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公文包边缘划出一道细长的亮线。顾逸尘站在玄关,指尖在包扣上停留了一瞬,随即合拢。昨夜碎纸机吞下的那张名片早已化作纸屑,随清晨的保洁车一同消失在街角。他没再看第二眼。
电梯下行时,他从内袋取出那支钢笔,轻轻旋了旋笔帽。水晶未闪,只是安静地贴着掌心。他将它放回胸前口袋,正对着心跳的位置。
公司楼下,一辆黑色轿车静静停靠。车旁站着一位年轻助理模样的人,手里捧着一份烫金封皮的文件袋,抬头望着大楼入口。看见顾逸尘出现,她快步迎上。
“顾总,这是林总特意嘱托送来的正式合作函。”她双手递出,语气恭敬,“她说,期待您为未来做出明智的选择。”
顾逸尘没有接。他站在晨风里,西装下摆微微扬起,目光落在对方手中的文件上,却像穿过它望向更远的地方。
“我昨天已经给过答案了。”他声音不高,却清晰得像钟摆落定,“我的未来,早已有人同行。”
助理一怔,还想说什么,却被他平静的眼神止住。他没有再多解释,只是侧身绕过,朝大楼正门走去。阳光洒在他肩头,步伐稳健,没有一丝迟疑。
会议室里,董事会成员陆续落座。投影幕布上还停留着上一个项目的财务报表,红绿交错的数据流如潮水般滚动。有人低声议论并购案的进展,也有人翻看着手中的资料,神情凝重。
顾逸尘走进来时,全场安静了一瞬。他将公文包放在桌角,打开笔记本——第一页,是他昨夜写下的那行字:“情感智能社区项目,初步构想。”
他抬头,目光扫过众人。
“今天我想提一个新方向。”他说,“不做并购,也不走资本套利的老路。我想做一个社区,一个能让人心被真正看见的地方。”
会议室里响起轻微的骚动。
“顾总,”一位年长董事推了推眼镜,“我们理解您的理想,但这类项目周期长、回报慢,目前市场也没有成熟案例。董事会更倾向于稳妥扩张。”
“十年前,”顾逸尘缓缓开口,“我也被说过同样的话。那时我说要做智能办公系统,没人相信它能改变企业效率。可结果呢?”
他停顿片刻,指尖轻抚过笔记本边缘,“那时候支撑我的,不是数据,是一个人对我说:‘你疯一次,世界就多一条新路。’”
有人皱眉,“可现在不一样。公司体量不同,风险承受能力也不能同日而语。”
“正因为体量大了,才更该做点不一样的事。”他语气依旧平稳,“我们每天处理千万条数据,却越来越看不懂人心。我想做的,是让技术不再冰冷,是让邻里之间能重新说一句‘你还好吗’。”
他翻开下一页,简要陈述了初步设想:以智能设备为载体,搭建情感交互平台,记录居民日常情绪波动,提供个性化心理支持与社区服务联动机制。
“听起来像公益项目。”另一位董事冷笑,“我们要的是利润,不是情怀。”
“利润和情怀不冲突。”顾逸尘看着他,“如果一个社区能让独居老人不再孤独致死,能让焦虑的母亲及时得到疏导,它的价值难道不能转化为信任与品牌?”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
他合上笔记本,站起身,“我知道这很难,也可能失败。但比起追逐别人的成功路径,我宁愿试一次自己的答案。”
话音落下,有人摇头,也有人若有所思。最终,会议决定暂缓表决,要求进一步可行性分析。
走出会议室时,阳光正好穿过走廊尽头的玻璃穹顶,洒在地面形成一片明亮的光斑。顾逸尘脚步未停,只在经过窗边时,抬手整理了下领带——动作利落,一如往常。
手机震动了一下。
他掏出一看,是洛倾颜发来的微信:“今天风大,别让梦想被吹偏了方向。”
他盯着屏幕片刻,嘴角微扬,回了一句:“心定了,风就只是风景。”
发完消息,他抬头望向窗外。城市高楼林立,车流如织,远处广告屏正滚动播放某科技新品的宣传片,光影闪烁。
他没有立刻收起手机,而是站在原地,多看了几秒。
书房里,洛倾颜正收拾茶几上的杂志。她顺手摸了摸笔筒——空的。
她愣了愣,随即笑了。
昨夜他还把钢笔放回原处,动作轻得像怕惊醒什么。可今早,它却不见了。她没问,也没用金手指去探查。只是看着那支笔原本的位置,忽然觉得,有些事已经不需要确认了。
她打开手机相册,翻到一张旧照——是两人在海边捡贝壳那天拍的。顾逸尘蹲在沙滩上,手里举着一枚螺旋纹的小壳,朝她笑。阳光落在他睫毛上,像是镀了层金。
