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胡说八道!”
巨大的羞愤感淹没了他,让他只想立刻逃离这个让他无地自容的地方。
“你……你懂个屁!肤浅!”
这句苍白无力的咒骂几乎是吼出来的,带着气急败坏的绝望。
赵锐抓起桌上散乱的书本和笔记本,像泄愤一样粗暴地塞进那个半旧的帆布书包里,书角被撞得卷起也毫不在意。
他低着头,猛地撞开挡路的椅子,在一阵刺耳的摩擦声中,头也不回地冲出了教室门。
“砰——!”
门板被狠狠摔上。
就在这时候,教室门被轻轻推开了。
辅导员王建国老师走了进来,手里拿着几份文件。
他显然听到了刚才那声巨大的摔门声,脸上带着一丝疑惑。
“怎么回事?刚才谁跑出去了?那么大动静?赵锐?”他认出了刚才的背影。
“王老师……”李薇刚想开口解释,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严强有些局促地站直了身体。
陆青阳则深吸一口气,恢复了平静,准备开口承担。
王老师摆摆手,没让他们立刻回答。他走到讲台边,放下文件,目光再次扫过全班,最后落在严强和陆青阳身上。
“开学第一天,大家来自天南海北,背景不同,经历不同,想法有碰撞很正常。”
他顿了顿,意有所指地说,“尤其是我们这个班,有像李薇、陈鹏这样刚从高中上来的小年轻,也有像严强这样从生产一线考进来的老同志,还有……嗯,赵锐那样想法比较独特的同学,这是好事,说明我们这个集体有活力。”
他走到严强身边,拍了拍这位工人老大哥结实的肩膀:
“严强同志,你是我们班的老大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刚才是不是在讨论物理问题?有争论不怕,理越辩越明嘛!实践出真知,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
严强被王老师拍得心头一暖,那股忐忑消散了不少,用力地点点头:
“王老师,您说得对!我们……我们就是在讨论问题。”
王老师又看向陆青阳,“青阳同学,年轻人有锐气是好事,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我们物理系,既要仰望星空,追求理论的深度和高度,”
他指了指天花板,又指了指脚下的地面,“也要脚踏实地,重视知识的应用和转化,这两者不是割裂的,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在我们国家百废待兴,急需人才搞建设的这个特殊时期!”
“好了。”王老师拿起一份文件,转移了话题,冲淡了紧张气氛。
“我过来是通知一下,基础物理实验的分组名单初步拟好了,贴在公告栏,大家下课可以去看看。
另外,明天下午三点,系里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和物理系重点实验室,了解我们的历史和前沿研究方向,大家务必准时参加,不得缺席。”
提到参观校史馆和重点实验室,教室里沉闷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王老师又交代了几句注意事项,便离开了。
他一走,教室里的空气才真正松弛下来。
“呼……”李薇长出了一口气,拍了拍胸口,“吓死我了,刚才赵锐那样子……”
陈鹏走到陆青阳身边,低声道:“陆同学,你刚才……真敢说啊,不过,说得在理,我支持你,就是赵锐那脾气……而且他家里好像条件还不错,有啥关系,还是不要惹怒他吧?”
周哲也推了推眼镜,难得地主动开口,对陆青阳说了句:
“逻辑清晰,反驳有力。”
这已经是他极高的评价了。
严强再次看向陆青阳,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小陆同志,谢谢你,今天要不是你……唉,我嘴笨,说不出那些道理,王老师说得对,咱们以后好好学,把理论和实践都搞好!”
陆青阳笑了笑:“严大哥,互相学习,王老师也说了,争论是为了明理,走吧,去看看实验分组。”
……
夕阳的余晖将京城的胡同染上一层温暖的橘红色。
陆青阳骑着自行回到了家里,他是班级里唯二的走读生。
“回来啦?”沈茉也是刚刚到家。
“嗯,回来了。”
陆青阳放下书包,先抱了抱小石头和小鱼儿,亲昵地蹭了蹭他们的小脸蛋,惹得两个孩子咯咯直笑。
一天的疲惫,仿佛在这一刻被家的温暖彻底溶解。
饭桌上,方仲文和丁盼云自然问起了两人第一天报到的情况。
陆青阳轻描淡写地提了提课程很满,同学都挺优秀。
饭后,哄睡了两个孩子,陆青阳和沈茉才有机会在院子里的小石桌旁坐下,享受片刻独处的宁静。
初秋的夜风带着凉意,吹拂着院角的葡萄藤,发出沙沙的轻响。
月光如水,洒在两人身上。
陆青阳轻声问道:“第一天去医大,感觉怎么样?还适应吗?”
