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落在手背上时,洛倾颜正低头看着邮箱里那封刚收到的附件。她没急着点开,而是把手机轻轻翻面,压在桌角那支钢笔下。笔身微凉,水晶静默无光,像被刚才那一瞬的暖意惊退了情绪。
她起身走向顾逸尘办公室,脚步轻得像是怕惊扰了什么。门虚掩着,他正低头翻一份财务报表,眉头锁成一道细线。
“你看了吗?”她站在门口问。
他抬头,眼神里还残留着未散的专注,“看了。第三集……写得比前两集更沉。”
她走进来,把打印好的剧本放在桌上,“不能删。这一段必须完整拍。”
顾逸尘没说话,只是将报表推到她面前。纸页上,一串加粗的数字赫然在目:**1400万**。下方标注着“初步预算(含外景、非职业演员补贴、录音版权及周期延长)”。
“八百万是启动线。”他说,“现在翻了近一倍。”
她手指在“1400”上轻轻划过,仿佛能抹去一个零,“可‘回声’写的每一场,都在呼吸点上。砍掉任何一段,节奏就断了。”
他靠进椅背,闭了闭眼,“财务刚给我发了压缩方案。剪掉两场夜戏,改用棚内搭景,能省两百万。再把老人独居那段从七天缩成三天,还能压一百万。”
“那就不像‘回家’了。”她摇头,“那是‘凑合着回去’。”
他睁开眼,目光落在剧本封面上那个手写的“回声”上,许久才说:“我去董事会申请调拨。”
会议室里,空气比往常沉。
财务总监一栏栏念完风险评估,苏曼坐在角落,忽然开口:“顾总,不如我们换个思路?这类题材,观众根本看不懂。不如改成都市轻喜剧,男主失忆变萌宠,女主带他重走人生路——三个月杀青,六个月回本。”
没人接话。
顾逸尘看向董事会成员,“我愿意以个人股份作担保,申请短期资金注入。”
“项目核心编剧身份不明,创作方向过于情绪化。”一位董事直接拒绝,“我们不承担这种风险。”
散会后,走廊空荡。他站在窗前,手指无意识敲着玻璃。
洛倾颜走过来,没说话,只是轻轻转了转手中钢笔的笔帽。水晶泛起一丝极淡的红,像被压在心底的血滴。
她闭眼,用笔尖轻触桌面,默念:**他在想什么?**
光影微闪,片段浮现——
深夜,他坐在书房,屏幕蓝光映在脸上。手指悬在“房产抵押申请”页面,停了足足十七秒。最终,他关掉网页,打开一份旧合同,翻到签名页,盯着自己名字看了很久。
画面消散,她睁眼,水晶依旧泛着暗红。
她没问他要不要这么做,也没说“别这样”。她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银行App,把所有账户余额截图,连同母亲留下的保险金明细、三年来的理财收益,整理成一张表。
打印时,打印机卡了纸。她轻轻拍了两下,重新启动。纸张缓缓吐出,白底黑字,清清楚楚:**可动用资金总额:83.6万元**。
她将表格复印一份,扫描发送给他,附言只有一句:
“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扛。”
一个小时没回信。
她坐在沙发上,钢笔搁在茶几上,水晶依旧微亮,像一颗不肯熄灭的小火苗。
手机终于震动。
他回:“先别动你的钱。我们还有别的路。”
她盯着这句,忽然笑了。不是因为轻松,而是因为他用了“我们”。
第二天清晨,她带着两杯热豆浆到公司。他办公室的灯已经亮了。
桌上摊着预算表和剧本,像两个对峙的阵营。他坐在中间,衬衫袖口卷到手肘,正用红笔在预算表上划掉一项项非核心支出。
她把豆浆放在他手边,“省下来的,够拍几场?”
“三场。”他抬头,“如果不用专业录音师,改用学生团队。”
“那声音质感会差。”
“我知道。”他放下笔,“但我得先让项目活下来。”
她没再劝,只是从包里拿出钢笔,轻轻放在剧本封面的“回声”二字上。水晶微光映着那两个字,像在无声回应。
他看着笔,忽然问:“你是不是……又用它看了我?”
