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的灯还亮着,那支钢笔静静躺在矮桌边缘,笔身上的淡粉色水晶在晨光初透的窗边泛着微弱的光泽。洛倾颜坐在地毯上,膝头摊开的是婚礼流程最终清单,纸页边缘已被她指尖摩挲得微微卷起。她逐行核对,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花艺七点到场,伴娘六点半集合,誓言卡双份备份……音响切换三十秒内完成。”
她念着,却总觉得漏了什么。
顾逸尘从书房走出来时,脚步很轻。他手里拿着打印好的应急预案,目光扫过她面前散落的纸张,又落在她微微蹙起的眉间。他没说话,只是走过去,把一杯温水放在她手边。
“还没睡?”他问。
“快了。”她抬头笑了笑,指尖无意识地转了转笔帽。水晶微闪,光芒不强,却持续波动着——不是喜悦,也不是平静,而是一种低频率的震颤,像钟表走动时的余音。
她垂下眼,看着那光。他的情绪,从来不会说出口,但笔知道。
她知道他此刻正压抑着什么。
“你昨晚几点睡的?”她问。
“不记得了。”他坐到她旁边,翻开文件夹,“天气预报说明天午后可能有阵风,我让团队加了固定桩,花瓣飘散的问题应该能控制在五米范围内。”
她点点头,又低头看清单。“司仪的备用麦克风充好电了吗?”
“充了,两套都试过。”
“伴娘妆容协调会定在几点?”
“八点,酒店化妆间。”
她一条条问下去,他也一条条答。问答之间,像在确认世界是否还在正常运转。可当她问到“誓言卡托盘是否已放入仪式区保险柜”时,他顿了一下。
“……放了。”
她没再追问,只是轻轻把笔放在纸上,闭了闭眼,写下一行字:“他最怕什么?”
笔尖落下的瞬间,水晶骤然亮起,光芒如涟漪扩散。她眼前浮现出一段不属于她的记忆——暴雨倾盆的夜晚,一个小男孩抱着发烧的母亲站在路边,手机没信号,出租车一辆辆驶过却不停。他跪在湿滑的地上,哭着拍打车窗,声音嘶哑。那年他才十岁,拼尽全力,却没能把最重要的人安全送进医院。
画面消散,她睁开眼,心口发紧。
原来他怕的不是流程出错,不是宾客不满,不是手作烛台不够体面。
他怕的是,在她最需要安稳的这一天,自己又一次,无能为力。
她转头看他,他正低头检查设备清单,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袖口还沾着昨日焊接烛台时留下的细小焊渣。那点灰黑色的痕迹,曾是他们并肩作战的证明,此刻却像一道无声的裂痕,横在他紧绷的神情里。
她没说话,只是轻轻握住他的手。
他一怔,抬眼看向她。
她把笔递到他掌心,指尖触到他微凉的皮肤。“你看,它在发光。”
他低头,看着那颗淡粉色水晶,光芒柔和地脉动着,映出他眼底的疲惫与隐忍。
“它在告诉你,我听见了。”她声音很轻,“你不是一个人在扛着。”
他喉结动了动,没说话。
她站起身,拉住他的手:“来。”
他跟着她走到阳台。夜风拂面,城市灯火渐稀,远处高楼的广告牌一闪一闪,像疲倦的眼睛。她靠在栏杆上,仰头看着夜空,说:“我今天早上涂口红,涂歪了三次。后来干脆不照镜子了,就那么出门。”
他轻哼了一声。
“我也怕。”她说,“怕说错誓词,怕哭得停不下来,怕穿婚纱的时候被绊倒。可你知道最让我紧张的是什么吗?”
