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缝里那声金属碰撞的余音尚未散去,洛倾颜手中的钢笔已微微上扬,水晶泛出断续的灰光。她没松开顾逸尘的手腕,只是将笔尖轻轻抵在掌心,闭眼凝神。潮湿的风从门缝钻出,吹得她发丝贴在颊边,可她全部的注意力都落在那缕微弱却执拗的共鸣上。
顾逸尘没动,也没问。他只是将对讲机调至接收模式,贴在门板边缘,手指轻按播放键,一段白噪音缓缓流出,在雨幕中扩散又反弹回来。他侧耳倾听,眉头微蹙——回声的节奏并不均匀,屋内有遮挡物,且不止一处。
“里面有空间分隔。”他低声说,“声音在左后方被削弱了。”
洛倾颜睁开眼,笔尖的光稍稍稳定了些。“你心跳很快,但思路很清。”她将钢笔收进包里,从夹层抽出便签本,“说明你在怕,但不怕错。”
他看了她一眼,嘴角微不可察地扬了一下。“所以你也信我?”
“不是信,是看。”她用笔在纸上写,“笔说你有预案,我就敢跟。”
他接过本子,目光扫过那行字,随即点头。“破门后我先进,你贴墙走左侧。手电归你,我靠听觉和触觉推进。”
她没反驳,只在本子上画了个简易结构图,标出声音来源方位,又在入口处画了个小人,示意两人站位。写完递给他时,指尖不小心蹭到他掌心,两人同时一顿。雨水顺着发梢滴落,砸在纸上,墨迹微微晕开,像一朵突然绽放的小花。
顾逸尘没躲,只轻轻将纸折起一角,避开湿痕。“走。”
他退后半步,从应急包取出多功能刀,插进锁缝。锈蚀的金属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像是多年未启的叹息。洛倾颜握紧对讲机,另一只手悄悄摸出钢笔,轻轻转动笔帽。水晶微闪,映出顾逸尘侧脸的轮廓——警惕,但坚定,没有隐藏的慌乱。
“咔”的一声,锁扣弹开。门被推开一条缝,腐木与尘土的气息扑面而来。顾逸尘一脚抵住门板,手电光扫过地面:碎玻璃、倒伏的铁架、散落的纸张。他侧身滑入,动作利落如猎豹。洛倾颜紧随其后,手电光迅速扫向左后方角落,果然发现一道矮墙后堆着几捆干燥稻草,上面盖着发黄的军绿棉被。
“有物资。”她轻声说,声音在空旷屋内显得格外清晰。
顾逸尘走过去,掀开棉被一角,确认无异物后点头。“能避雨,也能保暖。”他打开应急包,取出备用电池换上对讲机,“信号还是弱,但比外面强些。”
洛倾颜没急着回应,而是蹲下身,将钢笔贴在稻草堆旁的地面。水晶忽明忽暗,像是被什么干扰着。她闭眼感受,脑海中浮现出断续的画面:一个人影蜷缩在这里,手里握着某种金属物件,反复敲击墙壁——不是求救,更像是在记录什么。
“有人来过。”她睁开眼,“不止一次。他留下过痕迹,但不是为了被发现。”
顾逸尘蹲到她身旁,声音压低:“你怎么知道?”