她没否认,“看到你点开房产抵押页面。”
他沉默片刻,声音低了些:“我没想让你知道。”
“我不是要阻止你。”她说,“我只是想让你知道,你不是非得一个人走到最后。”
他低头,手指在桌面轻轻敲了三下,像在数心跳。
然后他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记号笔,写下一行字:
**筹资路径:人脉启动,分阶段推进**。
“从今天开始。”他转身,“我亲自联系投资圈的人。一场酒局也好,一顿饭也罢,我得让他们听见这个项目。”
她点头,“我可以陪你去。”
“不。”他摇头,“你得守住创作。我去谈钱,你来保魂。”
她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一张名片——是之前合作过的一位独立制片人,人缘广,但向来只投有Ip的项目。
“她未必愿意听。”
“但可以试试。”他接过名片,夹进笔记本,“总得有人先开门。”
他坐回桌前,打开通讯录,开始筛选名单。她站在一旁,看着他一个个标记可能的人选,手指在屏幕上滑动,节奏稳定,像在排兵布阵。
窗外天色渐暗,办公室只剩他们两人。
她拿起钢笔,无意识地转了转笔帽。水晶的光忽明忽暗,映在他侧脸。
他忽然停下动作,抬头看她,“你说,如果最后没人愿意投呢?”
她没立刻回答。
而是把笔轻轻放在他手边,笔尖指向那行“筹资路径”。
“那就我们自己拍。”她说,“一集一集,攒着拍。反正‘回声’写得慢,我们也耗得起。”
他盯着那支笔,良久,嘴角微微扬起。
“你知道吗?”他轻声说,“我从前觉得,钱是门槛,能把不靠谱的事拦在外面。但现在我有点怕——怕它把真正值得的事,也挡在了外面。”
她伸手,将豆浆推近他一点,“那我们就把门,敲得再响一点。”
他笑了,终于拿起手机,拨出第一个号码。
“喂,陈哥,好久不见。我这边有个项目,想请您喝杯茶聊聊。”
她静静听着,转身准备离开。
走到门口时,他叫住她。
“倾颜。”
她回头。
他握着手机,目光沉静,“如果真要借钱,我想先动我的。”
她没点头,也没拒绝。
只是在门关上前,轻轻说了一句:
“那得看谁的利息更低。”
门合拢的瞬间,他低笑出声。
她站在走廊,钢笔在指尖转了一圈,水晶微光一闪。
忽然,手机震动。
她拿出来,是一条新邮件提醒。
发件人:unknown@cloudnote.io
附件标题:《第四集草稿:冰箱灯》
正文第一行写着:
“她每天回家第一件事,是关掉厨房的灯。可今晚,她站在门口,没有动。”
她起身走向顾逸尘办公室,脚步轻得像是怕惊扰了什么。门虚掩着,他正低头翻一份财务报表,眉头锁成一道细线。
“你看了吗?”她站在门口问。
他抬头,眼神里还残留着未散的专注,“看了。第三集……写得比前两集更沉。”
她走进来,把打印好的剧本放在桌上,“不能删。这一段必须完整拍。”
顾逸尘没说话,只是将报表推到她面前。纸页上,一串加粗的数字赫然在目:**1400万**。下方标注着“初步预算(含外景、非职业演员补贴、录音版权及周期延长)”。
“八百万是启动线。”他说,“现在翻了近一倍。”
她手指在“1400”上轻轻划过,仿佛能抹去一个零,“可‘回声’写的每一场,都在呼吸点上。砍掉任何一段,节奏就断了。”
他靠进椅背,闭了闭眼,“财务刚给我发了压缩方案。剪掉两场夜戏,改用棚内搭景,能省两百万。再把老人独居那段从七天缩成三天,还能压一百万。”
“那就不像‘回家’了。”她摇头,“那是‘凑合着回去’。”
他睁开眼,目光落在剧本封面上那个手写的“回声”上,许久才说:“我去董事会申请调拨。”
会议室里,空气比往常沉。
财务总监一栏栏念完风险评估,苏曼坐在角落,忽然开口:“顾总,不如我们换个思路?这类题材,观众根本看不懂。不如改成都市轻喜剧,男主失忆变萌宠,女主带他重走人生路——三个月杀青,六个月回本。”
没人接话。
顾逸尘看向董事会成员,“我愿意以个人股份作担保,申请短期资金注入。”
“项目核心编剧身份不明,创作方向过于情绪化。”一位董事直接拒绝,“我们不承担这种风险。”
散会后,走廊空荡。他站在窗前,手指无意识敲着玻璃。
洛倾颜走过来,没说话,只是轻轻转了转手中钢笔的笔帽。水晶泛起一丝极淡的红,像被压在心底的血滴。
她闭眼,用笔尖轻触桌面,默念:**他在想什么?**
光影微闪,片段浮现——
