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好!”
宋小麦话音一落,村民瞬间爆发出热烈喝彩。
几位族老望着这一幕,昏花眼中都不由噙满泪水。
祖祖辈辈在这山沟沟里刨食,何曾想过,还会有今日!?
“点火!”
宋小麦展颜一笑,小手一挥。
早已准备好的几个青壮,立刻点燃了爆竹!
刹那间,“噼里啪啦——砰!啪!”
爆竹声于后山中,轰然炸响的一刻,几个手拿锣鼓的村民,紧跟着敲响了铜锣。
爆竹声声,锣鼓喧天。
这一方小小村落,在这一天里,脸上浮现起比之过年还要热闹的欢呼。
墨师傅拿起一把崭新的、系着红色绸布的锄头,走到早已划定好的作坊屋基前,双手一沉,高喝一声:“动土——开工大吉!”
话音落下,用力挥下第一锄!
“开工大吉——!”
紧跟着,早已准备好的壮劳力们,立刻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宋家院里,临时搭建了几口大锅,一群妇人此时也忙的热气腾腾,为工地匠人准备晌饭。
王氏带着家中儿女和宋慈姑,纷纷簇拥至宋小麦的跟前,没急着回家帮忙,只是静静地围绕在宋小麦身边,望着眼前生机勃勃、喧腾鼎沸的盛景。
曾因病痛折磨许久,命悬一线的王氏,不过三十左右,却因前半生的不幸造成鬓边花白。
然而此时此刻,眼里爆发出的热烈和璀璨,让她整个人容光焕发,无丝毫垂暮之态。
她目光划过被掀翻的泥土,墨师傅指挥若定的身影,以及那一堆堆各类木材石料,最终定格在女儿宋小麦那张虽然稚嫩,却无比坚毅的脸上。
胸膛里翻腾出难以言喻的热流,堵的她喉咙发紧,眼眶温热。
“小麦...娘...娘不是在做梦吧...?”
宋月娥站在王氏身侧,下意识搀扶着母亲手臂,在察觉到对方轻微颤抖后,心绪同样被这一幕幕挑动的起伏不定。
曾几何时,家里还穷的揭不开锅,不过短短半年时间,竟发生了如此天翻地覆之变。
莫说母亲,她亦觉得不真实。
可,她知道,从自家发现山薯,赚回第一桶金开始,从几个弟弟陆续入学开始...她的心便坚定无比。
“娘,不是梦,是真的!”
“咱家,好了!”
对,好了。
今日特意请了假的宋家兄弟三个,眼眶温热。
宋冬生喟叹:“小妹,谢谢你...”
宋家在场的每一个人,此时此刻都无比清晰的认识到,自家这一切一切的转机,都跟家中小妹脱不了干系!
感受到家人心绪的起伏,宋小麦微微摇头。
“二哥,什么谢不谢的。”
她目光扫过母亲欣慰的脸、阿姐温热的眼、宋家兄弟几个或激动、或雀跃、或小弟的懵懂和小姑释然的笑容。
“咱们家是小家,咱们村就是大家。”
“眼下的一切,若没有娘带着阿姐二哥操持家中里外,没有村里大家伙的齐心合作,光靠我一人,能挖几根山薯?能做几斤薯粉?”
“更别谈建什么作坊了!”
她望着大伙:“独木难支,众木成林,日子能过好,非我一人之功,是咱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才是!”
“不光如此,我相信,只要今后大伙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这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对!”
宋秋生用力点头:“小麦你放心!”
“三哥如今没法帮你什么!但三哥定会好好读书,等学有所成,三哥也能顶起家业的时候,就可以帮你更多更多!”
宋小麦莞尔一笑:“成啊!三哥你最好努力点,说不得咱家还能出个状元呢!”
额...
刚还信心满满的宋秋生,一听这话,小脸顿时一垮。
“咱能不能要求稍微放那么低一点点...”
宋小麦眨眨眼,上下打量对方几下,促狭一笑:“唔...我瞧三哥模样倒也周正,探花郎也是可以有的!”
“哈哈——”
话音落下,顿惹得刚还感性满满的一家人,朗声笑出。
宋秋生本还一脸菜色,可见着这般,脸皮也不由厚了点,东瞅瞅西瞧瞧,忽然瞥见身旁豆芽菜似的五弟。
宋修远来不及反应时,忽觉身子一动,被人推到了前头。
“你别说,咱家说不得还真能出个探花郎!”