他看着她。
“是我站上红毯那一刻,你站在我对面,笑着,体面着,完美着——却不再愿意告诉我你其实也很怕。”
风掠过她的发丝,她转过头,直视着他:“我不想娶一个‘完美新郎’。我想嫁的人,是那个会为我焊歪烛台、会为我藏花瓣、会因为我一句话就熬夜改流程的人。是他也会紧张,也会怕,也会需要我拉他一把。”
他沉默了很久。
然后,他缓缓靠向她,肩膀轻轻压上她的肩头,声音低得几乎被风吹散:“……现在,我有点怕。”
她笑了,眼角微润。“那我们……一起怕吧。”
他没再躲,也没再掩饰,只是任由自己靠在她肩上,像终于放下了一直背负的重担。夜风穿过阳台,吹动了她未扎起的长发,也吹乱了他额前的碎发。两人并肩站着,谁也没再说话。
直到她忽然想起什么,转身回屋,从桌上拿起那张他昨夜写下的请柬。她展开,轻声念:“‘明天,你终于要正式成为我的家人了。’”
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石子投入静湖。
他看着她,眼神一点点柔软下来。
她把请柬递还给他。他接过,沉默片刻,转身回书房。几分钟后,他拿出婚礼流程卡,在背面添了一行字:“流程可能乱,但我不会松开你的手。”
他将卡片仔细折好,放进西装内袋,紧贴胸口的位置。那支笔,也被他轻轻放了进去。
两人回到阳台,重新坐下。她靠在他肩上,他抬手环住她的肩。时间一点点滑过,窗外的天色由深蓝转为灰白,第一缕晨光悄然爬上对面楼宇的玻璃幕墙。
她忽然说:“你说,如果明天风真的把花瓣全吹跑了呢?”
他低头看她。“那就让它飞。”
“如果蜡烛被碰倒了?”
“捡起来,再点。”
“如果我说错了誓词?”
“我接下去。”
她笑了,眼睛亮亮的。“如果……你紧张得说不出话?”
他看着她,拇指轻轻擦过她的手背。“你就看着我,像现在这样。然后我会记住,我不是在完成一场仪式,是在迎回我的家。”
她靠得更紧了些。
笔在西装内袋里,水晶微微发亮,不耀眼,却持续不断,像一颗藏在衣袋里的小小心跳。
远处,一只早起的鸽子扑棱着翅膀,掠过楼顶,消失在微亮的天际。
顾逸尘低头,看着她安静的侧脸,声音极轻:“明天见。”
她念着,却总觉得漏了什么。
顾逸尘从书房走出来时,脚步很轻。他手里拿着打印好的应急预案,目光扫过她面前散落的纸张,又落在她微微蹙起的眉间。他没说话,只是走过去,把一杯温水放在她手边。
“还没睡?”他问。
“快了。”她抬头笑了笑,指尖无意识地转了转笔帽。水晶微闪,光芒不强,却持续波动着——不是喜悦,也不是平静,而是一种低频率的震颤,像钟表走动时的余音。
她垂下眼,看着那光。他的情绪,从来不会说出口,但笔知道。
她知道他此刻正压抑着什么。
“你昨晚几点睡的?”她问。
“不记得了。”他坐到她旁边,翻开文件夹,“天气预报说明天午后可能有阵风,我让团队加了固定桩,花瓣飘散的问题应该能控制在五米范围内。”
她点点头,又低头看清单。“司仪的备用麦克风充好电了吗?”
“充了,两套都试过。”
“伴娘妆容协调会定在几点?”
“八点,酒店化妆间。”
她一条条问下去,他也一条条答。问答之间,像在确认世界是否还在正常运转。可当她问到“誓言卡托盘是否已放入仪式区保险柜”时,他顿了一下。
“……放了。”
她没再追问,只是轻轻把笔放在纸上,闭了闭眼,写下一行字:“他最怕什么?”
