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公私合营,公私分明!-《重生七零做恶女,抛夫弃子嫁军长》

  霍城野不在军区,这件事吴桂花又不想耽搁太久。

  她就给安邦县的郑文成打了一个电话,想问问有没有这方面的熟人。

  结果,郑文成哈哈笑。

  “嫂子,你可找对人了。我大学就是学的法律!

  “正好,我最近有事要去一趟你们附近的县城,不如我去看看你,顺道帮你把这事儿解决了?

  “我媳妇儿给孩子缝了两套小被褥,我一起带过去。”

  吴桂花也没客气,干脆答应下来,然后给郑文诚准备了一份丰厚的回礼。

  包括人参酒,还有她最近新琢磨的一款古法中药面霜。

  过些日子秋收后,天气就冷下来。

  北方干燥,郑文成的媳妇儿用面霜,应该正合适。

  郑文成确实也很重视,只隔了一天就赶到了。

  吴桂花去县城见了他一面,两人商量好具体细节,这才回了军区。

  黄政委其实早就猜到一些,毕竟之前后勤的那个干部说话太不经大脑了。

  药厂说是公私合营,但军区除了几间房子,一点儿投入都没有。

  反倒是吴桂花拿成本,找机器,优待伤残老兵,药品也优先供应自家军区。

  可以说,军区只是加了个名字,然后就躺着赚钱,全体官兵都跟着受益。

  吴桂花没有一句怨言,是作为军属的觉悟。

  但药厂如今才刚刚起步没多久,就有人质疑利益分配不均,简直是给脸不要脸。

  如果是他,恐怕也要采取措施。

  所以,吴桂花带着郑文成,把新合约拿出来,他也没觉得惊讶。

  药厂以后分为一厂和二厂,一厂生产普通药品,二厂生产高端药品,还是公私合营,但军区只占两成股权,不参与任何经营和管理。

  而且这两成股权只针对一厂,二厂完全归吴桂花所有。

  军区依旧享受优先采购权,采购价格也享受优惠,这一条同样只针对一厂的药品,二厂药品视情况而定。

  一厂和二厂的工人还是以接受伤残或者退伍军人为主。

  基于拥军的前提,二厂每年利润拿出百分之五,用于支援军区建设和改善官兵生活。

  合同从头到尾一共规定了十几条,详细划分了责任和收益。

  黄政委看了一遍,也觉得没啥不能接受。

  药厂依旧挂靠在军区,军区依旧不用付出任何成本,反倒享受了一堆优惠,还能安置伤残兄弟,还能白拿二厂的利润。

  当然,也杜绝了某些人想要插手药厂,轻松摘桃子的可能性。

  吴桂花给军区留足了颜面和利润,也保护了自己的利益。

  “吴同志,这合同写的很详细,确实对以后发展有好处。我先留下,组织上可能要开会研究一下。你不要着急,大约三四天,一定有结果。”

  “好,谢谢黄政委。”吴桂花大大方方说出自己的理由。

  “霍团长这次回京都带了不少好药,以后二厂的投入会越来越多,我怕是填上全部身家都不够,还要借债。

  “如果权责不明确,最后闹的我和军区不愉快,就失去原本办药厂的初心了。

  “我是黑省土生土长的,当然希望我们黑省军区越来越好。我也愿意制好药,为战士们保驾护航。

  “希望组织上理解我的想法,但组织上如果有别的打算,我也不强求。

  “组织上可以独立办药厂,我等过几年,政策明确了,也自己再办,到时候还有机会,也可以继续合作。”

  “不至于,不至于!”黄政委赶紧笑着摆手。

  “如果没有你,这药厂也办不起来。组织上对你非常信任,没有独立办厂的打算!”

  黄政委可不敢放走吴桂花这个财神爷,不说服装厂那边已经见到了利润,就说药厂,这个夏天,军区上下因为配发了驱蚊水,再没有像往年一样,人人一身包。

  医院那边也是申请配额的止血消炎药粉,甚至是退热丸和痢疾消药丸也越来越多。

  如果散伙了,没有吴桂花,这些药去哪里找。

  更别说特等止血消炎粉,简直是出任务的战士们的第二条命!

  又说了几句话,吴桂花就带着郑文成出了办公大楼。

  郑文成全程没有多说几句话,但心里的震撼可不少。

  随军这么神奇吗?

  这才多久啊,兄弟媳妇儿就从一个卖包子的农妇,变成了精明又果断的生意人!

  吴桂花被他看的有些不好意思,赶紧岔开话题。

  “郑同志,这次真是辛苦你跑来帮忙了。我家城野出门了,我肚子大,随时要生,也不能下厨给招待你。实在不好意思!

  “但我家里准备了一些蘑菇酱、琥珀核桃仁和蜂蜜,还有给你家弟妹的一瓶中药古法面霜。你如果不嫌弃,跟我去取一下吧?”

  “不嫌弃,不嫌弃!”

  郑文成笑呵呵点头,“你不知道,嫂子,我家孩子特别喜欢蘑菇肉酱,拌上面条,能吃三大碗。还有你这里的蜂蜜,我上次留给我娘了,这老太太打电话找我好几次,一直催着我再整两瓶。

  “我可不敢让你怀着孕,还帮我张罗,否则野哥怕是要吃了我!没想到嫂子又给我准备这么多好东西,哈哈,那我可不客气了!”

  “这些东西,我这里常备。以后如果家里缺了,打电话就行,我让城野给你邮寄过去。”

  “哈哈,嫂子,我可当真了,以后绝对吃完就要。”

  两人一边说着家常,一边汇合了等在大门口的小常,然后往家走,根本不知道家里已经进了外人!

  霍思宁本来就是文工团的,到了军区门口,拿出工作证,简单登记一下就很顺利进来了。

  这个时候,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就是最清闲的各家老太太们都热的躲家里不出来。

  霍思宁好不容逮到两个人问路,总算找到了大哥家的小院儿。

  她推开门,喊了几声,听着没人回答,有些嫌弃的把手提包放到了桌子上。

  志林饿了一路,这时候就闹起来。

  “妈,我饿了,我要吃肉,我要吃枣泥糕!”

  霍思宁瞪了儿子一眼,“这又不是京都,我去哪里给你找枣泥糕。”

  志林不高兴,跑去菜园子摘黄瓜,半路闻着厨房里有香味,他就拐了进去。

  霍思宁还想趁着哥哥嫂子不在家,四处偷偷看看。

  结果,厨房里哗啦啦响起来,她赶紧跑过去。

  志林抱着一罐子琥珀核桃仁,站在柜子前,脚下全是碎碗碟!

  “妈,这里有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