沈茉眨巴着眼睛,似乎在思考:“感觉……很不一样,那里的人都很聪明。“
“下午就开始上课了,《人体解剖学导论》老师带我们参观了标本陈列室……虽然以前在书上看过图,但真正看到那些经过处理的骨骼、肌肉、内脏的标本,那种冲击力……太震撼了,嘿嘿,也……有点怕。”她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也是第一次近距离观察那些东西。
沈茉挠了挠头,眉头微微蹙起,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就是每天骑着自行车回来,还挺麻烦的。”
沈茉挠了挠头,眉头微微蹙起,但眼神里更多的是对两个小家伙的不舍。
“要是住宿舍,晚上就见不到小石头和小鱼儿了,他们长得快,一天一个样呢。”
她轻轻叹了口气,那份初为人母的牵挂溢于言表。
月光下,沈茉的脸庞显得格外柔和。
十九岁的年纪,虽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在陆青阳各种精心呵护下,她的皮肤白皙透亮,宛如上好的羊脂玉,在清辉下泛着莹润的光泽。
身姿也依旧轻盈,带着少女的窈窕。
她正说着路上的麻烦和对孩子的想念,忽然发现陆青阳一直没说话,只是静静地凝视着她。
那双深邃的眼眸里,映着月光,也映着她的身影。
沈茉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下意识地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脸颊,声音带着点娇嗔,“我脸上有东西吗?你一直盯着我瞧。”
她的脸颊微微泛红,像初绽的桃花。
陆青阳嘴角缓缓扬起一个温柔至极的弧度,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她鬓边被夜风吹乱的一缕碎发。
“没有东西,就是觉得,我媳妇儿真好看,比在乡下那会儿,更好看了,像……沾着露水的栀子花,又清又亮。”
这直白而充满爱意的夸赞,让沈茉的脸“腾”地一下更红了,一直红到了耳根。
她心里甜丝丝的,像喝了蜜糖水,嘴上却嗔道:“油嘴滑舌!都当爹的人了,还这么不正经!”
轻轻捶了一下陆青阳的胳膊,力道却轻得像羽毛拂过。
陆青阳顺势握住了她捶过来的小拳头,包裹在自己温热的手掌里,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我说的是实话,而且,我媳妇儿不仅好看,还这么厉害,医科大的高材生,未来的沈大夫,一想到这个,我就……”
沈茉被他看得心尖发颤,她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阴影,嘴角却抑制不住地向上弯起:
“好啦,别贫了,说正事呢,这每天来回骑车,时间都耗在路上了。”
陆青阳收敛了笑容,眼神认真起来:“这事,我刚才就在琢磨,骑车来回确实辛苦。”
沈茉靠在他肩头,轻轻叹了口气:“是啊,可也没别的办法,总不能真让爸那辆军用吉普车天天接送我吧?那也太扎眼了,影响不好。”
她深知方仲文身份特殊,公车私用是绝对的大忌。
“吉普车当然不行,买汽车现在也不现实,手续麻烦,咱们暂时还没有那个实力,谁说解决通勤问题,非得靠四个轮子?”
“嗯?那靠什么?总不能变出翅膀飞过去吧?”
陆青阳被她天真的话逗笑了:“翅膀暂时变不出来,但让你蹬自行车省点力,早点到家,还是可以的。”
他站起身,走到院子角落停着的那辆二八杠“永久牌”自行车旁,那是沈茉每天上下学的坐骑。
他拍了拍结实的车座,又摸了摸车把:“我想把这车改一改,改成助力自行车。”
“助力自行车?”沈茉也好奇地跟过来,围着自行车转了一圈,满脸不解,“那是什么?怎么改?”
