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静静躺在笔记本夹层里,笔身微温,水晶不再闪烁。洛倾颜打开电脑,调出昨晚整理的素材文件夹,指尖在“幕后记录”上停顿片刻,点了进去。
屏幕亮起,是顾逸尘站在雨幕中带戏的画面。他衬衫湿透,贴在肩背上,声音低哑,却一字一句稳稳地把情绪递了出去。镜头晃了一下,拍到群演怔住的眼神,还有角落里场记悄悄抹了下眼角。
她把这段视频拖进剪辑软件,删去开头杂音,截取最动人的十五秒。画面定格在他转身离开时,背影被水雾模糊,像一句未说完的话。她敲下标题:“他不是导演,却懂角色的痛。”又在末尾添上一行话题:#谁在撑伞#。
点击发布。
没通知任何人,也没走宣传流程。她只是轻轻合上电脑,起身去茶水间泡了杯热柠檬水。水汽升腾时,手机震动了一下,又一下,再一下。
她没看。
---
顾逸尘走进宣传部办公室时,负责人正盯着数据屏皱眉。“通稿发了三轮,转发不过千,评论区全是问‘什么时候播’的。”他抬头,“我们是不是该换个方向?”
“等一等。”顾逸尘说。
“等什么?预算只剩三成,地铁大屏排期下周截止。”
顾逸尘没答,从公文包里抽出一张照片——是昨夜c组片场的抓拍,他站在雨中,洛倾颜撑伞站在布景边缘,远远望着他。雨水顺着伞骨滑落,在她脚边溅起细小的水花。
“用这个。”
“可这不是官方物料……”
“但它真。”
负责人迟疑着点头,刚要说话,办公室角落的手机突然爆出一阵提示音。他走过去看了一眼,猛地站直:“#谁在撑伞#上热搜第二了。”
顾逸尘走过去,屏幕里是那段十五秒视频,播放量已破百万。评论飞速滚动。
“他真的在演吗?怎么像在哭?”
“救命,我一个大男人看哭了。”
“求求了,别等播出,现在就上线!”
他嘴角微动,转身往外走。“把热搜话题接住,所有平台同步推这条。”
“那……竞争对手那边……”
“让他们说去。”
---
网络另一端,有人正盯着数据后台冷笑。
苏曼滑动手机,将视频转发到一个加密群聊,附言:“顾总亲自下场卖惨,这波流量拿得漂亮。”片刻后,几条营销号同步更新:“顾逸尘人设崩塌?为炒热度亲自演苦情戏。”“知情人士透露:雨中走位实为情绪失控,剧组混乱。”
她抿了口咖啡,看着负面评论渐渐冒头,嘴角扬起。
可不到两小时,风向变了。
新视频上线——清晨,空荡的片场,只有顾逸尘一个人。他站在布景中央,反复念同一句台词,一遍,两遍,十遍。声音从沉稳到沙哑,最后几乎只剩气音。镜头扫过地面,有几滴水落在地板上,不知是汗,是雾,还是别的什么。
配文写着:“有些痛,演一次,就像重新活一次。”
弹幕瞬间炸开。
“我刚查了,这句台词是他母亲临终前说的……”
“他童年父母离世,自己淋着雨回家,没人等。”
“谁再说作秀,站出来对线。”
苏曼刷新着页面,手指渐渐收紧。她删掉刚写好的第三条黑稿,把手机扣在桌上。
---
洛倾颜坐在剪辑室,窗外天色渐暗。她刚导出一组角色海报,是几位配角的日常定妆照,背景做了柔光处理,像老照片泛着微黄。
手机响了,是顾逸尘。
“地铁站和便利店,我去看过,可以。”
“你觉得哪个更合适?”
“老城区那家便利店。”他说,“门口有棵槐树,春天会落花。剧本里写过。”
她笑了下:“你记得真细。”
“不是记得。”他顿了顿,“那天我站那儿,好像真的看见有人在等。”
她没再问,只说:“明天我去联系街道办,看能不能临时布置。”
“我陪你。”
“不用,你还有采访。”
“我已经推了。”
她没拦他。有些事,不必拦。
---
第二天中午,老城区那家即将拆迁的便利店门口围满了人。
洛倾颜和团队把剧中的陈设一比一还原:褪色的广告贴纸、老式玻璃柜、角落那台总卡带的收音机。她特意让道具组在柜台上放了一杯没喝完的热可可,杯沿留着淡淡的口红印。
顾逸尘穿着剧中的风衣站在门口,接受街拍。镜头扫过他身后的便利店招牌,扫过那棵槐树,扫过墙上手写的“今日歇业,明日再见”。
有人认出他,小声喊了一句:“顾总!”
