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方南用过早饭后,去找了一趟石头。
“少爷,这么早就起来了?”石头问道。
方南摆摆手“今日我去封地,昨日交代你的事,抓紧去办,去找方伯挑人的时候,要绝对可靠的。”
石头郑重地点头:“少爷放心,我晓得轻重,一定把那个陈三和背后的人摸个底掉!”
“嗯,去吧,低调行事。”方南叮嘱了一句。
石头领命,匆匆而去。
方南去了膳厅,老太君和母亲方王氏早已坐在桌前,桌上摆着清粥小菜、水晶包子、几样精细点心。
“南儿来了,快坐下。”老太君慈爱地招手,“昨日辛苦,怎不多睡一会儿?”
“祖母,娘,我不累。”
方南笑着坐下,给两位长辈夹了点心。
“今日我想去平溪村看看,不知那边情形如何了。”
方王氏闻言露出关切:“才刚考完,也不多歇息两日?村子有方岳他们看着,出不了岔子的。”
“心里记挂着,去看看也安心,况且在考场里待了三天,正好出去活动活动筋骨。”方南喝了一口粥,笑着说道。
老太君便不再阻拦,只是细细叮嘱:“去吧去吧,知道你惦记着你那摊子基业。骑马当心些。”
“不妨事,就在京郊,路也熟。”方南用完早饭,起身道,“祖母,娘,那我便去了。”
辞别了家人,方南一人一骑,出了国公府侧门。
座下的马匹兴奋地打了个响鼻,蹄声嘚嘚,轻快地小跑起来。
清晨的京城街道已是人来人往,各种叫卖声、车轮声、脚步声交织成一片。
方南控着马缰,不疾不徐地穿行在人群中,感受着这久违的气息。
出了城门,官道变得宽阔起来。
方南轻轻一夹马腹,马匹立刻撒开四蹄,沿着平坦的官道奔驰起来。
风声在耳边呼啸,两旁的树木农田飞速向后掠去,畅快淋漓。
约莫小半个时辰后,方南感觉到前方的官道变得不同以往。
记忆中,通往平溪村的这条路也算官道,时常半晌见不到一个人影。
如今离村子还有差不多十里地,远远的就看见一片繁华的景象。
官道上来来往往的马车和行人明显增多,而且大多都是朝着平溪村的方向。
有满载着货物、蒙着油布的马车,车把式吆喝着赶路。
有挑着担子的货郎,担子两头晃悠悠地挂着各色杂货。
有骑着毛驴的妇人,身边跟着牵驴的汉子,似是走亲戚的模样。
还有许多穿着各色衣衫的百姓,三三两两结着伴,说说笑笑地往村子方向赶。
靠近平溪村,繁忙的景象就越是显着,路旁还能看到一些歇脚的茶摊,生意也相当不错,坐着不少行商模样的人。
方南心中惊讶,不由放缓了马速,仔细观察着这一切。
离家不过半年,平溪村的变化竟如此之大?
方南又行了一段路,能望见平溪村的轮廓了。
村子那道高大坚固的青砖围墙,在阳光下显得巍然肃穆。
围墙之外,沿着官道两旁的广阔空地上,竟然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大片大片的建筑。
这些建筑显然都是新修的,样式不一,高低错落。
有青砖瓦房的正式商铺,门口挂着幌子招牌,“刘记杂货”、“张氏布行”、“王老五饭馆”等等。
也有稍微简陋些的棚户式的摊点,支着棚子,摆着货架,卖着瓜果蔬菜、针头线脑、小吃零嘴。
方南看到了一个用木栅栏围起来的简易牲口市场,里面拴着些驴、骡子,甚至还有几头牛,有人正在那里讨价还价。
这片新兴的城外街市人流如织,摩肩接踵,吆喝声、议价声、车马声、牲畜叫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一副极其热闹、充满生机的市集画面。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味道,新出炉的烧饼香气、油炸食物的味道、牲畜的气味、生活气息浓郁而真实。
方南心中震撼更甚,几乎快要认不出这里了。
这哪里还是半年前那个略显冷清、主要依靠内部作坊的村庄?
