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终究还是向着‘公道’的。。。”
他喃喃自语,仿佛给自己打气。
与此同时,位于西城原驸马府、如今新被刘宗敏占据的“汝侯府”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雕梁画栋的大厅里,彻夜的狂欢刚刚散场,杯盘狼藉,酒气熏天。
刘宗敏敞着怀,露出毛茸茸的胸膛,斜倚在铺着虎皮的太师椅上,一只脚还踩在价值不菲的紫檀木茶几上,手里把玩着一只抢来的羊脂玉杯。
他的心腹大将谷可成,带着一身酒气和戾气大步走进来,脸上带着意犹未尽的狞笑:
“侯爷!您猜怎么着?兄弟我刚从陈演那老狗府上回来,嘿!痛快!”
刘宗敏眼皮都没抬,懒洋洋地问:
“哦?那老东西又吐银子了?”
“银子算个屁!”
谷可成凑近,压低声音却掩不住兴奋。
“那老狗有个闺女,才十六,水灵得跟嫩葱似的!兄弟们当着那老狗和他婆娘的面,就在他家那黄花梨大桌上……嘿嘿!”
他做了个下流的手势,发出刺耳的笑声。
刘宗敏终于抬了抬眼皮,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淫邪的光,嗤笑道:
“没出息!一个丫头就乐成这样?值钱的玩意儿呢?”
谷可成满不在乎地一挥手:
“那老狗家有个御赐的玉壶,兄弟们嫌不够透亮,看着碍眼,砸了!改天给您寻摸个更好的!”
“砸得好!”
刘宗敏哈哈大笑,抓起桌上的酒坛灌了一口,酒液顺着胡须流下。
“这他娘的是老子们用命换来的江山!不享受,难道留给那些酸腐的官老爷?李大哥就是太讲究!兄弟们流血流汗,拿点用点,玩个把女人,天经地义!”
他的话语里充满了对李自成“约束”的不屑和对自己“功劳”的无限膨胀。
前门大街,“瑞福祥”绸缎庄的东家赵百万,此刻正瘫坐在一片狼藉的店铺里。
他的一条腿以诡异的角度扭曲着,剧痛让他浑身冷汗淋漓,但他更痛的是心。
三天前,他几乎是跪着将毕生积蓄五千两银票,捧给了第一批进城的“义军”,换回一张薄薄的“安民”告示。
他以为破财消灾,能保住祖业和一家老小。
然而,噩梦才刚刚开始。
一队凶神恶煞的士兵再次踹开了大门,为首的小校一脚踢开赵百万哆嗦着奉上的“安民告示”,皮笑肉不笑地掂量着他新凑出的几百两银子:
“赵掌柜,打发叫花子呢?听说,你家藏着前朝宫里流出来的翡翠屏风?还有……”
小校的目光像毒蛇一样扫过缩在角落、瑟瑟发抖的赵百万新纳的小妾。
“这娘们儿,挺水灵啊?弟兄们正好缺个暖床的!”
赵百万魂飞魄散,扑通跪倒,死死抱住小校的腿,涕泪横流:“军爷!军爷开恩啊!屏风、屏风是祖传的命根子啊!拙荆、拙荆粗鄙,伺候不了军爷啊!求您高抬贵手……”
话音未落,旁边一个士兵不耐烦地抡起刀鞘,狠狠砸在他腿上!
“咔嚓!”
清晰的骨裂声伴随着赵百万凄厉的惨叫。
“给脸不要脸!”
小校一脚踹开他,狞笑道。
“屏风抬走!人,带走!”
士兵们如狼似虎地扑向尖叫挣扎的小妾。
“不——!秀娘!!”
赵百万目眦欲裂,拖着断腿向前爬,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心爱之人被粗暴地拖出门外,只留下绝望的哭喊在空荡的店铺里回荡。
价值连城的翡翠屏风被抬走,货架上精美的绸缎被随意践踏撕扯。
曾经宾客盈门的“瑞福祥”,顷刻间只剩下满地狼藉和一个断了腿、心已死的男人,在血污和泪水中发出野兽般的哀嚎。
定国公府那象征着无上荣耀的朱漆大门,被粗壮的撞木轰然撞开!
年逾七旬的老国公徐允祯,强撑着病体,在家仆的搀扶下颤巍巍地走出来,试图用残存的威严呵斥:
“尔等何人?胆敢擅闯国公府邸!还有没有王法?!”
