王莽开始,一句流传千年,让无数封建帝王忧心忡忡,让无数刘姓反贼一拥而上的谶言出现了。

  “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卯金刀,既刘姓也!”

  听到杨行秋说起金刀之谶,牛尚默然不语。

  从公元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建立了汉朝,到王莽篡位,共计二百一十年。

  到刘秀消灭群雄,重新建立汉朝,又传到汉献帝禅位共计一百九十五年。

  汉献帝禅位后,就在很多人本以为延续了四百多年的汉朝该彻底灭亡了时,刘备又挑起了大旗,重新延续了汉祚四十三年。

  八王之乱后,刘渊又建立赵汉。

  大汉取得的文治武功与其强大的生命力,给民族带来了深刻的记忆。

  同时,遍布天下的刘氏子孙,也赋予了刘氏在民间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此后,每逢乱世,便会有刘姓子孙振臂一呼。

  “卯金刀者即我也!”

  为了争夺天下最高的统治权,不论时代、地位、财富和能力,单凭一个姓氏就足以让他们前赴后继的揭竿而起。

  而从王莽开始,封建统治者们,就对刘姓,金刀甚至于任何能联想到金刀的事物惶恐不已。

  天宝年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向唐玄宗举荐了堂兄杨钊。

  一见到魁梧高大的杨钊,唐玄宗李隆基想起了金刀之谶,赐名国忠。

  “金刀为证,玉玺为凭”也就成了造反标配。

  魏晋南北朝也不例外,近四百年间,刘姓成了造反第一大姓。

  刘裕身为寒门庶族,能得到世家门阀的赏识和重用,不仅是他的能力出众。

  主要是任何人看见一个整日斗鸡走犬,织席贩屦的汉室宗亲。

  这既视感实在是太强,让人不得不往刘邦和刘备上想。

  世家门阀只想建功立业,青史留名,至于谁是皇帝,他们无所谓。

  百姓更是希望强大繁荣的大汉如闪电般归来。

  能将这么重要的令牌交给自己,他还真有些高祖之风。

  刘裕被认为是一代英雄自然是名正言顺。

  杨行秋还在欣赏手里的令牌,牛尚突然打破了沉默。

  “大哥,俺觉得,为天子,在修德,而不在卯金!”

  什么!

  杨行秋猛地坐直了身子,瞪大了眼睛。

  “你说什么?”

  曹羽吓了一跳。

  “大哥,你……”

  牛尚则一脸疑惑地看着杨行秋。

  “俺……”

  杨行秋激动地按住他的肩膀。

  “再说一次!快!”

  牛尚犹豫地说。

  “俺觉得,为天子,在修德,不在卯金!”

  杨行秋激动地拍着牛尚的后背。

  “哈哈,吾弟,当为尧舜!”

  牛尚看着杨行秋笑,也放肆地笑了出来。

  曹羽也附和着笑了几声。

  “先生!等等!”

  一声呼喊,杨行秋站起身寻声望去。

  葛岑带着一队人,沿山路追了过来。

  “是来抓人!快走!”

  曹羽暗叫不好,让马夫加快速度。

  杨行秋安抚住曹羽,叫停了车队。

  “三弟,勿惊!”

  没等杨行秋下车,葛岑已经带人跪倒一片。

  “先生真乃神人也!”

  杨行秋将他扶起。

  “为何行此大礼,快快请起!”

  “诚如先生所言,咱已复为别部司马,将军命我带人相助,放心,都是从丹阳带来的。”

  曹羽看了眼黑压压的人群,对牛尚说道。

  “名为相助,实则监工!”

  牛尚倒也没在意,跳下了车。

  杨行秋介绍起来。

  “这位是牛尚,牛庄主。”

  牛尚拱手,致歉。

  “先前多有冒犯,还望大人原谅!”

  “这位是曹羽,曹庄主。”

  曹羽没有下车,还在观望。

  葛岑招呼起来。

  “弟兄们,到了庄上,自有精米肥肉招待,可不敢偷懒,误了大事!”

  真会做人!

  杨行秋心里有些不悦,却也没表现出来。

  “诸位,请上车!”

  众人争先恐后往上爬,把原本空荡荡的车马,挤了个满满当当。

  “出发!”

  牛尚一声令下,车队朝着牛家庄赶去。

  葛岑谄媚地让出一块地方,让杨行秋坐下。

  “先生,不知何时,咱还能官升一级啊!”

  杨行秋摇了摇头。

  “你看,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