俨然已经发展成了一个重要的区域性商贸节点,充满了蓬勃的活力和浓郁的人间烟火气。
方南骑着马,随着人流缓缓靠近村子的主城门。
城门口比以往森严了许多,有两名穿着统一制式青色劲装、精神抖擞的护卫队员在值守。
护卫队员对进城的人,尤其是生面孔,都会进行盘问和检查,程序一丝不苟,眼神锐利,显然训练有素。
方南这张面孔对于年轻队员来说颇为陌生,刚靠近,便被其中一人伸手礼貌地拦了下来。
“这位公子,请留步,看您面生,是第一次来我们平溪村吗?请问入村所为何事?”那名年轻队员不卑不亢地问道,目光扫过方南带着审视。
方南正欲开口表明身份,旁边一个正在巡视的小队长模样的汉子闻声看了过来。
这一看,那汉子先是一愣,随即脸上迅速涌现出惊喜和激动,一个箭步冲了过来,推开那名拦路的队员,对着方南就是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激动有些发颤:
“少爷回来了,小的王三,给您见礼了!”
那两名年轻队员见状,顿时有些不知所措,面面相觑。
方南笑着对那小队长王三点了点头:“王队长,辛苦了,不必多礼。”
方南温和地看向那两名有些紧张的年轻队员,“你们是新来的?不错,继续保持。”
王三连忙解释道:“回少爷,他们是开春后招募的新队员,确实还没见过您。”
“你们两个愣着干什么,这就是咱们平溪村的领主,靖海伯!”
两名年轻队员这才恍然大悟,脸上立刻露出惶恐兴奋的神色,连忙躬身行礼:“小的不知是少爷,冒犯了,请少爷恕罪!”
方南摆摆手,笑道:“何罪之有?你们做得对,无论谁来了,该盘查就得盘查。好好干。”
方南对王三笑着说道:“我自己进去就好,你们继续值守。”
方南轻轻一抖缰绳,马匹迈着稳健的步伐,穿过城门洞,进入了平溪村内。
直到方南走远,那名之前拦下他的年轻队员才心有余悸地小声问王五:“队长……我们刚才拦了少爷,真的没事吗,少爷不会怪罪吧?”
王五笑着拍了拍队员的肩膀,语气带着自豪:“放心吧!咱们少爷最是明事理,赏罚分明。”
“你们刚才按规矩办事,少爷不但不会怪罪,心里说不定还高兴呢。”
咱们平溪村的规矩,就是少爷定的,他自己最守规矩。”
“以后记住了,该尽的职责一点都不能马虎,这就是对少爷最大的忠心!”
两名年轻队员这才彻底放下心来,心中对年轻英伟、平易近人的方南充满了好奇和敬仰,身姿不由得挺拔了几分。
方南进了城门,眼前的景象再次让他感到惊叹不已。
村子内部的街道,比离开时又拓宽了些,全部用青石板和三合土铺就得平整坚实。
宽阔的街道上摩肩接踵,行人、马车、推着独轮车的力夫……川流不息。
街道两旁的店铺,全部开着门做生意,布庄、粮店、杂货铺、铁匠铺、木工作坊、书肆、茶楼……琳琅满目,叫卖声、招呼声此起彼伏。
除了固定的店铺,路边还有不少临时设摊的小贩,卖糖人的、吹面人的、卖时鲜瓜果的、卖热腾腾包子炊饼的……吆喝声格外响亮,吸引着路过的孩童和行人。
尽管人流密集,车马繁多,街道却呈现出一种繁忙而不脏乱的有序状态。
方南仔细观察,地面上几乎看不到任何纸屑、果皮、菜叶等垃圾,更别提牲畜的粪便。
方南的目光捕捉到了几个放置在街边造型统一的木制大箱子,上面用红漆写着“垃圾入箱”的字样。
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将孩子吃完果核小心地用纸包好,快走几步,准确地扔进了箱子里。
不远处,几个戴着鲜艳红袖箍的大妈,正精神抖擞地来回巡视,目光如炬,不时地提醒一下某个差点把菜叶掉地上的老汉,或是训斥一个试图把独轮车停在路中央的毛头小子。
“刘家婶子,跟你家那口子说,泔水桶别放门口,味大,按规定时间送到收集点去!”
“那个推车的,对,说你呢,靠边靠边,别挡了道,没见这么多人呢吗?”
大妈们中气十足的声音混杂在市井喧嚣中,非但不让人觉得吵闹,反而有一种安心感。
方南看着这一幕,脸上不由露出欣慰的笑容。
看来当初组建这支大妈联防队负责监督卫生和秩序,真是成效显着。
这些原本闲在家里无事可做、东家长西家短的老太太们,如今找到了发挥余热的地方,责任感十足,将市面管理得井井有条。
方南骑着马,缓缓穿行在这熙熙攘攘、活力四射的街道上,感受着这份由自己一手打造出来的繁华与安宁,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方南来到了村子中央的大广场,这里更是人声鼎沸,堪称整个平溪村最热闹的核心区域。
广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集,挤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贩,售卖着各式各样的商品。
广场四周的几条大街,更是店铺林立,客栈、酒楼的生意尤其兴隆,门口招呼客人的伙计声音嘹亮,进出的人流络绎不绝。
方南的领主府就坐落在广场一侧,位置闹中取静。
方南勒住马,隐隐约约能听到从旁边不远处学堂传来的、整齐而稚嫩的朗朗读书声,村里的孩子们正在上课。
府门口,两名身着护卫队服饰的年轻队员站得笔直,都是村子里的老队员。
两人一眼就认出了方南,脸上瞬间绽放出激动和喜悦,快步迎了上来,利落地行礼。
“少爷!您回来了!”