“王法?”
领头的一个队正,不过是个刚提拔起来的流民头目,闻言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他猛地一巴掌扇在徐允祯苍老的脸上!
“啪!”
清脆响亮!
徐允祯被打得一个趔趄,象征国公身份的七梁冠滚落在地,花白的头发散乱下来。
“老东西!醒醒吧!明朝亡了!”
队正叉着腰,唾沫星子几乎喷到老国公脸上。
“国公?老子打的就是国公!兄弟们,给我搜!值钱的拿走!男人吊起来问银子藏哪了!娘们儿……嘿嘿,随你们乐呵!”
士兵们欢呼着冲了进去。
顷刻间,府内哭喊声、打砸声、狞笑声交织成一片。
徐允祯珍藏了一辈子的几十幅宋元名画,被士兵们像扯破布一样从墙上扯下,嫌碍事,直接撕成碎片扔进取暖的火盆里当引火柴!
价值连城的官窑瓷器,被一个士兵随手拿起,“哐当”一声砸在地上,只为听那一声脆响取乐!女眷的尖叫声从内院不断传来,伴随着士兵们粗野的调笑……
徐允祯瘫坐在冰冷的地上,看着祖辈的荣耀、一生的珍藏、家人的尊严在自己眼前被肆意践踏、焚烧、砸碎……
浑浊的老泪无声地滑过他布满皱纹的脸颊。
他颤抖着手,想去捡起地上的冠冕,那曾代表大明最高勋贵的象征,此刻却沾满了尘土和血迹,显得如此讽刺和卑微。
刘宗敏及其爪牙的暴行,如同瘟疫般在京城每一个角落蔓延、肆虐。
李自成在宫墙上看到的那一丝“民心”的微光,早已被这滔天的血泪和仇恨彻底淹没。
百姓们眼中的希望之火熄灭了,取而代之的是深入骨髓的恐惧和刻骨铭心的怨恨。
那刑场上短暂的掌声,成了这血色京城最荒诞、最悲哀的注脚。
李自成试图建立的“新秩序”,在刘宗敏的骄横跋扈和底层士兵失控的贪婪面前,脆弱得如同阳光下的一滴露珠,瞬间蒸发殆尽,只留下满地狼藉和无尽的绝望。
三日后的黄昏,煤山脚下那棵虬枝盘结的老歪脖子树,在料峭的春风中沉默地伸展着枝桠,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不久前发生在这里的惊天剧变。
树下,几个穿着褪色旧宫服、须发皆白的老太监,在几名闯军士兵冰冷目光的监视下,正哆哆嗦嗦地进行着一项令人心碎的工作。
崇祯皇帝的遗体被缓缓从树枝上解下。
尸身已经僵硬,曾经象征无上威严的明黄色龙袍沾满了泥土和夜露,变得污秽不堪。
那张曾经忧国忧民、此刻却凝固着无尽绝望与痛苦的面容,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惨白和扭曲,依稀还能辨认出往日的轮廓,却再也找不到一丝帝王的生气。
一个老太监脱下自己破旧的外袍,颤抖着、小心翼翼地盖在皇帝的遗体上,浑浊的老泪无声地滑过沟壑纵横的脸颊。
旁边,王承恩的尸身也被抬了下来,雪白的长发散乱地贴在毫无血色的脸上。
奉命处理此事的李自成部将李大友,看着这一幕,脸上也掠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他虽为“流寇”将领,但终究保留着对“天子”最后一点朴素的敬畏。
他没有下令凌辱尸体,而是挥了挥手,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沙哑:
“找副薄棺抬去昌平,闯王有令,与周皇后合葬在田贵妃的墓里吧。动作麻利点!”
