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眼前这群“没有大枣,全是棍棒”的武夫,沈家家主也是难得体会到了一次什么叫做“秀才遇见兵”。
只不过这次,沈家确实是没理的一方,就算想申诉冤屈,都没有胆量也没有底气。
这也是第一次,贾探春近距离感受到了北静王这个身份究竟代表着什么。
昔日她身为荣国公府出身的姑娘,虽说没多少机会接触外头的事儿,对王夫人她们在外面包揽诉讼之类的行为却也多少有些道听途说的听闻。
再加上贾家那群奴才们一个个胆子比做主子的都大,时常做出一些惊人之举,也一度让贾探春对贾家存在不够清晰的认知。
但她却也知晓,即便是当初鼎盛时期的贾家,想要如北静王府这般,不过是派了一个管事前来,就逼得原本自以为能够牢牢吃定她的沈家不得不步步退让。
不仅让沈昌珉乖乖签下和离书,还允许她带走她的女儿,归还她的嫁妆,客客气气的将她们母女送走,全程更是连一点脸色都不敢给她,也是不可能的。
当然,以贾家惯常对他们这些庶出子女的态度,哪怕努努力能够做到,大抵也是不屑更不愿做的吧。
想到昔日贾家那几个庶姑姑自打出嫁之后,便与贾家几乎断了联系,后来一个个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也未曾听闻家中上下有一丝半点儿要寻其夫家讨个说法的意思。
即便是一向以慈爱着称的老祖宗,收到庶姑姑们离世的来信后,也不过叹息一声可怜了她们福薄,没得福气好好享受儿孙绕膝的乐趣,便香消玉殒了。
至于旁的,却是再也没有的。
就连当初敏姑姑骤然离世,老祖宗身为生母,虽大哭了一场,且还是借着林姑丈孤身一人在江南独木难支,处境艰难的由头,也是好不容易才将林家两位表妹接到了贾家。
但,也仅仅只是接到贾家暂住罢了,她们仍旧是林家的姑娘。
也幸好,她们是林家的姑娘,也从来只当自己是林家的姑娘,即便曾在贾家寄住,到底凭自己的本事脱了身,不曾被贾家带累。
贾探春暗自伤怀了一阵,很快随着怀中女儿低低的哼唧,又将那点儿复杂的情绪全都给压了下去。
先前外头那位北静王府上来的管事便已经与她说好了,此番他们虽会助她和孩子脱离沈家,却不会直接放她自由。
他们已经将她的嫁妆悉数讨回,还问沈家多要了一笔给贾探春的补偿。
当然,为了不让沈家日后有任何由头再与将他们与贾探春所生的女儿扯上关系,这份补偿无关乎孩子。
甚至二人的和离书上,白纸黑字清清楚楚的写明了贾探春所出有一女,随贾探春脱离沈家,与沈家自此再无干系,沈家日后亦不得以任何缘由寻这个孩子认亲。
这只是贾探春这几年在沈家所遭受的,包含但不限于来自沈昌珉以及沈家众人给的委屈,沈家应给的赔礼道歉的费用。
以及水溶可是看在贾探春乃是林黛玉表妹的面子上,才花费重金为沈昌珉遍寻名医,为他治好了隐疾的。如今两人既然和离,两家自然也再无半点儿亲戚关系,沈家理应支付的名医看诊费用。
单单这一笔诊费,可比贾探春的嫁妆银子加起来都多,偏沈家明知道这是水溶故意刁难,却一个字儿不敢多说,只能老老实实的乖乖将银子奉上。
有这么一笔不菲的意外之财,再加上和离书在手,贾探春日后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她自己不犯糊涂,牢牢把住手头的银子,她都能带着孩子将日子过得很好。
但水溶又不是真来做慈善的,更不希望日后又得为贾探春的事儿善后。
是而虽说不管是贾探春的嫁妆还是从沈家榨出来的这笔银子,都被一分不差的全都交到了贾探春的手上。