宋秋生挑挑眉,一把拽着五弟胳膊送往前头。
众人望着前方小脸白皙的男娃,一双琉璃眼璨如星辰般,长长的睫羽许是因为羞涩而不停颤动,挺翘的鼻梁下一张殷红小嘴紧紧抿在一起,如同年画里走出的仙童一般。
往日一家人天天生活在一起,虽都知道宋修远这孩子模样周正,却从未如此细致的打量过对方。
而今被宋秋生猛地推到大伙视野下,这么一瞧...众人都是眼前一亮。
“嘶...这孩子,确实长得好!”
宋慈姑眸光锃亮,猛地就想起前段日子家里来的那位周姓少年了,忍不住道:“你们说,像不像周目那孩子?”
经她这么一提,连宋小麦都忍不住一怔,在宋修远身上来回猛瞧几眼后,摸索着下巴煞有其事道:“五官虽不像,但容貌确实各....”
“宋姑娘!”
就在这时,跑到后山上头那片育种地观察了几天的乔大爷匆匆溜下坡,在宋小麦心惊肉跳中一脸明媚的跑了来!
“宋姑娘,大伙心气这么足,正是干活的好时候啊!”
乔大爷,本名乔大叶,便是冯少卿专程为宋小麦寻来的种薯人。
此人年岁不低,比村长宋兴旺小不了两岁,比起性格沉稳肃穆的墨师傅,为人热烈欢快的多,这样的性格,在庄稼人里,还是少见。
听对方自我介绍说,他的老家在禹州一个村子里,他们村就有不少人家靠种薯蓣为生,故而几代人下来,积攒了不少种薯心得。
其乔大爷的称呼,也是大伙跟着他本名谐音而来。
宋小麦目光一亮:“您老的意思是...?”
“对咯!”
乔大爷一拍大腿,乐呵呵道:“我发现咱们景州的天要比咱禹州暖和的快些,无需等到月底,再过个几天,正是下种好时节!”
“你家窖里的种子我都看了,都是顶顶好的!”
宋小麦话音一落,村民瞬间爆发出热烈喝彩。
几位族老望着这一幕,昏花眼中都不由噙满泪水。
祖祖辈辈在这山沟沟里刨食,何曾想过,还会有今日!?
“点火!”
宋小麦展颜一笑,小手一挥。
早已准备好的几个青壮,立刻点燃了爆竹!
刹那间,“噼里啪啦——砰!啪!”
爆竹声于后山中,轰然炸响的一刻,几个手拿锣鼓的村民,紧跟着敲响了铜锣。
爆竹声声,锣鼓喧天。
这一方小小村落,在这一天里,脸上浮现起比之过年还要热闹的欢呼。
墨师傅拿起一把崭新的、系着红色绸布的锄头,走到早已划定好的作坊屋基前,双手一沉,高喝一声:“动土——开工大吉!”
话音落下,用力挥下第一锄!
“开工大吉——!”
紧跟着,早已准备好的壮劳力们,立刻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宋家院里,临时搭建了几口大锅,一群妇人此时也忙的热气腾腾,为工地匠人准备晌饭。
王氏带着家中儿女和宋慈姑,纷纷簇拥至宋小麦的跟前,没急着回家帮忙,只是静静地围绕在宋小麦身边,望着眼前生机勃勃、喧腾鼎沸的盛景。
曾因病痛折磨许久,命悬一线的王氏,不过三十左右,却因前半生的不幸造成鬓边花白。
然而此时此刻,眼里爆发出的热烈和璀璨,让她整个人容光焕发,无丝毫垂暮之态。
她目光划过被掀翻的泥土,墨师傅指挥若定的身影,以及那一堆堆各类木材石料,最终定格在女儿宋小麦那张虽然稚嫩,却无比坚毅的脸上。
胸膛里翻腾出难以言喻的热流,堵的她喉咙发紧,眼眶温热。
“小麦...娘...娘不是在做梦吧...?”
