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俸银-《苍茫天道》

  陆明羽说完“摄政亲王”,便不再多说,扭过头合衣而睡。

  陆曦见他困倦,也只好放下此事,心下琢磨,或许是因为昨天李佑安在,自己小姨又已见过陛下,也许李大人与王爷亲近,便帮忙引荐下。

  观贺大人与李大人为人,都亲善的很,只是李大人这般照顾,却是有点太过。

  想必是我樊镶郡只是小郡,人才不多,李大人求才若渴急了些,倒是无可厚非......

  想到此不再管此事,嘱咐李佑安几句,便探出头与两位衙役大哥聊上几句,算是打过招呼。

  原来两名衙役一个姓王,一个姓武,看样子都是二十七八岁样子。

  只是他们说话时对自己也特别客气,且看自己的眼神颇为奇异,倒似见到美女一般,却是不解......

  路过府衙时,陆曦好奇的伸头看了看,见府衙门楼广大,府院甚深,其内不少穿官衣与衙役服装之人,往来奔走,倒是颇为忙碌......

  那位王姓骑马的衙役把两头青驴送进去后,再出来时依旧骑着他们的黄马,也不多说,几人就此驱车上路......

  不到半个时辰,已出了樊镶城北,往东而去,官道突然宽阔起来,马车渐快。

  陆曦仔细看去,见路面都是半丈大厚青白石板铺就,极为平整,远超家乡到樊镶的石板路,且最窄处也有十余丈宽,路上往来车马行人也是不少,倒是少有乡农打扮之人......

  再往远看,整条官道大致向东,少有弯转,遇到小丘及洼地处,也都铲除或填平。

  且被挖开的山丘草木茂盛,并无岩土裸露,倒似有心修复过一般,只是山坡迎路面树木有些颇为粗大,并不像几年内长成......

  此事倒也奇异,想来青龙国建国未久,这官道明显是立国后修的,怎的这劈开山石也能长出年久树木......

  看了一会儿,陆曦便放下车帘读起书来,累了便拿出“六艳”的名单看看,细细回想昨夜贺大人的话,心中已选定了些要读的书目......

  这般将到未时,李佑安嚷着饿了,陆曦便找了些吃的给他,又拿过几块干粮请两位官差大哥吃,却听那武姓赶车的男子笑道:

  “公子不急,再行几里我们去前边镇上,好好喝点......”

  陆曦被他称作公子,脸上一红,却也不好多说,所幸马车甚快,看样子速度比他们骑驴而行快上近倍......

  没一会儿到了一处镇子,也不甚大,陆曦拉着李佑安从车内钻出时,两位衙役已点好了酒菜。

  陆曦回身轻轻叫了陆明羽两声,见他睡得正沉,也就不管他,想到吃完给他留些菜,也就是了。

  不一会儿酒菜上桌,几人稍一客气,便吃了起来。

  却是那王姓衙役问陆曦多大了,听说他才十六岁,便不多说......

  陆曦知他们是想让自己一起喝点,但按樊镶郡治下州训,未满十八岁少年不得饮酒,也不以为意。

  李佑安刚才吃过东西,此刻没吃几口就困了,陆曦哄着他回车里睡着,这才又回来继续慢慢吃......

  两个衙役吃的不多,又喝了两杯,没一会儿就东拉西扯的聊了起来......

  只听那王姓衙役问陆曦家乡,陆曦说了陆家庄后,他笑道他是小榆村的,离陆家庄也才二百多里,而那位武姓衙役则是樊镶城西郊人士。

  又过了一会儿,不知怎么说起钱财之事,那武姓衙役道:

  “王老弟,听说你当年读过几年书,上次乡试还考过名次,上月底俸禄发下来,涨了不少了吧?”

  王姓衙役也喝的半醉,摇头苦笑道:

  “也没多少,涨了不到二两半!你知道我家里,两房媳妇三个妾婢,生了七个小崽子,养起来也不容易......虽然州里贴补些,可是马上大小子要读书了,还得靠他娘家里帮衬点......”

  说罢拿起一杯酒水扬脖饮过,才道:

  “想来武兄入衙比我早几年,这回涨的更多吧?”

  那武姓衙役默默算了下,也苦着脸道:

  “也没多哪去,三两二钱,不过我比你早几年,又没功名,只能三年一涨,比不过老弟两年一涨,不过我婆娘家地多,家里粮食这块没啥花销......”