陆青阳蹲下身,指着自行车后轮轴的位置:
“原理其实不复杂,就是在后轮上加装一个小型的直流电机,再配上一组蓄电池,蹬车的时候,电机可以辅助出力,相当于有人帮你推了一把,骑起来就轻松多了,速度也能快不少,遇到上坡或者顶风,效果更明显。”
他一边比划一边解释:“电池可以放在后座架下面或者前面车筐里,用铅酸电池,虽然重点,但容量够用,充一次电,跑你学校来回加上市内短途应该没问题。
电机功率不用太大,够助力就行,噪音也小,不会太引人注意。
控制器就装在车把上,拧一下就能控制助力大小,想自己锻炼就关掉,累了就打开。”
沈茉听得眼睛渐渐亮了起来:“真的能行吗?就像……就像给自行车装了个小马达?”
她想象着那个画面,觉得很新奇。
“当然能行,你就看我的吧!“
他拍了拍自行车座,信心满满:“给我几天时间,保证让你这辆‘永久’,变成‘永久助力’,到时候,你蹬起来省力一半,时间也能缩短不少。”
夜深人静,月光如水银般倾泻在小小的院落里,将葡萄藤的影子和石桌的轮廓清晰地投在青石板上。
屋内,沈茉和小石头、小鱼儿早已沉入香甜的梦乡。
只有墙角蟋蟀的鸣叫,为这静谧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机。
陆青阳悄无声息地披衣起身,轻轻带上房门,他来到了院子里那辆“永久”牌二八杠自行车旁。
他心念微动,意识沉入那个神秘的空间。
片刻之后,他手中便多了一些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东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个银白色铝合金外壳的小型直流电机: 体积小巧,做工精良,输出轴带着标准的齿轮接口,功率大约100W,在78年绝对是超越时代的精密器件。
一块方方正正的铅酸蓄电池: 容量约12V 20Ah,外壳是深灰色的工程塑料,坚固且相对轻便,上面没有任何标识。
一个巴掌大小的控制器模块: 线路板被封装在黑色塑料盒里,上面有简单的旋钮和指示灯接口,几根颜色各异的导线延伸出来。
一些配套的齿轮、链条、固定支架、螺栓螺母: 材质看起来就十分坚固耐用,规格精准。
一套小巧精密的工具: 包括内六角扳手、尖嘴钳、剥线钳、小型万用表等,闪烁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这些物品凭空出现在他脚边,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陆青阳将它们一一拿起,借着月光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开始了工作。
他没有立刻动手拆卸自行车,而是先拿出纸笔,快速勾勒起来。
他需要精确计算电机安装位置、传动比、链条长度,以及控制器和电池的固定方式,确保不影响骑行安全性和舒适度。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一个个数据和简图飞快呈现。
草图完成,他不再犹豫。
拿起内六角扳手,开始拆卸自行车的后轮。
卸下后轮后,他仔细观察着后轴和车架三角区的结构,寻找最佳的电机安装点。
他拿起那个小巧的电机和配套的L型合金支架,比对着位置。
支架需要巧妙地固定在车架后叉上,既要牢固,又不能影响链条运行和刹车。
他小心地钻孔,使用空间兑换的手摇钻,然后将支架稳稳地固定好。
接着,将电机精确地安装在支架上,调整好输出齿轮与自行车后轮飞轮之间的间隙。
接下来是传动部分。他拿出兑换来的特制加长链条和一个小型过渡齿轮,仔细计算着长度,截链、接链,动作一气呵成。
然后是最关键的电路部分。
他小心地将控制器固定在车把下方方便操作的位置,接上旋钮和指示灯。
接着,开始布线。红、黑、黄……不同颜色的导线沿着自行车大梁内侧的隐蔽处走线,用扎带仔细固定好,确保不会被车轮卷到或剐蹭。
万用表被用来仔细测量每一条线路的通断和电压,确保连接无误。
最后是电池的安装。
他选择了将电池固定在加厚的后座架下方,用结实的金属卡箍牢牢锁紧。
这样既降低了重心,保证了稳定性,又不会过分影响后座载物。
电池的正负极导线沿着车架一路连接到控制器和电机上。
整个过程,陆青阳全神贯注,心无旁骛。
喜欢七零带空间下乡后,我天天吃肉
巨大的羞愤感淹没了他,让他只想立刻逃离这个让他无地自容的地方。
“你……你懂个屁!肤浅!”