他回头,笑了笑。
没说台词,没摆姿势,就站在那儿,像从故事里走出来的人。
视频传上网,不到两小时,#你在哪座城等过谁#冲上热搜第一。
有人晒出自己城市的“剧中同款”:大学门口的奶茶店、地铁站的长椅、公交站的雨棚。
有人写下留言:“十年前,她在这里丢下我走了。今天我回来,拍了张照,告诉她,我来过。”
还有人说:“原来我们都在等一个人,或等一个和解。”
---
宣传部开了紧急会议,讨论是否追加户外投放。预算紧张,但热度已起,谁都不想断。
“地铁大屏还能挤进两个时段。”负责人说,“但商圈……排不上。”
洛倾颜翻开平板,调出一组数据:“我们不用买。”
“什么?”
“让观众帮我们投。”
她展示了一套互动方案:观众上传自己城市的“剧中场景”,点赞最高的十个城市,将获得官方授权,在当地地标投放定制宣传画。每张画上都会印一句剧中台词,和一句观众留言。
“真实场景 真实情感。”她说,“我们不卖广告,我们卖共鸣。”
会议结束,顾逸尘在走廊叫住她。
“你什么时候想的这些?”
“昨晚。”她抬头,“我看弹幕,很多人说‘这故事像我的’。我就想,为什么不让他们也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他看着她,忽然伸手,指尖轻轻拂过她发梢。动作很轻,像怕惊扰什么。
“你以前不会这么做。”
“以前?”她笑,“以前我连话都不敢跟你说。”
“现在你不仅说了。”他低声,“你还让整个城市,听见了。”
---
直播定在周五晚上。
洛倾颜坐在镜头前,背后是剪辑室的白板,上面贴满便签和分镜草图。她没化妆,只扎了个低马尾,穿了件米色针织衫。
“今天不讲剧情。”她说,“我带你们看看,这个故事是怎么一点点活起来的。”
画面切换:群演在休息室背词,本子上密密麻麻写满批注;道具组手工打磨一把旧钥匙,试了七次才还原出“锈迹的质感”;录音师蹲在雨棚下,反复调试水滴落在铁皮上的节奏,直到听起来“像心跳”。
弹幕慢慢安静下来。
她拿起桌上的钢笔,指腹轻轻摩挲笔身。水晶安静,她也没用它。
“我们不想卖眼泪。”她说,“我们只想让你们相信,有人在认真爱着这个故事。”
屏幕瞬间被“等不及”刷满。
有人问:“什么时候播?”
她没答,只笑了笑。
镜头外,顾逸尘站在门边,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城市打卡数据报表。他没进来,只是静静看着她。
她讲完最后一段,关掉直播,转头看向门口。
他举起报表,示意她看背面。
她走过去,接过,翻过来。
是一张手绘的草图——老城区便利店的门口,槐树开花,长椅上坐着两个人,伞斜斜地撑在他们头顶。
下面写着一行小字:“等杀青那天,我们去拍一张真的。”
屏幕亮起,是顾逸尘站在雨幕中带戏的画面。他衬衫湿透,贴在肩背上,声音低哑,却一字一句稳稳地把情绪递了出去。镜头晃了一下,拍到群演怔住的眼神,还有角落里场记悄悄抹了下眼角。
她把这段视频拖进剪辑软件,删去开头杂音,截取最动人的十五秒。画面定格在他转身离开时,背影被水雾模糊,像一句未说完的话。她敲下标题:“他不是导演,却懂角色的痛。”又在末尾添上一行话题:#谁在撑伞#。
点击发布。
没通知任何人,也没走宣传流程。她只是轻轻合上电脑,起身去茶水间泡了杯热柠檬水。水汽升腾时,手机震动了一下,又一下,再一下。
她没看。
---
顾逸尘走进宣传部办公室时,负责人正盯着数据屏皱眉。“通稿发了三轮,转发不过千,评论区全是问‘什么时候播’的。”他抬头,“我们是不是该换个方向?”
“等一等。”顾逸尘说。
“等什么?预算只剩三成,地铁大屏排期下周截止。”
顾逸尘没答,从公文包里抽出一张照片——是昨夜c组片场的抓拍,他站在雨中,洛倾颜撑伞站在布景边缘,远远望着他。雨水顺着伞骨滑落,在她脚边溅起细小的水花。
“用这个。”
“可这不是官方物料……”
“但它真。”
负责人迟疑着点头,刚要说话,办公室角落的手机突然爆出一阵提示音。他走过去看了一眼,猛地站直:“#谁在撑伞#上热搜第二了。”
顾逸尘走过去,屏幕里是那段十五秒视频,播放量已破百万。评论飞速滚动。
“他真的在演吗?怎么像在哭?”
“救命,我一个大男人看哭了。”
“求求了,别等播出,现在就上线!”
