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梅花三弄-《和女友穿越到东晋》

  蒸汽机继续高速且平稳地运转。

  距离交付刘裕的任务还有七天。

  按照目前的进度,大概三天就能完成。

  只要不再出什么意外的话。

  连着忙了三天,突然放松下来。

  杨行秋觉得一阵疲惫感袭来。

  一脸泥水和满头木屑,又带来了些许的不适感。

  把淋浴室组装好,再去洗洗澡吧。

  “贾叔,散工后,准备淋浴!”

  昨天谈话过后,贾元一直想和杨行秋单独聊聊。

  现在总算是有机会了。

  “杨先生!”

  杨行秋正要回客房把铸铁管拿出来用用。

  “嗯?”

  贾元追上杨行秋,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小人,手头并无官凭,日后往来多有不便,不知先生……”

  杨行秋听出来他话里的意思。

  不就是怕没有官凭,进不了城,赚不到钱吗?

  给他吃颗定心丸好了。

  “放心,不出七日,官凭在下自当送来!”

  “小人,先去准备!”

  贾元看着杨行秋信誓旦旦的表情,算是安下心来。

  既然都同一条船上,不怕他不尽力而为。

  至于杨行秋为什么能承诺一定会送上官凭。

  他就不再细想了。

  杨行秋转头看向寿阳城的方向。

  一整座城都被大火焚毁,那么一点点砖瓦,只怕是满足不了谢玄的胃口。

  刘裕,如果你要在北府兵里出人头地,就离不开我的帮助。

  反过来想,你也一定会全力来帮助我。

  杨行秋这样想着,继续往客房的方向走去。

  得到谢玄命令,刘裕带着人立刻赶到桓伊所在的营区。

  只是桓伊的反应,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先是要吃饭,让刘裕等等。

  后来又说要休息,让他再等等。

  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后,又让刘裕等他一会儿。

  刘裕以为是什么要紧的事情,又耐起性子等。

  结果他在帐里吹起了笛子。

  桓伊,出身谯国桓氏,却不是龙亢桓氏一支,也就和桓温、桓冲关系较远。

  倒和陈郡谢氏关系紧密。

  太和六年,公元371年,前秦的王鉴、张蚝领兵救援据守寿阳的叛将袁瑾。

  就是桓伊和谢玄共同带兵击退。

  桓伊的一大爱好就是音乐,特别是笛乐。

  现在他又像往常一样吹奏。

  但在不通音律的刘裕耳中,再怎么悠扬婉转的音乐,也只是恼人的噪音罢了。

  只是他又不好发作,默默待在帐外忍受起这种莫名的折磨,

  他不知道的是,桓伊吹奏的正是后来流传千古的《梅花三弄》。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

  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

  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王徽之到建康去,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码头。

  恰巧桓伊在岸上过,王徽之知道他善吹笛曲,但是不认识他。

  这时船上一位客人道,“这是桓野王。”

  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听说您擅长吹奏笛曲,请为我吹奏一曲。”

  桓伊此时已是宣城县子、豫州刺史,久闻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车上船。

  桓伊坐在胡床上,吹奏出《梅花三弄》,高妙绝伦。

  吹奏完毕,桓伊立即上车走了。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

  刘裕等着桓伊奏完一曲,赶紧走进帐内。

  “得将令……”

  没等刘裕说完,桓伊挥手示意他再等等。

  还要等?

  刘裕不多的耐心算是彻底耗尽,也没有退出去,就在帐内看看桓伊他还要干什么。

  “报,筹算已毕!”

  “呈上来!”

  看着来人,刘裕有些诧异。

  北府军主簿,淮南郡西曹,豫州府幕僚。

  这些本来没什么交集的人,一下子聚集到了帐外。

  依次向桓伊呈上一卷竹简。

  桓伊仔细看过,直接放在一边。

  等到最后一人退出帐外,桓伊起身对刘裕说。

  “动身。”

  得了令,刘裕赶紧指挥手下军士,把眼前能看到的一切都装到马车上。

  桓伊缓缓走出帐外,环顾着空旷的寿阳城,叹道。

  “难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