但他们却不会直接放贾探春离开,等离开沈家之后,他们会护送她们母女二人归京。
当然,不是回京都,如今都城之中,早已没有了贾家的容身之地,他们会送她去贾家二房如今所住的庄子上。
将贾探春这个归家女囫囵送到贾政和贾宝玉面前,在这之后,贾家二房这对父子要如何安置贾探春,她自己又是否有旁的什么打算,北静王府这些人就不管了。
在这之后,贾探春的日子过得是好是坏,别说是他们,就是贾迎春也管不着。
毕竟,这次有她亲爹,亲兄弟在,轮不到外人插手。
对于这个安排,贾探春虽不甘愿,却也知晓是自己做错了事在先,北静王在这个时候还愿意帮她一把,已然仁至义尽,怕还是她那位二姐姐祈求许久的结果,怪不得旁人。
至于回到父兄身边之后,她的日子要如何过,又要如何才能守住手上的财物,就是贾探春自己需要去考量把握的了。
不过好在,过去那几年里,虽说贾家确实曾问她要过几次钱,但也只有几次。
且还是因为那几年不仅各地方百姓们日子不好过,京中也十分动荡,且还有不少流民一路上京,他们家中到底根基浅薄,人丁也单薄,且还一个个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难免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不仅是她,贾琏和王熙凤也没少给贾家大房送银子,甚至因着二人如今的身份摆在这里,他们送的还要更多一些。
只不过因着当初王熙凤哄着贾琏和贾赦,从老太太手里薅出来不少好东西,给大房送银子的时候,夫妻二人虽然肉疼,但想到这些银子原本就是白得来的,也就没有那么不舍得了。
想到贾家大房,贾探春又是一阵暗自叹息。
幸而如今大房二房住的并不算近,平日里虽说也有往来,到底算不得低头不见抬头见。
再加上少了最核心的利益之争,如今两家之间的矛盾反倒要比从前少许多。
甚至去岁贾宝玉还主动表示,希望能将老太太接到他们家中住上一阵子。
想到老太太,贾探春又想起先前管事的见她对回贾家之事十分抗拒时,给她的提醒。
如今老太太还活着,甭管当初是揣着怎么样的心思,总归老太太教养她们姐妹一场,若非幼年有老太太庇护,她们姐妹三人的日子还要过得更艰难许多。
也是因此,即便惜春当初脱离贾家之时,大家都闹得十分难堪,过去这些年,惜春也不曾说过荣府众人一句不是,只闭口不言昔年之事,却也会在每年腊月里抄经祈福之时,记得为老太太祈福。
贾迎春虽说远嫁北疆,却也每年都会往家中送去四时节礼,从不曾断。
若她不愿与父亲和兄弟同住,向老太太寻求庇护,倒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不过老太太到底年纪大了,即便她老人家愿意最后帮她一把,能够帮她的到底也有限。
真正想要将日子过起来,却还要靠她自己。
至于往后……
贾探春低头,看了看襁褓中的女儿,回想起过去这两年在沈家的日子,以及更早之前,那些过往,再想想如今据说已经成为林岚玉所创办的女子学院的院长的惜春,心中逐渐萌生一个念头。
她是知晓当初惜春脱离贾家之后,是在林岚玉的帮助下,立了女户的。
也是因此,此后别说是宁府那些人,便是惜春外祖家,也休想轻易来拉扯她。
当然,后来惜春跟在林岚玉身边,那些人就更是轻易不敢寻上门去了。
毕竟康平郡主的名头,但凡稍微打听一下,都知道不好惹。
可惜春有林岚玉在后面鼎力相助,凡事自然好解决,她如今却只能靠自己想办法,就有一定难度了。
究竟能不能成,还在两下。