天寿山麓,田贵妃墓。
这本是崇祯为宠妃精心挑选的风水宝地,修建得颇为精致。
然而此刻,墓门大开,露出里面阴冷的墓室。
没有繁复的仪轨,没有浩荡的送葬队伍。
只有呼啸的北风卷着沙尘,吹打着墓前几棵孤零零的松柏,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几个老太监,佝偻着如同风干的虾米,麻木地看着闯军士兵粗暴地将两具刷着劣质黑漆、薄得仿佛随时会散架的棺材,推进那冰冷的、属于另一个女人的墓穴。
棺木撞击石壁发出空洞的回响,在寂静的山谷中格外刺耳。
其中一个最老的老太监,姓马,曾是乾清宫的洒扫,此刻正死死攥着手中一块早已看不出颜色的旧抹布,那是他唯一能带走、属于旧日宫廷的念想。
他浑浊得如同蒙尘琉璃的眼珠,费力地转动着,望向东南方紫禁城的方向。
那里,曾经是他一生的寄托,如今却只剩下无边的空洞与冰凉。
他想起了停灵那两日。
在紫禁城一个偏僻、阴冷的偏殿里,帝后的灵柩孤零零地停放着。
没有香烟缭绕,没有诵经超度,只有几盏昏暗的长明灯在穿堂风中摇曳,投下幢幢鬼影。
殿外,是改朝换代后的喧嚣与新贵们的觥筹交错;殿内,只有他们这几个行将就木的老太监,像守着最后烛火的飞蛾,默默地跪在冰冷的地砖上。
“马公公您说,那些阁老大臣会来吗?”
一个年轻些的太监曾怯生生地问。
老太监只是苦涩地摇了摇头,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干响。那些昔日里在朝堂上慷慨激昂、口称“君父”、“愿为社稷死”的阁老尚书们呢?
那些满腹经纶、以忠义自诩的翰林学士们呢?
人影都没见一个!
宫门依旧大开,却再也等不来一个真心祭拜的旧臣。新朝的官位、前程,如同诱饵,让他们避这“晦气”如避蛇蝎,生怕沾染一点旧王朝的余烬,烧断了攀附新枝的藤蔓。
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莫此为甚!
老太监的目光缓缓收回,落在眼前正被士兵用铁锹匆忙填埋的黄土上。
冰冷的土块砸在薄棺上,发出沉闷的“噗噗”声。
他仿佛又看到了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前,那最后回望紫禁城时,眼中深不见底的绝望与悲凉;仿佛看到了周皇后在坤宁宫平静地整理好衣冠,悬梁自尽前那决绝而凄美的侧影。
再看着眼前这方连墓碑都没有、草草掩埋的坟茔,老太监只觉得胸口堵着一块巨石,喘不过气。
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只有两行滚烫的老泪,混着风沙,无声地砸落在新翻的、带着寒意的泥土里。
这大明……是真的亡了。
他喃喃自语,仿佛给自己打气。
与此同时,位于西城原驸马府、如今新被刘宗敏占据的“汝侯府”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雕梁画栋的大厅里,彻夜的狂欢刚刚散场,杯盘狼藉,酒气熏天。
刘宗敏敞着怀,露出毛茸茸的胸膛,斜倚在铺着虎皮的太师椅上,一只脚还踩在价值不菲的紫檀木茶几上,手里把玩着一只抢来的羊脂玉杯。
他的心腹大将谷可成,带着一身酒气和戾气大步走进来,脸上带着意犹未尽的狞笑:
“侯爷!您猜怎么着?兄弟我刚从陈演那老狗府上回来,嘿!痛快!”
刘宗敏眼皮都没抬,懒洋洋地问:
“哦?那老东西又吐银子了?”
“银子算个屁!”
谷可成凑近,压低声音却掩不住兴奋。
“那老狗有个闺女,才十六,水灵得跟嫩葱似的!兄弟们当着那老狗和他婆娘的面,就在他家那黄花梨大桌上……嘿嘿!”
他做了个下流的手势,发出刺耳的笑声。
刘宗敏终于抬了抬眼皮,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淫邪的光,嗤笑道:
“没出息!一个丫头就乐成这样?值钱的玩意儿呢?”
谷可成满不在乎地一挥手:
“那老狗家有个御赐的玉壶,兄弟们嫌不够透亮,看着碍眼,砸了!改天给您寻摸个更好的!”
“砸得好!”
刘宗敏哈哈大笑,抓起桌上的酒坛灌了一口,酒液顺着胡须流下。
“这他娘的是老子们用命换来的江山!不享受,难道留给那些酸腐的官老爷?李大哥就是太讲究!兄弟们流血流汗,拿点用点,玩个把女人,天经地义!”