她把照片设成了屏保。
下午三点,顾逸尘回到办公室。助理送来一份文件,说是清源资本那边来电,问是否有新的考虑空间。
他接过文件,看也没看,直接放进碎纸机。
齿轮转动的声音轻而干脆,像剪断一根丝线。
他坐下,打开电脑,开始撰写项目细化方案。文档标题写着:“情感智能社区——让技术学会倾听。”
写到一半,他忽然停下,从胸前口袋取出那支钢笔。笔身温润,水晶依旧沉静。他轻轻摩挲了一下,又继续敲击键盘。
窗外,暮色渐起。
洛倾颜站在厨房,煲着一锅新的汤。这次是山药排骨,她说补气养神。手机又震了一下,是顾逸尘发来的消息:“今晚可能晚回,别等门。”
她回了个“好”字,又补了一句:“记得吃饭。”
消息发出后,她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忽然轻声说了句:“你走多远都行,反正我知道你会回来。”
话音落下的瞬间,她感觉袖中微微一暖。
低头一看,那支藏在衣袋里的钢笔,水晶正泛起极淡的粉光,一闪,便熄了。
像是回应,又像是告别。
顾逸尘走进会议室时,手里拿着打印好的方案书。这是他第三次修改后的版本,封面右下角画了一枚小小的贝壳图案,只有他知道是谁曾把它别在衣领上,笑着说“这是我们的幸运符”。
他将文件分发给每位董事,开口第一句是:“我知道你们担心风险。但我想说,真正的风险,不是尝试失败,而是从未开始。”
他站在投影前,灯光打在他脸上,轮廓清晰。
“这个项目,我不只为公司做,也为一个人做。”他顿了顿,“她说,人心比数据更值得投资。我相信她,也相信这条路。”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有人低头翻阅文件,有人抬头看他,眼神复杂。
他没有回避任何目光。
讲完最后一句,他合上投影笔,转身准备离开。
“等等。”年长董事忽然开口,“方案里提到的‘情感反馈机制’,具体怎么实现?”
顾逸尘停下脚步,转身,平静回答:“用倾听代替判断,用陪伴代替干预。就像——”他微微一顿,“就像有人在你最累的时候,递来一碗热汤。”
董事盯着他看了几秒,终于点头:“下周提交详细预算,我们再议。”
他颔首,走出会议室。
走廊尽头,夕阳正缓缓沉入城市天际线。他站在窗前,掏出那支钢笔,轻轻旋开笔帽。
水晶依旧未闪。
但他知道,有些光,早已不再需要被看见。
电梯下行时,他从内袋取出那支钢笔,轻轻旋了旋笔帽。水晶未闪,只是安静地贴着掌心。他将它放回胸前口袋,正对着心跳的位置。
公司楼下,一辆黑色轿车静静停靠。车旁站着一位年轻助理模样的人,手里捧着一份烫金封皮的文件袋,抬头望着大楼入口。看见顾逸尘出现,她快步迎上。
“顾总,这是林总特意嘱托送来的正式合作函。”她双手递出,语气恭敬,“她说,期待您为未来做出明智的选择。”
顾逸尘没有接。他站在晨风里,西装下摆微微扬起,目光落在对方手中的文件上,却像穿过它望向更远的地方。
“我昨天已经给过答案了。”他声音不高,却清晰得像钟摆落定,“我的未来,早已有人同行。”
助理一怔,还想说什么,却被他平静的眼神止住。他没有再多解释,只是侧身绕过,朝大楼正门走去。阳光洒在他肩头,步伐稳健,没有一丝迟疑。
会议室里,董事会成员陆续落座。投影幕布上还停留着上一个项目的财务报表,红绿交错的数据流如潮水般滚动。有人低声议论并购案的进展,也有人翻看着手中的资料,神情凝重。
顾逸尘走进来时,全场安静了一瞬。他将公文包放在桌角,打开笔记本——第一页,是他昨夜写下的那行字:“情感智能社区项目,初步构想。”
他抬头,目光扫过众人。
“今天我想提一个新方向。”他说,“不做并购,也不走资本套利的老路。我想做一个社区,一个能让人心被真正看见的地方。”
会议室里响起轻微的骚动。
“顾总,”一位年长董事推了推眼镜,“我们理解您的理想,但这类项目周期长、回报慢,目前市场也没有成熟案例。董事会更倾向于稳妥扩张。”
“十年前,”顾逸尘缓缓开口,“我也被说过同样的话。那时我说要做智能办公系统,没人相信它能改变企业效率。可结果呢?”