  王姓衙役闻言道:

  “我那算屁的功名,州府乡试万名垫底,还是七年考了三次才考上的!唉......说起地来,我家也不少,可是我家没啥兄弟,就老弟自己一个汉子,你弟媳又种不动......”

  说罢叹了口气道:

  “他娘的,咱青龙国啥都好,老婆随便娶,就他娘的不能娶兄弟......要不老弟我也娶他两个爷们,打打零,舞着舞着地头,这口粮不就解决了么!”

  说罢二人一阵笑闹......

  陆曦听了,知道家里男丁少,地租出去剩下的收入就少了许多,这王大哥家里十多口,日常用度倒是不少,想来衙役的俸禄一年也有百十两吧,如此养家倒也不容易......

  没过一会儿,那武姓衙役又道:

  “你知道李曲不,就是那个新来的收粮官,听说他履职总共才四年,这次涨了七两......”

  王姓衙役摇头道:

  “人家乡试前百,还是在大郡考的,他四年前刚入衙时,我听说年俸就超七百两,自然涨的多了......”

  陆曦听得心中惊讶,七百两......这么多,这收粮官不知是管的几乡几县,难道是整个樊镶郡吗......

  要知他们家三十多亩地,几口人一年忙到头也剩不下三四十两银子,还要赶上收成好的年头......

  此时又听那武姓衙役道:

  “唉......早知道我小时候也多读读书了,如今快三十了,大字不识几个......干了八九年大头差兵,比一个敲锣收粮的,每年还少二三百两......”

  陆曦一听,更是诧异,略略一算,那叫李曲的就算两年一涨薪俸,估计此时年俸也九百两左右了,那这武大哥一年的俸禄岂不是有六百两左右,够自己全家人干十几年了......

  他之前从没想过在官府当差可以赚这么多......

  想到自己家在村里老老实实种地,本是挺富裕的,可是与人家城里人一比,差上这么多,不禁皱起眉来......

  此时那王姓衙役看他皱眉不语,以为他也为二人鸣不平,便道:

  “陆小公子,你也觉得我们这差事苦吧!风里来雨里去的,一年到头百十两都剩不下......”

  陆曦不知该如何回答,摇头苦笑默不作声,想了想又问道:

  “乡试前百能当收粮官吗?不知刚才两位大哥口中这李曲大人是在哪些区域管收粮的?”

  那武姓衙役道:

  “他算个屁大人,只管东县十几个乡的粮食收储之事罢了,论职司等级与我们平级而已,论资历差得多了......”

  那王姓衙役也道:

  “人家书读得好啊!乡试前百......唉,大几十万人中考得前百,也算是万里挑一喽......”

  说罢又举起酒杯,喝了一口。

  陆曦听了,忍不住问道:

  “王大哥,我们樊镶郡论人口地域,在国内也算中游水准吧!不知我们郡乡试前百与那位李曲官爷比有什么差距?”

  王姓衙役喝的有些多了,想了半天才道:

  “该怎么说呢......要说早几年乡试,我樊镶郡立郡未久,离京城又偏远,当时都是各国流民及土着村民,我记得第一届乡试才三万多人参加......”

  “而京城周边的大郡,当时多的也有近百万人参考了......虽也是人员水平杂乱,但是不乏一些他国流官、学士文人等,所以考进前百仍是极难......”

  “我是第三次乡试考上的,那时我樊镶郡人口与学堂多了起来,我在本郡三五十万人里考进万名,想来当年乡试的前百,或许水平与他也差不多吧......”

  陆曦闻言点头,又问道:

  “那我们乡试前百的,若入府衙当差,一年可以有几百两银子了?”

  王姓衙役听了,一边倒酒一边道:

  “那还用说!那李曲是四年前供职的,当时都有七百多两,估计现在入职的,同等职位应有千多两吧!”

  “啊!”

  陆曦听得心中激动,想不到乡试前百就可以领这么多俸禄了......

  此时却是那武姓衙役问道:

  “倒是忘了问公子了,你考过乡试吗?”

  陆曦此刻还心下惊喜,脸色不自觉的有些红润,轻轻点了点头。

  那王姓衙役看他红脸,也没太在意,随口问道:

  “不知陆公子考得怎样?”

  陆曦强忍激动,平复了下呼吸才道:

  “前年考的,乡试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