但若能成,日后不仅她不必忧心会被娘家裹挟,或者被她那个混不吝的生母掣肘。
便连她的女儿,也能有一个更坚实的保障。
成亲嫁人,然后将自己的后半生托付给男人什么的,她曾将之视为人生的必由之路,也确实精挑细选了她觉得正确的选择。
但最终,事实狠狠给了她一个痛击,让贾探春不得不清醒的认识到,这是一条多么错误的认识。
不是人人都是林岚玉,有足够的底气做任何决定,也压根儿无惧夫家有多复杂的环境。
也不是人人都能如林黛玉和贾迎春一般幸运,夫君争气,内宅干净,不管日子过得是富贵还是清贫,总归一家人齐心协力,没有那许多污糟事儿。
但她至少还能选择像惜春一样,独自一人,清净干净。
从根儿上杜绝了那些内宅困扰。
哦,不,她甚至还多了一个乖巧可爱的女儿,有钱有闲有孩子,又少了一个必须嫁人的理由。
如此这般想来,她倒也确实该归京。
毕竟回了那里,才更方便她给自己立女户。
甭管是否别无选择,总归贾探春自己说服了自己,对于兜兜转转一圈,最终又回到贾家这件事,倒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
而林岚玉这边,也在贾探春启程归京后不久,收到了回信,知晓水溶派去的人已经将事情办妥,如今贾探春已经踏上归京之途,日后不管她再如何,总归也与她们没有太大关系了。
看完信上所说的,贾探春似乎有意给自己立女户的内容,林岚玉顿了顿,想了一会儿,又觉得这件事若贾探春当真能够做成,也没什么不好。
“昔年她的才学,虽不及迎春姐姐,但机敏却远在迎春姐姐之上。若非这些年性子愈发偏执……”
林岚玉也是曾动过是不是能将贾探春忽悠来吉安的念头的。
只是碍于彼时她这个女子学院的规模属实不大,学生数量更是有限,用不了这么多教姑娘们读书习字的先生。
且她能从王熙凤送来的信件中,清晰的看出来,贾探春是一心想要嫁一个中意之人,最好日后能将日子过得比贾迎春更好,给自己争一口气的。
再加上她与贾探春之间的关系,到底比之惜春又差上了一层,她也不确定若她表达出这个意思,对方是否会真心实意的愿意来帮她。
毕竟这个活儿做起来属实辛苦,且“同事”中不仅有武学农这样的乡野大夫,还有柳诗婷这样的“犯官之女”,贾探春又自来是个忧思略重的人,万一因此觉得林岚玉心中,她跟她们是一样的,那反倒不好了。
出于这种种方面的考量,林岚玉最终才颇为遗憾的放下了这个念头。
当然,也主要是因为后来贾探春定下了满意的未婚夫,林岚玉当然不可能再将贾探春纳入自己的目标。
再之后的之后,大家渐渐走到了如今这般,她就更不会再提起这件事儿了。
也只能祝愿日后贾探春能够不要再将自己误入迷途,能够一直保持清醒吧。
不过,想到贾探春如今的境况,再想到当下这个环境,女子生存有多不容易,到底林岚玉还是没忍住,“若是必要的时候,帮她一把。”
这话是对惊蛰说的,却也是对他们留在京中的人手交代的。
惊蛰领命,表示会将这个意思传达过去。
一旁跟着林岚玉同步看完了信件的林黛玉抿唇,忍不住偷笑。
“这么多年过去了,吗诶没还是一如既往地容易细软。”
林黛玉说的是林岚玉不管是从前大家刚刚认识的时候,明明他跟个炸毛的小猫似的看,长牙握爪的对着加加人,却对贾迎春三姐妹十分温柔和煦的样子。
也是如今林岚玉明明对贾探春气的不行,甚至对贾探春先前所作的那些事情十分记仇,至今提起来都愤愤的很,却仍然会处于对女子生存不易的联系,忍不住多帮贾探春一把的行为。
林岚玉哼哼两声,倒是没有否认,只是随即又几十分坚定的表示。
“我这不是在糖帮她,只是女子生存不易,更不要说她还带这个孩子,所以我才会出手。若是她自己不争气,或者她对这个孩子不好,我可不会管。”
