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最后一步!-《抗战之工业强国》

  等“永财”同学不情不愿的离去!

  李老师也终于开始完成“电弧产硝装置”的最后一步:

  利用强磁场对电弧的干涉作用,使它的电弧变成振荡的圆盘形状,以扩大电弧与流动空气的接触面积......

  从而达到扩大硝酸生产效率的目的!

  这一步骤极为简单:只要把两块电磁铁的电路接通,再将它们的“南北磁极”分别固定在玻璃罐子的两侧就好!

  距离嘛!

  自然是越接近电弧越好!

  (嗯,加了强磁场之后,电弧就会变成这种振荡圆盘状,一闪一闪的!)

  ......

  “唉?”

  见经过李老师几下简单的操作,“电弧产硝装置”中的电弧竟然由之前的“七八公分的蛇形”瞬间扩大为“直径将近三十公分的圆盘状态”......

  刘大美女顿时惊奇起来:“李青,这又是怎么回事?”

  “我哪知道?”

  陡然被人问及“知识盲区”!

  李老师的狗脸顿时就阴沉了下来:

  “你说,你一个学电的都搞不明白的事,跑来问我一个学机械的是哪门子道理?告诉你,课本上学过的知识,我老早就还给老师了......”

  然后!

  不理“刘大废物”会如何去想!

  李老师就一边说话一边自顾自朝门外走去:

  “成了,让它先亮上一段时间,等吃过晚饭再来看看,要是各方面都能达到要求,咱们就按这个规格生产了......”

  如果达不到使用要求,自己继续改进就是了!

  只要“大方向”走对了,问题就有解决的希望!

  如此一来,自己欠师部首长的“火箭弹订单”,也就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总之,继续努力就是了!

  ......

  匆匆解决了晚饭问题!

  等再次回到“变压器洞”的时侯!

  李老师才发现那里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

  没办法!

  这年头儿,大家对“火炸药”的渴求是李老师难以想象的!

  同样的,大家对能够制造“火炸药”的原料......硝酸的渴求,也是生活在工业社会的李老师“难以真正理解”的!

  因此!

  见到活生生的李老师!

  所有人都表现出“让他极为亢奋的热情”!

  这也让李老师的心情变得“说不出的畅快”:

  嗯,“逢人便笑”只是基本操作,如果这会儿有老奶奶想要过马路......李老师也敢保证“自己一口气能扶八个”!

  ......

  然而!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样短暂!

  没等李老师细细品味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

  黄毛丫头便急匆匆的冲了出来,话都不说就抓着他往洞里拽:“李青,你怎么才来啊!你那个罐子出问题了,小妍姐怎么修都修不好......”

  啥?

  出问题了?

  李老师心头顿时一凉:

  如果自己的“电弧产硝装置”连半个钟头儿都扛不住,那么它也就彻底失去了工业生产的价值......

  想到这里!

  李老师不顾“信徒”们的窃窃私语!

  就极为狼狈的跟着黄毛丫头朝洞中跑去!

  ......

  万幸的是!

  事情终究是虚惊一场:

  由于“圆盘状电弧”的温度过高(两千多度),“永财”同学吹出来的罐子又太过娇小,加之生产玻璃的材料又极为普通......

  种种因素综合作用:

  就是在硬扛了半个小时的不均匀受热之后!

  李老师的第一套“硝酸生产装置”也终于完成了它的使命!

  好在!

  找到了问题!

  也就知道该如何改进:比如,罐体增粗,冷却加大,以及加强安全措施,增添拉弧装置啥的(刘大美女就困在这个阶段)......

  ......

  谈笑间“搞定一桩大事”!

  两位女同志的态度也“极难得的和蔼起来”:甚至,还破天荒的主动向李老师发出了“会议邀请”!

  不过!

  李老师终究是“坚毅果敢之辈”:

  这点“小小的诱惑”还不足以让他放弃“对事业的追求”!

  因此!

  李老师的眼神仅恍惚一瞬!

  就很坚定的拒绝了两位女同志的邀请:

  “这套电弧产硝装置定型以后,学校的硝酸产能肯定过剩,多出来的那些也正好可以用来生产火炸药......”

  “不过,这些东西,咱们学校都还没啥准备,我得回去抓紧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争取为咱们学校制定一个更适合的生产计划......”

  ......

  不得不说!

  李老师也确实足够“鸡贼”!

  这套“精心准备的说辞”一出口!

  两位女同志就立即“眉开眼笑起来”:

  咦!这段时间,小李同志的进步还是蛮大的嘛!这不?人家都学会“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了!

  甚至!

  为了让李老师能“再接再励”!

  黄毛丫头还偷偷的在他手心里塞了两块饴糖!

  ......

  当然!

  李老师这般表现!

  绝不是他的思想觉悟突然就有了“本质的提高”;

  也绝不是他对这些危险化工品突然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李老师看来:

  自己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那些“更重要的”“具有战略性的”项目上,就比如,硝酸的生产,钢材的生产,机械设备的生产......

  至于!

  那些“颇具玩命性质的”科研项目!

  还是交给“永财”同学和“自己的铃木校友”最为合适!

  所以说,李老师的表现如此“高姿态”,除了确实想改善自己所处的“不利环境”,更多的还是急于脱身的“权宜心理”......

  喜欢抗战之工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