他停顿片刻,指尖轻抚过笔记本边缘,“那时候支撑我的,不是数据,是一个人对我说:‘你疯一次,世界就多一条新路。’”
有人皱眉,“可现在不一样。公司体量不同,风险承受能力也不能同日而语。”
“正因为体量大了,才更该做点不一样的事。”他语气依旧平稳,“我们每天处理千万条数据,却越来越看不懂人心。我想做的,是让技术不再冰冷,是让邻里之间能重新说一句‘你还好吗’。”
他翻开下一页,简要陈述了初步设想:以智能设备为载体,搭建情感交互平台,记录居民日常情绪波动,提供个性化心理支持与社区服务联动机制。
“听起来像公益项目。”另一位董事冷笑,“我们要的是利润,不是情怀。”
“利润和情怀不冲突。”顾逸尘看着他,“如果一个社区能让独居老人不再孤独致死,能让焦虑的母亲及时得到疏导,它的价值难道不能转化为信任与品牌?”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
他合上笔记本,站起身,“我知道这很难,也可能失败。但比起追逐别人的成功路径,我宁愿试一次自己的答案。”
话音落下,有人摇头,也有人若有所思。最终,会议决定暂缓表决,要求进一步可行性分析。
走出会议室时,阳光正好穿过走廊尽头的玻璃穹顶,洒在地面形成一片明亮的光斑。顾逸尘脚步未停,只在经过窗边时,抬手整理了下领带——动作利落,一如往常。
手机震动了一下。
他掏出一看,是洛倾颜发来的微信:“今天风大,别让梦想被吹偏了方向。”
他盯着屏幕片刻,嘴角微扬,回了一句:“心定了,风就只是风景。”
发完消息,他抬头望向窗外。城市高楼林立,车流如织,远处广告屏正滚动播放某科技新品的宣传片,光影闪烁。
他没有立刻收起手机,而是站在原地,多看了几秒。
书房里,洛倾颜正收拾茶几上的杂志。她顺手摸了摸笔筒——空的。
她愣了愣,随即笑了。
昨夜他还把钢笔放回原处,动作轻得像怕惊醒什么。可今早,它却不见了。她没问,也没用金手指去探查。只是看着那支笔原本的位置,忽然觉得,有些事已经不需要确认了。
她打开手机相册,翻到一张旧照——是两人在海边捡贝壳那天拍的。顾逸尘蹲在沙滩上,手里举着一枚螺旋纹的小壳,朝她笑。阳光落在他睫毛上,像是镀了层金。
她把照片设成了屏保。
下午三点,顾逸尘回到办公室。助理送来一份文件,说是清源资本那边来电,问是否有新的考虑空间。
他接过文件,看也没看,直接放进碎纸机。
齿轮转动的声音轻而干脆,像剪断一根丝线。
他坐下,打开电脑,开始撰写项目细化方案。文档标题写着:“情感智能社区——让技术学会倾听。”
写到一半,他忽然停下,从胸前口袋取出那支钢笔。笔身温润,水晶依旧沉静。他轻轻摩挲了一下,又继续敲击键盘。
窗外,暮色渐起。
洛倾颜站在厨房,煲着一锅新的汤。这次是山药排骨,她说补气养神。手机又震了一下,是顾逸尘发来的消息:“今晚可能晚回,别等门。”
她回了个“好”字,又补了一句:“记得吃饭。”
消息发出后,她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忽然轻声说了句:“你走多远都行,反正我知道你会回来。”
话音落下的瞬间,她感觉袖中微微一暖。
低头一看,那支藏在衣袋里的钢笔,水晶正泛起极淡的粉光,一闪,便熄了。
像是回应,又像是告别。
顾逸尘走进会议室时,手里拿着打印好的方案书。这是他第三次修改后的版本,封面右下角画了一枚小小的贝壳图案,只有他知道是谁曾把它别在衣领上,笑着说“这是我们的幸运符”。
他将文件分发给每位董事,开口第一句是:“我知道你们担心风险。但我想说,真正的风险,不是尝试失败,而是从未开始。”
他站在投影前,灯光打在他脸上,轮廓清晰。
“这个项目,我不只为公司做,也为一个人做。”他顿了顿,“她说,人心比数据更值得投资。我相信她,也相信这条路。”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有人低头翻阅文件,有人抬头看他,眼神复杂。
他没有回避任何目光。
讲完最后一句,他合上投影笔,转身准备离开。
“等等。”年长董事忽然开口,“方案里提到的‘情感反馈机制’,具体怎么实现?”
顾逸尘停下脚步,转身,平静回答:“用倾听代替判断,用陪伴代替干预。就像——”他微微一顿,“就像有人在你最累的时候,递来一碗热汤。”
董事盯着他看了几秒,终于点头:“下周提交详细预算,我们再议。”
他颔首,走出会议室。
走廊尽头,夕阳正缓缓沉入城市天际线。他站在窗前,掏出那支钢笔,轻轻旋开笔帽。
水晶依旧未闪。
但他知道,有些光,早已不再需要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