“少爷好!”
方南笑着翻身下马,将缰绳递给他们中的一个:“嗯,回来了,家里都好吧?”
“好,都好,少爷您回来就更好了!”护卫憨笑着,小心接过缰绳。
方南抬头,目光落在府门悬挂的匾额上,原先的“平溪子爵府”匾额已经换成了黑底金字的“靖海伯爵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方南不由笑着摇了摇头,心中暗忖:估计再过些时日,等扶桑的军功赏赐落实,这“伯”字恐怕又得换成“侯”字了。
方南正准备进门,得到消息的总管方岳已经着急忙慌地从里面小跑着出来了。
方岳跑得有些气喘,脸上尽是压抑不住的喜悦。
“少爷,您可算回来了!”
方岳跑到近前,眼圈似乎都有些发红,上下打量着方南,连连道,“好好好,少爷气色真好,府里一切都好,就是大伙儿都想念得紧!”
方南心中温暖,拍了拍方岳的肩膀:“方岳,辛苦你了,把这偌大一个村子打理得这么好。”
“不辛苦,不辛苦!都是少爷您打下的根基,属下就是照着您的吩咐做事。”
方岳连忙摆手“少爷,您一路劳顿,快先进府歇歇。”
方南点点头,一边往里走一边吩咐道:“好,你去通知一下,让各处的管事,还有村老中的几位长者,半个时辰后到府里议事厅来一趟,我了解一下这半年村子的具体情况。”
“是,属下马上就去安排。”方岳连忙应下。
方南又补充道:“对了,河边那些作坊的管事就不用叫了,等开完会,我亲自过去看看。”
“明白,少爷。”方岳记下,匆匆安排人去通知了。
“少爷,这么早就起来了?”石头问道。
方南摆摆手“今日我去封地,昨日交代你的事,抓紧去办,去找方伯挑人的时候,要绝对可靠的。”
石头郑重地点头:“少爷放心,我晓得轻重,一定把那个陈三和背后的人摸个底掉!”
“嗯,去吧,低调行事。”方南叮嘱了一句。
石头领命,匆匆而去。
方南去了膳厅,老太君和母亲方王氏早已坐在桌前,桌上摆着清粥小菜、水晶包子、几样精细点心。
“南儿来了,快坐下。”老太君慈爱地招手,“昨日辛苦,怎不多睡一会儿?”
“祖母,娘,我不累。”
方南笑着坐下,给两位长辈夹了点心。
“今日我想去平溪村看看,不知那边情形如何了。”
方王氏闻言露出关切:“才刚考完,也不多歇息两日?村子有方岳他们看着,出不了岔子的。”
“心里记挂着,去看看也安心,况且在考场里待了三天,正好出去活动活动筋骨。”方南喝了一口粥,笑着说道。
老太君便不再阻拦,只是细细叮嘱:“去吧去吧,知道你惦记着你那摊子基业。骑马当心些。”
“不妨事,就在京郊,路也熟。”方南用完早饭,起身道,“祖母,娘,那我便去了。”
辞别了家人,方南一人一骑,出了国公府侧门。
座下的马匹兴奋地打了个响鼻,蹄声嘚嘚,轻快地小跑起来。
清晨的京城街道已是人来人往,各种叫卖声、车轮声、脚步声交织成一片。
方南控着马缰,不疾不徐地穿行在人群中,感受着这久违的气息。
出了城门,官道变得宽阔起来。
方南轻轻一夹马腹,马匹立刻撒开四蹄,沿着平坦的官道奔驰起来。
风声在耳边呼啸,两旁的树木农田飞速向后掠去,畅快淋漓。
约莫小半个时辰后,方南感觉到前方的官道变得不同以往。
记忆中,通往平溪村的这条路也算官道,时常半晌见不到一个人影。
如今离村子还有差不多十里地,远远的就看见一片繁华的景象。
官道上来来往往的马车和行人明显增多,而且大多都是朝着平溪村的方向。
有满载着货物、蒙着油布的马车,车把式吆喝着赶路。
有挑着担子的货郎,担子两头晃悠悠地挂着各色杂货。
有骑着毛驴的妇人,身边跟着牵驴的汉子,似是走亲戚的模样。
还有许多穿着各色衣衫的百姓,三三两两结着伴,说说笑笑地往村子方向赶。
靠近平溪村,繁忙的景象就越是显着,路旁还能看到一些歇脚的茶摊,生意也相当不错,坐着不少行商模样的人。
方南心中惊讶,不由放缓了马速,仔细观察着这一切。
离家不过半年,平溪村的变化竟如此之大?