只不过这次,沈家确实是没理的一方,就算想申诉冤屈,都没有胆量也没有底气。
这也是第一次,贾探春近距离感受到了北静王这个身份究竟代表着什么。
昔日她身为荣国公府出身的姑娘,虽说没多少机会接触外头的事儿,对王夫人她们在外面包揽诉讼之类的行为却也多少有些道听途说的听闻。
再加上贾家那群奴才们一个个胆子比做主子的都大,时常做出一些惊人之举,也一度让贾探春对贾家存在不够清晰的认知。
但她却也知晓,即便是当初鼎盛时期的贾家,想要如北静王府这般,不过是派了一个管事前来,就逼得原本自以为能够牢牢吃定她的沈家不得不步步退让。
不仅让沈昌珉乖乖签下和离书,还允许她带走她的女儿,归还她的嫁妆,客客气气的将她们母女送走,全程更是连一点脸色都不敢给她,也是不可能的。
当然,以贾家惯常对他们这些庶出子女的态度,哪怕努努力能够做到,大抵也是不屑更不愿做的吧。
想到昔日贾家那几个庶姑姑自打出嫁之后,便与贾家几乎断了联系,后来一个个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也未曾听闻家中上下有一丝半点儿要寻其夫家讨个说法的意思。
即便是一向以慈爱着称的老祖宗,收到庶姑姑们离世的来信后,也不过叹息一声可怜了她们福薄,没得福气好好享受儿孙绕膝的乐趣,便香消玉殒了。
至于旁的,却是再也没有的。
就连当初敏姑姑骤然离世,老祖宗身为生母,虽大哭了一场,且还是借着林姑丈孤身一人在江南独木难支,处境艰难的由头,也是好不容易才将林家两位表妹接到了贾家。
但,也仅仅只是接到贾家暂住罢了,她们仍旧是林家的姑娘。
也幸好,她们是林家的姑娘,也从来只当自己是林家的姑娘,即便曾在贾家寄住,到底凭自己的本事脱了身,不曾被贾家带累。
贾探春暗自伤怀了一阵,很快随着怀中女儿低低的哼唧,又将那点儿复杂的情绪全都给压了下去。
先前外头那位北静王府上来的管事便已经与她说好了,此番他们虽会助她和孩子脱离沈家,却不会直接放她自由。
他们已经将她的嫁妆悉数讨回,还问沈家多要了一笔给贾探春的补偿。
当然,为了不让沈家日后有任何由头再与将他们与贾探春所生的女儿扯上关系,这份补偿无关乎孩子。
甚至二人的和离书上,白纸黑字清清楚楚的写明了贾探春所出有一女,随贾探春脱离沈家,与沈家自此再无干系,沈家日后亦不得以任何缘由寻这个孩子认亲。
这只是贾探春这几年在沈家所遭受的,包含但不限于来自沈昌珉以及沈家众人给的委屈,沈家应给的赔礼道歉的费用。
以及水溶可是看在贾探春乃是林黛玉表妹的面子上,才花费重金为沈昌珉遍寻名医,为他治好了隐疾的。如今两人既然和离,两家自然也再无半点儿亲戚关系,沈家理应支付的名医看诊费用。
单单这一笔诊费,可比贾探春的嫁妆银子加起来都多,偏沈家明知道这是水溶故意刁难,却一个字儿不敢多说,只能老老实实的乖乖将银子奉上。
有这么一笔不菲的意外之财,再加上和离书在手,贾探春日后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她自己不犯糊涂,牢牢把住手头的银子,她都能带着孩子将日子过得很好。
但水溶又不是真来做慈善的,更不希望日后又得为贾探春的事儿善后。
是而虽说不管是贾探春的嫁妆还是从沈家榨出来的这笔银子,都被一分不差的全都交到了贾探春的手上。
但他们却不会直接放贾探春离开,等离开沈家之后,他们会护送她们母女二人归京。
当然,不是回京都,如今都城之中,早已没有了贾家的容身之地,他们会送她去贾家二房如今所住的庄子上。