他的话语里充满了对李自成“约束”的不屑和对自己“功劳”的无限膨胀。
前门大街,“瑞福祥”绸缎庄的东家赵百万,此刻正瘫坐在一片狼藉的店铺里。
他的一条腿以诡异的角度扭曲着,剧痛让他浑身冷汗淋漓,但他更痛的是心。
三天前,他几乎是跪着将毕生积蓄五千两银票,捧给了第一批进城的“义军”,换回一张薄薄的“安民”告示。
他以为破财消灾,能保住祖业和一家老小。
然而,噩梦才刚刚开始。
一队凶神恶煞的士兵再次踹开了大门,为首的小校一脚踢开赵百万哆嗦着奉上的“安民告示”,皮笑肉不笑地掂量着他新凑出的几百两银子:
“赵掌柜,打发叫花子呢?听说,你家藏着前朝宫里流出来的翡翠屏风?还有……”
小校的目光像毒蛇一样扫过缩在角落、瑟瑟发抖的赵百万新纳的小妾。
“这娘们儿,挺水灵啊?弟兄们正好缺个暖床的!”
赵百万魂飞魄散,扑通跪倒,死死抱住小校的腿,涕泪横流:“军爷!军爷开恩啊!屏风、屏风是祖传的命根子啊!拙荆、拙荆粗鄙,伺候不了军爷啊!求您高抬贵手……”
话音未落,旁边一个士兵不耐烦地抡起刀鞘,狠狠砸在他腿上!
“咔嚓!”
清晰的骨裂声伴随着赵百万凄厉的惨叫。
“给脸不要脸!”
小校一脚踹开他,狞笑道。
“屏风抬走!人,带走!”
士兵们如狼似虎地扑向尖叫挣扎的小妾。
“不——!秀娘!!”
赵百万目眦欲裂,拖着断腿向前爬,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心爱之人被粗暴地拖出门外,只留下绝望的哭喊在空荡的店铺里回荡。
价值连城的翡翠屏风被抬走,货架上精美的绸缎被随意践踏撕扯。
曾经宾客盈门的“瑞福祥”,顷刻间只剩下满地狼藉和一个断了腿、心已死的男人,在血污和泪水中发出野兽般的哀嚎。
定国公府那象征着无上荣耀的朱漆大门,被粗壮的撞木轰然撞开!
年逾七旬的老国公徐允祯,强撑着病体,在家仆的搀扶下颤巍巍地走出来,试图用残存的威严呵斥:
“尔等何人?胆敢擅闯国公府邸!还有没有王法?!”
“王法?”
领头的一个队正,不过是个刚提拔起来的流民头目,闻言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他猛地一巴掌扇在徐允祯苍老的脸上!
“啪!”
清脆响亮!
徐允祯被打得一个趔趄,象征国公身份的七梁冠滚落在地,花白的头发散乱下来。
“老东西!醒醒吧!明朝亡了!”
队正叉着腰,唾沫星子几乎喷到老国公脸上。
“国公?老子打的就是国公!兄弟们,给我搜!值钱的拿走!男人吊起来问银子藏哪了!娘们儿……嘿嘿,随你们乐呵!”
士兵们欢呼着冲了进去。
顷刻间,府内哭喊声、打砸声、狞笑声交织成一片。
徐允祯珍藏了一辈子的几十幅宋元名画,被士兵们像扯破布一样从墙上扯下,嫌碍事,直接撕成碎片扔进取暖的火盆里当引火柴!