他嘴角微动,转身往外走。“把热搜话题接住,所有平台同步推这条。”
“那……竞争对手那边……”
“让他们说去。”
---
网络另一端,有人正盯着数据后台冷笑。
苏曼滑动手机,将视频转发到一个加密群聊,附言:“顾总亲自下场卖惨,这波流量拿得漂亮。”片刻后,几条营销号同步更新:“顾逸尘人设崩塌?为炒热度亲自演苦情戏。”“知情人士透露:雨中走位实为情绪失控,剧组混乱。”
她抿了口咖啡,看着负面评论渐渐冒头,嘴角扬起。
可不到两小时,风向变了。
新视频上线——清晨,空荡的片场,只有顾逸尘一个人。他站在布景中央,反复念同一句台词,一遍,两遍,十遍。声音从沉稳到沙哑,最后几乎只剩气音。镜头扫过地面,有几滴水落在地板上,不知是汗,是雾,还是别的什么。
配文写着:“有些痛,演一次,就像重新活一次。”
弹幕瞬间炸开。
“我刚查了,这句台词是他母亲临终前说的……”
“他童年父母离世,自己淋着雨回家,没人等。”
“谁再说作秀,站出来对线。”
苏曼刷新着页面,手指渐渐收紧。她删掉刚写好的第三条黑稿,把手机扣在桌上。
---
洛倾颜坐在剪辑室,窗外天色渐暗。她刚导出一组角色海报,是几位配角的日常定妆照,背景做了柔光处理,像老照片泛着微黄。
手机响了,是顾逸尘。
“地铁站和便利店,我去看过,可以。”
“你觉得哪个更合适?”
“老城区那家便利店。”他说,“门口有棵槐树,春天会落花。剧本里写过。”
她笑了下:“你记得真细。”
“不是记得。”他顿了顿,“那天我站那儿,好像真的看见有人在等。”
她没再问,只说:“明天我去联系街道办,看能不能临时布置。”
“我陪你。”
“不用,你还有采访。”
“我已经推了。”
她没拦他。有些事,不必拦。
---
第二天中午,老城区那家即将拆迁的便利店门口围满了人。
洛倾颜和团队把剧中的陈设一比一还原:褪色的广告贴纸、老式玻璃柜、角落那台总卡带的收音机。她特意让道具组在柜台上放了一杯没喝完的热可可,杯沿留着淡淡的口红印。
顾逸尘穿着剧中的风衣站在门口,接受街拍。镜头扫过他身后的便利店招牌,扫过那棵槐树,扫过墙上手写的“今日歇业,明日再见”。
有人认出他,小声喊了一句:“顾总!”
他回头,笑了笑。
没说台词,没摆姿势,就站在那儿,像从故事里走出来的人。
视频传上网,不到两小时,#你在哪座城等过谁#冲上热搜第一。
有人晒出自己城市的“剧中同款”:大学门口的奶茶店、地铁站的长椅、公交站的雨棚。
有人写下留言:“十年前,她在这里丢下我走了。今天我回来,拍了张照,告诉她,我来过。”
还有人说:“原来我们都在等一个人,或等一个和解。”
---
宣传部开了紧急会议,讨论是否追加户外投放。预算紧张,但热度已起,谁都不想断。
“地铁大屏还能挤进两个时段。”负责人说,“但商圈……排不上。”
洛倾颜翻开平板,调出一组数据:“我们不用买。”
“什么?”
“让观众帮我们投。”
她展示了一套互动方案:观众上传自己城市的“剧中场景”,点赞最高的十个城市,将获得官方授权,在当地地标投放定制宣传画。每张画上都会印一句剧中台词,和一句观众留言。
“真实场景 真实情感。”她说,“我们不卖广告,我们卖共鸣。”
会议结束,顾逸尘在走廊叫住她。
“你什么时候想的这些?”
“昨晚。”她抬头,“我看弹幕,很多人说‘这故事像我的’。我就想,为什么不让他们也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他看着她,忽然伸手,指尖轻轻拂过她发梢。动作很轻,像怕惊扰什么。
“你以前不会这么做。”
“以前?”她笑,“以前我连话都不敢跟你说。”
“现在你不仅说了。”他低声,“你还让整个城市,听见了。”
---
直播定在周五晚上。
洛倾颜坐在镜头前,背后是剪辑室的白板,上面贴满便签和分镜草图。她没化妆,只扎了个低马尾,穿了件米色针织衫。
“今天不讲剧情。”她说,“我带你们看看,这个故事是怎么一点点活起来的。”
画面切换:群演在休息室背词,本子上密密麻麻写满批注;道具组手工打磨一把旧钥匙,试了七次才还原出“锈迹的质感”;录音师蹲在雨棚下,反复调试水滴落在铁皮上的节奏,直到听起来“像心跳”。
弹幕慢慢安静下来。
她拿起桌上的钢笔,指腹轻轻摩挲笔身。水晶安静,她也没用它。
“我们不想卖眼泪。”她说,“我们只想让你们相信,有人在认真爱着这个故事。”
屏幕瞬间被“等不及”刷满。
有人问:“什么时候播?”
她没答,只笑了笑。
镜头外,顾逸尘站在门边,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城市打卡数据报表。他没进来,只是静静看着她。
她讲完最后一段,关掉直播,转头看向门口。
他举起报表,示意她看背面。
她走过去,接过,翻过来。
是一张手绘的草图——老城区便利店的门口,槐树开花,长椅上坐着两个人,伞斜斜地撑在他们头顶。
下面写着一行小字:“等杀青那天,我们去拍一张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