将贾探春这个归家女囫囵送到贾政和贾宝玉面前,在这之后,贾家二房这对父子要如何安置贾探春,她自己又是否有旁的什么打算,北静王府这些人就不管了。
在这之后,贾探春的日子过得是好是坏,别说是他们,就是贾迎春也管不着。
毕竟,这次有她亲爹,亲兄弟在,轮不到外人插手。
对于这个安排,贾探春虽不甘愿,却也知晓是自己做错了事在先,北静王在这个时候还愿意帮她一把,已然仁至义尽,怕还是她那位二姐姐祈求许久的结果,怪不得旁人。
至于回到父兄身边之后,她的日子要如何过,又要如何才能守住手上的财物,就是贾探春自己需要去考量把握的了。
不过好在,过去那几年里,虽说贾家确实曾问她要过几次钱,但也只有几次。
且还是因为那几年不仅各地方百姓们日子不好过,京中也十分动荡,且还有不少流民一路上京,他们家中到底根基浅薄,人丁也单薄,且还一个个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难免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不仅是她,贾琏和王熙凤也没少给贾家大房送银子,甚至因着二人如今的身份摆在这里,他们送的还要更多一些。
只不过因着当初王熙凤哄着贾琏和贾赦,从老太太手里薅出来不少好东西,给大房送银子的时候,夫妻二人虽然肉疼,但想到这些银子原本就是白得来的,也就没有那么不舍得了。
想到贾家大房,贾探春又是一阵暗自叹息。
幸而如今大房二房住的并不算近,平日里虽说也有往来,到底算不得低头不见抬头见。
再加上少了最核心的利益之争,如今两家之间的矛盾反倒要比从前少许多。
甚至去岁贾宝玉还主动表示,希望能将老太太接到他们家中住上一阵子。
想到老太太,贾探春又想起先前管事的见她对回贾家之事十分抗拒时,给她的提醒。
如今老太太还活着,甭管当初是揣着怎么样的心思,总归老太太教养她们姐妹一场,若非幼年有老太太庇护,她们姐妹三人的日子还要过得更艰难许多。
也是因此,即便惜春当初脱离贾家之时,大家都闹得十分难堪,过去这些年,惜春也不曾说过荣府众人一句不是,只闭口不言昔年之事,却也会在每年腊月里抄经祈福之时,记得为老太太祈福。
贾迎春虽说远嫁北疆,却也每年都会往家中送去四时节礼,从不曾断。
若她不愿与父亲和兄弟同住,向老太太寻求庇护,倒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不过老太太到底年纪大了,即便她老人家愿意最后帮她一把,能够帮她的到底也有限。
真正想要将日子过起来,却还要靠她自己。
至于往后……
贾探春低头,看了看襁褓中的女儿,回想起过去这两年在沈家的日子,以及更早之前,那些过往,再想想如今据说已经成为林岚玉所创办的女子学院的院长的惜春,心中逐渐萌生一个念头。
她是知晓当初惜春脱离贾家之后,是在林岚玉的帮助下,立了女户的。
也是因此,此后别说是宁府那些人,便是惜春外祖家,也休想轻易来拉扯她。
当然,后来惜春跟在林岚玉身边,那些人就更是轻易不敢寻上门去了。
毕竟康平郡主的名头,但凡稍微打听一下,都知道不好惹。
可惜春有林岚玉在后面鼎力相助,凡事自然好解决,她如今却只能靠自己想办法,就有一定难度了。
究竟能不能成,还在两下。
但若能成,日后不仅她不必忧心会被娘家裹挟,或者被她那个混不吝的生母掣肘。
便连她的女儿,也能有一个更坚实的保障。
成亲嫁人,然后将自己的后半生托付给男人什么的,她曾将之视为人生的必由之路,也确实精挑细选了她觉得正确的选择。