“笔看到了。”她将钢笔递给他,“你试试。”
他接过笔,指尖触到水晶的瞬间,那抹粉光竟微微一颤,随即泛出极淡的双螺旋纹路。他怔了怔,随即闭眼。几秒后,他睁开眼,神色变了。
“他在记时间。”顾逸尘的声音很轻,“用敲击的节奏,标记每一次雷声。”
洛倾颜心头一跳。她忽然想起对讲机刚才接收到的那段异常回声——那不是杂音,是某种规律的节奏。
“摩斯密码?”她写在本子上。
顾逸尘摇头:“不全是。更像是……自创的记号。”他站起身,走向那面矮墙,手指抚过砖缝。忽然,他停住,指尖勾出一小段生锈的铁丝,弯成了一个箭头形状,指向墙后的一扇小门。
“这里通向后屋。”他说,“我们得看看。”
洛倾颜点头,将便签本塞进包里,顺手摸出另一支笔——普通的黑色圆珠笔。她不想再依赖金手指的每一次闪烁,尤其是在它信号不稳的时候。真正的默契,是哪怕没有奇迹,也能并肩前行。
小门虚掩着,门轴早已锈死。顾逸尘用刀撬开缝隙,推门而入。屋内比前厅更窄,靠墙摆着一张旧木桌,桌上有一台落满灰尘的短波收音机,电线断裂,天线歪斜。桌下有个铁盒,盖子半开,露出几节干电池和一本皮质笔记本。
洛倾颜快步上前,翻开笔记本。纸页发脆,字迹潦草,记录着日期、天气、山体滑坡的迹象,还有几行反复出现的话:“信号断了。他们听不到。但我还在记。”
她翻到最后一页,日期停在三个月前。最后一行字写着:“如果有人找到这里,请带走徽章。它能带你去高点。”
她合上本子,正要说话,忽然感觉包里的钢笔轻轻一震。她拿出来一看,水晶竟泛出一丝稳定的粉光,笔尖缓缓指向角落的棉被堆。她走过去掀开,指尖触到一块硬物——一枚金属徽章,边缘刻着“林区守卫·1987”。
她将徽章递给顾逸尘。他接过,翻到背面,上面刻着一组数字:北纬31.42,东经118.76。
“这是坐标。”他说,“附近最高的观测点。”
“也是我们回去的路。”洛倾颜在本子上写,“雨不会一直下,但妈在车里等我们。”
顾逸尘看着她,眼神沉静。“你想让我一个人回去接她?”
她摇头,在纸上画出三条路线:一条沿原路返回,泥泞最深;一条绕行山脊,距离最短但坡陡;最后一条沿溪流走,地势平缓但可能有积水。
她将钢笔放在每条路线旁,记录笔尖的光强变化。原路光最暗,代表风险最高;山脊路线光最闪,代表不稳定;溪流路线光最稳,虽慢但安全。
顾逸尘盯着那张图,沉默片刻。“你用笔测出了情绪波动,对应潜在危险?”
她点头。
“可情绪是你感知的,不是环境的。”
“但你是环境的一部分。”她写下这句话,“你怕什么,往往就是最危险的。笔感知的是你本能的反应。”
他看着她,忽然笑了。“所以你现在不仅能读我的心,还能替我做决定?”
“不是替你。”她轻轻擦掉那句话,重新写,“是一起决定。”
他盯着那行字,良久,抬手揉了揉她的发。“走溪流那条。”
她收起本子,将徽章小心放进内袋。对讲机电量显示30%,她调至低功耗模式,又检查了手电和雨衣。顾逸尘背起应急包,站在门口等她。
“准备好了?”他问。
她点头,握紧包里的钢笔。水晶的光不再闪烁,而是持续泛着柔和的粉晕,像一颗安静跳动的心。
两人推门而出,雨势依旧。溪流已涨成浑浊的小河,水位逼近岸边。顾逸尘探脚试了试,回头说:“水不深,但流速快。你跟紧我,抓我肩膀。”
她没应声,只是上前一步,伸手环住他的腰,将脸贴在他湿透的后背。他身体一僵,随即放松,抬手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
“怕了?”他问。
“不怕。”她在心里说,“有你在,哪都像回家。”
他们一步步踏入水流,泥沙从脚底滑过,每一步都需用力稳住。洛倾颜紧跟着顾逸尘的节奏,忽然感觉钢笔在包里轻轻一震。她没拿出来,只是将脸更贴近他后背,听着雨水打在雨衣上的声音,和他沉稳的心跳。
走了约二十米,顾逸尘忽然停下。
前方溪流中央,一块半没入水的石头上,静静躺着一只红色的儿童雨靴。小小的,鞋带松开,像是被匆忙脱下后遗落。
洛倾颜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心跳漏了一拍。她下意识摸向包里的钢笔,笔尖的光忽然变得极亮,粉光中竟浮现出一行极细的字迹,像是从水晶深处浮现:
“有人等在这里。”
顾逸尘没动,也没问。他只是将对讲机调至接收模式,贴在门板边缘,手指轻按播放键,一段白噪音缓缓流出,在雨幕中扩散又反弹回来。他侧耳倾听,眉头微蹙——回声的节奏并不均匀,屋内有遮挡物,且不止一处。
“里面有空间分隔。”他低声说,“声音在左后方被削弱了。”
洛倾颜睁开眼,笔尖的光稍稍稳定了些。“你心跳很快,但思路很清。”她将钢笔收进包里,从夹层抽出便签本,“说明你在怕,但不怕错。”
他看了她一眼,嘴角微不可察地扬了一下。“所以你也信我?”