笔尖落下的瞬间,水晶骤然亮起,光芒如涟漪扩散。她眼前浮现出一段不属于她的记忆——暴雨倾盆的夜晚,一个小男孩抱着发烧的母亲站在路边,手机没信号,出租车一辆辆驶过却不停。他跪在湿滑的地上,哭着拍打车窗,声音嘶哑。那年他才十岁,拼尽全力,却没能把最重要的人安全送进医院。
画面消散,她睁开眼,心口发紧。
原来他怕的不是流程出错,不是宾客不满,不是手作烛台不够体面。
他怕的是,在她最需要安稳的这一天,自己又一次,无能为力。
她转头看他,他正低头检查设备清单,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袖口还沾着昨日焊接烛台时留下的细小焊渣。那点灰黑色的痕迹,曾是他们并肩作战的证明,此刻却像一道无声的裂痕,横在他紧绷的神情里。
她没说话,只是轻轻握住他的手。
他一怔,抬眼看向她。
她把笔递到他掌心,指尖触到他微凉的皮肤。“你看,它在发光。”
他低头,看着那颗淡粉色水晶,光芒柔和地脉动着,映出他眼底的疲惫与隐忍。
“它在告诉你,我听见了。”她声音很轻,“你不是一个人在扛着。”
他喉结动了动,没说话。
她站起身,拉住他的手:“来。”
他跟着她走到阳台。夜风拂面,城市灯火渐稀,远处高楼的广告牌一闪一闪,像疲倦的眼睛。她靠在栏杆上,仰头看着夜空,说:“我今天早上涂口红,涂歪了三次。后来干脆不照镜子了,就那么出门。”
他轻哼了一声。
“我也怕。”她说,“怕说错誓词,怕哭得停不下来,怕穿婚纱的时候被绊倒。可你知道最让我紧张的是什么吗?”
他看着她。
“是我站上红毯那一刻,你站在我对面,笑着,体面着,完美着——却不再愿意告诉我你其实也很怕。”
风掠过她的发丝,她转过头,直视着他:“我不想娶一个‘完美新郎’。我想嫁的人,是那个会为我焊歪烛台、会为我藏花瓣、会因为我一句话就熬夜改流程的人。是他也会紧张,也会怕,也会需要我拉他一把。”
他沉默了很久。
然后,他缓缓靠向她,肩膀轻轻压上她的肩头,声音低得几乎被风吹散:“……现在,我有点怕。”
她笑了,眼角微润。“那我们……一起怕吧。”
他没再躲,也没再掩饰,只是任由自己靠在她肩上,像终于放下了一直背负的重担。夜风穿过阳台,吹动了她未扎起的长发,也吹乱了他额前的碎发。两人并肩站着,谁也没再说话。
直到她忽然想起什么,转身回屋,从桌上拿起那张他昨夜写下的请柬。她展开,轻声念:“‘明天,你终于要正式成为我的家人了。’”
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石子投入静湖。
他看着她,眼神一点点柔软下来。
她把请柬递还给他。他接过,沉默片刻,转身回书房。几分钟后,他拿出婚礼流程卡,在背面添了一行字:“流程可能乱,但我不会松开你的手。”
他将卡片仔细折好,放进西装内袋,紧贴胸口的位置。那支笔,也被他轻轻放了进去。
两人回到阳台,重新坐下。她靠在他肩上,他抬手环住她的肩。时间一点点滑过,窗外的天色由深蓝转为灰白,第一缕晨光悄然爬上对面楼宇的玻璃幕墙。
她忽然说:“你说,如果明天风真的把花瓣全吹跑了呢?”
他低头看她。“那就让它飞。”
“如果蜡烛被碰倒了?”
“捡起来,再点。”
“如果我说错了誓词?”
“我接下去。”
她笑了,眼睛亮亮的。“如果……你紧张得说不出话?”
他看着她,拇指轻轻擦过她的手背。“你就看着我,像现在这样。然后我会记住,我不是在完成一场仪式,是在迎回我的家。”
她靠得更紧了些。
笔在西装内袋里,水晶微微发亮,不耀眼,却持续不断,像一颗藏在衣袋里的小小心跳。
远处,一只早起的鸽子扑棱着翅膀,掠过楼顶,消失在微亮的天际。
顾逸尘低头,看着她安静的侧脸,声音极轻:“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