宋月娥站在王氏身侧,下意识搀扶着母亲手臂,在察觉到对方轻微颤抖后,心绪同样被这一幕幕挑动的起伏不定。
曾几何时,家里还穷的揭不开锅,不过短短半年时间,竟发生了如此天翻地覆之变。
莫说母亲,她亦觉得不真实。
可,她知道,从自家发现山薯,赚回第一桶金开始,从几个弟弟陆续入学开始...她的心便坚定无比。
“娘,不是梦,是真的!”
“咱家,好了!”
对,好了。
今日特意请了假的宋家兄弟三个,眼眶温热。
宋冬生喟叹:“小妹,谢谢你...”
宋家在场的每一个人,此时此刻都无比清晰的认识到,自家这一切一切的转机,都跟家中小妹脱不了干系!
感受到家人心绪的起伏,宋小麦微微摇头。
“二哥,什么谢不谢的。”
她目光扫过母亲欣慰的脸、阿姐温热的眼、宋家兄弟几个或激动、或雀跃、或小弟的懵懂和小姑释然的笑容。
“咱们家是小家,咱们村就是大家。”
“眼下的一切,若没有娘带着阿姐二哥操持家中里外,没有村里大家伙的齐心合作,光靠我一人,能挖几根山薯?能做几斤薯粉?”
“更别谈建什么作坊了!”
她望着大伙:“独木难支,众木成林,日子能过好,非我一人之功,是咱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才是!”
“不光如此,我相信,只要今后大伙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这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对!”
宋秋生用力点头:“小麦你放心!”
“三哥如今没法帮你什么!但三哥定会好好读书,等学有所成,三哥也能顶起家业的时候,就可以帮你更多更多!”
宋小麦莞尔一笑:“成啊!三哥你最好努力点,说不得咱家还能出个状元呢!”
额...
刚还信心满满的宋秋生,一听这话,小脸顿时一垮。
“咱能不能要求稍微放那么低一点点...”
宋小麦眨眨眼,上下打量对方几下,促狭一笑:“唔...我瞧三哥模样倒也周正,探花郎也是可以有的!”
“哈哈——”
话音落下,顿惹得刚还感性满满的一家人,朗声笑出。
宋秋生本还一脸菜色,可见着这般,脸皮也不由厚了点,东瞅瞅西瞧瞧,忽然瞥见身旁豆芽菜似的五弟。
宋修远来不及反应时,忽觉身子一动,被人推到了前头。
“你别说,咱家说不得还真能出个探花郎!”
宋秋生挑挑眉,一把拽着五弟胳膊送往前头。
众人望着前方小脸白皙的男娃,一双琉璃眼璨如星辰般,长长的睫羽许是因为羞涩而不停颤动,挺翘的鼻梁下一张殷红小嘴紧紧抿在一起,如同年画里走出的仙童一般。
往日一家人天天生活在一起,虽都知道宋修远这孩子模样周正,却从未如此细致的打量过对方。
而今被宋秋生猛地推到大伙视野下,这么一瞧...众人都是眼前一亮。
“嘶...这孩子,确实长得好!”
宋慈姑眸光锃亮,猛地就想起前段日子家里来的那位周姓少年了,忍不住道:“你们说,像不像周目那孩子?”
经她这么一提,连宋小麦都忍不住一怔,在宋修远身上来回猛瞧几眼后,摸索着下巴煞有其事道:“五官虽不像,但容貌确实各....”
“宋姑娘!”
就在这时,跑到后山上头那片育种地观察了几天的乔大爷匆匆溜下坡,在宋小麦心惊肉跳中一脸明媚的跑了来!
“宋姑娘,大伙心气这么足,正是干活的好时候啊!”
乔大爷,本名乔大叶,便是冯少卿专程为宋小麦寻来的种薯人。
此人年岁不低,比村长宋兴旺小不了两岁,比起性格沉稳肃穆的墨师傅,为人热烈欢快的多,这样的性格,在庄稼人里,还是少见。
听对方自我介绍说,他的老家在禹州一个村子里,他们村就有不少人家靠种薯蓣为生,故而几代人下来,积攒了不少种薯心得。
其乔大爷的称呼,也是大伙跟着他本名谐音而来。
宋小麦目光一亮:“您老的意思是...?”
“对咯!”
乔大爷一拍大腿,乐呵呵道:“我发现咱们景州的天要比咱禹州暖和的快些,无需等到月底,再过个几天,正是下种好时节!”
“你家窖里的种子我都看了,都是顶顶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