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大政奉还-《明末封疆》

  当他终于拖着残破不堪的身躯,在仅存的最后两名形容枯槁、伤痕累累的旗本搀扶下,远远望见江户城那巍峨的轮廓时,心中没有半分回家的喜悦,只有无边的恐惧和冰冷的绝望。

  江户城,这座德川家经营了数十年的巨城,此刻却笼罩在一片愁云惨淡之中。

  城门紧闭,吊桥高悬,城头守军稀稀拉拉,士气低迷。

  城下町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店铺关门,行人稀少,空气中弥漫着恐慌的气息。

  护城河里漂浮着垃圾,无人清理。曾经象征德川武运昌隆的“葵纹”,此刻在残阳的映照下,显得如此黯淡无光。

  出征时,他是统率八万雄师、意气风发、誓要踏平京都的“征夷大将军”。

  归来时,他是丢盔弃甲、形如乞丐、仅以身免的孤家寡人。

  巨大的落差,如同最锋利的刀子,反复切割着家光早已崩溃的神经。

  他知道,江户城并非安全的避风港,而是他最后的囚笼,是德川幕府落日余晖下的最后剪影。

  幕府的落日,已然无可挽回地沉入了关原的血海之中。

  江户城,天守阁深处。

  德川家光蜷缩在冰冷的榻榻米上,身上仅裹着一件单薄的素色小袖,曾经的华丽具足如同耻辱的象征被丢弃在角落。

  他形容枯槁,眼窝深陷,关原的硝烟与逃亡的恐惧已深深烙印在他的灵魂深处。

  窗外是死寂的城下町,城内弥漫着末日将至的绝望气息。

  突然,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沉寂。

  “将、将军大人!”

  仅存的忠仆声音颤抖,带着难以置信的惶恐。

  “城外、城外来了王师的使者!”

  “什么?!”

  家光猛地坐起,心脏仿佛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王师的使者?这么快就兵临城下了?是来劝降,还是来下达最后通牒?他脑海中瞬间闪过切腹、被俘游街、枭首示众等种种不堪的结局,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来、来了多少人?”

  他声音嘶哑。

  “只、只有一队骑兵,约二十人,打着使节旗号,为首者自称国公特使,要求、要求面见将军。”

  不是大军压境?只是使者?

  家光惊疑不定,心中升起一丝极其渺茫的、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侥幸。

  他强自镇定,命令道:

  “更衣,不,就这样!让他们到、到偏殿等候。”

  他放弃了穿戴体面的想法,此刻的狼狈或许正是他唯一的“资本”。

  偏殿内,气氛凝重。

  德川家仅存的几位重臣如同惊弓之鸟,簇拥在家光身后。门被拉开,几名身着明军精悍札甲、腰佩雁翎刀的护卫簇拥着一位身穿和服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使者目不斜视,对殿内的紧张气氛视若无睹,对着形容狼狈的家光微微一揖:

  “大明晋国公、总制讨逆军事魏渊帐下特使,有马义次见过德川大人。”

  “德川大人”而非“将军大人”?

  这个称呼让家光心头一刺,但也让他确认了对方并非来羞辱。

  他努力挺直佝偻的脊背,声音干涩:

  “贵使此来,所为何事?若是劝降……”

  他后面的话没说下去,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决绝。

  有马义次微微一笑,笑容中并无嘲讽,反而带着一种公事公办的平和:

  “德川大人误会了。国公深知大人乃一时受困于奸佞,并非不可救药。如今王师已定乾坤,天皇陛下仁德广布,国公亦非赶尽杀绝之人。特命下官前来,为德川家指一条明路,亦是保全之道。”

  “保全……之道?”

  家光愣住了,身后的家老们也面面相觑,难以置信。

  “正是。”

  有马义次朗声道,声音清晰地传遍偏殿。

  “国公提议,德川家即刻向天皇陛下及魏国公上书,行‘大政奉还’之礼!正式宣告将幕府所掌之政权、兵权、司法权等一切权柄,奉还于天皇陛下!德川幕府,自即日起,永久废除!”

  “大政奉还?!”

  家光如遭雷击!这比战败投降更彻底!这是要他亲手终结德川家的基业!他身后的家老们更是瞬间炸锅:

  “荒谬!此乃亡我德川之毒计!”

  “将军!万万不可!此乃魏渊欲使我德川自绝于天下!”

  “假意奉还,实为夺权!将军切莫中计!”

  然而,有马义次接下来的话,却如同惊雷,炸得所有人目瞪口呆:

  “作为德川家顺应天命、主动奉还大政的回报。”

  有马义次目光直视家光,一字一句道。

  “国公以天皇陛下名义承诺,德川家可保留其三河故地,领地石高定为百万石!德川家将以外样大名之首的身份,永镇三河,祭祀先祖,传承家名!”