但最终,事实狠狠给了她一个痛击,让贾探春不得不清醒的认识到,这是一条多么错误的认识。
不是人人都是林岚玉,有足够的底气做任何决定,也压根儿无惧夫家有多复杂的环境。
也不是人人都能如林黛玉和贾迎春一般幸运,夫君争气,内宅干净,不管日子过得是富贵还是清贫,总归一家人齐心协力,没有那许多污糟事儿。
但她至少还能选择像惜春一样,独自一人,清净干净。
从根儿上杜绝了那些内宅困扰。
哦,不,她甚至还多了一个乖巧可爱的女儿,有钱有闲有孩子,又少了一个必须嫁人的理由。
如此这般想来,她倒也确实该归京。
毕竟回了那里,才更方便她给自己立女户。
甭管是否别无选择,总归贾探春自己说服了自己,对于兜兜转转一圈,最终又回到贾家这件事,倒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
而林岚玉这边,也在贾探春启程归京后不久,收到了回信,知晓水溶派去的人已经将事情办妥,如今贾探春已经踏上归京之途,日后不管她再如何,总归也与她们没有太大关系了。
看完信上所说的,贾探春似乎有意给自己立女户的内容,林岚玉顿了顿,想了一会儿,又觉得这件事若贾探春当真能够做成,也没什么不好。
“昔年她的才学,虽不及迎春姐姐,但机敏却远在迎春姐姐之上。若非这些年性子愈发偏执……”
林岚玉也是曾动过是不是能将贾探春忽悠来吉安的念头的。
只是碍于彼时她这个女子学院的规模属实不大,学生数量更是有限,用不了这么多教姑娘们读书习字的先生。
且她能从王熙凤送来的信件中,清晰的看出来,贾探春是一心想要嫁一个中意之人,最好日后能将日子过得比贾迎春更好,给自己争一口气的。
再加上她与贾探春之间的关系,到底比之惜春又差上了一层,她也不确定若她表达出这个意思,对方是否会真心实意的愿意来帮她。
毕竟这个活儿做起来属实辛苦,且“同事”中不仅有武学农这样的乡野大夫,还有柳诗婷这样的“犯官之女”,贾探春又自来是个忧思略重的人,万一因此觉得林岚玉心中,她跟她们是一样的,那反倒不好了。
出于这种种方面的考量,林岚玉最终才颇为遗憾的放下了这个念头。
当然,也主要是因为后来贾探春定下了满意的未婚夫,林岚玉当然不可能再将贾探春纳入自己的目标。
再之后的之后,大家渐渐走到了如今这般,她就更不会再提起这件事儿了。
也只能祝愿日后贾探春能够不要再将自己误入迷途,能够一直保持清醒吧。
不过,想到贾探春如今的境况,再想到当下这个环境,女子生存有多不容易,到底林岚玉还是没忍住,“若是必要的时候,帮她一把。”
这话是对惊蛰说的,却也是对他们留在京中的人手交代的。
惊蛰领命,表示会将这个意思传达过去。
一旁跟着林岚玉同步看完了信件的林黛玉抿唇,忍不住偷笑。
“这么多年过去了,吗诶没还是一如既往地容易细软。”
林黛玉说的是林岚玉不管是从前大家刚刚认识的时候,明明他跟个炸毛的小猫似的看,长牙握爪的对着加加人,却对贾迎春三姐妹十分温柔和煦的样子。
也是如今林岚玉明明对贾探春气的不行,甚至对贾探春先前所作的那些事情十分记仇,至今提起来都愤愤的很,却仍然会处于对女子生存不易的联系,忍不住多帮贾探春一把的行为。
林岚玉哼哼两声,倒是没有否认,只是随即又几十分坚定的表示。
“我这不是在糖帮她,只是女子生存不易,更不要说她还带这个孩子,所以我才会出手。若是她自己不争气,或者她对这个孩子不好,我可不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