这句苍白无力的咒骂几乎是吼出来的,带着气急败坏的绝望。
赵锐抓起桌上散乱的书本和笔记本,像泄愤一样粗暴地塞进那个半旧的帆布书包里,书角被撞得卷起也毫不在意。
他低着头,猛地撞开挡路的椅子,在一阵刺耳的摩擦声中,头也不回地冲出了教室门。
“砰——!”
门板被狠狠摔上。
就在这时候,教室门被轻轻推开了。
辅导员王建国老师走了进来,手里拿着几份文件。
他显然听到了刚才那声巨大的摔门声,脸上带着一丝疑惑。
“怎么回事?刚才谁跑出去了?那么大动静?赵锐?”他认出了刚才的背影。
“王老师……”李薇刚想开口解释,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严强有些局促地站直了身体。
陆青阳则深吸一口气,恢复了平静,准备开口承担。
王老师摆摆手,没让他们立刻回答。他走到讲台边,放下文件,目光再次扫过全班,最后落在严强和陆青阳身上。
“开学第一天,大家来自天南海北,背景不同,经历不同,想法有碰撞很正常。”
他顿了顿,意有所指地说,“尤其是我们这个班,有像李薇、陈鹏这样刚从高中上来的小年轻,也有像严强这样从生产一线考进来的老同志,还有……嗯,赵锐那样想法比较独特的同学,这是好事,说明我们这个集体有活力。”
他走到严强身边,拍了拍这位工人老大哥结实的肩膀:
“严强同志,你是我们班的老大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刚才是不是在讨论物理问题?有争论不怕,理越辩越明嘛!实践出真知,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
严强被王老师拍得心头一暖,那股忐忑消散了不少,用力地点点头:
“王老师,您说得对!我们……我们就是在讨论问题。”
王老师又看向陆青阳,“青阳同学,年轻人有锐气是好事,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我们物理系,既要仰望星空,追求理论的深度和高度,”
他指了指天花板,又指了指脚下的地面,“也要脚踏实地,重视知识的应用和转化,这两者不是割裂的,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在我们国家百废待兴,急需人才搞建设的这个特殊时期!”
“好了。”王老师拿起一份文件,转移了话题,冲淡了紧张气氛。
“我过来是通知一下,基础物理实验的分组名单初步拟好了,贴在公告栏,大家下课可以去看看。
另外,明天下午三点,系里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和物理系重点实验室,了解我们的历史和前沿研究方向,大家务必准时参加,不得缺席。”
提到参观校史馆和重点实验室,教室里沉闷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王老师又交代了几句注意事项,便离开了。
他一走,教室里的空气才真正松弛下来。
“呼……”李薇长出了一口气,拍了拍胸口,“吓死我了,刚才赵锐那样子……”
陈鹏走到陆青阳身边,低声道:“陆同学,你刚才……真敢说啊,不过,说得在理,我支持你,就是赵锐那脾气……而且他家里好像条件还不错,有啥关系,还是不要惹怒他吧?”
周哲也推了推眼镜,难得地主动开口,对陆青阳说了句:
“逻辑清晰,反驳有力。”
这已经是他极高的评价了。
严强再次看向陆青阳,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小陆同志,谢谢你,今天要不是你……唉,我嘴笨,说不出那些道理,王老师说得对,咱们以后好好学,把理论和实践都搞好!”
陆青阳笑了笑:“严大哥,互相学习,王老师也说了,争论是为了明理,走吧,去看看实验分组。”
……
夕阳的余晖将京城的胡同染上一层温暖的橘红色。
陆青阳骑着自行回到了家里,他是班级里唯二的走读生。
“回来啦?”沈茉也是刚刚到家。
“嗯,回来了。”
陆青阳放下书包,先抱了抱小石头和小鱼儿,亲昵地蹭了蹭他们的小脸蛋,惹得两个孩子咯咯直笑。
一天的疲惫,仿佛在这一刻被家的温暖彻底溶解。
饭桌上,方仲文和丁盼云自然问起了两人第一天报到的情况。
陆青阳轻描淡写地提了提课程很满,同学都挺优秀。
饭后,哄睡了两个孩子,陆青阳和沈茉才有机会在院子里的小石桌旁坐下,享受片刻独处的宁静。
初秋的夜风带着凉意,吹拂着院角的葡萄藤,发出沙沙的轻响。
月光如水,洒在两人身上。
陆青阳轻声问道:“第一天去医大,感觉怎么样?还适应吗?”