方南又行了一段路,能望见平溪村的轮廓了。
村子那道高大坚固的青砖围墙,在阳光下显得巍然肃穆。
围墙之外,沿着官道两旁的广阔空地上,竟然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大片大片的建筑。
这些建筑显然都是新修的,样式不一,高低错落。
有青砖瓦房的正式商铺,门口挂着幌子招牌,“刘记杂货”、“张氏布行”、“王老五饭馆”等等。
也有稍微简陋些的棚户式的摊点,支着棚子,摆着货架,卖着瓜果蔬菜、针头线脑、小吃零嘴。
方南看到了一个用木栅栏围起来的简易牲口市场,里面拴着些驴、骡子,甚至还有几头牛,有人正在那里讨价还价。
这片新兴的城外街市人流如织,摩肩接踵,吆喝声、议价声、车马声、牲畜叫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一副极其热闹、充满生机的市集画面。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味道,新出炉的烧饼香气、油炸食物的味道、牲畜的气味、生活气息浓郁而真实。
方南心中震撼更甚,几乎快要认不出这里了。
这哪里还是半年前那个略显冷清、主要依靠内部作坊的村庄?
俨然已经发展成了一个重要的区域性商贸节点,充满了蓬勃的活力和浓郁的人间烟火气。
方南骑着马,随着人流缓缓靠近村子的主城门。
城门口比以往森严了许多,有两名穿着统一制式青色劲装、精神抖擞的护卫队员在值守。
护卫队员对进城的人,尤其是生面孔,都会进行盘问和检查,程序一丝不苟,眼神锐利,显然训练有素。
方南这张面孔对于年轻队员来说颇为陌生,刚靠近,便被其中一人伸手礼貌地拦了下来。
“这位公子,请留步,看您面生,是第一次来我们平溪村吗?请问入村所为何事?”那名年轻队员不卑不亢地问道,目光扫过方南带着审视。
方南正欲开口表明身份,旁边一个正在巡视的小队长模样的汉子闻声看了过来。
这一看,那汉子先是一愣,随即脸上迅速涌现出惊喜和激动,一个箭步冲了过来,推开那名拦路的队员,对着方南就是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激动有些发颤:
“少爷回来了,小的王三,给您见礼了!”
那两名年轻队员见状,顿时有些不知所措,面面相觑。
方南笑着对那小队长王三点了点头:“王队长,辛苦了,不必多礼。”
方南温和地看向那两名有些紧张的年轻队员,“你们是新来的?不错,继续保持。”
王三连忙解释道:“回少爷,他们是开春后招募的新队员,确实还没见过您。”
“你们两个愣着干什么,这就是咱们平溪村的领主,靖海伯!”
两名年轻队员这才恍然大悟,脸上立刻露出惶恐兴奋的神色,连忙躬身行礼:“小的不知是少爷,冒犯了,请少爷恕罪!”
方南摆摆手,笑道:“何罪之有?你们做得对,无论谁来了,该盘查就得盘查。好好干。”
方南对王三笑着说道:“我自己进去就好,你们继续值守。”
方南轻轻一抖缰绳,马匹迈着稳健的步伐,穿过城门洞,进入了平溪村内。
直到方南走远,那名之前拦下他的年轻队员才心有余悸地小声问王五:“队长……我们刚才拦了少爷,真的没事吗,少爷不会怪罪吧?”
王五笑着拍了拍队员的肩膀,语气带着自豪:“放心吧!咱们少爷最是明事理,赏罚分明。”
“你们刚才按规矩办事,少爷不但不会怪罪,心里说不定还高兴呢。”
咱们平溪村的规矩,就是少爷定的,他自己最守规矩。”
“以后记住了,该尽的职责一点都不能马虎,这就是对少爷最大的忠心!”