价值连城的官窑瓷器,被一个士兵随手拿起,“哐当”一声砸在地上,只为听那一声脆响取乐!女眷的尖叫声从内院不断传来,伴随着士兵们粗野的调笑……
徐允祯瘫坐在冰冷的地上,看着祖辈的荣耀、一生的珍藏、家人的尊严在自己眼前被肆意践踏、焚烧、砸碎……
浑浊的老泪无声地滑过他布满皱纹的脸颊。
他颤抖着手,想去捡起地上的冠冕,那曾代表大明最高勋贵的象征,此刻却沾满了尘土和血迹,显得如此讽刺和卑微。
刘宗敏及其爪牙的暴行,如同瘟疫般在京城每一个角落蔓延、肆虐。
李自成在宫墙上看到的那一丝“民心”的微光,早已被这滔天的血泪和仇恨彻底淹没。
百姓们眼中的希望之火熄灭了,取而代之的是深入骨髓的恐惧和刻骨铭心的怨恨。
那刑场上短暂的掌声,成了这血色京城最荒诞、最悲哀的注脚。
李自成试图建立的“新秩序”,在刘宗敏的骄横跋扈和底层士兵失控的贪婪面前,脆弱得如同阳光下的一滴露珠,瞬间蒸发殆尽,只留下满地狼藉和无尽的绝望。
三日后的黄昏,煤山脚下那棵虬枝盘结的老歪脖子树,在料峭的春风中沉默地伸展着枝桠,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不久前发生在这里的惊天剧变。
树下,几个穿着褪色旧宫服、须发皆白的老太监,在几名闯军士兵冰冷目光的监视下,正哆哆嗦嗦地进行着一项令人心碎的工作。
崇祯皇帝的遗体被缓缓从树枝上解下。
尸身已经僵硬,曾经象征无上威严的明黄色龙袍沾满了泥土和夜露,变得污秽不堪。
那张曾经忧国忧民、此刻却凝固着无尽绝望与痛苦的面容,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惨白和扭曲,依稀还能辨认出往日的轮廓,却再也找不到一丝帝王的生气。
一个老太监脱下自己破旧的外袍,颤抖着、小心翼翼地盖在皇帝的遗体上,浑浊的老泪无声地滑过沟壑纵横的脸颊。
旁边,王承恩的尸身也被抬了下来,雪白的长发散乱地贴在毫无血色的脸上。
奉命处理此事的李自成部将李大友,看着这一幕,脸上也掠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他虽为“流寇”将领,但终究保留着对“天子”最后一点朴素的敬畏。
他没有下令凌辱尸体,而是挥了挥手,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沙哑:
“找副薄棺抬去昌平,闯王有令,与周皇后合葬在田贵妃的墓里吧。动作麻利点!”
天寿山麓,田贵妃墓。
这本是崇祯为宠妃精心挑选的风水宝地,修建得颇为精致。
然而此刻,墓门大开,露出里面阴冷的墓室。
没有繁复的仪轨,没有浩荡的送葬队伍。
只有呼啸的北风卷着沙尘,吹打着墓前几棵孤零零的松柏,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几个老太监,佝偻着如同风干的虾米,麻木地看着闯军士兵粗暴地将两具刷着劣质黑漆、薄得仿佛随时会散架的棺材,推进那冰冷的、属于另一个女人的墓穴。
棺木撞击石壁发出空洞的回响,在寂静的山谷中格外刺耳。
其中一个最老的老太监,姓马,曾是乾清宫的洒扫,此刻正死死攥着手中一块早已看不出颜色的旧抹布,那是他唯一能带走、属于旧日宫廷的念想。
他浑浊得如同蒙尘琉璃的眼珠,费力地转动着,望向东南方紫禁城的方向。
那里,曾经是他一生的寄托,如今却只剩下无边的空洞与冰凉。
他想起了停灵那两日。
在紫禁城一个偏僻、阴冷的偏殿里,帝后的灵柩孤零零地停放着。
没有香烟缭绕,没有诵经超度,只有几盏昏暗的长明灯在穿堂风中摇曳,投下幢幢鬼影。
殿外,是改朝换代后的喧嚣与新贵们的觥筹交错;殿内,只有他们这几个行将就木的老太监,像守着最后烛火的飞蛾,默默地跪在冰冷的地砖上。
“马公公您说,那些阁老大臣会来吗?”
一个年轻些的太监曾怯生生地问。
老太监只是苦涩地摇了摇头,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干响。那些昔日里在朝堂上慷慨激昂、口称“君父”、“愿为社稷死”的阁老尚书们呢?
那些满腹经纶、以忠义自诩的翰林学士们呢?
人影都没见一个!
宫门依旧大开,却再也等不来一个真心祭拜的旧臣。新朝的官位、前程,如同诱饵,让他们避这“晦气”如避蛇蝎,生怕沾染一点旧王朝的余烬,烧断了攀附新枝的藤蔓。
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莫此为甚!
老太监的目光缓缓收回,落在眼前正被士兵用铁锹匆忙填埋的黄土上。
冰冷的土块砸在薄棺上,发出沉闷的“噗噗”声。
他仿佛又看到了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前,那最后回望紫禁城时,眼中深不见底的绝望与悲凉;仿佛看到了周皇后在坤宁宫平静地整理好衣冠,悬梁自尽前那决绝而凄美的侧影。
再看着眼前这方连墓碑都没有、草草掩埋的坟茔,老太监只觉得胸口堵着一块巨石,喘不过气。
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只有两行滚烫的老泪,混着风沙,无声地砸落在新翻的、带着寒意的泥土里。
这大明……是真的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