“不是信,是看。”她用笔在纸上写,“笔说你有预案,我就敢跟。”
他接过本子,目光扫过那行字,随即点头。“破门后我先进,你贴墙走左侧。手电归你,我靠听觉和触觉推进。”
她没反驳,只在本子上画了个简易结构图,标出声音来源方位,又在入口处画了个小人,示意两人站位。写完递给他时,指尖不小心蹭到他掌心,两人同时一顿。雨水顺着发梢滴落,砸在纸上,墨迹微微晕开,像一朵突然绽放的小花。
顾逸尘没躲,只轻轻将纸折起一角,避开湿痕。“走。”
他退后半步,从应急包取出多功能刀,插进锁缝。锈蚀的金属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像是多年未启的叹息。洛倾颜握紧对讲机,另一只手悄悄摸出钢笔,轻轻转动笔帽。水晶微闪,映出顾逸尘侧脸的轮廓——警惕,但坚定,没有隐藏的慌乱。
“咔”的一声,锁扣弹开。门被推开一条缝,腐木与尘土的气息扑面而来。顾逸尘一脚抵住门板,手电光扫过地面:碎玻璃、倒伏的铁架、散落的纸张。他侧身滑入,动作利落如猎豹。洛倾颜紧随其后,手电光迅速扫向左后方角落,果然发现一道矮墙后堆着几捆干燥稻草,上面盖着发黄的军绿棉被。
“有物资。”她轻声说,声音在空旷屋内显得格外清晰。
顾逸尘走过去,掀开棉被一角,确认无异物后点头。“能避雨,也能保暖。”他打开应急包,取出备用电池换上对讲机,“信号还是弱,但比外面强些。”
洛倾颜没急着回应,而是蹲下身,将钢笔贴在稻草堆旁的地面。水晶忽明忽暗,像是被什么干扰着。她闭眼感受,脑海中浮现出断续的画面:一个人影蜷缩在这里,手里握着某种金属物件,反复敲击墙壁——不是求救,更像是在记录什么。
“有人来过。”她睁开眼,“不止一次。他留下过痕迹,但不是为了被发现。”
顾逸尘蹲到她身旁,声音压低:“你怎么知道?”
