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学堂-《爹假死再娶,我带娘种田挣诰命》

  这话落下,不光徐氏,一旁的宋兴旺都忍不住呵呵乐出了声。

  正巧宋有田抱着两岁大的儿子往这边走来,远远听到堂屋内爹娘传出的笑声。

  奇怪二老说什么呢,能笑成这样?!

  特别是爹,可真是少见!

  待一走进,瞧见不知啥时家来的宋小麦后,宋有田顿时了然。

  哎...瞧娘那稀罕丫头的模样...自己跟媳妇还得努点力才是...

  不知儿子想偏了老两口,见自己小孙子过来了,徐氏忙招呼孙儿:“小牛来了,快快下来,跟你小麦姐姐玩!”

  宋小麦也喝完了姜汤,见到宋有田后当即朝人招呼了一声:“有田叔好!”

  又冲其怀里孩子道:“小牛,小牛!”

  “还记得姐姐不?”

  小牛笑着朝宋小麦甜甜道:“麻姊姊...”

  “什么麻姊姊...是麦姐姐!”

  徐氏纠正孙子的口音,招招手让对方往自己这边来。

  放下儿子的宋有田来到宋兴旺身旁落座,俩人笑看二人逗了回小牛。

  宋有田对自家爹道:“爹...昨日那事你想咋样了?”

  见一家人似有正事要聊,宋小麦及有眼色的准备离开,结果还没起身就被徐氏拉住。

  “没多大点事,不怕人听。”

  宋小麦犹豫了下:“我出来久了,怕娘挂念来着。”

  外面的雨依旧不停但却小了几分,眼看过不久就会停了,徐氏自不肯让人这会回去。

  “这天儿眼看就消停了,你再在阿奶这玩会儿,待会再回一样。”

  “你要是这会跑回去,你娘才该担心!”

  说着,徐氏抱起小孙子,教训起宋小麦来。

  “秋雨寒气重,你这不管不顾的就跑了来,刚喝完姜汤发了一身汗,好不容易把寒气逼出去了,再到外面跑一圈。”

  “是头牛,也不敢这么干!”

  宋小麦一噎,诚然,她出门就后悔正是想到这些了。

  就这时代医疗条件,风寒可是会要人命的。

  见对方听进了自己话,徐氏这才满意。

  忍不住捏了捏怀里孙儿小脸蛋,乐呵呵的对宋有田道:“你爹昨晚跟我就商量好了,既然有这个机会,自然得珍惜。”

  一听自家老娘这话锋,宋有田一喜之后又很快冷静,有些犯难。

  “可是...那镇里的学堂离咱村子这么远,如果天天来回接送的话,会不会太麻烦了?”

  学堂?

  宋小麦捕捉到关键信息。

  村长家几个孙子里最大的大牛跟二哥差不多,十一岁左右,听说很小就跟着自家县城做掌柜的舅舅当学徒去了。

  最小的是二牛,才半点大。

  不过兄弟二人中间还有一个二牛,五岁左右,正是上学的年纪。

  能去学堂的,应该就是二牛了...

  有粮叔家倒也有几个孩子,但大的大,小的小,没有适合开蒙的。

  当然了,这只是用这个时代的角度去看。

  要是按照宋小麦本人想法,只要不识字,多大孩子都能去得。

  反正她已经打算好了,等卖完山薯就去隔壁村跑一趟。

  小五还小,可以再等一年,但是二哥三哥必须入学。

  “这我跟你娘也想了,咱家要么在镇里赁个房让孩子不必日日来回跑,要么也架个牛车!”

  一听父亲打算架牛车,宋有田一双虎目瞪的老大,什么?

  他没听错吧,爹终于肯架车了?!

  天知道,家里那头黄牛都是爹亲自照顾的。

  那细致程度,都快把他这个亲儿子比下去了!

  以往除了农忙,爹根本舍不得让那黄牛吃一点苦,都好吃好喝的伺候。

  村里如今有牛的人户不多,肯舍得驾车的更是少之又少,单手就能数过来。

  四位族老家各有一辆,村西头猎户家有一辆。

  如今自家终于也要有了,宋有田激动的搓了搓手,嘿声一笑:“爹,那赁房多贵啊,咱当然是架个车更划算一些。”

  “到时候我天天接送二牛,来回就方便多了!”

  宋兴旺瞪了没出息的儿子一眼。

  赁房住了就住了,不住后钱没了房子也不是自家的,两相其一,谁都会选架车。

  但是他心痛啊!

  那黄牛自己成日照顾的仔细,哪里舍得每天让其套个车来回跑...

  可是,这事牵扯到孙儿上学的大事,再心疼也得取舍。

  “哎,要是咱们村有个学堂就好了...”

  想到在清河镇的另一个方向,有个名为桂花庄的村子里就有学堂,宋兴旺就羡慕的不行。

  听到爹的话,宋有田同样艳羡。

  “可惜咱们村又不是桂花庄,能出个进士老爷。”

  宋小麦竖着俩小耳朵听着俩人感叹,忍不住插嘴问了句:“有田叔,桂花庄是哪儿?”

  “就在咱们清河镇往北一点的村子,跟咱们刚好对着。”

  见对方一脸好奇,宋有田便多说了几句:“他们村有个秀才老爷,三年前参加科举一路高歌中了进士,回乡祭祖时给族里买了族田不说,还建了一个学堂造福乡里。”

  “那学堂不光收本族适龄学子,村子及周边都有福泽,除了笔墨纸砚自备外,不收取任何私塾费用。”

  说着说着,宋有田忍不住从羡慕变成了嫉妒...

  要知道,二牛即将前往镇里的这所学堂,除了自备笔墨纸砚外,每年还得另交2两银的学费呢。

  那可是2两银子啊!

  若不是家里看二牛实在聪慧,是个读书的好料子。

  就算自己是亲爹,也是舍不得花这个钱去供养对方读书的。

  宋小麦笑着安慰:“咱们村读书的孩子少,以后大家日子好过了就会越来越多,说不定啥时候咱们村也能建个学堂呢!”

  几人听着玩笑的话,一旁沉默不言的宋兴旺却动了心思。

  退一万步说...要是那山薯真能种成,大家日子可不就好过了,说不得,还真能在村里盖个学堂。

  真有那一天的话...

  宋兴旺的心忍不住颤了颤。

  一束阳光穿破云层刺入大地,这场秋雨终于迎来尾声。

  宋小麦与村长家几人告别后,抱着厚重的蓑衣快速往家赶去。

  下午时分,睡了半个白天的宋来弟再次醒来。

  宋月娥将辰时米粥热了热,又端了晌时特意留给他的菜。

  本想端至西屋给对方吃,结果还没出门,就看到对方在二弟三弟的带领下来了厨房。

  孩子又瘦又小,脸上的伤也是东一块西一块。

  倒是一双眼睛长得好看,只可惜此时眼神里都是怯生生的,可怜的紧。

  宋月娥看的心头一软,将饭菜放在厨房的矮桌上。

  “饿了吧,来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