两名年轻队员这才彻底放下心来,心中对年轻英伟、平易近人的方南充满了好奇和敬仰,身姿不由得挺拔了几分。
方南进了城门,眼前的景象再次让他感到惊叹不已。
村子内部的街道,比离开时又拓宽了些,全部用青石板和三合土铺就得平整坚实。
宽阔的街道上摩肩接踵,行人、马车、推着独轮车的力夫……川流不息。
街道两旁的店铺,全部开着门做生意,布庄、粮店、杂货铺、铁匠铺、木工作坊、书肆、茶楼……琳琅满目,叫卖声、招呼声此起彼伏。
除了固定的店铺,路边还有不少临时设摊的小贩,卖糖人的、吹面人的、卖时鲜瓜果的、卖热腾腾包子炊饼的……吆喝声格外响亮,吸引着路过的孩童和行人。
尽管人流密集,车马繁多,街道却呈现出一种繁忙而不脏乱的有序状态。
方南仔细观察,地面上几乎看不到任何纸屑、果皮、菜叶等垃圾,更别提牲畜的粪便。
方南的目光捕捉到了几个放置在街边造型统一的木制大箱子,上面用红漆写着“垃圾入箱”的字样。
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将孩子吃完果核小心地用纸包好,快走几步,准确地扔进了箱子里。
不远处,几个戴着鲜艳红袖箍的大妈,正精神抖擞地来回巡视,目光如炬,不时地提醒一下某个差点把菜叶掉地上的老汉,或是训斥一个试图把独轮车停在路中央的毛头小子。
“刘家婶子,跟你家那口子说,泔水桶别放门口,味大,按规定时间送到收集点去!”
“那个推车的,对,说你呢,靠边靠边,别挡了道,没见这么多人呢吗?”
大妈们中气十足的声音混杂在市井喧嚣中,非但不让人觉得吵闹,反而有一种安心感。
方南看着这一幕,脸上不由露出欣慰的笑容。
看来当初组建这支大妈联防队负责监督卫生和秩序,真是成效显着。
这些原本闲在家里无事可做、东家长西家短的老太太们,如今找到了发挥余热的地方,责任感十足,将市面管理得井井有条。
方南骑着马,缓缓穿行在这熙熙攘攘、活力四射的街道上,感受着这份由自己一手打造出来的繁华与安宁,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方南来到了村子中央的大广场,这里更是人声鼎沸,堪称整个平溪村最热闹的核心区域。
广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集,挤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贩,售卖着各式各样的商品。
广场四周的几条大街,更是店铺林立,客栈、酒楼的生意尤其兴隆,门口招呼客人的伙计声音嘹亮,进出的人流络绎不绝。
方南的领主府就坐落在广场一侧,位置闹中取静。
方南勒住马,隐隐约约能听到从旁边不远处学堂传来的、整齐而稚嫩的朗朗读书声,村里的孩子们正在上课。
府门口,两名身着护卫队服饰的年轻队员站得笔直,都是村子里的老队员。
两人一眼就认出了方南,脸上瞬间绽放出激动和喜悦,快步迎了上来,利落地行礼。
“少爷!您回来了!”
“少爷好!”
方南笑着翻身下马,将缰绳递给他们中的一个:“嗯,回来了,家里都好吧?”
“好,都好,少爷您回来就更好了!”护卫憨笑着,小心接过缰绳。
方南抬头,目光落在府门悬挂的匾额上,原先的“平溪子爵府”匾额已经换成了黑底金字的“靖海伯爵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方南不由笑着摇了摇头,心中暗忖:估计再过些时日,等扶桑的军功赏赐落实,这“伯”字恐怕又得换成“侯”字了。
方南正准备进门,得到消息的总管方岳已经着急忙慌地从里面小跑着出来了。
方岳跑得有些气喘,脸上尽是压抑不住的喜悦。
“少爷,您可算回来了!”
方岳跑到近前,眼圈似乎都有些发红,上下打量着方南,连连道,“好好好,少爷气色真好,府里一切都好,就是大伙儿都想念得紧!”
方南心中温暖,拍了拍方岳的肩膀:“方岳,辛苦你了,把这偌大一个村子打理得这么好。”
“不辛苦,不辛苦!都是少爷您打下的根基,属下就是照着您的吩咐做事。”
方岳连忙摆手“少爷,您一路劳顿,快先进府歇歇。”
方南点点头,一边往里走一边吩咐道:“好,你去通知一下,让各处的管事,还有村老中的几位长者,半个时辰后到府里议事厅来一趟,我了解一下这半年村子的具体情况。”
“是,属下马上就去安排。”方岳连忙应下。
方南又补充道:“对了,河边那些作坊的管事就不用叫了,等开完会,我亲自过去看看。”
“明白,少爷。”方岳记下,匆匆安排人去通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