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 咱这炸酱面,就是一个地道-《我的1949从长白山开始》

  众人跟着许山一起没有马上去尝豆汁,按照许山的说法,怎么也先试试其他的,真先尝了豆汁,要是真接受不了,影响后续。

  可能是考虑到众人的收入并不高,许山没有带着众人前往那些开销比较大的地方。

  现在的北平城里,很多大酒楼还在,大厨也没有离开,消费一次还是非常高昂。

  一些地方特色小吃就比较合适,价格实惠不算贵。

  这次进北平城,就是为了长见识,走走逛逛,在驻地已经吃过饭,这也不是为了吃饱饭来的。

  许山带着一起吃了点地方小吃,着名的北平穷苦人解馋的食物卤煮火烧,在清末被人研究出来。

  主要食材一般是一些不值钱的下水制作,富贵人家不吃这东西,对于之前在北平底层的穷苦人家来说,能花少量钱吃点那是相当好了。

  “卤煮火烧还行,就是有点味。”

  “没事习惯就好,也算是吃肉了。”

  一众人也没吃多,尝了尝直接换下一家。

  虽然吃过饭出来的,众人还是没闲着,只是原本一个人吃的量,直接分多家。

  许山后续带着找了一家比较平民价格的胡同巷子里的炸酱面馆,现在不是饭点,馆子里只有一个人在吃着。

  许山这边找到店家,闲聊两句后说明谢一城众人身份跟来意,打算少买几份大家尝尝味。

  “打过洋鬼子的来北平接受嘉奖开会?还被邀请城门楼观礼。”

  听着许山这番话,一个膀大腰圆的男人打量着谢一城一行人开口:“给我说说各自能耐啥样,在半岛有啥立功点……”

  “同志……”

  中年人摆摆手:“放心,我不难为咱们同志。

  “给吃肯定给吃,我只是想知道咱们同志在半岛上立了啥功能来北平接受嘉奖,还能现场看阅兵,说称心了今个我请客!”

  “真的?”

  “必须真!”

  身边战士问着谢一国:“团长,这话能说吗?”

  谢一国想想摇头,看着中年人:“同志,我们在部队,这些事不值得往外说,原来啥价就啥价卖吧。”

  “多少说两句,好不容易来一趟,我给你们好好露一手。”

  一众人瞧着,有些挠头。

  这年头还有人非要主动请客的,还就是为了听几句话,这哪怕在北平也着实少见。

  现场寂静,谢一城突然开口:“打下来过飞机行吗?”

  “谁?谁打下来过飞机?”

  “我。”

  中年人看着谢一城带着怀疑:“你打下来飞机?真假的?”

  “正儿八经的,不然这么多人,凭啥给我选上来北平。”

  将身上证件递过去给中年人看了一眼:“再说打个飞机还有啥要吹的,那不是有手就行。”

  谢一国听着嘴角直抽抽。

  有手就行可还行,真要是那么容易打,半岛战争就不会那么难打,早打赢了。

  “哥,我这是森林公安部队,跟你们38军不一样,看我的不用在意。”

  “东北森林公安部队我确实不知道,但是38军我可是知道,是不是围剿那个叫啥北极熊团的?”

  谢一国脸半挂:“那是27军打的,我们打的三所里、汉江南岸阻击战,围剿的也不是北极熊团,另外一个才是我们干的。”

  中年人一拍脑门:“对对对,你瞧瞧我这记性,全记差了。”

  “同志,部队有规定给钱吃饭,还是按照规定来吧。”

  “不用不用。”中年人摇头,“就这就够了,进屋先,店小人少,够坐的。

  “等我给你们下面去,现擀的要等会儿,给你们整个绝的。”

  中年人让店里小年轻招呼着,自己进了后厨。

  “同志,先进屋歇着吧,降温了,外面刮风怪冷的慌,等我二舅做就成,他手艺,胡同邻居都夸好。”

  众人目光看向谢一国:“团长,整吗?”

  “整!都带来这了,不尝尝就走那不白来了!”

  谢一国领头跟着进店,找桌子坐下。

  店里就三张方桌,二十来人呜呜泱泱进屋,正好吃饭的人吃完起身付钱腾出桌子,正好坐了个满当。

  许山开口道:“这地方也是我之前跟着其他屯子追捕特务偶尔经过,饿急没力随便进来吃的,没想到味道那叫一绝,单单这炸酱面,比大酒楼做的还香还好。”

  “有这么好?”

  “必须有这么好,要是不好吃,今个一天开销我给你们包圆了。”

  见许山这么说,众人心中期待一下拔高,看来水平是相当高,不然许山不会这么许诺,二十来人一天开销可小不了。

  带着期待,众人聊着等着,没过一会儿,厨房香味升起,油炸爆香肉香味不断传出。

  “这干啥呢?咋这么香?”

  王明伸着脖子想看,被房门给遮住。

  “我二舅炸酱呢。”年轻人开口道,“炸酱面炸酱面,除了面要均匀劲道,酱是最重要的,现炸出来的酱最香,口味最好。

  “不过很多家店为了方便,提前全给做好装起来温着,吃的时候直接舀好盖上,味就差了不少。

  “所以很多人吃炸酱面,吃起来味不对,除了面做的不行,酱更是差距大。”

  谢一国笑道:“还挺讲究,没想到你还知道挺多?啥时候能出师?”

  “他再等几个月吧。“

  中年人出屋擦拭着手,微微摆手,年轻人马上跑进厨房。

  “炸酱看着简单,可火候有讲究,他才学了四五年,之前炸的总是差了点事,做起来虽然也能吃,跟北平城里的拉不开。

  “我虽然不是什么有名酒楼大铺子,那也是从我爹手里接过来,做了三十来年的老铺,周围街坊邻居都看着。

  “他这不学好,容易坏口碑,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口碑。”

  “在理,精益求精。”

  跟中年人聊着,众人才知道这一个小小炸酱面馆竟然还有讲究,竟然是当年北平地下线的一处暗线点,从头到尾没有被发现过。

  解放后还有上级部队领导专门来吃过,都夸好吃。

  可是因为面馆在巷子里,店铺也小,就没有多打扰,留下一份书写文字就离开。

  结果中年人还给收起没有挂上,名声就只在周围巷子胡同里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