沈茉眨巴着眼睛,似乎在思考:“感觉……很不一样,那里的人都很聪明。“
“下午就开始上课了,《人体解剖学导论》老师带我们参观了标本陈列室……虽然以前在书上看过图,但真正看到那些经过处理的骨骼、肌肉、内脏的标本,那种冲击力……太震撼了,嘿嘿,也……有点怕。”她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也是第一次近距离观察那些东西。
沈茉挠了挠头,眉头微微蹙起,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就是每天骑着自行车回来,还挺麻烦的。”
沈茉挠了挠头,眉头微微蹙起,但眼神里更多的是对两个小家伙的不舍。
“要是住宿舍,晚上就见不到小石头和小鱼儿了,他们长得快,一天一个样呢。”
她轻轻叹了口气,那份初为人母的牵挂溢于言表。
月光下,沈茉的脸庞显得格外柔和。
十九岁的年纪,虽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在陆青阳各种精心呵护下,她的皮肤白皙透亮,宛如上好的羊脂玉,在清辉下泛着莹润的光泽。
身姿也依旧轻盈,带着少女的窈窕。
她正说着路上的麻烦和对孩子的想念,忽然发现陆青阳一直没说话,只是静静地凝视着她。
那双深邃的眼眸里,映着月光,也映着她的身影。
沈茉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下意识地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脸颊,声音带着点娇嗔,“我脸上有东西吗?你一直盯着我瞧。”
她的脸颊微微泛红,像初绽的桃花。
陆青阳嘴角缓缓扬起一个温柔至极的弧度,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她鬓边被夜风吹乱的一缕碎发。
“没有东西,就是觉得,我媳妇儿真好看,比在乡下那会儿,更好看了,像……沾着露水的栀子花,又清又亮。”
这直白而充满爱意的夸赞,让沈茉的脸“腾”地一下更红了,一直红到了耳根。
她心里甜丝丝的,像喝了蜜糖水,嘴上却嗔道:“油嘴滑舌!都当爹的人了,还这么不正经!”
轻轻捶了一下陆青阳的胳膊,力道却轻得像羽毛拂过。
陆青阳顺势握住了她捶过来的小拳头,包裹在自己温热的手掌里,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我说的是实话,而且,我媳妇儿不仅好看,还这么厉害,医科大的高材生,未来的沈大夫,一想到这个,我就……”
沈茉被他看得心尖发颤,她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阴影,嘴角却抑制不住地向上弯起:
“好啦,别贫了,说正事呢,这每天来回骑车,时间都耗在路上了。”
陆青阳收敛了笑容,眼神认真起来:“这事,我刚才就在琢磨,骑车来回确实辛苦。”
沈茉靠在他肩头,轻轻叹了口气:“是啊,可也没别的办法,总不能真让爸那辆军用吉普车天天接送我吧?那也太扎眼了,影响不好。”
她深知方仲文身份特殊,公车私用是绝对的大忌。
“吉普车当然不行,买汽车现在也不现实,手续麻烦,咱们暂时还没有那个实力,谁说解决通勤问题,非得靠四个轮子?”
“嗯?那靠什么?总不能变出翅膀飞过去吧?”
陆青阳被她天真的话逗笑了:“翅膀暂时变不出来,但让你蹬自行车省点力,早点到家,还是可以的。”
他站起身,走到院子角落停着的那辆二八杠“永久牌”自行车旁,那是沈茉每天上下学的坐骑。
他拍了拍结实的车座,又摸了摸车把:“我想把这车改一改,改成助力自行车。”
“助力自行车?”沈茉也好奇地跟过来,围着自行车转了一圈,满脸不解,“那是什么?怎么改?”