  “百……百万石?!冈崎?!”

  家光彻底懵了!他预想过最坏的结局,也幻想过最渺茫的宽恕,但绝没想到会是这样的条件!

  保留祖地,百万石!虽然远不及昔日幕府将军掌控的天下,但这意味着德川家并未灭亡,还能作为一个顶级大名延续下去!这简直是……天大的恩典?还是致命的陷阱?

  家老们的反对声浪更高了:

  “将军!此乃缓兵之计!待我放下武器,必遭清算!”

  “三河贫瘠,百万石定有虚报!魏渊包藏祸心!”

  “德川家岂能屈居人下,做一介大名?!”

  家光听着家老们激动的声音,看着有马义次平静却不容置疑的眼神,再环顾这死气沉沉的江户城,逃亡路上的种种屈辱和绝望瞬间涌上心头。

  他忽然笑了,笑声嘶哑、悲凉,充满了无尽的疲惫和自嘲。他缓缓抬起手,止住了家老们的喧哗。

  “够了……”

  家光的声音异常平静,带着一种看透一切的苍凉。

  “陷阱?清算?呵……”

  他看向有马义次,又像是在问自己,也像是在问所有人:

  “我现在,还有的选吗?”

  家光的选择,已是必然。

  在生存与毁灭之间,在保留一丝家族火种与彻底灰飞烟灭之间,答案显而易见。

  数日后,在魏渊特使有马义次的“见证”下,德川家光身着素服,在江户城本丸御殿,以极其隆重的仪式,向天皇陛下的特使关白三条晴川呈上了《大政奉还表》。

  这份表文宣告了德川幕府统治的正式终结,将一切权柄“奉还”于天皇。

  江户幕府,在这一刻,画上了句号。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虽在意料之中,但其正式性和由德川家光亲自奉还的象征意义,彻底断绝了所有保幕派的最后幻想。

  京都朝廷立刻颁布诏书,嘉许德川家光“深明大义,顺应天命”,并正式确认了魏渊之前的承诺。

  德川家改封冈崎城,领三河故地百万石。

  曾经的“征夷大将军”,如今成为了三河德川藩的藩主。

  随着德川大政奉还,日本正式进入了由魏渊主导的战后秩序重建阶段。

  回到京都,魏渊以其无上的权威和铁腕手段,开始对整个日本的版图和政治结构进行彻底的改造。

  兑现“王政复古”承诺。

  流落各地的旧大名后裔蜂拥而至京都。

  经过严格的审核,主要看其家族历史、对德川的“仇恨值”以及魏渊对其忠诚度的判断,一批“幸运儿”获得了他们祖上曾经拥有过的部分领地。

  如长宗我部后裔获封四国部分领地;小早川家被确认恢复备中部分领地,这些领地大小不一,但都足以使其成为一方藩主。

  魏渊的嫡系和倒幕功臣获得了最丰厚的回报。松浦家继续扩充在九州的势力,肥前及九州要冲,巨港,均为松浦家节制;细川家则转封江户,守关东要地,监视东北;毛利家获得丹后全境及但马部分,成为近畿强藩;连那个自称是太阁后裔的丰臣家传人,也获得了相应封赏。

  当然,还有商人松浦善卫门,被魏渊赐名松浦忠明,破格提升为大名,建立了平户松浦分家,领地足有十万石。他和天草四郎时贞一南一北,一个商人国,一个宗教国,也算是魏渊革新的创举。

  织田秀信则陆续被加封领地,坐拥清州,一直涨到了百万石,成为老武士家族的象征。

  对于伊达政宗这样实力强大、主动投靠的枭雄,魏渊给予了优渥但谨慎的安排。确认其保有陆奥大部分领地,约六十万石,并加封部分原会津领地,使其成为东北屏障,但同时在其周边安插了多个新封或复活的亲京都小藩,如上杉、最上等被加强,形成制衡。

  皇室直辖“王土”。

  京都、山城、近江西部、丹波、丹后一部,总计约百万石的富庶土地,被划为天皇直属“王土”,由朝廷直接管理,设“王土奉行所”负责税收、治安等,成为新政权的核心财源和权力基础。

  分封只是第一步。

  魏渊深知,仅仅依靠分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武家割据、威胁中央的问题。

  他借鉴了大明治理西南土司的“改土归流”思路,结合日本实际,创造性地推出了“公武共治”制度,并以天皇诏书形式强力推行。

  在各藩领地内,实行“武家治事,公家理财监人”的双轨制。

  藩主(武家),依然是大名,拥有领地名义上的所有权,负责领地的日常行政管理、司法裁判(初级)、军事防御(维持藩兵)、以及执行中央(朝廷)的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