“笔看到了。”她将钢笔递给他,“你试试。”
他接过笔,指尖触到水晶的瞬间,那抹粉光竟微微一颤,随即泛出极淡的双螺旋纹路。他怔了怔,随即闭眼。几秒后,他睁开眼,神色变了。
“他在记时间。”顾逸尘的声音很轻,“用敲击的节奏,标记每一次雷声。”
洛倾颜心头一跳。她忽然想起对讲机刚才接收到的那段异常回声——那不是杂音,是某种规律的节奏。
“摩斯密码?”她写在本子上。
顾逸尘摇头:“不全是。更像是……自创的记号。”他站起身,走向那面矮墙,手指抚过砖缝。忽然,他停住,指尖勾出一小段生锈的铁丝,弯成了一个箭头形状,指向墙后的一扇小门。
“这里通向后屋。”他说,“我们得看看。”
洛倾颜点头,将便签本塞进包里,顺手摸出另一支笔——普通的黑色圆珠笔。她不想再依赖金手指的每一次闪烁,尤其是在它信号不稳的时候。真正的默契,是哪怕没有奇迹,也能并肩前行。
小门虚掩着,门轴早已锈死。顾逸尘用刀撬开缝隙,推门而入。屋内比前厅更窄,靠墙摆着一张旧木桌,桌上有一台落满灰尘的短波收音机,电线断裂,天线歪斜。桌下有个铁盒,盖子半开,露出几节干电池和一本皮质笔记本。
洛倾颜快步上前,翻开笔记本。纸页发脆,字迹潦草,记录着日期、天气、山体滑坡的迹象,还有几行反复出现的话:“信号断了。他们听不到。但我还在记。”
她翻到最后一页,日期停在三个月前。最后一行字写着:“如果有人找到这里,请带走徽章。它能带你去高点。”
她合上本子,正要说话,忽然感觉包里的钢笔轻轻一震。她拿出来一看,水晶竟泛出一丝稳定的粉光,笔尖缓缓指向角落的棉被堆。她走过去掀开,指尖触到一块硬物——一枚金属徽章,边缘刻着“林区守卫·1987”。
她将徽章递给顾逸尘。他接过,翻到背面,上面刻着一组数字:北纬31.42,东经118.76。
“这是坐标。”他说,“附近最高的观测点。”
“也是我们回去的路。”洛倾颜在本子上写,“雨不会一直下,但妈在车里等我们。”
顾逸尘看着她,眼神沉静。“你想让我一个人回去接她?”
她摇头,在纸上画出三条路线:一条沿原路返回,泥泞最深;一条绕行山脊,距离最短但坡陡;最后一条沿溪流走,地势平缓但可能有积水。
她将钢笔放在每条路线旁,记录笔尖的光强变化。原路光最暗,代表风险最高;山脊路线光最闪,代表不稳定;溪流路线光最稳,虽慢但安全。
顾逸尘盯着那张图,沉默片刻。“你用笔测出了情绪波动,对应潜在危险?”
她点头。
“可情绪是你感知的,不是环境的。”
“但你是环境的一部分。”她写下这句话,“你怕什么,往往就是最危险的。笔感知的是你本能的反应。”
他看着她,忽然笑了。“所以你现在不仅能读我的心,还能替我做决定?”
“不是替你。”她轻轻擦掉那句话,重新写,“是一起决定。”
他盯着那行字,良久,抬手揉了揉她的发。“走溪流那条。”
她收起本子,将徽章小心放进内袋。对讲机电量显示30%,她调至低功耗模式,又检查了手电和雨衣。顾逸尘背起应急包,站在门口等她。
“准备好了?”他问。
她点头,握紧包里的钢笔。水晶的光不再闪烁,而是持续泛着柔和的粉晕,像一颗安静跳动的心。
两人推门而出,雨势依旧。溪流已涨成浑浊的小河,水位逼近岸边。顾逸尘探脚试了试,回头说:“水不深,但流速快。你跟紧我,抓我肩膀。”
她没应声,只是上前一步,伸手环住他的腰,将脸贴在他湿透的后背。他身体一僵,随即放松,抬手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
“怕了?”他问。
“不怕。”她在心里说,“有你在,哪都像回家。”
他们一步步踏入水流,泥沙从脚底滑过,每一步都需用力稳住。洛倾颜紧跟着顾逸尘的节奏,忽然感觉钢笔在包里轻轻一震。她没拿出来,只是将脸更贴近他后背,听着雨水打在雨衣上的声音,和他沉稳的心跳。
走了约二十米,顾逸尘忽然停下。
前方溪流中央,一块半没入水的石头上,静静躺着一只红色的儿童雨靴。小小的,鞋带松开,像是被匆忙脱下后遗落。
洛倾颜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心跳漏了一拍。她下意识摸向包里的钢笔,笔尖的光忽然变得极亮,粉光中竟浮现出一行极细的字迹,像是从水晶深处浮现:
“有人等在这里。”