深夜,他坐在书房,屏幕蓝光映在脸上。手指悬在“房产抵押申请”页面,停了足足十七秒。最终,他关掉网页,打开一份旧合同,翻到签名页,盯着自己名字看了很久。
画面消散,她睁眼,水晶依旧泛着暗红。
她没问他要不要这么做,也没说“别这样”。她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银行App,把所有账户余额截图,连同母亲留下的保险金明细、三年来的理财收益,整理成一张表。
打印时,打印机卡了纸。她轻轻拍了两下,重新启动。纸张缓缓吐出,白底黑字,清清楚楚:**可动用资金总额:83.6万元**。
她将表格复印一份,扫描发送给他,附言只有一句:
“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扛。”
一个小时没回信。
她坐在沙发上,钢笔搁在茶几上,水晶依旧微亮,像一颗不肯熄灭的小火苗。
手机终于震动。
他回:“先别动你的钱。我们还有别的路。”
她盯着这句,忽然笑了。不是因为轻松,而是因为他用了“我们”。
第二天清晨,她带着两杯热豆浆到公司。他办公室的灯已经亮了。
桌上摊着预算表和剧本,像两个对峙的阵营。他坐在中间,衬衫袖口卷到手肘,正用红笔在预算表上划掉一项项非核心支出。
她把豆浆放在他手边,“省下来的,够拍几场?”
“三场。”他抬头,“如果不用专业录音师,改用学生团队。”
“那声音质感会差。”
“我知道。”他放下笔,“但我得先让项目活下来。”
她没再劝,只是从包里拿出钢笔,轻轻放在剧本封面的“回声”二字上。水晶微光映着那两个字,像在无声回应。
他看着笔,忽然问:“你是不是……又用它看了我?”
她没否认,“看到你点开房产抵押页面。”
他沉默片刻,声音低了些:“我没想让你知道。”
“我不是要阻止你。”她说,“我只是想让你知道,你不是非得一个人走到最后。”
他低头,手指在桌面轻轻敲了三下,像在数心跳。
然后他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记号笔,写下一行字:
**筹资路径:人脉启动,分阶段推进**。
“从今天开始。”他转身,“我亲自联系投资圈的人。一场酒局也好,一顿饭也罢,我得让他们听见这个项目。”
她点头,“我可以陪你去。”
“不。”他摇头,“你得守住创作。我去谈钱,你来保魂。”
她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一张名片——是之前合作过的一位独立制片人,人缘广,但向来只投有Ip的项目。
“她未必愿意听。”
“但可以试试。”他接过名片,夹进笔记本,“总得有人先开门。”
他坐回桌前,打开通讯录,开始筛选名单。她站在一旁,看着他一个个标记可能的人选,手指在屏幕上滑动,节奏稳定,像在排兵布阵。
窗外天色渐暗,办公室只剩他们两人。
她拿起钢笔,无意识地转了转笔帽。水晶的光忽明忽暗,映在他侧脸。
他忽然停下动作,抬头看她,“你说,如果最后没人愿意投呢?”
她没立刻回答。
而是把笔轻轻放在他手边,笔尖指向那行“筹资路径”。
“那就我们自己拍。”她说,“一集一集,攒着拍。反正‘回声’写得慢,我们也耗得起。”
他盯着那支笔,良久,嘴角微微扬起。
“你知道吗?”他轻声说,“我从前觉得,钱是门槛,能把不靠谱的事拦在外面。但现在我有点怕——怕它把真正值得的事,也挡在了外面。”
她伸手,将豆浆推近他一点,“那我们就把门,敲得再响一点。”
他笑了,终于拿起手机,拨出第一个号码。
“喂,陈哥,好久不见。我这边有个项目,想请您喝杯茶聊聊。”
她静静听着,转身准备离开。
走到门口时,他叫住她。
“倾颜。”
她回头。
他握着手机,目光沉静,“如果真要借钱,我想先动我的。”
她没点头,也没拒绝。
只是在门关上前,轻轻说了一句:
“那得看谁的利息更低。”
门合拢的瞬间,他低笑出声。
她站在走廊,钢笔在指尖转了一圈,水晶微光一闪。
忽然,手机震动。
她拿出来,是一条新邮件提醒。
发件人:unknown@cloudnote.io
附件标题:《第四集草稿:冰箱灯》
正文第一行写着:
“她每天回家第一件事,是关掉厨房的灯。可今晚,她站在门口,没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