陆青阳蹲下身,指着自行车后轮轴的位置:
“原理其实不复杂,就是在后轮上加装一个小型的直流电机,再配上一组蓄电池,蹬车的时候,电机可以辅助出力,相当于有人帮你推了一把,骑起来就轻松多了,速度也能快不少,遇到上坡或者顶风,效果更明显。”
他一边比划一边解释:“电池可以放在后座架下面或者前面车筐里,用铅酸电池,虽然重点,但容量够用,充一次电,跑你学校来回加上市内短途应该没问题。
电机功率不用太大,够助力就行,噪音也小,不会太引人注意。
控制器就装在车把上,拧一下就能控制助力大小,想自己锻炼就关掉,累了就打开。”
沈茉听得眼睛渐渐亮了起来:“真的能行吗?就像……就像给自行车装了个小马达?”
她想象着那个画面,觉得很新奇。
“当然能行,你就看我的吧!“
他拍了拍自行车座,信心满满:“给我几天时间,保证让你这辆‘永久’,变成‘永久助力’,到时候,你蹬起来省力一半,时间也能缩短不少。”
夜深人静,月光如水银般倾泻在小小的院落里,将葡萄藤的影子和石桌的轮廓清晰地投在青石板上。
屋内,沈茉和小石头、小鱼儿早已沉入香甜的梦乡。
只有墙角蟋蟀的鸣叫,为这静谧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机。
陆青阳悄无声息地披衣起身,轻轻带上房门,他来到了院子里那辆“永久”牌二八杠自行车旁。
他心念微动,意识沉入那个神秘的空间。
片刻之后,他手中便多了一些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东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个银白色铝合金外壳的小型直流电机: 体积小巧,做工精良,输出轴带着标准的齿轮接口,功率大约100W,在78年绝对是超越时代的精密器件。
一块方方正正的铅酸蓄电池: 容量约12V 20Ah,外壳是深灰色的工程塑料,坚固且相对轻便,上面没有任何标识。
一个巴掌大小的控制器模块: 线路板被封装在黑色塑料盒里,上面有简单的旋钮和指示灯接口,几根颜色各异的导线延伸出来。
一些配套的齿轮、链条、固定支架、螺栓螺母: 材质看起来就十分坚固耐用,规格精准。
一套小巧精密的工具: 包括内六角扳手、尖嘴钳、剥线钳、小型万用表等,闪烁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这些物品凭空出现在他脚边,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陆青阳将它们一一拿起,借着月光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开始了工作。
他没有立刻动手拆卸自行车,而是先拿出纸笔,快速勾勒起来。
他需要精确计算电机安装位置、传动比、链条长度,以及控制器和电池的固定方式,确保不影响骑行安全性和舒适度。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一个个数据和简图飞快呈现。
草图完成,他不再犹豫。
拿起内六角扳手,开始拆卸自行车的后轮。
卸下后轮后,他仔细观察着后轴和车架三角区的结构,寻找最佳的电机安装点。
他拿起那个小巧的电机和配套的L型合金支架,比对着位置。
支架需要巧妙地固定在车架后叉上,既要牢固,又不能影响链条运行和刹车。
他小心地钻孔,使用空间兑换的手摇钻,然后将支架稳稳地固定好。
接着,将电机精确地安装在支架上,调整好输出齿轮与自行车后轮飞轮之间的间隙。
接下来是传动部分。他拿出兑换来的特制加长链条和一个小型过渡齿轮,仔细计算着长度,截链、接链,动作一气呵成。
然后是最关键的电路部分。
他小心地将控制器固定在车把下方方便操作的位置,接上旋钮和指示灯。
接着,开始布线。红、黑、黄……不同颜色的导线沿着自行车大梁内侧的隐蔽处走线,用扎带仔细固定好,确保不会被车轮卷到或剐蹭。
万用表被用来仔细测量每一条线路的通断和电压,确保连接无误。
最后是电池的安装。
他选择了将电池固定在加厚的后座架下方,用结实的金属卡箍牢牢锁紧。
这样既降低了重心,保证了稳定性,又不会过分影响后座载物。
电池的正负极导线沿着车架一路连接到控制器和电机上。
整个过程,陆青阳全神贯注,心无旁骛。
喜欢七零带空间下乡后,我天天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